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扎(zhā) 细菌(jūn) 惩(chéng)罚唯(wéi)唯诺诺B.档(dàng)次桂冠(guān) 纠葛(gé) 铩(shā)羽而归C.果脯(fǔ) 压轴(zhóu) 溃(huì)脓靡靡(mí)之音D.拎(līng)包应(yìng)届躯壳(qiào) 不着(zhuó)边际正确答案:B解析:A项,“包扎”的“扎”应读作“zā”;C项,“压轴”的“轴”应读作“zhòu”,“靡靡之音”中的“靡”应读作“mǐ”;D项,“拎包”中的“拎”应读作“līn”,“应届”中的“应”应读作“yīng”。
本题当选B项。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兵马俑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融洽,战胜敌人。
(比喻)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夸张)C.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比拟)D.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无名指和小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设问)正确答案:A解析:A项句子赋予兵马俑以人的动作、神态,运用了比拟中的拟人修辞手法。
句中虽然出现“好像”一词,但并不存在喻体,未运用比喻修辞。
故本题当选A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物。
B.国家出台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政策后,一些跟风炒房者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
C.“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用人制度的实施,不仅拓宽了人才的选拔任用渠道,而且有效遏制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2. 3. 4. 5.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每对画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执著/踌躇花团锦簇/相形见绌B.赫然/重荷呕心沥血/销声匿迹C.遗骸/惊骇义愤填膺/草长莺飞D.羁绊/滑稽鳞次栉比/陟罚臧否正确答案:D解析:A项,执著(zhuó)/踌躇(chú)、花团锦簇(cù)/相形见绌(chù);B项,赫(hè)然/重荷(hè)、呕心沥(lì)血/销声匿(nì)迹;C项,遗骸(hái)/惊骇(hài)、义愤填膺(yīng)/草长莺(yīng)飞;D项,羁(jī)绊/滑稽(jī)、鳞次栉(zhì)比/陟(zhì)罚臧否。
故正确答案为D。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不能用括号中的短语替换的一项是( )。
A.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当机立断,顾不上向连部报告,就跳进了汹涌的江水里。
(不管三七二十一)B.两个单位有点矛盾,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这么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的,对哪方都没好处。
(针尖对麦芒)C.办事情要有个轻重缓急,有的事虽然是好事,但是时机不对,只凭一厢情愿,即使办成了,也会招来不少意见。
(剃头挑子一头热)D.张主任本以为问题不大,调解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谁知道他们两个各执一词,怎么也谈不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确答案:A解析:“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常用于贬义。
“当机立断”形容一个人果断而且聪明,褒义词,故二者不能互换使用。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是( )。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B.健康休闲是一种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的闲暇活动C.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D.上海音乐厅精心打造“五一”晚会,奉献给观众的是一桌名家云集、名曲荟萃的文化大餐正确答案:B解析:A项成分残缺,“同行”缺少介词支配,应在“和”字前加“与”;C 项指代不明,“还是……”这三句到底说的是“我”还是“你”,没有说清;D项暗换主语。
本题选B。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
______________。
A.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
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B.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
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C.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
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D.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
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正确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孤独,荡涤(dí)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诠释人的淳朴和淡泊;孤独,凝聚人的内涵和睿智;孤独,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B.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连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shěng)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这就是勇敢C.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zhēn)完美,终以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D.《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选家所编,他们披沙捡金,遴选了二百篇琅琅(lǎng)上口、百读不厌的佳作正确答案:A解析:B项省(xǐng)察;C项“奋而辞职”应为“愤而辞职”;D项“披沙捡金”应为“披沙拣金”,琅琅(láng)上口。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聊胜于无再接再厉莞尔一笑收蒿停棹坐船中B.相形见绌缠绵绯恻攻无不克醉里吴音相媚好C.有恃无恐如鲠在喉望洋兴叹羌笛何需怨杨柳D.目不暇接美轮美奂司空见贯湖光秋月两相和正确答案:A解析:A项词语字形均无误;B项,”缠绵绯恻”的“绯”应改为“悱”;C 项,“羌笛何需怨杨柳”中的“需”应改为“须”;D项,“目不暇接”中的“暇”应改为“暇”,“司空见贯”中的“贯”应改为“惯”。
故本题当选A项。
2.下列选项中,未使用互文的一项是( )。
A.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杜甫《潼关吏》)B.明主不晓(司马迁《报任安书》)C.燕歌赵舞为君开(卢照邻《长安古意》)D.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答案:B解析:互文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述一件事,两不相干,实则互相呼应、阐发或补充。
选项中只有B项句子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故本题当选B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
B.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后,作为一种长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跃人人们的眼帘。
C.以5:4力克阿拉维斯队的英超劲旅利物浦队,终于实现了夺取足总杯、联赛杯和联盟杯“三冠王”的胜利。
D.中国第一个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受到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共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正确答案:B解析:A项中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恶果”。
C项中“实现……胜利”搭配不当。
D项中句式杂糅,应删去“受到”或“大加”;“人次”和“参观”不能搭配,应删去“次”字。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苏轼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写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词,也写了不少风格清新的词,如《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描绘雨后清新美景,寄寓人生哲理B.《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2. 3. 4. 5.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恣意妄为蓬荜生辉乔装打扮以逸待劳B.出奇制胜敲榨勒索摩拳擦掌绿草如荫C.如不敷出切肤之痛要言不烦墨守成规D.大放厥词自立更生惨绝人寰卷帙浩繁正确答案:A解析:B项“敲榨勒索”中的“榨”应为“诈”,“绿草如荫”中的“荫”应为“茵”;C项,“如不敷出”中的“如”应为“入”;D项,“自立更生”中的“立”应为“力”。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歇后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再过十来天就开始中学生生活了,这一堆看过的动漫书刊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真是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B.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竟然还有人上当受骗。
老王叹息道:“唉!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别人着急也没用。
”C.这次试卷的难度很大,十道题小张错了六道,他长叹一声:这真叫做牵牛过河——六脚全湿啊。
D.老先生的想法有些过时了,和这位年轻人说的明显是老水牛拉马车——不合套了。
正确答案:C解析:牵牛过河——六脚全湿:比喻大家起被牵连到某事中去。
用在此处不合适。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
B.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C.“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正确答案:A解析:B项“解决困境”搭配不当。
应为“解决矛盾”或者“摆脱困境”。
C 项语序颠倒,应该为“是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占地面积……”。
D项,“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句式杂糅。
应该去掉“的进行”。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绿茵(yīn) 鸟瞰(kàn) 成吉思汗(hán) 刻骨铭(míng)心B.勉强(qiǎng) 衣裳(shang) 崇(chóng)山峻岭自怨自艾(yì)C.小孩儿(hár) 掠(luè)过花骨(gū)朵儿不屈不挠(náo)D.脊(jī)梁兄弟(di) 瞠(chēng)目结舌茅塞(sè)顿开正确答案:C解析:C项,“小孩儿”的“孩儿”应拼写为“háir,“掠过”的“掠”应拼写为“lǖè色”。
本题当选C项。
2.下列对加线部分修辞格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阿凡提到“信得过”食堂吃早点。
看看端上桌的油条,阿凡提没有吃,却伸出两个手指,按在油条的一端。
“趁热吃吧,还等什么?”服务员走过来问。
“我看这油条干瘪瘦小,一定得病了,正给塔诊脉呢!”阿凡提回答。
——阿凡提用拟人兼委婉修辞,既避免了正面冲突,也委婉地批评了食堂,显得幽默而风趣B.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有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运用比喻,竭力将讽刺对象的缺点加以夸张放大,使之格外地凸出,将三仙姑的“丑”暴露出来,收到了良好的讽刺效果C.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街的情形。
早晨警察敲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会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运用借代手法,用“洋布”代旗,以“卑俗”来代替“崇高”,故意将崇高降下格来,将尊贵庄严的形象装进滑稽卑俗的外壳之中。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福祉(zhǐ) 赢老(néi) 草菅人命(jiān) 清风夜唳(lì)B.箭镞(zú) 澄澈(chè) 洗尽尘滓(zǐ) 义愤填膺(yīn)C.曳尾(yè) 甫定(fǔ) 味同嚼蜡(jiáo) 少不更事(gēng)D.经筵(yàn) 给予(gěi) 饿殍遍野(piǎo) 胼手胝足(zhǐ)正确答案:C解析:A项中,“赢老”中的“赢”应读作léi;B项中,“义愤填膺”中的“膺”应读作yīng;D项中,“经筵”中的“筵”应读作yán。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正确答案:B解析: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义务教育“减负新规”虽然对中小学教辅材料作出了规定,但家长们似乎对此不“领情”,为孩子买书的热情不减。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恪守(gé) 症结(zhēng) 卷帙浩繁(zhì) 弄巧成拙(zhuō)B.疏浚(jùn) 喷香(pèn) 自怨自艾(ài) 以讹传讹(é)C.散落(sàn) 熟稔(rèn) 牵强附会(qiǎng) 千载一时(zǎi)D.揩油(kāi) 木讷(nè) 百折不挠(náo) 长吁短叹(xū)正确答案:D解析:A项“恪”读kè;B项“艾”读yì;C项“稔”读rěn。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核辐射一海水污染一盐业危机,这个故事的逻辑看起来并不突兀。
但与前段时间大蒜等在炒作中价格飙涨从而让不法商人从中牟取暴利的商品不同,食盐作为民众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却是国家控制的B.本文通过对一个淳朴善良、恪守贫穷道义的底层人物的追忆,歌颂了人类底层的所有美好品质;对经济的发展导致人类的贪婪吞噬了原有的淳厚质朴现象的担忧,表达了对自己心中神话般的底层消失的迷惘之情C.平心而论,大量古村落还没有列人遗产保护范筹,没有严格可靠的保护监督,没有将现代文明融入历史文明的任何计划、构想,乃至尝试,仍处在想拆就拆的危境中D.我在画册中看到过那乡间居室,是木结构的精致小屋,依山傍水,能看见涓涓细流的清澈和活泼,能感受到松涛的呼吸和脉搏,也能看到万籁俱寂时的月色阑珊,更有旭日和夕阳在蓝天上描绘的粗犷与瑰丽正确答案:C解析:“范筹”应改为“范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世博会杭州城市实践馆以当代艺术手法与传统造型,结合少量高科技影像技术,形成一种未完成之感,用以暗示杭城发展正在进行时B.赖声川导演的融人了越剧因素的《新暗恋桃花源》在杭州受到热捧,首场演出门票在开演一周前就全部售罄C.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D.水库露底、河水断流、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我国西南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其中云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甚至百年一遇正确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以……为主”;B项累赘,“全部”“售罄”重复;D 项“云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产生歧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⑤④①②D.①⑤④③②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写作D.文化论著研读二.填空题(共10分)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
”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8.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10.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
(6分)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
(6分)四.鉴赏题(26分)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
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
”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
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
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
”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吴融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
②秾花: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2分)(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
(8分)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
(10分)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
(6分)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17.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
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
(6分)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
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
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
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迎。
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
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1.网上拜访孔子。
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网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言名句。
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
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
这一项最有价值。
我这样安排: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
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六、技能应用题(14分)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4分)《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⑴如果要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二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
(8分)⑵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份板书。
(6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1.C(该项中“再接再励”的“励”应写作“厉”)2.B(“安土重迁”意为“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不合语境,应换作“搬离家园”。
)3. A(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想象的空间,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①空间的想象,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4.B。
5.A。
6.C。
二.填空题(共10分)7. ⑴便纵有千种风情;早生华发。
⑵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一个愁字了得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师之所存也。
(写对1空给1分,出现错别字则不给分)8.《文心雕龙》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简答题(20分)10.①采用的是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的是“精神发展”、“精神漫游”的框架与主题。
②在象征和梦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写实手法,整部作品的造型艺术感非常强烈,许多人物、场面、细节取材于现实生活。
③《神曲》的结构宏大、严谨、匀称。
诗人按神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建构整部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纪文学特有的结构松散的不足,对近代长篇作品产生影响。
④《神曲》抛弃拉丁文,用意大利语这一民族语言进行写作。
(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大意对即可)11. ①沙菲,五四落潮以后的反叛、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型。
②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并以情爱的“灵与肉”的统一为寻求的主要目标。
后最终未能如愿的悲剧,凸现了一个负着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形象。
③最突出的特点是,青年女子在**上的矛盾心理和大胆反叛,这就使得“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文学创作有了新开拓。
(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2. 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③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四.鉴赏题(26分)13.①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②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答对一项得3分,满分6分。
)14.(1)①杨柳(或柳树)②赞美(或褒扬)(答出一点给1分,满分2分)(2)①白诗采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达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
②吴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同样面对春风,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杨花则在春风中尽显自己的风采(答出一大点给4分,满分8分,大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