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1)
2023最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美丽的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欢迎借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篇一课时计划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周星期()2005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教学目标及重点:1、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国度是诗的国度,从古体诗到绝句、律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种类繁多,精美绝伦。
今天,我们跳出中国诗歌的圈子,学习两首外国诗人的著名诗歌。
二、检查预习、朗读评价:1、请一位同学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请几位同学评价朗读。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请同学评价朗读。
评价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数学生预习的状况,通过朗读和评价,完成对于生字的掌握和诗歌情感的大体把握。
三、组织学生交流所找的资料,重点介绍普希金和他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亚历山大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
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接近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范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范例第一章:教案简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诗歌的文学鉴赏。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准备:1. 诗歌原文。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普希金及其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文学鉴赏: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
5. 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第二章:诗歌主题分析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1. 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诗歌原文。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2.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主题。
3. 学生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4. 总结诗歌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主题到生活中。
第三章:诗歌情感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1. 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1. 诗歌原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词汇和描写。
2. 分析诗歌情感的变化和表达方式。
3. 学生朗读诗歌,尝试表达诗歌情感。
4. 分享彼此的感受,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感。
第四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文学鉴赏。
教学难点:1. 诗歌美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诗歌原文。
教学过程:1. 分析诗歌的语言美。
2. 分析诗歌的形象美。
3.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4. 学生自主鉴赏其他诗歌,分享感受和发现。
第五章:应用到生活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教学方法: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诗人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教学设计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面对挫折,我的感悟”的作文。
4.拓展阅读:推荐与挫折与成长相关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五、作业布置
1.写作练习: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面对挫折,我的感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真实感受和思考,不少于500字。
4.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感悟课文中所传达的信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面对生活困境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会在挫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成长。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教育: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生小组论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b.作者在面对挫折时,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
七年级语文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生字词,如“挫折”、“信念”、“沮丧”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了解并领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态度和信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普希金的生活年代、国别、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创作的年代及其历史背景。
强调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1.2 作者简介掌握普希金的生活经历及主要创作。
引导学生了解普希金的人格魅力及文学成就。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2.1 诗歌结构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押韵等。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2 艺术特色分析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引导学生欣赏普希金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3.1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的生活哲理。
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乐观、自信、坚强。
3.2 思想内涵分析诗歌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方面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生活智慧,学会面对困境。
第四章:诗歌翻译与鉴赏4.1 诗歌翻译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行逐句翻译,确保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等。
4.2 诗歌鉴赏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普希金的诗歌才华,提高审美情趣。
第五章:课堂实践与拓展5.1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开展诗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理解和感悟。
5.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普希金的其他诗歌作品,如《自由颂》、《致大海》等。
引导学生从普希金的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第六章:诗歌分析与解读6.1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象征意义,如“生活”、“欺骗”等词语。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6.2 诗歌情感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普希金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如忧伤、乐观等。
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诗人海子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主旨和内涵。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品味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课堂讨论: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Step 1:导入 - 向学生展示一张关于海子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海子的背景和经历。
- 提问:你们对海子这个诗人有什么了解? - 学生回答。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诗歌?Step 2:诗歌赏析 - 教师以投影或手写的形式呈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全文。
-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随朗读。
-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韵律。
- 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Step 3:课堂讨论 -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
- 指导问题: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2.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 3. 诗中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感受或体验? 5. 你如何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回答。
Step 4:小结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观点。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自己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四、教学反馈•课后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回家阅读海子的其他诗歌,并写下对其的感受和思考。
•下节课学生将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海子的其他作品,探讨其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
•学生可以以海子的诗歌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海子的诗歌全文和相关材料。
•投影仪或黑板、笔。
七、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完成情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4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4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篇一课题《诗两首》创意说明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译诗的美,它们仿佛与我们中国的白话诗有些不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世界著名大诗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们的信念、感情、追求与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自由朗读,说说读后感。
明确: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镇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诗的语言直白而亲切,口语化色彩浓厚。
2、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选7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选7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研讨,理解诗的内容。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上课之前,我想请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生活欺骗过你吗?【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究,由小组代表发言。
师总结然后引入课文】二、诗人简介俄国诗人。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著名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三、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整体感知自由朗读,注意节拍1、请一位朗读能力一般和较好的同学对比朗读,得出朗读要注意节拍。
2、教师将划分好节拍和重音的诗歌打在屏幕上,全班齐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五、研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一下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个题目有何寓意?(明确: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困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我所教的学生整体比较活泼,好动,喜欢朗读。只是学习成绩差异大,庆幸的是只要老师能找到一个适合他们的话题,稍微引导,他们便会投入其中,主动表现。刚好班上那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事,学生受挫不少,情绪底落。我便抽选这首诗上,以鼓动他们的志气。
谈初次感悟:同桌交流,个人发表看法
四:
①个人选喜欢的一种方式思考。抓住“坚强乐观”的人生哲理关键要素,预设三个向度,构建平台。
②根据所选方式自由组团,并把最佳成果表达呈现出来。(使用大卡)
③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或质疑,老师精讲补救。
学生自由小结
五
1、独立完成作业。
2自己朗读作品。
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写读后感
2.师总结:
估计学生可能对“欺骗”“镇静”两词理解不到位,师精讲
教师巡视课堂
学生观看
学生读
小组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训练:
各组选一种朗读方法,亦可自创。捉住“朗读”关键要素,创设三个向度,自创的方法也可创一个向度,构建一个平台。
朗读展示:配背景音乐,要求形式多样化(代表读,全组读,分角色读)
朗读评价:学生互评
诵读:要求集体背,个别背
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置动静转化,
成果共享,强化次数得到攀升
补充完善朗读方法。
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检测学生多次朗诵后对诗歌哲理的初次体会。
.师精讲补救,起强化作用。
四:
①交出主动权,让学生充分想
②互动,多种思想碰撞,加深体验。
③全班成果共享
2.加深对哲理诗特点的理解
五:
①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②作品得到展示
六:
能力迁移,激活能动效应。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动静转化,高效完成任务。
2、交出主动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生生互评。
3、教师点评,精讲补救,强化次数。
4、师生互动,增强合作气氛,加深理解。
5、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肯定学生,张扬他们的个性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目标一:学习现代哲理诗的特点
目标二:1、通过训练一般朗读法,谈话的形式,内心独白的方式等朗读方法,初步感悟诗歌蕴涵的哲理。2、通过结合写作背景等多种方式品味词句去领悟本诗的哲理。
教学重点:通过训练一般朗读法,谈话的形式,内心独白的方式等朗读方法,初步感悟诗歌蕴涵的哲理。
多媒体出示:
1.教学目标
2.作者简介: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叶莆盖尼。奥涅金》
方法指导:师每种方法示范一段,生小声跟读。(预设三种方法:①一般朗读法,明确基调:深沉明快②谈话的形式③内心独白的方式)
朗读评价:老师补评
小结:老师精讲补救
四:
1.师指导
(预设三种方式:(1)结合写作背景悟作者的人生态度(2)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3)结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
学生准备:学生熟读诗歌,初步对诗歌作自我的解读;学生查询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
教学资源:课件、卡纸、背景音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导入
二.目标导航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四.品味语言,感悟人生
五.学以致用,仿写诗歌
六.后续作业
播放视频:运动员,中高考学生付出努力拼搏却遭遇失败的情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授课人
XXX
学校名称
XXX
教学对象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目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主题是关于人生遭遇挫折时的思考,及表现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同时也为后面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难点:通过结合写作背景等多种方式品味词句去领悟本诗的哲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采用“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创设一种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诗歌的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通过设计分明的朗读教学层次,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受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同步提高。
七、课后反思
由于抓住契机,找到引起学生共鸣的素材,学生本节课学习较投入。能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遇挫心态有所改变,达到预设教育效果。只是仿写阶段时间不够,学生展示的机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