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8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解析版)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教案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夯实基础[P12]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的颁布[基础梳理]1.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640—1688年(2)原因: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3)过程: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②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4)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2.《权利法案》的颁布背景:“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议会权力大增。
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立法、财政等大权。
意义: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重难突破]《权利法案》的实质实质:法案颁布以前,尽管对王权有较大的限制,但王权本质上仍然是专制的。
在此之后,王权受到议会和法律的严格限制,确立起议会主权原那么,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真题演练][例1]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
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B)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B.以明确法律巩固议会主权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解析]在光荣革命之前,议会虽存在,但权力在国王手中,《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树立了法律上的权威,权力发生转移并严格限制王权,应选B。
A、C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革命〞一词。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基础梳理]形成:18世纪初,议会下院的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特点:①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
必修1历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习题及答案

必修1历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习题及答案(一)知识掌握1.新贵族是指( )A.按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贵族B.经营牧场的贵族C.经营农场的贵族D.经营工商业的贵族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A.1642年B.1640年C.1660年D.1688年3.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大宪章》B.《航海条例》C.《权利法案》D.《王位继承法》4.英国第一任首相是( )A.沃尔波尔B.克伦威尔C.威廉D.查理二世(二)能力提高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
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得到加强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内阁制度形成2.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3.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②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④工人取得普选权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17世纪70年代末,英国议会中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出现,标志着(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B.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C.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完全确立D.英国议会政治的开始(三)延伸拓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C.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D.苏格兰人民起义2.传统上,英国议会拥有的权力是( )A.立法权B.赞成或拒绝国王征收新税B.对外战争权 D.行政权3.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4.下列权力中,不属于英国首相的是( )A.内阁议员提名权B.内阁议员任命权C.高级文官提名权D.大主教提名权(四)模拟练习1.17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
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
故D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D2.(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考点】英国议会改革【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中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等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政议政,由此引发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取较大权益。
故D表述符合题意要求。
ABC均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不是工业革命引发的。
【答案】D3.(2013·海南单科·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3.7高考通关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紧随学考、高考同步化新趋势,从学考、高考两个维度设计训练,考点、考法全面覆盖,科学设计梯级序列化训练,辅助跳出题海,实现高效演练。
高中历史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相关问题。
一、选择题1.《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2.《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对上述条文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B.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C.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可以制定法律3.历史学家在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4.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上述材料说明()。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C.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女王一职没有存在的必要D.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5.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
2007-2018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解析版)

考点 9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考点图解】【名师点拨】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多元一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议会至上: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以组阁。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3.国王至尊: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二、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确立,以后逐渐发展完善,民主不断下移。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历年真题】1.(2017江苏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解析】国王扔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与史实不符,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故A项错误;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故B项错误;“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表明法案的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故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历史必修一第7课习题及答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 ()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
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 光荣革命B.颁布《权利法案》C.形成责任内阁制D. 进行议会改革2. ()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这表明A.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C.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D.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3. ()当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首相可以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4.()有人把英国的近代政体称为“虚位国家元首制”,表现在A.《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王权B.国王逐步退出内阁,“统而不治”C.首相实际上是国家元首D.首相拥有立法创议权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反映出①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存在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向农村渗透③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矛盾④专制统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伏尔泰说:“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
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下列关于英国栽培“椰子”的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B.颁布《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C.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7.()2009年5月底,法国政府没有首先邀请英国皇室成员参加诺曼底登陆65周年纪念活动,仅邀请首相布朗参加。
这件事引起皇室成员的极度愤慨,他们认为在伊丽莎白女王遭吃“闭门羹”这一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存在失职,还非常失礼。
高考历史 课时精讲与训练 第三单元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 必修1

必修Ⅰ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课堂辅导一、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事件及其影响。
2.掌握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时间、内容和主要影响。
3.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主要影响。
(二)目标解读1.新课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主要过程;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②理解:认识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认识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
③运用:通过本课学习,提高阅读、提炼、归纳、概括等方式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历史文字、图片、表格等情境,培养分析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整合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根据相关历史材料,从多元的角度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③运用比较法,比较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度与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度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认识人类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艰难性。
②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认识这一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性产物。
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局限性。
2.重点与难点:(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其特点。
(2)难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内阁制、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三)考点扫描1.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__________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人教新课标)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D
2.肖德甫《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
A.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
B.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D.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备注:无)2017年题组1.(2017·海南高考·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解析】材料中这一事件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权力的来源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事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而民主共和下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材料“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表明世袭的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约会、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江苏高考·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解析】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与史实不符,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故A项错误;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故B项错误;“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表明法案的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故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7.4·浙江高考·27)【加试题】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考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民主政治的扩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解析】1866年,英国已经有了议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有了纺织工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无线电报已经产生,在法国可以看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71年德意志帝国才成立,设立帝国议会,因此1866年不可能存在帝国议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解析】题干1702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表明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在当时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尚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内阁制基本确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其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没有破坏《权利法案》,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浙江高考·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
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考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解析】据材料可知,各国效仿的理由是英国的国王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的政治传统,推动英国从落后农业国家变成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英国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没有提到殖民主义和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由于革命没有流血而被各国所推崇,其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只能说宣告了英国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但不能说宣告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故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英国的传统的政治制度推动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没有涉及到英国启蒙思想及其影响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6·上海高考·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
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德意志王朝战争【考点】英国革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光荣革命”)【解析】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议会主权,王在法下的原则,“议会战胜了国王”,故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是通过武装斗争摆脱英国国王统治的,没有战胜国王,故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国王路易十六统治的,故C项错误;德意志王朝战争后,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议会权力在国王之下,没有战胜国王,故D项错误。
【答案】A2015年题组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
【答案】D2014年题组(备注:无)2013年题组1.(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
故D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D2.(2013·江苏高考·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考点】英国议会改革【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中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等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政议政,由此引发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取较大权益。
故D表述符合题意要求。
ABC均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不是工业革命引发的。
【答案】D3.(2013·海南高考·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
【答案】D4.(2013·上海高考·16)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A.征税问题B.宗教问题C.民族问题D.战争问题【考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解析】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计划向资产阶级、新贵族征税,而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内战爆发,而法国大革命中没有涉及到征税问题。
故选A。
【答案】A2012年题组1.(2012·北京高考卷·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权力的分析能力。
“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但是英国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大臣的权力。
【答案】D2.(2012·海南高考卷·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