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设计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2•【字号】黑政办发[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黑政办发〔2012〕2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二日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运代理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发展物流业,对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吸纳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物流业,将物流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对发展物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结合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总体要求,为促进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9年,我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1083.6亿元,比2008年增长0.5%;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12.7亿元,比2008年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0%,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6.2%。

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运代理企业实行资源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8%,物流费用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

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方向研究

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方向研究

Logistics物流商论0902015年5月 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方向研究①黑龙江科技大学财务处 毛杰明 黑龙江省商务厅 高族 黑龙江科技大学 孙永波 黑龙江科技大学 李禹桥摘 要:商贸物流产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对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升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黑龙江省物流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如何培育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物流区域竞争力是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促进黑龙江省物流产业的发展,应侧重于产业发展的经济性和长远性,构建科学的物流体系。

通过对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分析,确定黑龙江省物流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增长面和经济增长速度,保证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 物流产业 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a)-090-031 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1.1 产业规模物流总额:2012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5398.3亿元,同比增长17.8%。

增幅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长237.3%,年均增长18.1%,高于我省GDP 增幅8.1个百分点。

物流产业贡献率:2012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实现745亿元,比2005年的337亿元增长125.7%,年均增长12.2%。

物流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5%,比2005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占全省GDP 的比重为5.44%,比2005年提高了2.19个百分点。

物流运行质量:2012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519.8亿元,比2005年增长114.3%。

物流总费用占GDP 的18.4%,比2005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

1.2 产业格局从构成上看,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878.7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为15.3%;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4148.5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为55.7%;商贸物流(包括进出口物流)总额7371.1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为29% 。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之于黑龙江省位置举足轻重。

因此,系统研究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抓好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显得尤为重要。

一、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现状作为中国第一产粮大省的黑龙江,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粮食年产量只有100亿斤。

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1994年、2010年,这个数字先后突破300亿斤、500亿斤、1000亿斤大关。

2019年,黑龙江省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503万吨,约占全国九分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人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黑龙江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包括智能化育秧车间、自动精量播种、飞机航化“无人”作业、自带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

此外,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等高产模式,黑龙江还拥有370个现代农业科技园,1458个“互联网”高标准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农产品优质化率已达100%。

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目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达8046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39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50万亩。

黑龙江正从“中华大粮仓”向全国“绿色大厨房”转变。

二、当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固化营销模式导致粮食收储企业与粮食加工企业对接空挡,国有粮库市场化经营起步困难粮食临储政策实施需有国家强大的收储资金和存储能力做后盾,粮食经纪人、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能够积极开展粮食购销活动,国有粮库无需主动营销和对接市场,已经习惯并适应政策市场粮食购销模式。

但是,因长期政策性经营,原有的营销关系网已停止多年,粮食收储企业与加工企业对接空挡,上下连接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主要的问题是多年的重管理轻营销模式,粮食收储企业原有的营销人员已多数流失,营销人员不足还要在相对稳定的购销格局中争取开拓市场,短期内转型进行市场化经营很困难,压力很大。

开放经济下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策略

开放经济下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策略

3供应链开放经济下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策略段,再进行相关调整,千万不能一开始就求“大而全”,盲目为品牌投资。

对外的招商引资重点,是要进行科学论证,把本区域确实需要的产品以及小规模的产品生产引进,协调本区域内的企业与公众的关系,为企业的物流链的建立与完善做好服务工作,以彻底改善公众的生活、生产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2009年三峡大坝竣工后,库区蓄水高程175米,“高峡出平湖”的新景象使得三峡区域的旅游特性是“湖光山色休闲游”。

由于这一区域山高地少,其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只能是旅游。

要发展这一区域的旅游,首先必须对这一区域进行行政上的合并,由重庆市牵头,实行库区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宜昌市作为副省域城市协助重庆管理库区旅游,重点协调奉节至宜昌段。

县城及以下城镇的定位,不能大而全,而应该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旅游景点特性进行规划。

在该区域行政、旅游营销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建立良性的物流供应链,完善物流管理,以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易炜三峡大学公共管理系谭婧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参考文献:[1]冯爱华,程芙蓉.147亿打造景区长江三峡将崛起5A 景区集群[N ].长江日报,2007-5-14.开放经济下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策略摘要:黑龙江省已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础,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加快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开放经济;黑龙江省;物流产业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02-0130-02文/吕佳Developmental Str ategy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Heilongjiang Province under Open EconomyLu Jia(Harbin Commercial University)Abstra ct: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had the basis on devel-o ping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pen economy,that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ill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with regard to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adjust-ing to industrial set-ups,vitalizing the Old Northeast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and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open economy;Heilongjiang province;logis-tics industry一、黑龙江省物流产业现状1.基本形成四大物流区域我省已基本形成四个物流区域:泛哈大齐物流区域以综合物流、制造业物流、涉农物流、医药物流、石油化工物流、商贸物流为重点;哈牡绥物流区域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的运输体系,具有口岸国际物流、煤炭物流、商贸物流、涉农物流优势;佳木斯城市群物流区域以涉农物流、煤炭物流、林产品物流、口岸国际物流为重点;边境口岸国际物流区域形成边境国际物流带。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
础 设施建设 , 进产业物流发展 , 推 加强物流信 息化 、 自动化建设等 已成为发展 黑龙 江省物 流业的重 中之重。 [ 关键词 ] 黑龙 江省 ; 物流 ; 产业物流
[ 中图分 类号]F 0 5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2 8 2 1 )6— 0 8— 2 0 2— 80(0 1 0 0 0 0
展 。因此要把加快交 通基 础设施 建设 放在 首要位 置 , 加 大相关经济投入 和政策 支持 力度 。举 全省 之力 , 建设公 路、 铁路 、 航空 、 水运 四位一体的立体化 、 现代 化的交通 网 络, 彻底改 变交通基 础设 施落后的状况 。 1 .加快建设 覆 盖全 省 的公 路交 通 网络 。形 成 以哈

黑龙江省在农 业 、 工业 制造业 、 能源 、 商贸 以及对外
加工与贸易等产业领域都有 自身的优势。但 目前在产业 升级和生产方式转 变 的背 景下 , 制造业 、 贸业 、 业等 商 农 传统产业对于物流与 供应链 建设 重 视程度 还不够 , 专业
化程度也偏低 , 还没有形 成各 行各 业与 物流业 有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
通高速 公 路 ; 级 以上 高等 级 公 路仅 占公 路 总 里 程 的 二
71 ; . % 国省干线公路路 面铺 装率 为 7 . % , 17 这些 指标 在
全 国省 区市中排位靠后 。交通基础设施短 缺对经济社 会
发展 的瓶颈制约逐渐显 现 : 、 煤 、 粮 木、 油等 产品运往 南方
金 鑫
( 佳木斯 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 黑龙 江 佳木斯 140 ) 5 0 7
[ 摘
要 ]物流 业的发展直接关 系到经济社会 的健 康发展 , 由于历 史及 其他 因素 的影响 , 黑龙 江省物流

农发行支持黑龙江粮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农发行支持黑龙江粮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库 建 设 等 农 田 水 利 基 本 建 设 项 目 的
体 化 建设 ,充分 利用 龙头 企 业 下联粮
量 的 8 %” 的 战 略 目标 , 遵 循 “ 策 5 政
食 生 产 、上联 市 场 的优 势 ,进 行 “ 上
升 下 联 ” , 实 行 “ 向一 体 化 ” 战 略 前
导 向 、严格 准入 ,自主 选贷 、择 优扶
战 略 目 标 ,投 放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贷 款 ; 遵 循 “ 策 支 农 、 规 划 先 行 、依 法 合 政 规 、防 控 风 险 ” 的 原 则 ,投 放 新 农 村 建 设 贷 款 。 支 持 中 低 产 田 改 造 、灾 毁 复 垦 和 耕 地 质 量 建 设 、土 壤 改 良 、农 产 品生 产 基 地 建设 。支持 农 村 土地 整 理 复垦 开 发 、农村 村 庄 整 治 、土 地收
务 工 作 的 通 知 》( 监 办 发 [ 0 1 6 银 2 1 ]3 号) 明确提 出 “ 业 发 展银 行要 注重 , 农 发 挥 中 长 期 政 策 性 贷 款 业 务 优 势 ,继 续 加 大 在 大 型 灌 区 、重 点 中 型 灌 区 续 建 配 套 和 节 水 改 造 项 目 、大 中 型 灌 溉
年 ,全省 农 业 科 技 贡献 率 达 到 6 %以 3 上 ,成 果 转 化 率达 到 7 %,农 业 生 产 0 标 准化 到 位 率达 到 9 %以上 ”的 战 略 5 目标 ,遵 循 “ 策 导 向 、技术 先 进 、 政 择优 扶持 、控 制风 险 ” 的原 则 ,投放 农业 科 技贷 款 。支 持纳 入 《国务 院关
8 oL 。 ot斤
展 观 的要 求 ,农 发行 建 设 现 代农 业 政 策 性银 行 ,打 造 “ 油 全 产业 链 发 展 粮 主 导银 行 ”品 牌 和 支持 新 农 村建 设 主 导 银 行 品牌 。信 贷 资金 向前 直接 惠及

根据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现状浅谈我省粮食企业发展思路

根据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现状浅谈我省粮食企业发展思路
关 键词 :P ; 用 ; U S使 维护
1 概 述
理想 。
P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 为了满足高质量的电力供给要求 , 达到高质 4 U S的使 用维 护 量的不间断供电的目 ,P 系统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 标 US 广泛应用 US P 内部既有电压高达几百伏的高电压电路 , 又有 C U P 等弱电控制电 于人们的生活中。如何有效的使用 u s P 以及如何使它能持久稳定地为我们 路。 因此它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恒温、 、 恒湿 洁净的环境 中 使用, P US 工作成为 了 讨论的热点。就现在使用的 U S P 系统总结以下使用经验。 的使用寿命可达 5 l 年。 ~O 2 UP S的原 理及 使用 使用中应注意尽可能的减! 关机的次数。在开机时先开 U , 岍 S P 在逐个 U ( n t rp b o e Ss m , S P U ie utl Pwr ye ) n r ie t 就是不 间断电源 , 是一种储能装 开负载; 关机时应先关负载 , U S 以 再关 P 。 尽量减少对 U S P 的冲击。 P 应定 US 备 ,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 电源。将市电加在 U S 期打开机壳检查测试 , P 但因其 内部有高压, 故应由专业人员完成这一工作 。 检 上 ,P 再把市电压供应给负载使用, US 同时还 向机内电池充电; 市电中断时, 查 内容一般包括清洁灰尘、 元器件有无松动、 过热 、 电容有无漏电变形 、 电池 U 立即将机内电池的电能 , S P 通过逆变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 2 0 2 V交 有无漏液变形、 电池电压容量是否合格等项 目, 以及时发现故障点 , 避免故障 流电, 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 P 的性能参数 具有重要意义, U S 是我 扩大 , 造成损失。 们考虑重点。市电电压输入范围表明对市电的利用能力强弱 ( 减少电池放 US P 一般所带负载都较为重要 , 因此它的安全运行非常关键。在资金允 电)波形畸变率用以衡量输出电压波形的稳定性 , 。 电压稳定度则说明当U S 许的情况下, P 应实行 U S P 定期维护制度。及时清除隐患, 以确保所带负载安 突然由零负载加到满负载时, 输出电压的稳定陛。 全运行 , 避免因 U S P 损坏造成不良后果和更大损失。 另外, P 效率、 US 功率因数 、 转换时间等都是表征 U 性能的重要参数 , 5 所配蓄电池组的使用维护 S P 决定了对负载的保护能力和对市电的利用率。 性能越好, 保护能力越强 , 总的 蓄电池是 U 设备中最昂贵的元件之一, S P 使用和维护不当时容易损坏。 来说 , 后备式 U S P 对负载的保护能力最差 , 在线互动式略优之 , 在线式几乎 所以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尤为重要。 可以解决所有的常见电力问题。因此用户在选购 UP S时, 应根据负载对电力 1 ) 使用 6 个月左右要进行检查, 包括 U 电源 内电池组中各个 电池的 S P 的要求程度及负载的重 要性不同而选取不同 类型的 U S P。 端电压。 避免一节或两节电池有问题 , 因没有及时发现而造成整组电池报废。 3 使用 U S P 要注意的事项 2 蓄电池存放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充放电, ) 对于 U S P 长期处 于市电供 电而很 U 的使用环境应注意通风良好, S P 利于散热 ; 并保持环境的清洁。 P 输 少用电池供电时 , US 要定期让蓄电池进行放电。 ) 3蓄电池( 应在 0 3 ℃的环 组) ~0 出 插座有 明确标识, 勿插入无相关负载。如空调、 点钞机 、 光灯等以免造成 境下使用。4 蓄电池深度放电时, 日 ) 应尽量避免电池深度放电。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品 物 流 奠定 了基 础 。
近 年 来 ,随 着黑 龙 江省 农 产 品数 量
的逐 年增 产 ,黑 龙江 省仓 储 行业 得 到空 前发 展壮 大 ,特 别是 以粮 食 仓储 为 主 的 行业 在 农 产 品物 流 中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国有 粮库 凡被 纳入 到 国 家级粮 食 储备 库 的 , 资金 方面会 得到 国家财政 支持 , 在 有 条件 进行 硬件 设施 的改造 和 新建 ,而 其 他 没 有列 入 国家 级粮 食储 备 库粮 食企 业
省农垦系统 1 4个农场 ( 5 分场 ) 全部通公
路 ,通 畅率和通 达率分 别达到 9 % 和 94 10 0 %。以上状况表 明以铁路 与公 路为主 要交通运输的黑龙江农产品物流 网络 系统
已 经形 成 ,另 外 各 种 运 输 方 式 下 的 物 流 产
业流通量也呈逐年 增长的趋势 ( 见表 1】 。 可见黑 龙江 省运 输基 础建设已为发展农产
● . I
公路建设中 , 1 1 9 个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和 2
通 达 率 分 别 达 到 9 % 和 9 .% ;黑 龙江 93 99
黑 江 农 品 流 龙 省 产 物
发 策 探 展 略 讨
■ 梁 艳波 ( 黑龙 江农 业工程职业 学院 哈 尔滨 1 0 8 ) 5 08 ◆ 中图分类号 :F 0 . 文献标 识码 :A 34 3
不 动摇 地 加 大农 业投 入 ,大力 推进 农 业 现 代化 进 程 。黑 龙江 省粮 食生 产 实现跨
减幅 75 另外 , . %。 其它农产 品最近 两年也
有较大 幅度的增长 。 随着农产 品产 量的逐 年增 加 ,加 上加工能 力的发展较 为缓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设计摘要:对于黑龙江省这样一个粮食主产省来说,公路、铁路运力有限,并且地处祖国边缘,运输成本高昂。

因此,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就不能像南方的粮食主产省份一样,实行以运输为主的粮食物流模式,而应该实行的是一种集粮食采购、储存、加工、销售、配送等功能于一体,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能够带动整个粮食供应链发展的粮食供应物流模式。

我们将这种模式称之为“拉动式”的粮食供应链模式。

关键词: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07—1
1 新型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下重点建设项目设计
1.1 积极组建大型粮食物流中心
实现规模效益是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专业的粮食物流中心交易平台,并且在粮食产区和销区分别建立相应的粮食物流中心。

具体来说,一是要继续加快建设哈尔滨粮食交易中心,真正发挥该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要在粮食产区建立综合粮食物流中心,建立起一个反应灵敏和信息畅通的体系;三是要在粮食产区和销区分别建立综合的粮食物流中心,特别是销区物流中心,以期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

1.2 完善多元化的粮食物流市场主体建设
要进一步深化粮食企业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改革现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使粮食企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具体来说,要做到:首先要培育多元化的粮食物流主体,通过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等形式,组建大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其次,要进一步推广专业分工整合资源、实施标准化作业,发展第三方粮食物流;三是要培养、规范粮食经纪人,鼓励和引导其更好发挥粮食流通参与者的积极作用。

1.3 加强粮食物流运输硬件设施的建设
一是要建设重点粮食物流节点,主要以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外运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公路和铁路沿线仓储设施较好、中转数量较大的国有粮库为主;二是要完善粮食购销企业内部的基础设施,健全粮食物流功能;三是要增加公路和港口散粮运输;四是要成立专业或兼营的散粮运输公司等形式。

1.4 创建“四散”化的粮食物流运输模式
要进一步构建现代粮食物流,发展先进的“四散化”的散粮运输方式是当务之急。

要做到,一是发展公路散粮运输,是提高省内散粮运输效率的关键,既可由铁路沿线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规模大、实力强、具有辐射能力的国储库、地储库等组建散粮运输车队,也可由运输企业与粮食购销企业组建合伙制散粮运输企业;二是发展省际铁路散粮运输,由省政府、省粮食主管部门从政策上降低或补偿铁路的“空驶费”,提高散粮运输专用车的使用率,组建由粮
食、铁路和社会各界共同出资的混合所有制粮食物流企业。

1.5 建立强大而统一的粮食交易物流信息平台
要在各个物流区域内设立信息公共交换平台,实现整个粮食物流体系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无缝化连接。

具体来说,可以以黑龙江省粮油中心批发市场“三网一库”项目为平台,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健全粮食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

建立的信息平台将包括粮油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指挥调度系统、财务结算系统、粮食品质监测系统和粮食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六大模块。

2 保障措施
2.1 加强对粮食物流的科学定位和规划布局
从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粮食物流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

为了充分、高效利用和有效节约粮食物流资源,必须正确认识科学组织粮食物流的重要性,需从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粮食生产、运输、品种构成等包含的整个粮食产业链入手,对粮食物流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位。

2.2 加大对粮食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大政府财政对粮食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四散”化为发展方向来建设粮食运输设施。

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做到散粮装运接卸设施的协调配套,同时也要做到运输硬件设施和仓储硬件设施之间的衔接配套,使这两者之间达到相互匹配,协调合作的目的。

必须要加大政府财政对粮食仓储设施的投入,提高整体运输能力。

2.3 加大粮食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首先政府要打破粮食行业的当前用人机制,使用各种激励措施来吸纳粮食行业内外的优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其次,要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粮食专门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开展粮食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再次,要组织粮食物流企业的各种人员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粮食物流的新思路、新成果,并做交流。

2.4 强化政府对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职能
解决目前粮食物流中的无序流动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

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可以成立粮食物流调控机构,统一协调粮食物流企业的组织和运行;第二要规划和协调不同粮食品种的流向及粮食物流枢纽的布局;第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约束粮食物流纠纷;第四为粮食物流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

参考文献
[1] 侯立军.我国粮食物流科学化运作研究[j].财贸经济,2002(11).
[2] 姜建华.构建科学的粮食物流体系加快东北地区粮食物流体建设[j].中国粮食经济.2006 (5).
[3] 刘秀玲,戴蓬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6(5).
[4] 孙宏岭,王莉莉.粮食物流市场体系一体化运行模式研究[j].粮食加工.2009 (6).
作者简介:杨光辉(1975—),男,黑龙江拜泉人,东北农业大
学在读硕士,北大荒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