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内容定义:花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市。
其规模可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水平;周围应该有永久性的农业区,城市的土地应该归公众所有,并由一个委员会委托。
他提议建立一个“城乡磁石”,将城市高效、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与乡村环境清新、如画的乡村风光结合起来,以摆脱当时城市发展面临的困难。
花园城市的理论模型: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
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公园周围布置一圈玻璃廊道用作室内散步场所,与这条廊道连接的是一个个商店。
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林荫大道的两侧均为居住用地。
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
在城区的最外圈建设有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城区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
田园城市的主要特征:① 以区为城市的基本单位。
② 土地利用呈同心带状③ 放射状林荫主干道④具有145英亩的被水晶宫所包围的中央花园⑤ 农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相结合,城乡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
2.斑块、基质和廊道是景观结构的三要素?城市景观是由各种斑块、廊道、网络、基质以及景观体组成的?斑块是城市景观结构的基本功能单元,?廊道是城市景观流的基本通道,? 城市矩阵是景观要素和网络系统的生存基础,?斑块空间格局的对称性、交错性,时间过程的周期性、节律性等等都代表一种韵律?斑块排列成廊道形成的是一种线性韵律? 走廊被组合成一个网络,并与各种网格相结合,形成各种节奏,如方形、菱形、多边形、圆形等。
在基质层次上,可分为三类:绿色天然基质、白色人工基质和灰色天然人工混合基质。
3.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城:最早是指城墙,是建在居民聚居地四周的用来防守的高大围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的不同点?答:(1)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1、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问题实质上是生态学问题:(1)物流链很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性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2)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3)各部门分割,行业间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4)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着重当前经济利益。
(5)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6)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自我驯化(self-domestication)。
3、生态学思想:4、生态位的定义: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5、城市生态位的定义: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6、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重点:7、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生态系统组成: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无生命类可分为三种,有生命类分为六种(一)无生命类:(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3)各种自然因素(二)有生命类:(1)生产者(2)消费者(3)还原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属于异养生物。
生态系统还可以根据物质和能量的活动性,分为:贮存库交换库(循环库)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由无生命物质欲生命体构成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和链条,把生物与非生物紧密的结合起来,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8、十分之一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则生产效率顺营养级逐级递减,也就是说能量流动过程中有90%的能量是损失了,这就是营养级不超过VI级的原因。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植物体内转移至草食动物体内时大约为总能量的1/10,而再转移到肉食动物体内时,为草食动物能量的1/10左右。
生态城市知识点总结

生态城市知识点总结一、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
需要保护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破坏。
2. 废弃物处理:生态城市要建立科学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 空气质量:生态城市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例如,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建设绿化带、推广清洁能源等。
4. 水资源保护:生态城市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保护城市水体环境,防止水源污染。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1. 合理规划: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智能建筑:生态城市建筑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智能建筑控制系统。
3. 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建筑要注重绿色环保材料的选用,建设绿色屋顶、绿化墙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交通运输1. 公共交通:生态城市要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减少交通拥堵,降低尾气排放。
2. 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生态城市要鼓励人们步行、骑行出行,建设便捷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友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减少汽车排放。
3. 低碳交通:生态城市要鼓励市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水资源利用1. 水资源保护:生态城市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展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鼓励市民节约用水,防治水资源污染。
2. 水资源利用:生态城市要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增加城市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率。
3. 防洪减灾:生态城市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增加雨水收集和蓄存设施,加强城市防洪减灾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
五、能源利用1. 清洁能源:生态城市要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城市生态学_重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1、生态平衡;一个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2、环境影响评价;又叫环境影响分析,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3、城市景观;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
4、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
5、城市人口迁居;指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
6、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7、城市: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8、净化作用;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9、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0、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1、城市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12、城市林业;指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利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造、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
13、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1、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坏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
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结构、功能、动力的研究,最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调控、管理及人类的其他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使城市生态系统沿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
3、分支学科:①城市自然生态学②城市景观生态学③城市经济生态学④城市社会生态学。
4、三个研究领域: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②生物多样性保护③全球变化。
5、城市生态位分为两大类:生活生态位(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态位(包括城市经济水平、资源丰盛度)。
6、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①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②食物链(网)原理③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④环境承载力原理。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包括:①资源承载力②技术承载力③污染承载力。
8、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或集合性②关联性③目的性④环境适应性⑤反馈机制。
9、系统:就是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规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集合)。
10、系统研究思路分为:①黑箱研究思路②白箱研究思路③灰箱研究思路。
P2211、生态系统成分中生命类有:①生产者①消费者③还原者12、生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13、净化方式:①物理净化②化学净化③生物净化14、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
15、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和非生物生产(包括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
16、城市人口的含义:①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②居住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人口;③居住在市辖区域范围内的人口。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3.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结构
-城市空间格局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2.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方法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
3.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
-城市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
-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及调控
-城市气候适应策略与技术手段
4.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
-城市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5.城市环境污染与废物管理
-城市环境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
-城市废物产生与管理
-城市环境风险评估与应对对策
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与样地分析
2.遥感与GIS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3.模型与模拟方法
4.空间统计与定量分析
5.案例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
四、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
3.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4.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2.生态红线与生态保护优先
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
通过复习以上提纲,可以系统化地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与应用。
同时,也需要理解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以便对未来的城市生态学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见。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考点).doc

1、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种群: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说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3、种群统计参数:种群总体数量、种群生死过程和迁徙过程,以及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
4、生态平衡: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高度适应, 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长久保持相对稳定,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相互协调,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5、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6、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者说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个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不断提高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7、城市生态系统:指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8.oo城市气候:指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是在区域气候的背景上,经城市化之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不足以改变城市本身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的一种局地气候。
12、“暗岛效应”:指由于城市空气污染使大气透明度减少和城市雨岛效应造成日照时间减少的现象。
13、城市热岛: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
14、雨岛:指空气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时,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得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从而形成雨岛15、热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并出现上升气流,到达一定高度则向四周下沉,继之再流向热岛中心,如此反复,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环流,又称城市风系16、生态型建筑:满足有足够的居住面积、合理的空间分隔、充分的水电供应、良好的周围环境、便利的交通出行这些城市建筑基本要求,同时符合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生态要求,贯彻3R原则的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复习资料第一套1.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2. 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
3.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对不同地域和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有效地实行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4. 生态规划: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下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5.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总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6.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其大小与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和净化能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等有关。
7.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限制因子规律、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
(p15)8. 全球面临的五大危机: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9.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填空题)1 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2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3 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4 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5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6 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7 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0. 城市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为圈层式结构、二为镶嵌式结构11. 大量煤烟中的二氧化硫在臭氧作用下形成硫酸气溶胶。
12. 城市生态规划原则:1 自然原则,又称自然生态原则;2 济原则,又称经济生态原则;3 社会原则,又称社会生态原则;4 系统原则,又称复合生态原则;13. 城市生态调控的最优协调原理:最适功能原理、最低限制因子原理。
14.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15. 城市人口容量的特性:有限性、可变性、稳定性。
16.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依附性、计量性、变换性、传递性、系统性、转换性。
17. 城市垃圾的回收和综合利用:(P297,请自己根据书本对照具体内容)城市垃圾综合整治的主要目标是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A. 制定城市垃圾的收集和输送计划1 垃圾的清扫2 垃圾的收集3 垃圾的运输B. 制定城市垃圾的处理计划1 垃圾卫生填地2 垃圾灰化3 综合利用4 热能回收18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作用2 主导因子作用3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 因子作用的阶段性5 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19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 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20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1 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 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3 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4 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5 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6 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
21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1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2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的生态系统3 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4 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影响着人类自身22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1 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2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3 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4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5 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6 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23 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24 城市环境的特点:1 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2 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3 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4 城市环境制约众多,矛盾集中;5 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6 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25 怎样控制噪声污染的传声途径:1 增加声源离接受者的距离;2 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3 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4 应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使声能转变为热能;5 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防噪声规划;26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加剧而出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1 臭氧层耗损2 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3 酸沉降危害加剧4 生态系统简化5 森林锐减6 土壤退化7 淡水资源危机8 海洋环境污染9 固体废料污染10 有毒化学品污染第二套1. 种群:指在一定的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也就是说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群落:生态群落简称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种间关系:P212.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即表示生存空间的特性,也包括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特性,如能量来源、活动时间、行为以及种间关系等。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化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与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3. 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4. 城市生态规划的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倡导社会的开放性、经济的高效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性。
城市生态建设的内容:包含两大方部分的内容(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二是环境整治)。
然而广义上除了以上内容外还包括(a 确定人口适宜容量;b 研究土地利用适宜程度;c 推进产业结构模式演进;d 建立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e 防治城市污染;f 保护城市生物;g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 人工环境的特性:6.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7. 指数增长:是在某种“无限环境下”条件下,物种的生殖潜能充分发挥时所呈现的增长规律。
8. 群体增长模型有逻辑斯蒂增长、阻滞增长、内禀增长、指数增长、9. 城市选址要“高勿进阜而水用足,低勿进水而沟防省”10. 人类现在生活在自然和人工两种环境中。
11. 任何实践活动可简化为12. 石油排放的废气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和化学反应形成13. “好心办坏事”——寂静的春天14. 日本的“水俣病”15. 逆温16. 城市环境规划(P345)17. 生态因子作用的方式:1 拮抗作用2 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18.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1 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0.14%2 能量只能朝单一方向流动,是不可逆的。
3 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掉4 各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19. 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 城市生态位原理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 食物链(网)原理4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 限制因子原理6 环境承载力原理20. 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 城市生态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需靠外力才能维持;2 城市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调节机能;3 城市生态系统食物链简化,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小;4 城市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出现倒置,决定了其为不稳定的系统;21. 信息传递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指生态系统系统中各生命成分间存在着的信息流2 生物间的信息传递作用(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化学信息更为重要,它的破坏常导致群落成分的变化,同时还影响着群落的营养及空间结构和生物间的彼此联系。
3 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生物生存、发展、繁衍的重要条件之一22. 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1 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2 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3 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3. 化学废水污染的特点:1 有毒性和刺激性2 生物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都较高3 ph值不稳定4 富营养物较多5 废水温度较高6 油污染较普遍7 恢复比较困难24. 城市环境专项规划的要求:1 规划方案要体现综合整治的思想2 确定的综合整治方案实施后必须能满足污染物消减量的要求,必须能满足环境目标值的要求3 各种可能的方案或方案的组合要经综合分析达到整体优化4 各方案的实施要考虑水、气、渣等各单项污染的相互影响,防止污染的转移和二次污染的产生5 规划方案要具有可达型和可操作性,并按一定的程序制定年度计划认真实施25. 全国范围的环境问题:1 先天脆弱,易于失衡2 长期生态失调,灾害频繁3 生态环境失调,资源相对贫乏4 生态支持系统恶化5 各类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