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2课《范进中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板书设计:
你能用两个成语补充上面的一副对联吗?读这副对联,并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范进所处社会的认识。
明确: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范进所处的社会,科举使及第者飞黄腾达,也可看出整个社会的欺贫爱富与世态炎凉,揭露了科举不仅毒化了士人,还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著名片段。文章围绕“范进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描述了范进等人的丑态,鞭挞了封建社会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对我们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有重要的意义。科举制度促成了中国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构与重构,是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是对社会文明的严重侵害,值得我们深思。
四、拓展延伸——“我”看科举
中举前后给读书人带来天壤之别。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______________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成,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____________”
范进中举后发疯说明热衷科举、醉心功名的人,其命运是可悲又可怜的,从而抨击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课文围绕“范进中举”这一中心事件,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范进等人的种种丑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知识分子的腐蚀和毒害,鞭挞了封建社会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
4.众乡邻和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表现怎样?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明确:
众乡邻:
中举前:
(1)范进不得不向小气的岳父借钱,说明乡邻是不肯借钱给他的。
(2)范进去参加乡试,家中母亲快要饿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送一口救命粮,没有一个人帮忙,没有一个人露面。
(3)乡邻到市集告诉范进中了举人,范进一点也不相信,一方面是范进三十多年屡试不第的阴影,让他不敢相信;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乡邻平日对范进进行的冷嘲热讽,让他不相信邻居的话。
范进向他借盘缠:
(行为)一口啐在范进的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语言)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对范进的态度:鄙视、讽刺、嘲弄。
范进中举后:
(贺礼)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行为)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一路低着头替范进扯了几十回滚皱的后襟;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中举后:
(1)“飞奔”着去寻找范进,态度非常积极。
(2)在范进发疯挨了胡屠户一巴掌后,众邻居一齐上前,“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舞”字用得极妙,众邻居手舞足蹈,哪里是正经救人,分明是作者有意渲染邻居都来抬举他、谄媚他、拍他马屁。
(3)中举的喜报一到,众乡邻一窝蜂拥了出来看热闹,贺喜,劝慰伤心哭泣的老太太,还主动拿出了鸡蛋、酒、米等管待报子,就连范进发病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寻。真是“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态炎凉,趋炎附势,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商酌(zhuó)相与(yǔ)带挈(qiè)
拙病(zhuō)倒运(dǎo)
(2)掌握词义
带挈:提携。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
央及:恳求,请求。
局不过:虽然自己不愿意,但碍于情面,也只好屈从。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明确:文中主要描写的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等。其中,详写了范进和胡屠户。
2.找出描写胡屠户的语言、动作等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动作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勾画、概括语句,讨论交流,明确:
范进中举前: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
(行为)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见教”范进。
(语言)现世宝;带挈你中了个相公;烂忠厚没用的人。(粗鄙)
(语言)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对范进的态度:奉承,讨好。
胡屠户是一个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粗鄙的市侩。
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请说出根据。
明确:
中举前:
家境: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备受胡屠户的辱骂,借不到盘缠去参加乡试;家里没有米,上街卖生蛋的母鸡。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如果我们把小说的情节分为两个部分,大家认为如何分呢?
3.理清情节发展的思路。
明确:
1.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作揖(yī)行事(hánɡ)醺醺(xūn)
腆着(tiǎn)讳(huì)啐在脸上(cuì)
星宿(xiù)自绾(wǎn)桑梓(zǐ)
第22课范 进 中 举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体会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张乡绅:
中举前: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
中举后:
当天就来拉拢,送银子,送房子,称与范进是“亲切的世弟兄”。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的目的,体现其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性格。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范进中举后发疯说明了什么?
探究明确: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痴情地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教学难点】
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情境导入】
同学们,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学而优则仕”决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带着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思索,让我们一同走进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去认识一个被科举制度所毒害的病态社会。
行为:唯唯诺诺、老实巴交。对胡屠户敬称为岳父。
中举后:
家境:众乡邻拿鸡蛋、拿白酒、背了米、捉了鸡来;张乡绅送银子,送房子。
行为:跌倒——昏厥——疯跑——疯走集上。
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庄重的“岳父”改为随便的“老爹”。(由怕、畏到随意)
虚伪世故地与张乡绅打成一片,“晚生久仰老先生”“幸得出老先生门下”。
范进是一个为追求功名富贵,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士人。中举前,唯唯诺诺,老实巴交,逆来顺受;中举后,虚伪,圆滑世故。
轩敞:高大,宽敞。
2.第一部分(第1、2段):范进中举前的穷困潦倒及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1段):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以及胡屠户和周围各色人等对他的态度的“变化”。
3.
开端
发展
再发展
高潮
结局
考中秀才
告贷应试
喜极பைடு நூலகம்疯
屠户治疯
乡绅来访
二、研读课文——人物形象
1.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详写了哪几个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