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工艺学习指南

⽇⽤化学品制造原理与⼯艺学习指南⽇⽤化学品制造原理与⼯艺课程学习指南⼀、课程的定位⽇⽤化学品⽣产技术课程(原名⽇⽤化学品制造原理与⼯艺课程)是精细化学品⽣产技术专业的⼯学结合核⼼技术课程,对专业职业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撑作⽤。
该课程以⽇⽤化学品⽣产的⼀般⼯作流程为主线,主要学习⽇⽤化学品⽣产⽤原料性能、⽣产⼯艺、配⽅、关键设备的使⽤技术和安全⽣产知识。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
图1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课程有应⽤化学、有机化学、化⼯原理、精细有机合成等。
应⽤化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本课程学习需要的颜料、填料等⽆机物性能、结构、类型等知识提供基础⽀撑;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本课程学习和精细有机合成课程学习需要的有机物原料的性能、结构、类型和反应原理等知识提供基础⽀撑;精细有机合成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本课程表⾯活性剂合成等知识提供基础⽀撑;化⼯原理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本课程学习需要的设备选型、设备运⾏原理、⼯艺设计等知识提供基础⽀撑。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专业实习、⽣产综合实训、专业技能考证、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就是为这些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专业技能,为学⽣在⽇⽤化⼯⽣产管理岗位和配⽅技术岗位职业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撑作⽤。
⼆、课程的培养⽬标本课程通过讲授化妆品和洗涤⽤品的制造原理、制造配⽅和制造⼯艺技术,并进⾏化妆品和洗涤⽤品的制备试验,达到如下教育⽬标:1 能⼒⽬标1.1 能正确地确定⽣产过程中的⼯艺技术条件,具有解决⽣产过程中⼀般⼯艺技术问题的能⼒,能胜任⽣产管理技术员岗位的技能要求;1.2 具有开发新产品配⽅的能⼒,能根据⽣产需要⾃⾏制定有关配⽅并能将配⽅⽤于⽣产,能胜任⽇⽤化⼯企业配⽅技术员和⼯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
2 知识⽬标2.1 掌握⽇⽤化学品的⽣产原理;2.2 握⽇⽤化学品⽣产⼯艺过程和⼯艺参数控制;2.3 掌握主要⽇⽤化学品常⽤原料的性能和作⽤;2.4 掌握主要⽇⽤化学品的配⽅技术3 职业素质⽬标3.1 培养学⽣以职业能⼒为本位,通过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获得现实职业⼯作场所需要的实践能⼒。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引言日用化学品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制剂,如洗涤剂、洗发水、香皂、牙膏等。
这些化学品的制造需要一定的原理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日用化学品的制造原理和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产品背后的科学和技术。
1.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日用化学品的制造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1 配方设计日用化学品的制造首先需要进行配方设计。
配方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和配比。
不同产品的配方设计有所不同,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1.2 原料选择原料选择是日用化学品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原料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性质来进行,如选择适合产品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防腐剂等。
1.3 反应过程日用化学品的制造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一些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过程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关键。
比如肥皂的制造过程中,脂肪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皂化物。
1.4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指将原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混合、搅拌、加热等处理过程。
加工工艺的目的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日用化学品制造技术日用化学品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混合技术混合技术是指将不同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顺序进行混合的过程。
常见的混合技术有机械搅拌、运动混合和静态混合等。
2.2 乳化技术乳化技术是将油水两相形成乳状液的过程。
乳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乳化和物理乳化两种方式。
2.3 稳定技术日用化学品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性,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稳定技术包括防腐、抗氧化和保持乳液稳定性等。
2.4 包装技术日用化学品的包装技术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包装技术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保护性、美观性和操作性等方面的要求。
3. 日用化学品制造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化学品制造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日用化学品制造的发展趋势:3.1 环保技术近年来,环保技术在日用化学品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日用化学品制作原理与工艺试卷及答案(一)

试卷-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5分)1.油脂和蜡及其衍生物是乳化类化妆品的主要基质原料,包括油脂、蜡类、高级脂肪酸和脂肪醇、酯类、有机硅、矿物油。
2.膏霜类化妆品常用的增稠剂有无机增稠剂和有机增稠剂两大类。
3.常用的乳化设备有胶体磨和真空乳化机等。
4.液洗类化妆品的配制、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粘度变化、珠光效果不良、浑浊分层、变色变味、刺激性大等多个方面。
5、香水中香精用量约为15%~25%,花露水和古龙水中香精用量约为2% ~8%。
6.水剂类化妆品在配制、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浑浊和沉淀、变色变味、刺激皮肤、干缩甚至析出香精等。
7.粉类化妆品组成中,对皮肤具有良好滑爽性的物质是滑石粉。
8.指甲油的主要成分有成膜剂、树脂、增塑剂、溶剂、颜料等。
9.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防晒剂可分为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
10.表面活性剂是指能使其溶液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
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按照其在水中是否离解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型表面活性剂。
11.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
12.乳状液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分层、变型和破乳。
13.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主要是羧基、磺酸基、硫酸基和磷酸(酯)基。
14.商品代号为K12的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名为月桂醇硫酸(酯)钠。
15.新洁尔灭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6.根据香料的来源,香料可分为天然香料和单体香料,单体香料包括单离香料和合成香料两类。
17.根据香精的使用用途,香精可分为日用香精、食品香精和工业用香精等。
18.根据香料在香精中的作用,香精由主香剂、和香剂、修饰剂、定香剂和香花香料等5部分组成。
19.单体香料的香检验包括香气质量、香气强度和留香时间三个方面。
20.化妆品生产用水有两方面的要求,包括无机离子浓度和微生物污染。
21化妆品生产用水的灭菌和除菌方法有化学处理、热处理、过滤、紫外线消毒和反渗透等。
新版日用化工复习思考题辅导-文档资料

中性盐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
表 2.6 盐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cmc 的影响 体系离子强度 加盐前 cmc 加盐后 cmc
电解质 (mol/kg) (mol/L) (mol/L)
C10H21SO4Na NaCl
0.1
3.1×10-2
1.7×10-2
C10H21SO4Na NaBr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质
13 极性有机物对表面活性剂性质影响
极性有机物对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
图2.28 脂肪醇与癸基磺酸钠等摩尔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 1- 不加醇;2-戊醇;3-己醇;4-庚醇;5-辛醇Biblioteka 强极性有机物对表面活性的影响
尿素、N-甲基乙酰胺、乙二醇、二氧六 环只具有升高表面活性剂cmc的作用。
吸附层,发挥位阻稳定作用。 提高连续相粘度 在界面上吸附固体颗粒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
17 何谓相转变温度(PIT)? 18 如何利用PIT筛选乳化剂? 19 多重乳液是否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20 为什么微乳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相转变温度(PIT)法
PIT 对于某一特定的表面活性剂(如含POE的非离 子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存在着一个较窄的温 度范围。在该温度以上,表面活性剂溶于油相,而 在该温度以下,表面活性剂溶于水相;随温度逐渐 升高,体系由O/W型乳液转变为W/O型乳液,发生 转相的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PIT)。
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质
8 泡沫的结构
双层表面活性剂排列在泡沫界面上
9 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 连续相粘度 体系温度 离子强度等
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质
10 如何提高泡沫的稳定性?
《精细化工工艺学》思考题与习题

《精细化工工艺学》思考题与习题应用化学适用第一章绪论1.何谓精细化学品?2.精细化工有哪些特点?3.何谓精细化工率?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及我国的精细化工率分别为多少?4.中国新领域精细化工包括哪些门类?第二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技术开发1.基本概念:限制反应物、过量反应物、过量百分数、转化率、选择性、理论收率、原料消耗定额、单程转化率、总转化率。
2.一个新的精细化工过程开发分为哪几个阶段?3.配方优化设计的方法有哪些?4.何谓正交实验?L9(34)的含义是什么?5.简要说明精细化工新产品的开发程序。
第三章精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与设备1.精细化工对生产工艺有哪些要求?2.精细化工对实现生产工艺的设备有哪些要求?3.精细化工的单元操作包括哪些方面?4.液体、固体、气体物料的输送设备各有哪些类型?5.对反应设备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6.反应设备分类:①按反应器的几何形状分为:、、等类型。
②按操作方法分为:、、等几种。
③按反应物的相态,气相反应一般采用反应器,单一的液相反应可以采用也可以采用反应器,气—液非均相反应可采用、、反应器,气—固非均相反应可采用、、式反应器。
④按反应条件(吸热放热要求)分为:、、三种。
7.塔式反应器的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
8.床类反应器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
9.精细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分离操作:①过滤②沉降③蒸发④结晶⑤萃取⑥超临界流体分离⑦固体膜分离⑧液膜分离10. 影响过滤操作的因素:、、、。
11. 过滤设备主要有:、、。
12. 蒸发操作可以在常压、加压和减压的条件下进行,蒸发操作的流程根据对蒸汽的利用方法分为:单效蒸发流程和多效蒸发流程两大类。
13. 蒸发器类型很多,按溶液的流动方式主要分为:单程型和循环多程型两大类。
单程型蒸发器又称薄膜蒸发器,是精细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
14. 薄膜蒸发器有哪些优点?15. 薄膜蒸发器有哪些主要类型?16. 制备过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哪些?17. 精细化工生产中常用的结晶设备主要有:冷却结晶器、蒸发结晶器、真空结晶器和喷雾结晶器等几类。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首先,日用化学品的原理与技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原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产品对原料的要求不同,如洗涤剂需要有良好的清洁性能和稀释性,因此选用具有良好清洁性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主要原料;护肤品需要有良好的保湿和滋润性能,因此需要选用具有保湿和滋润功能的成分作为原料。
此外,还需要考虑原料的成本和可获得性。
其次,日用化学品的原理与技术需要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的设计对于生产过程的高效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工艺流程中主要包括原料的配方和混合,反应、溶解、稀释等过程。
不同产品的工艺流程不同,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设计。
例如,洗涤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配方和混合、反应和稀释,而护肤品的工艺流程则包括原料的配方和混合、乳化和灌装等。
此外,日用化学品的原理与技术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的选择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生产设备需要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如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
同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也需要方便和经济。
例如,洗涤剂的生产设备一般包括反应釜、混合机、输送泵等,而护肤品的生产设备则包括乳化机、灌装机、包装机等。
最后,日用化学品的原理与技术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产品的检验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质量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对原料和成品进行检验和监测。
只有通过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而言,日用化学品制造的原理与技术涉及原材料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生产设备选择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生产设备,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日用化学品产品。
日用化工思考题-学生

1日用化工思考题第一章 绪论1.什么是日用化学品?日用化工的生产特点有哪些? 2.日用化学品主要有哪两类?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3.查资料分别论述化妆品和洗涤用品的发展趋势。
4.日用化学品为什么要采用浓缩化技术?第二章 香料1.香料与香精有何不同?2.主香剂、和香剂、修饰剂、定香剂和稀释剂分别有什么作用?3.简述化合物的结构与香气有何关系?4.为什么通常香料化合物的分子量在26~300之间?5.天然动物香料有哪几种?哪一种的香气最好?在配制香精时它们主要起什么作用?6.什么是精油、浸膏、香酯、净油?它们的工艺各有什么优缺点?制备时其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7.请将茉莉鲜花制成茉莉花浸膏。
8.请简述水蒸气蒸馏中水对植物香料的作用过程。
9.水蒸汽蒸馏植物香料有哪些优缺点?10.在压榨法中,为什么要先用石灰水浸泡果皮?11.为什么在生产浸膏的工艺中,当减压蒸馏得到“粘稠浸液”后,还要加5%左右的无水乙醇?1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其它植物香料的提取方法相比有何优点?为什么?13.萜类香料在香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最常用到的原料有哪些?14.香料吸收法有何优缺点?常用于什么香料的提取? 15.试比较下面合成橙花素的二条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16.提取单离香料有几种方法?各举一例。
17.用丁香酚合成香兰素时,为什么第一步要先异构化? 18.如果合成得到的粗产品是结晶时,工业上可采用哪些方法提纯?粗产品是液体时,工业上又可采用哪些方法提纯? 19.合成下列香料,并命名。
β-苯乙醇 香茅醇 薄荷醇 丁香酚 白里香粉 紫罗兰酮 柠檬醛 香豆素 酮麝香 二乙缩柠檬醛 葵子麝香 14.什么是主香剂、合香剂、修饰剂、定香剂?各举一例。
15.何为调香?怎样确定一个香精的配方?16.掌握学过香料的香气和它在香精中所起的作用。
17.植物香料中什么结构的化合物存在最多?举五例。
18.用松节油为原料合成5种香料。
19.在香料分子结构中,影响香气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的?20.提取天然植物香料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法适用于什么样的香料?21.怎样选购你喜欢的香水?22.植物香料中什么结构的化合物存在最多?举五例。
第一节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答案1. 按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和作用划分,化工工艺流程可概括为哪几个过程?按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划分和它们在流程中所担负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过程:(1)生产准备过程——原料工序包括反应所需的主要原料、氧化剂、氮化剂、溶剂、水等各种辅助原料的贮存、净化、干燥以及配制等等。
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2)催化剂准备过程——催化剂工序包括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和各种助剂的制备、溶解、贮存、配制等。
(3)反应过程——反应工序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全流程的核心。
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
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
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以反应过程为主,还要附设必要的加热、冷却、反应产物输送以及反应控制等。
(4)分离过程——分离工序将反应生成的产物从反应系统分离出来,进行精制、提纯、得到目的产品。
并将未反应的原料、溶剂以及随反应物带出的催化剂、副反应产物等分离出来,尽可能实现原料、溶剂等物料的循环使用。
分离精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冷凝、吸收、吸附、冷冻、蒸馏、精馏、萃取、膜分离、结晶、过滤和干燥等,对于不同生产过程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分离精制方法。
(5)回收过程——回收工序对反应过程生成的一些副产物,或不循环的一些少量的未反应原料、溶剂,以及催化剂等物料均应有必要的精制处理以回收使用,因此要设置一系列分离、提纯操作,如精馏、吸收等。
(6)后加工过程——后处理工序将分离过程获得的目的产物按成品质量要求的规格、形状进行必要的加工制作,以及贮存和包装出厂。
(7)辅助过程除了上述六个主要生产过程外,在流程中还有为回收能量而设的过程(如废热利用),为稳定生产而设的过程(如缓冲、稳压、中间贮存),为治理三废而设的过程(如废气焚烧)以及产品贮运过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表面活性物质?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答: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能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凡是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
2.什么是表面张力?它的单位如何表示?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怎样产生的?
答: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
单位:mN/m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与表面外分子的引力,而造成的分子聚拢效应。
3.什么是cmc?为什么说cmc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性值?
答:Cmc: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达到cmc后即有胶束形成,胶束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可随时补充表面分子膜中分子的损失,从而使表面活性得以充分发挥。
4.什么是Krafft点?
答:在较低温度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升高缓慢,但到某一温度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上升。
该溶解度突变所对应的温度称为Krafft点。
5.增溶的方式有哪几种?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增溶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有什么区别?
答:增溶是由于胶束的存在而使物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这些物质或溶入胶束的亲油基中间,或插于胶束的分子之间,或黏附于胶束的亲水基上,从而使溶解度大增。
表面活性剂增溶是利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达到其cmc点(临界胶束浓度)后增加对于溶质的溶解度完成的。
与溶剂溶解溶质的理论不一样,有机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只受到温度的影响。
6.什么叫做接触角?接触角的大小与洗涤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接触角:指气、液、固三相交处所作的气-液界面的切线穿过液体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θ。
当θ>90°时,在洗液中按照水力动力学的规律,由流动而产生的相对密度差产生了浮力,油滴除去时θ几乎保持一定,油在被洗物上附着的面积逐渐变小。
但是在亲油性的被洗物表面上的油性污垢,平衡接触角θ<90°,由于水的力学作用,油滴被拉长,接触角变小,并破碎,大部分油被除去,接触角θ范围内的小油滴残留在织物上,从卷缩原理上看,油污的除去并不完全。
7.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和PIT值?两者对衡量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何缺点?
答: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反映的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两种结构基(亲水基,亲油基)的大小和力量平衡后的相互关系。
HLB值虽然能反映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情况,但是存在3个缺点:
❶它没有考虑到油与水溶液本身的性能,换句话说,对任何体系其HLB值是相同的。
❷它没有考虑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而事实上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会影响到HLB值。
❸它没有考虑到温度以及各相体积的影响,特别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在水中溶解是靠氧乙烯链中氧原子与水中氢原子产生氢键起作用,当温度升高就会减弱这一氢键从而逐渐降低其亲水性,即改变其HLB值。
HIP值:在低温下可以形成O/W型乳状液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少,HLB值下降,最后到达某一温度而使乳状液从原来的O/W型转变成W/O型。
这一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PIT。
影响PIT的因素很多。
简单归纳如下:
❶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浓度对PIT的影响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9H19C6H4O(C2H4O)n H,n的大小及其含量的不同对十六烷烃-水组成的体系的PIT均有影响。
一般地,n值越大,其亲水性能超强,因而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降低其溶解度,使乳液发生转型,即PIT值高;表面活性剂含量越大,PIT越小,而且,n值越小,PIT下降越快,但到含量超过3%-5%时,PIT变化不大。
❷无机盐种类和含量对PIT的影响在庚烷-水-C9H19C6H4O(C2H4O)9H组成的体系中,盐的加入类似于同离子效应的作用,使其溶解度降低,因而PIT下降,且不同盐下降程度不同。
❸油的种类对PIT的影响长链脂肪烃能PIT,而短链的芳香烃降低PIT。
并且,加入极性小的添加物能使混合油极性减小,PIT增大;相反,加入极性大的添加物会使混合物极性加大,PIT减少。
总之。
油相极性越低,PIT越大。
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它们的性质与用途。
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时,分子电离后亲水基为阴离子基团。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时,分子电离后亲水基为阳离子基团。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
其分子结构中的亲油性基团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致相似,但亲水基团是分子中的羟基和醚基。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既有正电荷的基团,又有负电荷的基团,带正电荷的基团常为含氮基团,带负电荷的基团是羟基或磺酸基。
9.电解质对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何影响?
答:电解质对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较大,对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次之,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较小。
❶电解质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一般来说,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无机盐(即电解质)往往使溶液的表面活性提高,cmc下降。
❷电解质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电解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较弱,只有在高浓度下才表现出来,且影响规律复杂,主要是通过对疏水基的“盐溶”“盐析”的作用使临界胶束浓度变化,而不是对亲水基的作用
10.为什么常用低分子醇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剂?
答:低分子醇在浓度低时对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产生增效作用,而在高浓度时随浓度的增大使cmc增设,使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增大。
另外,低分子醇的浓度增加时,溶液介电常数减小,胶团离子关之间的斥力则增加,不利于胶团的形成,致使cmc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