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沧桑感震耳欲聋奋发图强B. 振振有词走头无路前仆后继C. 喜出望外倾盆大雨狼狈不堪D. 震天动地呕心沥血草率从事答案:C2.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B. 走投无路(zǒu tóu wú lù)C.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D. 振振有词(zhèn zhèn yǒu cí)答案:D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B.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D. 这里,绿色蔬菜、有机食品应有尽有,是个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B.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

答案:D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三字经”是指《大学》、《中庸》、《论语》三部儒家经典。

B.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C.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儒家经典。

D. “七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左传》、《公羊传》七部儒家经典。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请补充完整下列名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沉思默写喧哗铁轨B. 融洽慷慨装帧铺张C. 演绎联系颠簸震颤D. 调剂聚焦纠葛精炼答案:D2.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轻车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n)答案:A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C.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大收获。

D.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C.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答案:A5. 下列关于诗歌鉴赏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现豪放情怀的诗歌。

B.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

C.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送别诗。

D.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壮丽山河的诗歌。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

请分别写出其中一个部分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雅、颂7. 请补全下列名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厉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⑤④①②D.①⑤④③②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 A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初中语文教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马马虎虎。

C.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胸有成竹,可以独当一面。

D.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答案:A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斟酌B. 决别C. 瞭望D. 涣散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考试。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D.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答案:王维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答案:韩愈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岳》中的名句。

答案:杜甫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情横溢,但同时身体孱弱,情感细腻,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世俗礼教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反抗。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恣意(zì)执拗(niù)B. 踌躇(chú)憎恶(zēng)瞠目结舌(chēng)C. 蹉跎(cuō)踽踽独行(jǔ)拮据(jié)D. 蹑手蹑脚(niè)缄默(jiān)剽悍(piā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不但会弹钢琴,而且还会拉小提琴。

D. 这种新药的疗效很好,但副作用较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巴黎的悲惨爱情故事。

C.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

D. 《草房子》是曹文轩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B.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天气凉了,人们穿上了厚衣服。

C.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班的榜样。

D. 夜空中的星星,像无数颗钻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的《关雎》。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恣意(zì)矜持(jīn)剽悍(piāo)荼毒生灵(tú)B. 箴言(zhēn)叱咤(chì)蹊跷(qī)呱呱坠地(gū)C. 拮据(jū)缱绻(qiǎn)蹒跚(pán)栩栩如生(xǔ)D. 瞠目(chēng)囫囵(hú)踟蹰(chí)锲而不舍(qiè)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他因为刻苦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耻下问,向老师请教。

B. 这次比赛,他的表现真是出人意料,令人刮目相看。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学富五车,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B.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著,是一部以鬼怪故事为主的短篇小说集。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圆规和直尺。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指的是复习旧知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指的是三个人。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指的是迷惑。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他学习非常刻苦。

B. 这本书非常有趣。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D)A.我觉得你的问题是什么?B.“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她满怀信心地说道。

C.周琳同学问道:“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D.小明大喊:“今天是我生日!”答案解析:选项C正确使用了标点符号,用引号引住直接引语,并在最后加上了问号。

2. 下列句子中,符合语法规范的是:(B)A. 孩子们的成绩优秀,而且进步快。

B. 老师昨天给了我们一项重要的作业,希望我们按时完成。

C. 她喜欢音乐,因为它使她快乐。

D. 他去商店买了一本书,还有一张CD。

答案解析:选项B符合语法规范,使用了并列连词“而且”连接两个句子,并使用了逗号隔开。

3. 下列句子中,语病的是:(C)A. 这个问题我们刚才已经讨论过了。

B. 昨天考试后,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

C. 我们应该多看一些好书,要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D. 她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绩。

答案解析:选项C存在语病,应改为“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好书,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4. 下列短文中,没有词语使用错误的一组是:(A)A. “爸爸,我去游泳,你来不来?”小明问道。

B. 这个星期,我们将进行学习交流活动。

C. 在暑假里,我计划去外地旅游,看看不同的风景。

D. 妈妈花了半个小时给我做了一顿可口的晚餐。

答案解析:选项A没有词语使用错误,句子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二、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位中学生,他在学校学习很努力,经常在班级里取得好成绩。

他对语文尤为热爱,经常参加各类语文比赛,并获得了很多奖项。

小明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想把自己对语文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问题】小明想将来成为什么?答案解析:小明想将来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判断正误。

小红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她每天都在为学生的成长尽心尽力地工作。

她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每周都会布置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语是错别字?A. 纷纷B. 混混沌沌C. 睁开D. 说说笑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们为什么会反反复复地争吵呢?B. 姑娘每天漂漂亮亮地穿过广场。

C. 他对这个问题一点也不不在乎。

D. 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兴高采烈B. 颠三倒四C. 艰辛D. 形影不离4.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说:“这话我都听听见了。

”B. 姑娘正正经经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C. 他对这个问题毫毫不不在乎。

D. 姑娘漂漂亮亮地走过了广场。

5. 下列句子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事情发展的真真切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B. 眼看着比赛结束,他把头头伸了出去。

C. 我们到达目的地,下车之后才才发现包包丢了。

D. 那家饭店很有特色,食物也美美味味的。

二、填空题1. 诗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出自哪一首诗?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3. 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是谁?4. 下列古代诗人中,不属于唐代的是(填写一个姓名):5. 散文《呐喊》的作者是(填写一个姓名)。

三、简答题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辞藻华丽,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就“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A4. C5. A二、填空题1. 《静夜思》2. 汉代3. 曹雪芹4. 李白5. 鲁迅三、简答题辞藻华丽是指运用辞藻华美、优美、形象化的词语来进行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度。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句就展现了辞藻华丽的特点。

四、论述题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诗歌,从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其次,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生平来增进学生的理解;最后,鼓励学生写诗、朗诵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亲近感和热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80分。

考试终了须将试题卷、答题卷全部交回。

2、请将本试卷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臵上,否则不予计分。

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1、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三主四式导读法”是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长期探索总结出来的语文教学模式。

其中“三主”是指、和以训练为主线。

3、“共鸣”,说明了文学鉴赏的一致性,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则说明了文学鉴赏中同时还存在着性。

4、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语文应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A.表达交流 B.阅读写作C.审美探究 D.实践评价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哪两个部分?下面判断准确的一项是A.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 B.语文教材资源语文练习资源C.教学理论资源教学实践资源 D.传统教学资源现代教学资源二、选择题(8分)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真谛取缔孝悌瓜熟蒂落有的放矢B. 包庇奴婢媲美筚路蓝缕刚愎自用C. 驿站后裔臆断神采奕奕自怨自艾D. 嗜好对臷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抱负威慑流芳百世源远流长B. 寒暄署名曲意逢迎各行其事C. 偏袒蒙昧重蹈覆辙变换莫测D. 学藉暴躁浮想联翩山清水秀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句是A.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

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C.“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

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三、阅读下面几段诗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7分)(一)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直接的物质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②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经济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无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塞尔•德普勒的发现。

⑤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最早的《莱茵报》,巴黎的《前进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纽约每日论坛报》,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10、文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分)A.然而开展因素即使 B.所以进展要素即使C.然而开展要素尽管 D.所以进展因素尽管11、对于所选文段来说,第②自然段中的“不仅如此”有何作用?(1分)12、第①自然段中“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回答。

(2分)13、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2分)(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4、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分)15、翻译问中划线的句子。

(2分)16、请你简要说明齐国和燕、赵两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2分)(三)读下面的诗和短文,完成17—18小题。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8、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你谈谈苏轼赞扬林逋、皮日休的诗作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3分)(四)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

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以臣名之 (2)公诚愚矣20、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什么?“修政”的内容是什么? (2分) (五)看树高林瑜①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

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

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②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

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

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

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

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③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

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

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

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

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

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

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④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

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

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

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

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⑤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

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

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臶。

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

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

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⑥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

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

”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

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

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21、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

(2分)春天看树:夏天看树:秋天看树:冬天看树:22、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23、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述树的特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