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常见的四大病毒介绍

合集下载

鱼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分布

鱼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分布

鱼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分布生物种类众多,和它们共存的病菌病毒数量也不少。

在水中生长的动物,比如鱼,同样面临被病毒挑战的风险。

其中鱼类疱疹病毒是一类常见的鱼类病毒,也是水产养殖业的常见病之一。

本文将会介绍鱼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分布。

一、鱼类疱疹病毒的分类鱼类疱疹病毒(Fish herpesvirus, FHV)是一类DNA病毒。

根据它们感染的鱼类分类,FHV可以分为三个属,分别是Iridovirus、Megavirus 和Malacoherpesviridae。

其中Iridovirus主要感染淡水和海水鱼类,包括黄鳝、草鱼、鲈鱼、褐鲤等。

Megavirus感染海水鱼类,比如金枪鱼、虹鳟等。

而Malacoherpesviridae属比较特别,在感染鱼类的同时,也能感染龙虾。

二、鱼类疱疹病毒的分布1. IridovirusIridovirus属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几乎都能找到感染它的鱼类。

在亚洲,Iridovirus属常见于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等鱼类养殖盛行地。

中国的鱼类疱疹病毒主要感染青鱼、草鱼、鲤鱼等。

在北美洲,Iridovirus属主要感染鲈鱼、黄鳝、群集琉璃鳝等。

2. Megavirus与另外两个属相比,Megavirus的分布面积稍小。

它一般在赤道附近的海区分布,比如夏威夷、墨西哥湾等。

Megavirus的感染对象多数为游泳鱼类,它们在游泳或在加工过程中被感染都有可能。

3. MalacoherpesviridaeMalacoherpesviridae属的黑桃对虾和美国龙虾是感染来源,它能够感染鲈鱼和墨西哥湾虹彩鱼等鱼种。

龙虾和疱疹感染鲈鱼最容易引发严重的海洋环保问题。

因此,需要严格检测并隔离感染者。

总的来说,由于鱼类疱疹病毒分三种,分布面较广,鱼类养殖业又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如何防控鱼类疱疹病毒已成为在水产养殖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海洋病原微生物知识点

海洋病原微生物知识点

海洋病原微生物知识点海洋病原微生物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具有致病性或病原性的微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增加。

了解海洋病原微生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相关的海洋疾病。

1.海洋病原细菌:海洋中存在着许多致病细菌,例如沙门氏菌,弧菌属细菌(如霍乱弧菌),弗朗西斯菌属细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食物、水或接触传播给人类,并引起多种疾病,如食物中毒、霍乱、副伤寒等。

2.海洋病原病毒:海洋中存在着多种病毒,例如诺群病毒,副黄热病毒,A型肝炎病毒,电子显微镜病毒等。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海鲜、水或其他海洋生物传播给人类。

海洋病毒引起的疾病有黄热病、肝炎、呼吸道感染等。

3.海洋病原真菌:海洋中的真菌主要以放线菌为主。

一些海洋放线菌可以产生多种有毒代谢产物,如海洋型类黄酵母菌(Producer of Marine Mycotoxins,PMM)产生的二十烷四环毒素、紫背芽孢菌属(Penicillium)产生的石蛭酸和黄僵菌素等。

这些真菌产生的毒素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4.海洋寄生虫:海洋寄生虫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生活的、寄生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寄生虫。

例如绦虫、异蚴和寡毛虫等。

这些寄生虫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兽共患病。

对于从事捕捞、海产品加工和食用海产品的人来说,这些寄生虫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5.预防和控制措施:针对海洋病原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海洋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研究,了解其分布和传播规律。

其次,加强对海水和海洋食品的处理和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海洋病原微生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总结起来,海洋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具有致病性或病原性,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了解海洋病原微生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加强预防和控制,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水产疫病分类

水产疫病分类

水产疫病分类水产疫病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水产动物患上的疾病。

这些疫病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防控水产疫病,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了解。

一、病毒性疫病1.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病原体:病毒主要感染对象:鲈鱼、鲤鱼等症状:鱼体出血、皮肤坏死、行为异常防控措施:隔离病鱼,保持水质清洁2. 病毒性脑炎病原体:病毒主要感染对象:鲫鱼、鲤鱼、鲢鱼等症状:鱼体晕浮、食欲减退、呼吸急促防控措施:提高养殖水体的通气性,避免过度密度饲养二、细菌性疫病1. 霍乱病病原体:弧菌主要感染对象:虾、蟹、鱼类症状:虾体弯曲、腹部肿胀、死亡率高防控措施:保持水质清洁,加强饲料卫生管理2. 红鳍病病原体:细菌主要感染对象:鲤鱼、鲢鱼、鲫鱼等症状:鱼体红斑、鳍腐烂、呼吸困难防控措施:加强饲料卫生管理,避免过度密度饲养三、寄生虫性疫病1. 鳃蚓病病原体:鳃蚓主要感染对象:鲤鱼、鳙鱼、鲢鱼等症状:鱼体鳃部有蚓丝,呼吸困难防控措施:保持养殖水体清洁,隔离病鱼2. 鱼虱病病原体:鱼虱主要感染对象:鲤鱼、鲢鱼、鳙鱼等症状:鱼体出现鱼虱,行为异常,食欲减退防控措施:加强养殖网箱清洗和消毒,定期检查鱼体四、真菌性疫病1. 白斑病病原体:真菌主要感染对象:虾、鱼类症状:虾体出现白色斑点,呼吸困难防控措施: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密度饲养2. 白鳞病病原体:真菌主要感染对象:鲤鱼、鲢鱼、鳙鱼等症状:鱼体出现白色鳞片,行为异常,食欲减退防控措施: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定期检查鱼体五、其他疫病1. 水霉病病原体:水霉菌主要感染对象:虾、蟹、鱼类症状:虾体出现白色绒毛,呼吸困难防控措施: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密度饲养2. 疲劳病病原体:环境因素主要感染对象:虾、蟹、鱼类症状:虾体无力、行为异常,死亡率高防控措施:合理管理养殖密度,提供充足的饲料和养分通过对水产疫病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一类疫病的病原体、感染对象、症状和防控措施。

水中病毒的浓缩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水中病毒的浓缩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Abstract:Beforedetecting,thevirusintheaquaticenvironmentneedstobeconcentrated,thearticlein troducesthecurrentcommonvirusconcentrationmethods,includingmembranefiltrationmethod,adsorp tionelutionmethod,flocculentprecipitation,ultracentrifugation,immunomagneticbead,ultrafiltration;This papersummarizesthefourviraldetectionmethods:cellculturemethod,immunologicaldetectionmethod, PCRdetectionmethod,biochiptechnology;Thevirusintheactualwaterenvironmentcanbetreated throughtwoways:separationandinactivation;Furthermore,theresearchstatusofthevirusinaquaticenvi ronmentisdiscussed. Keywords:aquaticenvironment;viruses;concentration;detection;treatment
是相关研究者重点研究方向。
1 水环境中病毒的前处理技术
病毒的感染性很强,在环境中很容易存活,且病 毒极其微小,即使经过了水处理设施还是极有可能 被排放到水体当中,其在水中的浓度也很低,直接进 行检测较为困难,需将病毒进行浓缩富集后再进行 检测,这里提出的浓缩富集即为前处理技术。 1.1 滤膜过滤法

收藏水里常见微生物合集

收藏水里常见微生物合集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浮游植物1.蓝藻:介绍蓝藻的形态、分类以及生态功能,包括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

2.绿藻:详细介绍绿藻的多样性、生态特征,以及对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3.硅藻:介绍硅藻的种类、分布和生态学意义,包括它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作用。

4.甲藻:详细介绍甲藻的形态特征、功能和生态环境,包括它们的毒素产生和藻华现象。

5.水华:探讨水华的成因、影响和对水环境的威胁,以及水华的监测和治理方法。

二、细菌1.核糖体RNA:介绍核糖体RNA在细菌分类和进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嗜热菌:详细介绍嗜热菌的生态特征、分类以及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3.好氧菌与厌氧菌:探讨好氧菌和厌氧菌的生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以及它们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4.腐生菌:介绍腐生菌的分类、代谢方式和对水体有机物分解的重要性。

5.病原菌:详细阐述水中病原菌的种类、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肠道病菌和呼吸道感染菌等。

三、浮游动物1.海洋浮游动物:介绍海洋浮游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包括浮游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2.淡水浮游动物:详细介绍淡水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生活习性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拟水蚤:探讨拟水蚤的特征、分类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作用。

4.浮游幼虫:介绍浮游幼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详细阐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水环境质量评估的意义,以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四、真菌1.水生真菌:介绍水生真菌的特征、分类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包括分解有机物、寄生和共生等。

2.毛霉菌:详细介绍毛霉菌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3.毛霉菌生物膜:探讨毛霉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生物学意义和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4.黄色真菌:介绍黄色真菌的分类、生态环境和对水环境的影响。

5.青霉菌:详细阐述青霉菌的分布、生态功能和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五、病毒1.水中病毒:介绍水中病毒的种类、传播方式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水中天然的寄居者,一部分来自土壤;少部分是和尘埃一起由空气中降落下来的,它们对人类一般无致病作用。

此外,尚有一小部分是随垃圾、人畜粪便以及某些工农业废弃物进入水体的,其中包括某些病原体。

此种进入水体中的病原体因不适应水环境可逐渐死亡,也有一小部分可较长期地生活在水环境中。

水体的病原体主要来自人畜粪便、污水污染。

可进人水体的病原体见表(略),现选择其中主要病原微生物简介如下:1.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为一类能运动、无芽孢革兰氏阴性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在许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温37℃;其血清型已超过2 000个,我国已发现216个。

水体常易为沙门氏菌所污染。

沙门氏菌污染的饮水可导致肠胃炎或伤寒暴发流行。

肠胃炎的病原菌可由人或动物粪便传入,而伤寒病人与恢复期带菌者是伤寒惟一的传染源,与动物无关。

伤寒沙门氏菌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但不产气。

水中存活时间因各种因素而不同,当温度高于15℃时,沙门氏菌在天然水体中存活时间较短,大部分于7日内死亡。

在极低温的土壤与水体中则能存活数年。

在人口密度极高,而无严格处理污染物措施及饮水供应不良的地区,具有极高的经水传染沙门氏菌的危险性。

*以虫卵、包囊、幼虫等形式进入水体2.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一类不能运动的不产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适温37℃,不产生硫化氢。

志贺氏菌与沙门氏菌均不能发酵乳糖。

饮水或食物污染了志贺氏菌可引起细菌性痢疾流行。

该菌主要由人类传人。

志贺氏菌在环境中存活时间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报道在冰冻的河流中可生存47日,在海湾水中13℃时可生存25日,而在37℃时仅可生存4日。

此属细菌在水中生存力较弱,但它的感染剂量较小,10个细菌即可产生症状,故当其在水中浓度不高时亦有可能引起人群感染。

3.霍乱弧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大的霍乱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

引起流行性霍乱的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

污染水中有哪些传染病毒

污染水中有哪些传染病毒

污染水中有哪些传染病毒
虽然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总量逐年增加,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

那么污水中有哪些传染病毒呢?
污水中传染病毒有:①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②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等。

③原虫,如贾第氏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它们主要来自人粪便、生活污水、医院以及畜牧屠宰、皮革和食品工业等废水。

一些人问:水污染能引发多少种疾病?
1、氟牙症:饮用水中含氟化物过高,会导致牙齿上出现褐色斑点和染色。

2、氟骨症:饮用水中含氟化物过高,会引起的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等骨头异常。

3、大骨节病:由食物及饮用水引起的地方病之一,骨端和骨干端发育异常,变成变形性关节症而发病。

4、克山病:因水中硒含量低,会引起心肌病为主的疾病。

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因这种疾病高发而得名。

5、诱发癌症:因水中含有重金属及有毒物质。

近些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后,有的污染物会降解,一些重金属和有毒物则不会降解,而会在人体内存积起来,因此尽管它们每次进入人体时都不是很多,但长期积累,则会使人体细胞发生畸变,降低活性,致癌,增加发病的机会等。

6、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因水体生物污染物污染,使得人体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肠炎、霍乱等。

1989年上海的“甲肝
事件”,就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厨房净水器将使用水过滤,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3.霍乱弧菌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大的霍乱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引起流行性霍乱的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根据。抗原不同,弧菌属的血清型有100余种。01血清群包括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症已显著减少,但由El Tor型霍乱弧菌所致的所谓“副霍乱”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世界部分地区流行。此菌与古典型霍乱弧菌最大不同点是能产生溶血素,具有溶血性,但此种溶血特性有时亦可因变异而丧失。El T0r弧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营养要求甚低,故可在水中存活较长时间。过去认为非01血清群霍乱弧菌所致疾病多为散发,不引起霍乱那样的世界性大流行。1992年在印度,随后在孟加拉、中国新疆等地发现一个新菌型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可引起典型霍乱样腹泻,其毒力强,且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已引起密切关注。
9.兰氏贾第鞭毛虫
兰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是一种常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多鞭毛虫,属六鞭虫科(Hexamitiade)、贾第鞭毛虫属(Giardia)。人感染贾第鞭毛虫后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排包囊而无症状。包囊在环境可存活较长时间,水中可存活两个月以上。本病主要通过粪便排出的包囊污染饮水、食物及食具而经口感染,也可经粪一手一口途径感染。近20年来此病在欧美许多国家曾多次暴发流行,兰氏贾第鞭毛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所致疾病也不断有报道。
5.肠道病毒属
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主要在肠道内生活繁殖,是一些直径小于25 nm的细小病毒。病毒颗粒呈20面体,衣壳内为核糖核酸(RNA)。肠道病毒属中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考克赛基病毒A(eoxsackievirus A)、考克赛基病毒B(coxsackievirus B)及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故亦称埃可病毒(echo virus)]等。此等病毒可长期(平均可达50天)由粪便内排出,因此,经常可在污水、污水处理厂出水及污染的地面水中检出,它们是发展中国家相应疾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常见的四大病毒介绍
本文导读:水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资源的安全跟我们健康是息息相关,为了我们的健康,一起来了解一下水中常见的四大病毒。

一些肠道病毒在水中能存活较长时间,例如在自来水中可活2-168天,在海水中可存活2-130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水中病毒常与污水处理厂的的出水和自然水体中的悬浮物有关。

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和海底污泥中可检测到人类肠道病毒。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水中常见的四大病毒。

一、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nterovirus)属小RNA病毒科(Picomaviridae),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ms) A、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简称ECHO virus)。

肠道病毒是在水体环境中最常见、也是水病毒学研究最多的一类病毒。

在研究水的病毒学安全性中,常以肠道病毒作为代表,因为这类病毒病患者排毒量大、排毒时间长,肠道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存活时间较久,可以通过水体以外的途径传播,而且比其他病毒易于检测。

肠遭病毒具有以下共性:①病毒体呈球形,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
22~39nm,无囊膜;②核酸为单股正链RNA;③肠道病毒耐乙醚、耐酸(pH3~5),对胆汁,普通消毒剂如70%酒精、5%来苏儿等有抵抗作用;对氧化剂如1%高锰酸钾、1%双氧水和含氯消毒剂较敏感。

此外对高温、干燥、紫外线等敏感,56℃ 30min 可灭活病毒。

病毒在粪便和污水中可存活数月;④均能在肠道中增殖,并能侵入
1、脊髓灰质炎病毒
这种病毒是一种圆形的微小病毒,直径8~30nm,属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是
可引发麻痹,严重者可留有瘫痪后遗症。

此病多见于小儿,所以又名小儿麻痹症。

所以经口摄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如水源被污染了,可促成较大的流行。

此病毒在人体外生活力很强,可在水中和粪便中存活数月,低温下可长期保存,但对高温及干燥较敏感。

加热至60℃及紫外线照射均可在0.5~1h内灭活。

各种氯化剂、2%碘酒、甲醛、升汞等都能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用0.3~0.5mg/L
的余氯进行消毒,接触1h,可灭活此病毒。

2、其他肠道病毒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还有柯萨奇和埃可病毒,这两种病毒在世界上传布也极广,主要侵犯少儿。

一般夏秋季易流行。

它们都具有暂时寄居人类肠道的特点。

这些病毒都较小,一般直径小于30nm,抵抗力较强,能抗乙醚、70%乙醇和5%煤酚皂液,但对氧化剂很敏感。

这两种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症侯,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候有以下几种: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二、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一般可分为甲型肝炎(传染性肝炎或短潜伏期肝炎)和乙型肝炎
有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或肝区痛)、乏力等,部分病人有黄疽和发热,多数肝脏肿大,伴有肝功能损害。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形态上显着区别于同族其他成员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

1981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

最近由于它在许多方面的特征与肠道病毒有所不同而归人嗜肝RNA病毒(Hepamavirus)科。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粪便排出体外,经口传染。

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后,可能引起爆发性流行。

肝炎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强,在干燥或冰冻环境下能生存数月或数年。

以紫外线照射1h或蒸煮30min以上可灭活。

加氯消毒有一定的灭活作用。

三、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Rolavirus)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

由澳大利亚Bishop等于1973年首先从腹泻病人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发现。

轮状病毒的病毒体呈圆球形,有双层衣壳,每层衣壳呈二十面体。

内衣壳的壳微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形同车轮辐条。

完整病毒大小约为70~75nm,无外衣壳的粗糙型颗粒为50~60nm.具双层衣壳的病毒体有传染性。

轮状病毒是引起全球儿童急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患轮
季,故常称为“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对各种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日或数月。

病毒经乙醚、氯仿、反复冻融、超声、37℃1h或室温(25℃)24h等处理。

仍具有感染性。

该病毒耐酸、碱、在pH3.5.IO.o之间都具有感染性。

95%的乙醇对该病毒的灭活最有效,56℃加热30min也可灭活病毒。

或接触受污染的对象传播。

198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的轮状病毒病的暴发与市政供水的污染有关。

1982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几次感染数百人的B族轮状病毒大暴发,其原因是饮用水被污水污染。

四、SARS冠状病毒(SARS CoV)
2002年底在我国广东省发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俗称非典型性肺炎)患者,截至2003年6月SARS 已经波及到380个国家和地区,总发病8000余例,死亡800多人。

该病患者初期通常有高于38℃的发热,并会伴有寒颤,或者头痛、倦怠和肌痛,后期表现为干咳无痰,呼吸困难。

该病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同时可以通过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传播。

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发现,SARS病原微生物为SARS冠状病毒,归属于巢状病毒目、冠状病毒科,为单链RNA病毒。

病毒直径80 ~140nm.
一些在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出现的100多种病毒曾在人们的排出粪便中检测
可高达每立升50万。

这些病毒都是引发疾病的根源。

想要减少发病率,不仅仅要注意各种自身卫生及食物卫生,更重要的是从根源出发,净化水体,减少水源中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的排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