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探索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探讨

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
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区域,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滨水区生态环境容易遭受破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在景观设计方面,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保护滨水区河岸、湖畔、海滨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并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首先,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可以提供生态保护功能。
具体来说,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可以保护岸线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设计时,可以选用多种自然石材和植被进行铺装和种植,通过改善河岸、湖畔、海滨等滨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滨水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自然的风吹雨打,防止滨水区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护岸景观设计来保护岸线上的栖息地,为各种动植物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
其次,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功能。
在设计时,可以设置多种休闲娱乐设施,例如游步道、亭台、花坛、草坪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可以设置休息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需求。
在景观设计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社交元素,例如小型广场、建筑群等,为市民提供社交的场所。
再次,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可以利用自然环境特有的景色和气氛,展现城市的特有文化和风貌,从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护岸景观设计可以使城市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形成和谐的融合,打造城市的独特品质和个性魅力。
综上所述,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功能,还能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滨水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设计手段,从而创造出具有多样化和生态文明特色的护岸景观。
这样可以使滨水区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滨水景观风貌规划项目计划书

滨水景观风貌规划项目计划书滨水沿岸景观风貌规划项目计划书一、项目概况*******位于江苏省北部,隶属于地级宿迁市,南濒洪泽湖,北连沭阳县,西南与泗洪县接壤,西北与宿豫区毗邻,东部与淮安市淮阴区交界。
泗阳历史悠久,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两千年建县史的古老城市,夏商时属徐州,周代属青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建凌县,汉武帝元鼎元年在泗水下游之北臵*******,始称泗阳。
西汉泗水国都城驻跸之所,中国唯一的“杨树之乡”。
中国八大名酒——洋河大曲自此发源,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依膝而卧。
京杭运河是我国发展内河水运“两横一纵两网”总体布局规划方案中南北纵向大通道,是内河运输的黄金水道。
宿迁段全长112km,等级为内河二级,经徐州从宿迁西北横贯东南,主要承担从山东、徐州到苏南、上海、浙江的煤炭、矿建、水泥等运输任务,根据宿迁段四个梯级船闸的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全年货物通过量为59986万吨。
可以说她是宿迁境内最重要的内河航道,在宿迁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与公路、铁路一起构成的宿迁交通运输总骨架中发挥着水路运输的重要作用。
按照新一轮*******城总体规划确立的“以两河风光、楚汉文化为特色,以纺织服装、精深木业和电光源为支撑的新兴中等工贸生态城市”的定位,由运河北岸中心城区、运河南岸古镇区及省级经济开发区构成的“三区”用地格局已经形成。
本次“*******京杭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是旨在保护古运河,为古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实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古城风貌、改善人居环境,使之成为泗阳城市新亮点、新名片的一个文化、旅游、商贸景区综合建设项目;需要进一步挖掘运河水文化,彰显滨水城市特色,充分发挥运河的历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打造“滨水城市、运河新城”。
二、项目思考1、本案重点解决的问题(1)如何避免城市与河关系的脱节?(2)如何保证河流两岸设计的整体性?(3)如何增强沿岸地区生态建设?(4)如何解决运河滨水区域的可达性、可视性、参与性和经营性,使之成为*******休闲旅游的品牌和城市绿廊,并能增加就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5)如何提高地段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营造出特色鲜明又富有地方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6)景观水体往往与自然界中的大水体相连,水位受大水体涨落的影响非常大,造成亲水平台的设计受到极大制约,建成后也常常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留下了安全隐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7)如何综合考虑政府、开发商以及当地居民等多方面利益要求,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争取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2、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思路(1)按照现代城市功能和城市风貌要求,促进城市近河区域的发展,适当增加生活服务用地的比例;根据防洪要求与实际地形,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岸线设计,使河流与堤岸间实现自然过渡与衔接,增强亲水性。
东北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规划与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滨水景观空间规划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滨水景观是城市部分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自然景观,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北地区,滨水景观规划和研究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城市规划和环境破坏等。
本文旨在探讨东北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规划与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东北城市滨水景观的特点东北地区是中国的工业基地,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被建设在滨水地带,滨水景观成为这些城市的突出特点之一。
东北城市滨水景观有以下特点:1.富含生态资源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有许多山水相间的自然景观,如松花江、黑龙江等。
这些河流水系为东北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滨水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其生态环境相当优越。
2.多样化的城市形态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的城市都在相对独立的地区发展,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城市格局。
这导致了东北城市的城市形态多样化,并给滨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带来了挑战。
3.文化底蕴深厚东北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文化底蕴深厚,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遗产。
滨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需要有强烈的文化底蕴,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城市规划和设计中。
二、东北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规划的现状1.规划思路落后东北城市的滨水区域规划思路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将滨水景观当做一个单独的景观物,而缺乏完整的规划思路。
规划往往忽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忽视滨水地带与城市整体规划的一体化,从而导致滨水景观成为一个被孤立的景观,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态系统。
2.交通模式单一东北城市的交通模式多以机动车、公共汽车为主,缺乏完善的自行车道、步行道等交通工具。
这种单一的交通模式,既加重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又限制了滨水景观的发展,滨水空间与城市规划的联系性不够紧密。
3.景观质量低下由于历史因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东北城市的滨水区域经过多次修建和改造,其生态环境质量较低、景观质量不高,缺乏独特的滨水风貌和特色。
三、东北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规划的未来发展1.加强规划思路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整合城市资源,将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注重废旧滨水地带的生态修复、保护和利用。
滨水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探索——从内江沿江景观风貌规划谈起

4 学探 ・ 讨 术
滨水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探 索
从 内江 沿 江 景观 风 貌 规 划 谈 起 ◎贺 斌
摘
要
本文 以 “ 内江 城 市 绿 地 系 统 与 景 观 风 貌
概 述
内 江 位 于 四 川 盆 地 的 东 南 部 ,座 落 在 长 江 支 流 的 沱 江 河 畔 是 一 座 山 水 相 依 的城 市 。 路 和 公 路 四 通八 达 , 铁
合 理 搭 配 .形 成 现 代 形 象 的 城 市 景 观 。
( ) 人 文 景 观 3
存 在 的 问题
1 城 市 污水 处理 率 低 . 政基 础 设 . 市 施 不配 套 . 部分 污 水未 经 处理 直 接排 入
群 问的发 展 要求 一 规划 . 步 实施 。 统 分
沱 江 是 内江 的母 亲 河 是 城 市最 也
内江 历史悠 久 .有 丰富 的文物 古迹
和 风 景 名 胜 。 如 张 大 千 纪 念 馆 、喻 培 伦
纪 念馆 和川 中第 一禅林 圣水 寺 、 西林寺 、 鹭澜洞 、大佛 寺 、挂榜 山摩崖 造像 、汉 代崖 墓群 、东林 寺 、三元 塔 、高寺 塔等 。 近 年 来 . 着城 市 建设 的加快 . 随 城 市环 境 的 改善 .现 代 建筑 、广场 、小 品 等 为城 市新 添 了许 多现 代人 工景 观 . 如 大洲 广 场 、桐梓 坝 大 桥 、西林 大桥 、福 都大 厦等 .这些 建 筑 的造 型 、色彩 、灯 光与 周 边 的绿化 、雕 塑 、小 品 、广场等
江 沿 岸景 观 风貌 规 划 , 对构 建 独具 特色 的 山水 园林 式 ”城 市 和提 高 人居 环 境
质 量 , 具 有十 分 重要 的作 用 。 时 , 都 同 为
城市沿江滨水地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索——以广西南宁市邕江沿岸滨水地区为例

系及主 要道 路沿线 的绿化 空 间 ,成 为 “ 绿径 ” ,将
休 闲产业 等产业 形态 ,以带来 新 的活力与 吸引力 , 形成功 能综 合 区 ,集聚 为沿江 新 的经济发 展核——
“ 磁极 ” ,辐射 、带动 周边城 市腹 地地 区 ,通过 各
市 滨水 区开发主 要是城 市在 经济全 球化 、快速 城市 化 以及工 业化和信 息化 带来 的发展 机遇 与挑 战时所 进行 的经济 社会转 型 、空 间形 态重构 和文化 特色 重
以广西南宁市邕江沿岸滨水地区为例
口 陆玉兰 一L ua uY ln
【 摘
要】 分析现有 国内外的滨 水开发特征 ,结合对南宁市 邕江沿岸滨水地 区的调研与研
究 ,提 出关 于沿江滨水地 区规划设计 及开发 的~些总体规 划理论方 法 ,探索适合 城市沿 江滨水地 区综合发展 的规 划思路 。
规划对 邕江沿 江地 区注入 新 的城市功 能 ,增 加
22 国 内滨 水地 区开 发特 征 .
自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在城 市发展 由外 延扩张 0 O 逐 渐 向内涵延 伸的历 史条件 下 ,我 国滨 水地 区的更
新 改造和 再开发 也呈 日益增 长 的发 展趋 势 。我 国城
文化 产业 、服务 业 、金融商 务业 、创意产 业旅 游与
33 文化的植入——文化廊道 .
新 的 文化 符号 植 入 邕江 沿 江 地 区 ,将 多 元 文 化 有机 结合 。 同时 ,保护 历史文 化 ,创 造新 文化艺 术 ,使现 代 的文化 艺术与 历史文化 结合 ,体现 沿江 滨 水地 区文化 的时 间性 、多 元化 ,打造 邕江水 岸特 色鲜 明的 “ 邕江水文化 ”。
SE S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1项目概况 I .I 地理位置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 51 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县。休 宁县 区位优 势突出 ,交 通便捷 。 休宁滨江生态湿地公园位于休宁县城西南,毗邻休宁市政主干道 滨江 大道 ,是 休宁 通往 黄山 城区 的重 要交 通道 路。 12气候特征 休宁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 分明的特 征。年平均气温 15—16℃,大部分 地区冬无严寒, 无霜期 236 天。- ' 2- 均年降水量1 670毫米, 最高达 2706毫米 。降水多 集中于 5—8 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 长。 13项目规模 生态 湿地 公园总 用地面 积约 266000平方 米,其 中一号 地块 约 235000平方 米,二 号地块 约1 Ooo平方米,三号地块约30000平方 米。 2现状分析 及优劣势 分析 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它们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机会 2.1良好的自然禀腹 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拦水坝,使本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 质清澈,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 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莒蒲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茂盛,多种 生物在此栖息。 22 “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 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 流向水系,威胁水系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着 场地的景观 风貌。 23使 用需 求压 力 目前这一地块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 原有方式使用,如开荒种田;同时,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 场±也被低劣的建筑构筑物侵占。 2. 4开发 压力 由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采砂经营者的目光, 在水系沿岸分布多处采砂点,人为的破坏和无休止的- R- =采,给水系的生
关于城市滨水风光带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滨水风光带规划设计的调研报告(-)长沙市湘江风光带湖南长沙湘江风光带位于长沙市湘江大道,沿湘江南起规划中的长沙湘江黑石铺大桥,北至月亮岛北端,总长为26公里。
湘江风光带建于1995年,至今已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十余个休闲健身广场、绿化带以及历史文化景观组成,集防洪、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为长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游憩的场所。
湘江风光带景观模式包括有生态型景观模式、商业型景观模式、文化型景观模式、休闲型景观模式、综合型景观模式。
长沙市湘江风光带规划设计特色:以休闲长廊和雕塑为主景,配以形式各异的小广场、景观小品、灯光亮化等配套设施,丰富的植物种类,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充分体现了湖南的自然风光。
这里不但是游人观光小憩的好去处,也是市民晨练晚游的佳境。
湘江风光带景色优美,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要素,包括湘江八景,和新建的杜甫亭和各种雕塑、景观。
杜甫江阁,属于园林仿古建筑,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所建。
临湘江为湘江风光带的一部分,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气势雄伟的杜甫江阁,突显了深厚的长沙历史文化。
杜甫江阁主楼的文化工程主要围绕杜甫与长沙、杜甫在湘所创作的诗歌以及杜甫对湖湘文化产生的影响而设计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整体环境的布置,来营造出最佳的历史文化氛围,适应不同层次的观众,达到融知识性、休闲性于一体的效果。
长沙湘江风光带很好的将景点与便利的交通结合在一起,使市民和到此的有人能够很方便的休闲和观赏景点。
夜晚风光带建筑的灯光也成了湘江边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为城市增添了不少景色。
在长沙湘江风带光中,还有许多比较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存在。
景区主体广场相联,特色景点相串,园林风格统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亲水平台延伸至江边,风帆广场内的活动风雨无阻;沙滩广场,欢声阵阵;夜游湘江,心旷神怡;现代冷雾,人间仙境;空中玫瑰,挥洒夜空;多层叠水,如诗如画,人们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潇湘八景——时隔百年,如今以浅浮雕的手法予以再现。
城市滨水地区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探索

城市滨水地区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探索摘要:在城市转型与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滨水地区的价值日益凸显,滨水地区规划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规划类型。
文章以宁波三江六岸为例,探讨滨水地区的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提出“分段、分层、分点以及分期”的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即分段塑造滨水功能、分层制定要素控制、分点进行设计引导和分期实施操作计划。
通过滨水地区这一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增强滨水地区规划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进而改善滨水地区功能与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转型。
关键词:滨水地区;规划方法;控制体系;分段;分层;分点;分期人类文明起源于河流,“逐水草而居”一直是城市选址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河流与城市关系的纵向梳理可以看出,河流与城市的关系发展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
前工业化时期,人类逐水而迁、傍水而居,后来逐渐形成城市与水相互交融、共存共生的形态关系。
工业革命以后,国际间大量贸易来往及工业的发展,导致了滨水地区逐渐被工业用地、货运码头侵占;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兴起,城市内部街道成为商业及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滨水地区活力逐步丧失。
随着全球经济转型与社会进步,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居民公共生活、景观游憩的价值得到回归,滨水地区的发展建设成为城市发展转型、城市开发与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在此背景下,滨水地区规划控制成为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重要规划类型。
1、滨水地区概念的界定在《水上城市城市中心第二届国际会议》(威尼斯,1991年)上,荷兰Delft 大学Tzonis教授将水与城市的关系归纳为城在水上,城在水边,水在城中三种形式。
其中,“城在水上”这类城市水网密布,城市空间与水系交融在一起,处处是临水空间,如威尼斯、阿姆斯特丹、苏州等;“城在水边”这类城市依水而建,这种水体往往是大水体,难以跨越,如多伦多、纽约等;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在城中”,这类城市的滨水区一般是城市中心区的精华地段,在空间上包括滨水道路以内的直接滨水地区以及滨江道路以外1-2个街区的空间,此空间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与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水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探索——从内江沿江景观风貌规划谈起内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贺斌[摘要]本文以“内江市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规划设计为例,从营造富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式城市为基本出发点,就滨水城市在沿江景观风貌规划设计中应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等塑造鲜明的滨江景观形象进行了探索,阐明了基本思路与作法。
并就规划实施与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滨江;生态;景观;规划A STUDY OF THE PLANNING OF THE LANDSCAPE ALONG THE RIVER IN A CITY BY A RIVER---TAKING THE PLANNING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NEIJIANG AS AN EXAMPLEHE BIN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ng a gardenlike city,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planning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Neijiang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planning of riverside landscape in a city by a river. The author illustrates his basic ideas about how to combine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a riverside city and how to fully use the existing natural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the humanities resources...etc. to mold a fresh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image along the river in the process ofthe planning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a city by a river.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his suggestions on the actual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a city by a river. KEYWORDS: riverside;ecosystem;landscape ;planning一、概述在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支流的沱江河畔、座落着一座闻名遐尔,山水相依的城市——内江。
这块“川省精华之地”上的城市,素有“甜城”、“文化之乡”、“书画之乡”之美誉。
地处“川东门户”和“成渝中点”以及川南城镇连绵群起点的内江市交通方便,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和国道321横贯东西,内宜、隆泸铁路、内宜高速公路,以及即将上马的内遂高速公路和省道206联系南北。
(图1)内江最初因地处成渝驿道要冲和沱江舟楫之利而形成发展,其城垣初系土墙围筑,临河靠山。
现城市建设沿沱江两岸形成江南、江北“一城两片加外围组团”的布局结构形态。
(图2)内江城市地处沱江沿河两岸,沿线汇集大、小青流河等支流,河道蜿蜓曲折,在内江主城区段全长约十八公里,两岸山峦起伏,平坝相间,呈现城现群山,城望大江,塔影叠翠的秀丽景色,山林植被茂盛,寺庙古塔、石刻造像点缀其间,形成沿江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以科学的发展观,作好沱江沿岸景观风貌规划,对构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式”城市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经营城市,创造广阔的经营空间和增值空间,综合利用好沿江景观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滨水地区风貌规划的理念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和开放空间优先为指导,尊重自然,强化背景,完善界面,塑造区域景观,把自然山水环境引入城市,建立生态绿色通道网络、满足生物群落的自我维持、更新和调节,适应物种多样性生境。
作好对沱江水体和沿岸山体植被绿化的保护,维持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山体及沱江等自然资源,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地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3、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空间和活动场所是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
滨水地区的环境景观营造,必须考虑沿江两岸市民及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创造良好的可达性和可驻留性,重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4、延续文脉,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充分保护和挖掘利用地方的历史文化蕴涵,使沿江环境景观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民族文化韵味。
5、综合整治,协调发展沿江环境景观不仅涉及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还涉及交通、防洪、治污及土地开发等社会、经济问题。
必须采取统筹考虑、综合整治的手法,兼顾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整体效益,尽可能公平地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代际人群间的发展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三、现状存在的问题沱江内江主城区段沿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图3)1、城市污水处理率低,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沱江,沿岸建筑弃土和垃圾倾倒较为严重,水空间污染十分严重。
2、土地利用不合理,一些工厂、仓储、加油站占据滨江黄金地段,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3、防洪堤建设形象生硬,单一强调防洪功能,缺乏亲水性。
4、“山、水、城”三者关系缺乏协调,沿江建筑连续界面天际轮廓线平淡,部分建筑遮挡山体。
5、历史文化遗存缺乏有效的保护、挖掘和充分利用,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6、沿江绿化广场空间明显不足,绿地偏少,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太少。
7、沿江未形成连续通畅的步行交通系统。
四、规划总体目标充分运用城市学、城市景观学、城市设计有关理论,通过协调滨水地带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以及自然环境空间的关系,将沱江内江城区段建设成为多功能的、公共的、开敞的城市滨水生态景观带,为形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城市形象独特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润色添彩,达到“显山、露水、秀城”的目的。
五、规划总体构架沱江是内江的母亲河,也是城市最为重要的发展轴,是城市得天独厚的综合生态廊道。
根据沱江内江主城区段蜿蜒曲折的特点,充分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心理,同时保证空间景观的延续,综合规划沱江岸线,解决好人文景观、人工景观和自然风光的融洽和谐,整治美化沱江两岸,建设风光迤逦的沱江景观旅游河段,形成串联城市两岸景观的主导轴线。
(图4)总体构架模式可概括为“一江”、“两园”、“三山”、“六桥”、“八景”和“十八个景观段”(图5),形成有始有终,高潮迭起,过渡自然的景观序列。
各分段设计内容和景观特色根据区位、用地、景观要求等因素而设臵,局部相对开阔的用地和景观敏感区域则设计成具有丰富活动内容和环境特色的景观节点。
使沱江成为内江市的景观轴线和具有城市凝聚力的纽带。
六、沿江景观风貌的建设与营造(一)沿江景观风貌元素的构成1、自然景观众多的山体和丰富的水系是主城区段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沱江内江主城区段山体有塔山、大冲山、高寺山、挂榜山等,水体主要是沱江及其支流大、小清流河,沿江两岸还有许多名木古树。
2、人工景观内江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著名的有张大千纪念馆、喻培伦纪念馆和川中第一禅林圣水寺、西林寺、鹭澜洞、大佛寺、挂榜山摩崖造像、汉代崖墓群、东林寺、三元塔、高寺塔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改善,现代建筑、广场、小品等为城市新添了许多现代人工景观(图6),如大洲广场、桐梓坝大桥、西林大桥、福都大厦等,这些建筑的造型、色彩、灯光与周边的绿化、雕塑、小品、广场等合理搭配,形成了具有强烈现代形象的城市景观。
3、人文景观内江为川中文化昌盛地区之一,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具有众多的名人轶事、历史掌故、民俗风情等,素有“文化之乡”和“书画之乡”的美誉。
内江素有“甜城”之称,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内江白糖为代表,包括果脯、冰糖等,其它如茶馆、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品,为内江城市增添了人文景观。
沱江古为与重庆、泸州、宜宾等地的交通要道,舟橹繁忙、纤夫、川江号子、码头、渡船、人行浮桥等俱是内江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东渡口、铁门坎、东兴老街等目前仍是市民日常生活场所,也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因素,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曾在铁门坎大榕树下的四合院拍摄。
(二)景观建设1、主要景观元素构成“一江”:即沱江。
目前存在水源冬季枯竭、水位低、污染重、河岸绿化较差、一些地段河床淤积等问题。
应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河岸绿地达到岸绿、水清、路畅的效果。
在两岸下游集中处理排放污水,清理整治河道,建设亲水性生态河堤,在下游建设梯级蓄水坝,提升水位,并在重要景点设游船码头,满足市民亲水要求。
“两园”:即邓家坝生态居住园、乐贤生态旅游度假观光园。
前者要加速沿江绿化、荒山绿化,增加绿地面积。
在建设用地内安排休假疗养度假用地和一类居住。
后者要控制开发强度,增加退耕还林面积,加强绿化建设,休闲景点建筑以低密度多层和低层为主,并整治优化现有工业。
“三山”:即高寺山(图7),拆除和搬迁不相关建筑,保护维修古塔,继续按规划建设高峰寺、入寺车道和临江梯道,恢复旅游码头,大力植树,绿化山体,临江面山不再安排任何建筑,保持自然山体面貌;塔山,保护维修三元古塔,完善公园设施,增加园内植被,改善树种结构,建设和改造临江入园道路;大冲山,搬迁水泥厂和各类仓库,退耕还林,大力绿化山体,保护和开发汉代崖墓群历史文化遗迹,在山顶修建观景塔,与高寺塔、三元塔形成三塔辉映的景观。
“六桥”:即改造、新建沱江六座大桥。
根据风格各异的桥形,采用各具特色的桥饰和灯光照明,在沱江上形成六道靓丽的风景线和景观节点。
(图8)“八景”:在现状基础上确定新坝滨江公园、新桥生态林园、圣水寺、大洲广场、大千园、大佛寺、东林寺、东兴老街八处城市主要景区。
其中新坝为植物科普教育的主题公园;新桥属城市组团隔离绿地。
规划为以常绿乔木为主的成片林地,结合寿溪河辅以少量设施,形成可供人休闲、乘凉的开放式绿地;圣水寺要保护、修缮寺庙建筑,完善设施,恢复山门广场和码头,增加周边绿地;大洲广场(图9)为已建成的城市广场,还需继续完善配套建设,增加文化氛围;大千园(图10)是以纪念、宣传大千先生,展示内江悠久历史文脉的主题公园,要重建太白楼,新建观景塔,完善鹭澜洞配套设施;大佛寺是一处历史文化景点,要解决好挂榜山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处理好周边现代建筑同大佛寺古典建筑的关系;东兴老街是现存保存较完整的一段历史悠久的民居风格建筑,要作好对老街建筑的保护、维修和利用,恢复铁门坎历史面貌,保留浮桥,展现古渡风貌;东林寺以摩崖造像为特点,要保护摩崖造像,维修寺庙建筑,协调周围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