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doc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doc

国家课程计划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

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

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99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

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

有条件的可以在199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

各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

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览表

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览表
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览表
序号
时间
颁布者
名称
内容及特点
备注
1
1923.6
北洋军阀政府
《国语课程纲要》
重视实践活动和能力发展,注意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初中、高中各一套
1929
国民政府教育部
《国文课程标准》
初、高中
2
1936
国民政府教育部
《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重视教学方法和自学指导
最大贡献是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课性质和强调学科个性
-
6
1978-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及修订版
指出了思政教育与读写训练的辩证关系
-
7
1986-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修订版
重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突出思政教育,强调语文训练和思政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3
1949.10
蒋仲仁
《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第一次提出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思想
建国后的制定语文大纲和标准的奠基性文献
叶圣陶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4
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
突出文学教学和语文知识教学
-
高中《文学教学大纲》
-
5
19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中学语文数学大纲》
-
-
8
199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首次把语文课程划分为学科类和话动类课程两类,个性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doc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doc

国家课程计划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

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

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 9 9 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

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

有条件的可以在1 9 9 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

各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

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初中教学大纲语文

初中教学大纲语文

初中教学大纲语文语文教学是中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根据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非常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修辞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练习、语法解析、短文改错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则,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增加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技巧,理解课文和其他语言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问题回答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默写和背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记忆力。

三、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文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并进行文学评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分析赏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四、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规范的书面表达,并且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练习、写作指导和作文评改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素材、构思框架到展开写作,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结语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全面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1990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1990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1990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作者:李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12期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规定:“把竞争机制引入教材建设,通过竞争促进教材事业的繁荣和教材质量的提高。

鼓励各个地方,以及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有条件的专家、学者、教师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教材。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安排上允许有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层次。

”同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

1992年,根据教材编写和各地实验情况,《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正式实施。

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各地出版社根据教学大纲和国家教委关于教材编写方案的精神,编辑出版了多套初中语文教科书。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为讨论对象。

一1990-199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使用的初中语文课本。

这套课本试用后,根据各地反应,1993年,人教社按照1992年修改大纲精神,将这套课本修订出版,本文称为1993年版课本。

相比于1990-1991年版课本,1993年版课本使用时间更长,影响更大。

这套课本的主编是顾振彪、张厚感、王连云。

1993年版初中语文课本明确了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说明》认为:“语文基本训练是主体,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程序。

第一阶段,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

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使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

第三阶段,更进一步进行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1]课本编者认为:“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第一章(修改稿)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

第一章(修改稿)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导学】本章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语文课标标准的基本含义,理解其基本功能;大致了解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发展变化脉络,初步探究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学习本章的主要方法是与“绪论”部分结合起来学习,在听取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阅读相关文献,尤其是选读几个重要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探讨本章后面的思考题。

建国前,语文课程标准称为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建国后,学习前苏联改称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开始,语文教学大纲改称语文课程标准。

比较而言,教学大纲具体规定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侧重关注教师教学;课程标准则明确了课程目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即不仅给出学习内容,还明确了最终要求学生到达的标准,侧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节建国前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清末时期二十世纪初,语文教育成为在全国推行的学科意义上的独立的学科。

这一时期,主要有三种具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意义的章程出台: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室章程》。

因该年为壬寅年,故称为“壬寅学制”。

这个学制没有实行。

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这年是癸卯年,故称为“癸卯学制”。

它对蒙学堂、小学堂、中学堂等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作了原则规定,如关于中学堂的相关规定(摘录)“学生年岁已长,故讲读《春秋左传》《周札》两经,以备将来学成经世之用。

”“讲经者先明章旨,次释文义,务须平正明显,切于实用,勿令学童苦其繁难;其详略深浅,视学生之年岁程度而定。

”“现在所定读经讲经钟点,计每星期读经六点钟,挑背及讲解三点钟(间日背讲一次),合共九点钟;另有温经钟点,每日半点钟,在自习时督课,不在表内。

”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后在全国实际推行的学制,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学制。

1904年以后,学部对学堂章程作了多次修订。

1909年《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文科实科折》规定中学分设文科、实科,对文科、实科中国文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作了不同的要求和安排。

近五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比较解读

近五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比较解读

近五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比较解读作者:马亚丽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05期2011年,国家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从“义务教育”角度来说,这已经是第五次动作了,前四次分别在1992、1995、2000、2001年完成的。

其中前三代名为《语文教学大纲》,后两代更名为《语文课程标准》。

1992年之前是初、高中放在一起的,曰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92年起初中单独成册,曰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之后,小学与初中合并,曰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中单独列出。

这是为了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诞生的需要。

每一次修订都是一个里程碑,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就这纵跨二十年的五代“教纲”(为方便比较起见,解读时将涵盖“大纲”和“课标”两个概念合一,下同)来说,其总体结构如下。

根据表1可以看出,开始名为“教学大纲”,后来改为“课程标准”。

“大纲”的概念是语文教学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而“标准”的概念则是衡量语文教学的准则,后者更有高度;文件的总体结构分别由前三代的五个部分减少为后两代的三个部分,删减合并,更为科学合理;阐述问题的“节”数由多到少,精兵简政;说明内容的字数由少到多,日渐具体明晰;“前言”和“附录”部分从无到有,更为规范;纲目关系大同小异,基本保持原貌;小学、初中分合情况因时而变,更趋完备。

可见,每次修订都与我国教育发展实情有关,都是社会形势变化引领的结果,都与时代特色相呼应。

下面就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部分五代“教纲”内容进行分类比较解读,以明确其变化脉络,从中获得基本认识和有益启示。

一、分类比较解读(一)关于“开头语”“开头语”是文件的帽子,是入文的窗口,是总概全文的纲领,它往往从义务教育角度,居高临下地阐发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意义、性质、任务等,就五代“教纲”开头语来说,它们虽然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但变化是明显的,通过下表可以明确。

第三章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章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章: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语文课程设置情况,学习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讲述、自学课时:3课时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课程标准又称课程纲要。

解放后我国曾长期使用是类似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或“学科教学指导纲要”)。

1、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

2、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所阐述的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3、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某项技能是否形成。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一)、阅读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

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

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

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 万字。

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用法。

21、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22、了解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五)、课文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

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

每学年课文不少于60篇。

(六)、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访问、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

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利用壁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团。

三、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一)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五)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

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

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

不能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烦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

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要重视教学评估情况的分析和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

五、教学设备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初中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还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的开发、制作教学课件。

附录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文言文(20篇)1、《论语》六则11、送董邵南游河北记韩愈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12、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3、陋室铭刘禹锡4、鱼我所欲也《孟子》14、岳阳楼记范仲淹5、曹刿论战《左传》15、醉翁亭记欧阳修6三峡郦道元16、记承天寺夜游记苏轼7、与朱元思书吴均17、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8、出师表诸葛亮18、墨池记曾巩9、桃花源记陶潜19、爱莲说周敦颐10、五柳先生传陶潜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古诗词(50首)1、关雎《诗经》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蒹葭《诗经》27、观刈麦白居易3、君子于役《诗经》2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4、陌上桑汉乐府29、雁门太守行李贺5、龟岁寿曹操30、赤壁杜牧&观沧海曹操31、泊秦淮杜牧7、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潜32、夜雨寄北李商隐8、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3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9、木兰辞北朝乐府34、忆江南(梳洗罢)温庭筠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35、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温庭筠11、望洞庭湖寄张丞相孟浩然3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李煜12、使至塞上王维37、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8伤仲永王安石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3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5、渡荆门送别李白4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41、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1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4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18、次北固山下王湾43、游山西村陆游19、黄鹤楼崔灏44、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20、望岳杜甫45、过零丁洋文天祥21、春望杜甫46、别云间夏完淳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4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4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2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49、论诗赵翼2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寞刘禹锡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说明: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初中语文,教材不一定都选做课文。

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附录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老师可补充推荐)1、西游记吴承恩6鲁滨孙漂流记(英)笛福2、水浒施耐庵7、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3、朝花夕拾鲁迅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4、骆驼祥子老舍9、童年(俄)高尔基5、繁星•春水冰心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