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猫》试讲稿
猫教案试讲初中

猫教案试讲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阅读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
3. 写作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相关猫的图片或视频。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相关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猫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写作技巧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作一篇关于猫的作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写作一篇关于猫的作文。
2. 学生选择一篇喜欢的课文,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修辞手法分析环节,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技巧培养环节,学生应该能够思考并制定自己的写作思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猫》试讲稿(附配套教案)初中语文教师编面试

《猫》试讲稿(附配套教案)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的试讲题目是《猫》,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我听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这是我们喜欢的动画片中《汤姆和杰瑞》中的杰瑞,虽然杰瑞老是追着老鼠跑,但是我们仍然喜欢它滑稽可爱的形象。
现实生活中相信有不少同学也是喜欢猫的,我看很多同学都忍不住点点头,很多家庭就是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们家也养过小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猫》,去看看先生家的小猫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解决一下,开始吧。
老师听大家的读书声音渐渐小了,老师已经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呈现在了大屏幕上,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
同学们读得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但“红绫”的“绫”发音不是很准确,这个字的发音是líng,不是lín。
请同学们再读两遍。
解决完生字词后,我们要对作者的信息进行简单地了解。
郑振铎,是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主要作品有《山中杂记》《中国俗文学史》等。
这么伟大的作家竟然对他们家的小猫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大家肯定很好奇,这个小猫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让我们正式走进课文。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一部分从哪些方面写了小猫的特征呢?看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请后面举手最快的同学来说。
你说,从小猫的外形、性情、结局这三个方面来写的。
嗯,概括得很简练,但还有没有其他的补充呢?请你来说。
你说,还有小猫的来历和家中的地位。
嗯,你找得很细致。
郑振铎先生就是从这五个方面对家里的第一只小猫做了细致地描写。
那么他又是怎么细致描写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只小猫的五个方面的特征。
大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看同学们已经放下了笔,抬起了头,谁想要来分享一下前三个方面?穿红衣服的女生你来说。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猫》逐字稿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猫》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中学语文教师的6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猫》,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茫茫宇宙,滔滔江汉,人类并不是孤单的存在,许多小动物甚是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种小动物,一起来学习《猫》,作者是?请看大屏幕,没错,正是郑振铎。
在这里要注意“铎”的读音,我们一起再齐读作者名。
二、检查预习师:大家预习过课文了,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师:很好,你善于从课下注释抓取信息。
(PPT出示本课字词)谁来读读这些字词?生读。
预设“怅”读错。
师:“怅”是一个形声字,竖心是它的部首,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跟心情有关系,长是它的声旁,这个字读chang(四声)。
类似的字还有怂恿、蜷,同学们可用此法记忆字音字义。
师:本课的题目是《猫》,下面请同学们用含有“猫”字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师:老师发现你很善于从文中寻找答案。
好几次是几次?重点在结局还是?这句话可不可以再简练?生:我家三次养猫的过程。
师:很好,老师用的词语是“经历”。
题目是《猫》,预习之后我们发现文章其实说的是养猫,几次呢?师:你手举得最快,请你来说,没错,是三次,那请你再来思考下主语是谁?师:是的,是“我”,那“我”在哪里养猫?师:在家里,那老师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请看大屏幕,猫,养猫,三次养猫,我家里三次养猫,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
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师:我们一步步推进的过程,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方法。
请记下来。
这就是“题目扩充法”。
师:观察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它包含了一些记叙要素。
生:有事件,还有人物。
师:你要来补充,是的,还有地点。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种方法。
请记下来。
记叙要素抽取法——人物+地点+事件。
师:这两种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文章,同学们可根据实际灵活选用。
三、研读文本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三次养猫的经历。
初中语文《猫》试讲稿范文

初中语文《猫》试讲稿范文活动1【练习】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的表格。
活动2【导入】直接导入,明确目标师:投影:学习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
活动3【活动】猫之命运,人之心路教师活动:1.检查预习,投影课后练习一中的表格,指出通过提取关键词句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方法。
2.提问:文章写这三只猫,在内容上有何共性?三只猫都有何共同喜好?3.投影:三只猫都喜欢晒太阳。
都有享受阳光、享受生命乐趣的权利。
板书:平等的生命。
4.提问:文章写这三只猫,在章法上有何共性?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5.投影:引入对象→叙述事件→缘事抒情。
6.小结:小说阅读方法之一提取关键词句,理清小说架构,把握情节发展。
学生活动:1.观看,聆听,对照投影修改自己的表格内容。
2.浏览课文,提取关键词句,找出三只猫的共同喜好,与老师对话。
3.聆听,做笔记。
4.浏览课文,留意之前筛选出来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悲剧及我的感情等信息在文中的位置。
5.聆听,做笔记。
6.聆听,做笔记。
设计意图:课后表格上要求填写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等信息比较简单,大多能从课文中找到,一语带过即可。
但要初一学生发现三只猫的共性则有点难度,因而这是此环节的讲授重点。
在此环节中反复强调提取关键词句,理清小说架构,把握情节发展的方法,旨在训练最为基础的阅读能力整体感知、筛选概括、理清思路。
活动4【活动】丑猫之冤,主人之悔教师活动:1.过渡:写三只猫的章法一致,但详略不同,据此聚焦第三只猫。
2.提问: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我的感受与之前有何不同?3.明确:淡淡的伤痛→对偷猫贼和旁观者的痛恨→无法释怀的悔痛。
4.提问:我和家人的哪些言行、哪些细节是刺我的良心的针,一回想就会让我更难过得多?5.明确:我的过失的根源不平等地对待生命。
板书:平等的生命应受平等的对待(小说主题)。
6.小结:小说阅读方法之二研读细节描写,反复推敲字句,探究小说主题。
学生活动:1.聆听。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猫》试讲稿(逐字稿)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猫》试讲稿【试讲课文】猫郑振铎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却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终日躺在客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观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地躺着。
又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
立刻引起了三妹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的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猫教资试讲教案

猫教资试讲教案教案名称:认识猫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猫的外貌特征,并能正确描述猫的体型、毛色等。
2. 能够理解猫的基本习性和行为,如捕鼠、梳理毛发等。
3. 能够了解猫与人类的关系,并明白猫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拿出一张猫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
2. 引导学生描述猫的外貌特征,如体型、毛色等,帮助学生认识猫的基本形态。
二、呈现(10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猫的视频,展示猫的行为习性,如捕鼠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猫的行为,与学生交流猫的特点和习性。
三、讲解(15分钟)1. 老师介绍猫与人类的关系,解释猫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宠物、捕鼠等。
2. 老师讲解猫的基本习性,如梳理毛发、睡觉等。
3. 老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猫的亲密经历。
四、实践(15分钟)1. 老师发放一份猫的图片给每个学生,要求他们根据图片上的描述,画出一只猫的形象。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自己对猫的认识和了解。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总结猫的基本知识。
2. 老师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人分享猫的有趣知识,加深对猫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描述自己对猫的喜爱和了解。
可以包括猫的外貌特征、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猫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观察猫的行为和与同学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和写作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巩固了对猫的认识,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与家人分享所学的知识,能够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
整堂课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培养他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猫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猫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猫”,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猫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猫》、《鸟》、《动物趣谈》、《狼》等四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的作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复述情节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3.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符合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交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1.默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抓住要点,反复品味,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复述法: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让学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1.默读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猫》试讲示范

《猫》试讲示范展开全文踏春踏春踏春猫来自美晶老师00:0006:44《猫》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5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老舍的《猫》,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喊出我们的口号——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请同学认真听——像虎比虎小,日夜勤操劳,最爱捉老鼠,捉到就喊喵。
师:哦,大家已经异口同声地喊道:“是猫”,没错就是猫。
师:一提到小猫呀,老师看大家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活泼调皮、毛茸茸的小家伙。
师:那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于猫的文章,不过呀,这只猫的来头可不小,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爷爷家养的一只猫。
那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呢?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猫》。
二、初读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师:现在,就让我们先来攻克本篇文章的字词关与内容关。
师:老师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这样两个问题:问题一:画出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问题二:思考课文围绕猫都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师:好,开始你们的朗读吧。
师:大家的读书声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生字词整理到了多媒体上,哪位同学想挑战一下。
师:你的眼睛最闪亮,就请你。
师:大家说,它读的怎么样啊?师:嗯,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
师:那在这里呢,老师要给大家强调一个字的书写,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的范写。
同学们,这个字念什么?没错,就是乖。
在写这个字时,大家要把它的竖写的长一点,这样才更美观。
师:那现在,老师如果在“乖”的基础上,写下一撇一捺,就变成了... ... 没错,乘法的“乘”,那我如果在“乘”的基础上,写下刂,就变成了... ...太棒了!剩余的“剩”,所以在生活中,大家也可以发散思维,用加一加或者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住我们身边的这些形近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试讲稿
一、课堂导入
师:生活中很多动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坚贞的马、忠诚的狗、机灵的猴子、活泼温顺的猫咪……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同学们都有养过什么动物?有什么感受?
师:很多同学说养过猫。
的确,猫是一种活泼、温顺的动物,可以逗人开心,所以很多人家都养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的《猫》,一起来感受他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或同桌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那在这三次养猫中,作者有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
师:三次养猫中,作者详细写了养第三只猫的过程,在这三只猫中,你最喜欢哪只,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理由。
以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是因为,看。
”
生:我喜欢第二只猫,是因为它活泼可爱,看第3段“它在园中乱跑……晒太阳”。
师:齐读这几句话,注意动词“跑、跳、晒”,感受小猫的活泼可爱。
生:我喜欢第一只猫,是因为它也很漂亮,很活泼,看第1段“白雪球似的”。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第三只猫的呢?
生:没有。
师:那我们来看看作者一家人对这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作者一家人对第一只猫是喜欢的。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从文章第1段,比如作者看着三妹逗猫,“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比如猫瘦了,全家人都很忧郁等等。
从一家人对它的关心可以看出一家人对它的重视、喜爱。
师:那第二只猫呢?家人对它的态度如何?
生:更喜欢。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文章第3段,“一天问个好几遍”“忙乱的寻找”中可以看出来。
师:那第三只猫呢?
生1:不喜欢。
从文章第15段可以看出来。
生2:连三妹那样爱猫的人也不加注意,所以家人对第三只猫是不喜欢的。
师:作者家养的三只猫,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但它们的结局如何?用原文回答。
生:全文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
师:我对待三只猫亡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能不能先概括再从文中找句子?
生1:第一只猫——酸辛,课文第2段。
生2:第二只猫——怅然,课文第13、14段.
师:在文中找到这句话,齐读,并重读“好久”“不”,体会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喜爱。
生3:第三只猫——伤心,课文第30段。
生4:第三只猫——内疚,因为作者打了猫,良心受到谴责。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五段。
哪句话更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
生:第34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愧疚、自责
师: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使用了“永不”,我们应该读得果断些,你来试一下。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语句表述呢?
生:第30段,“十分难过”,“良心受伤了”,“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师:为什么对第三只猫的亡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生:饿死、冻死、打死、病死、搏斗而死、忧郁而死……
师:我为什么要去打它?
生:冤枉、误解。
我误会是这只猫咬死了妻子买回来的鸟。
师: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所以第三只猫得亡死,我心里更难受。
师:那为什么会造成冤案呢?联系猫的动作以及我对猫的态度思考。
生:第17段,“凝望”,本来作者就不怎么喜欢这只猫,所以更会怀疑了。
师:如果是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的话,第一反应可能不是这样,“一定是它”说明作者对第三只猫存在偏见。
师:猫所处的位置相对于人而言,它是弱者。
由于我的偏见,猫的弱小,所以造成了冤案,造成冤案的主要责任在我,那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生1:不要妄下定论,要经过思考。
生2:不要有偏见,要用平等的眼光。
生3:要善待动物。
师:的确,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
这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对人性的反思。
四、联系生活,深化主旨
师:文中所写的不只是一只猫,在生活中类似的猫的人也很多。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吗?谈谈感受。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也有了很多的收获和启示。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同情弱者,同情生活中的“可怜猫”。
我们也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当我们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生命是条长河,每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让我们心怀公平、公正、悲悯,以尊重、珍惜、宽容去创造一个温馨的世界!今天我们的作业是课外练笔,请同学们以“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注意要有外形、神态和动作描写等。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