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联赏析
古今对联欣赏

一、古今对联欣赏1.灰洒江河,看不尽波涛,涓滴都是人民泪;志华日月,信无际光焰,浩气长贯福州天。
当代画家范增挽周恩来。
上联言周恩来留下遗言:将他的骨灰洒在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并极言人民群众无比悲痛的心情。
“看不尽江涛,涓滴都是人民泪”,这是何等令人心碎的情景啊!下联言周恩来总理功昭日月,德配天地,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2.奠山河于磐石,登人民于衽席,反殖反霸反帝反修,老瘁一身当大任;建社会以繁荣,措政治以休明,不怠不骄不卑不亢,勋名千古仰先知。
现代诗人张伯驹挽周恩来。
上联重写周恩来的伟大事业,大意为,周恩来一生致力于使人民政权巩固,使百姓生活幸福,在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方面,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下联重在写周恩来的崇高品德和深远影响,突出了周恩来“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的伟大形象。
3.君等入地登天,争取民主,争取自由,但凭赤手空拳,洒尽人间血泪;我亦痛心疾首,反对独裁,反对贪佞,悉本侨胞公意,只求国跻三强。
爱国华侨陈嘉庚挽李公朴、闻一多。
上联写烈士,对烈士“但凭赤手空拳”,为“争取民主,争取自由”,“洒尽人间血泪”,敢于“入地登天”、舍身成仁的精神表示无限的景仰。
下联写自己,对烈士的被害、对国事的日非深感“痛心疾首”,对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和官场的“贪佞”横行,公开表示反对,同时,表达了侨胞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与苏、美、英三国平起平坐的强烈愿望。
4.李君为生活编者,闻君为死水作者,生死云何哉!生为才人,死为雄鬼;右面有朝廷王师,左面有野战义师,朝野如此耳!朝有灾黎,野有饿殍。
胡厥文挽李公朴、闻一多。
上联哀悼死者。
“生活”指李公朴创办的或参编的《读书生活》或《大众生活》,《死水》指闻一多的诗集。
“生为才人,死为雄鬼”化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对死者以高度赞扬。
下联痛斥当局。
“朝廷王师”指国民党军队,“野战义师”指共产党军队,“灾黎”指灾难深重的劳苦大众。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
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
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
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
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
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
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
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
王君实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4、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道貌岸然。
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
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
5、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
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
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
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古今名对联欣赏

古今名对联欣赏一、《春江花月夜》古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现代:春江潮水连海平,夜空明月照江城。
二、《黄鹤楼》古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现代:古人已乘黄鹤去,留下黄鹤楼在此。
三、《登鹳雀楼》古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现代:白日依山尽,长江入海流。
四、《满江红》古代: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现代:怒发冲冠,凭栏处、细雨蒙蒙。
五、《夜泊牛渚怀古》古代:牛渚西江水,夜泊秋千帆。
现代:牛渚西江水,夜泊孤帆悬。
六、《夜泊五湖船》古代:月过十分明,露湿五更衣。
现代:月过十分明,露湿夜半衣。
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现代: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条堆烟,帘幕无重数。
八、《渡汉江》古代: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现代:岭外消息断,经年又过春。
九、《登高》古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现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水清沙白鸟飞回。
十、《望岳》古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现代:会当凌绝顶,俯瞰众山小。
以上是古今名对联的欣赏,这些对联凝聚了古代和现代诗人的智慧和才情,通过对比和对应,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艺术都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这些对联正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
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确的表达,勾勒出了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无论是古代的山水诗还是现代的都市诗,都展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尽管时代变迁,但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联的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可以感受到现代诗人的思考和表达。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艺术都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这些对联正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
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确的表达,勾勒出了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无论是古代的山水诗还是现代的都市诗,都展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今茶对联鉴赏

古今茶对联鉴赏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
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
后让贤给儿子经营。
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
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品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
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
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
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
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
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
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赔烟赔酒赔茶。
古今经典对联欣赏

古今经典对联欣赏同字异音这是刻在山海关姜女庙上的一副名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异字同音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点灯登阁各攻书,移椅倚桐同赏月。
丫头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童子击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回文倒顺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贴翰林书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对联故事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
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
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相传秦少游与苏小妹新婚之夜,苏小妹出了上联“双手推开窗前月”,对不出不让入洞房,这可难住了我们的少游兄,苦思冥想不得,苏东坡躲在一旁以石块扔进水缸提示,秦对出“一石惊破水中天”民国时一广告联“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叠字复字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同偏旁部首联嗟叹嚎啕哽咽喉泪滴湘江流满海荷花茎藕蓬莲苔芙蓉芍药蕊芬芳逢迎远近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逝远返回达道游逍遥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八国联军出上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清朝官员对下联)谐音双关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金圣叹刑前自叹。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古今名人读书对联,值得深思!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清 姚文田)意思:在世间可以延续百年而不败落的家庭,所靠的无外乎是积德行善;天下的第一件有益处的事,归根结底还是读书。
强调读书好,读书的重要性。
好好读书可以实现理想,拥有想要的一切。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北宋 苏轼)意思: 发奋认识天下所有的字,立志读完人间全部的书典故: 苏轼自少年时就才华出众, 在父亲苏洵和业师的教诲之下, 他博览群书,学识广进。
但是, 他因才华横溢而慢慢骄傲起来, 自负之情, 溢于言表。
这一天,他饮酒赋诗, 觉得意犹未尽, 来了写字的兴趣, 于是龙飞凤舞一般写了一副对联,将之贴在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贴出对联后, 苏轼飘飘然陶醉于自满之中。
没多久,这副对联招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前来观看。
他手拿一本小册子,登门向苏轼请教。
老翁落座后, 笑着说:“闻说苏才子博学, 举世无双,老叟不才,现不识书中几字, 还请赐教。
”苏轼接书一看, 只见异样篆体, 竟然一字不识。
他突然醒悟过来,心想一定是来人看了我写的联语, 认为我自高自大,所以特来警示我的。
他不觉羞愧难当, 连忙拜服在地,称自己写那副对联是一时狂兴, 言过其实, 表示今后一定谦虚为人,不骄不躁。
老翁听了颔首微笑, 连声称好。
送走老翁后,苏轼立即在门联上各加两字,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此后,他不再狂妄, 而是孜孜不倦地攻读学问, 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就, 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他本人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大文豪。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 郑板桥)意思: 读书不一定能立即转化为物质财富,但真正“咬住”就能转化成巨大的精神财富。
智慧如郑板桥者,也无不认为“咬住几句有用书”便“可以充饥”表明了一个人对真理学思悟践的过程,细细品读、发人深省。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 颜真卿 )意思: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努力学习,到老了才后悔当初没有学习,而现在要学习也太晚了。
古今对联大全经典

古今对联大全经典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
它以对仗的形式,通过对句子的呼应和对比,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古今对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形式,它将古代和现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等进行对比,展现出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下面是一些古今对联的经典作品。
1. 古:风萧萧兮易水寒,今:人来人往兮桥上看。
这句对联通过对比古今的景象,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社会的变迁。
古代易水寒冷,如今桥上熙熙攘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古:山重水复疑无路,今: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对联表达了古今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古代山重水复,人们往往感到困惑和迷茫;而现代社会,尽管也面临各种困难,但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和出路。
3. 古:千山鸟飞绝,今:万径人踪灭。
这句对联通过对比古今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平衡的警示。
古代千山鸟飞绝,如今万径人踪灭,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4. 古:白日依山尽,今:黄河入海流。
这句对联表达了古今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古代白日依山尽,如今黄河入海流,时间的流转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5. 古:春风又绿江南岸,今:明月何时照我乡。
这句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古代春风又绿江南岸,如今明月何时照我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都是永恒的主题。
6. 古:千古风华绝代间,今:万世辉煌照今天。
这句对联表达了古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代的风华绝代,如今的辉煌照耀着今天,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古:山高水长人未老,今:月明花满人初寒。
这句对联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希望能够保持健康长寿,享受生活的美好。
古今对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等,展现出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名胜古迹对联赏析

名胜古迹对联赏析名胜古迹对联赏析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池塘。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名胜古迹对联赏析,欢迎阅读。
名胜古迹对联赏析1成都武侯祠联鄂润泉撰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注释】望重(zhong仲)南阳:郡望以南阳为重。
羽扇纶(guan官)巾:手握羽扇,头戴纶巾。
纶巾,青丝帛的头巾。
形有智谋,仪态安祥。
译周:恩泽遍布。
浣花濯(zguo酌)锦:成都的浣花溪、濯锦江,地临武侯祠。
【意译】先生的郡望,世人推重南阳。
遥想当年仪容,头戴纶巾,手握羽扇,忠心耿耿扶持汉室。
你的恩泽遍布西蜀。
我喜爱此地有浣花溪、濯锦江。
后人纪念你,香烟缭绕着武侯祠。
【赏析】此联联系古今,满怀敬仰推赞。
造句从容闲雅,无矜无躁。
济周西蜀,得天独厚。
今天,成都武侯祠规模特大,非偶然也。
苏州虎丘白公祠联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池塘。
【注释】新乐府:乐府诗类名。
白居易、元稹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新乐府这一名称。
白居易写了五十首新乐府,最富现实意义。
刺史:穆宗时,朝政混乱,牛李倾轧,白居易不愿卷入,请求外出,做过杭州、苏州等地刺史。
【意译】论起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之后,就要数白居易,他的“新乐府”写得非常出色。
苏州人民怀念刺史,在湖山的隐微佳丽之地,还留着他昔日曾亲临过的三亩池塘。
【赏析】上联李杜白并举,评价公允。
下联睹物思人,颇含深情。
“惟有”表达高出群贤,睥睨诗坛,何等气慨!“尚留”寓意耿耿思念,绵绵无尽。
此联对仗考究,如以“几”对“三”,以“新”对“旧”,皆属自然天成。
泰山雨花道院联雨不崇朝遍天下,花随流水到人间。
【注释】雨不崇朝:《道德经》有“飘风不终朝,聚雨不终日”之句,说事物总是变化的。
崇,即“终”的假借字。
(见马王堆出土帛书甲、乙本)。
【意译】上天降雨,泰山先得;用不了多久,满天下都下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对联赏析
1、魏寅《魏源楹联辑注》云,清代魏源幼时,见当地一举人喜抄人诗作对以为炫耀,颇憎恶之,时或予以揭穿。
一日举人指着手提的烛灯出联要魏源对。
联曰: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对道: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心中有火”与“眼里无珠”均语带双关。
“烛,烛”、“心,心”与“笼,笼”、“眼,眼”为连珠。
2、清朱应镐《楹联新话》言,清时有人与其友合作五十
岁生日,撰联云:
与我同庚,忝居三日长;
得君知己,共作百年人。
同庚,即同年所生。
忝,谦词。
三日长,即比其友大三天。
末句既可理解为两人合起来庆贺一百岁,也可理解为两人都要活到一百岁。
3、《解人颐》云,明代解缙七岁时,随父出,见一女吹箫。
父出句命对,曰:
仙子吹箫,枯竹节边出玉笋。
解缙应对道:
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枯竹,箫也。
玉笋,歌女之手也。
乃比喻。
金莲,乃脚之代称。
两联极具形象。
4、景常春《近现代历史事件对联辑注》载有挽黄花岗烈士温生才等人联,曰:
生径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
5、《评释古今巧对》云,秦观与苏小妹成婚之夜,苏小妹不知何故,决定不理秦观,并用如下一联表意: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秦会意,并对下联:
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联语主要用双关法。
月朗星稀者,无云也。
无云加不雨,即不会云雨也。
不雨亦谐不语。
成霜,犹言成双。
6、《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湖南彭更曾出一上联在天津《智力》杂志上征对。
联曰:
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河南于万杰对道: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联语为析字对。
“人”与“言”成“信”,“火”与“因”成“烟”,联中皆凡两见。
上联极具豪侠气。
下联之“黄花”既指黄花岗,又批菊花,语带双关,且隐喻烈士精神不朽。
7、相传清康熙年间,某年春节将近,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以替换宫中原有的旧联。
光地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其弟光坡恰好来京,表示愿意代作。
除夕之日,光坡以让如下一联呈与皇上: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康熙见后,大为赞赏。
七十二加二十八,正好一百,是以一副代百副也,可谓巧于用数。
“贤,贤”与“宿,宿”为连珠。
“贤贤”、“宿宿”为叠词。
七十二大贤,指孔子特别优秀的弟子。
易色,有多解,按颜师古的说法为不重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