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二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含解析)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答案】D【解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固体清新剂”是固态的,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它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消散在空气中,从而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这种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物质的升华.故选D.【考点】升华现象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答案】A【解析】自然现象中,霜、雪、冰花、雾凇都是凝华形成的;雾、露都是液化形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汽化现象。

【考点】物态变化3.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

对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答案】B【解析】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第一句说法正确。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所以B正确。

【考点】升华4.下列各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答案】C【解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春天冰雪消融,固态冰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A选项不符合题意;夏天薄雾飘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属于液化现象,B选项不符合题意;秋天霜打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C选项符合题意;冬天冰雕渐小,部分固态冰雕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5.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人教版物理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习题(附解析)

人教版物理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习题(附解析)

3.4《升华和凝华》精选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液化放热C. 干冰升华吸热D. 干冰凝华放热2.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A. 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 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C.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D.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4.如图,用电吹风机向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吹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吹风机对玻璃容器吹的是冷风B. 吹风时容器内物质被升华C. 吹风时容器内物质内能减小D. 撤去吹风机容器内物质凝固了5.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冰花主要是水凝固而成的;②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而成;③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侧;④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厨房蒸屉的“白气”B. 冬天树叶上的“霜”C. 夏天草上的“露珠”D. 蜡烛燃烧的“烛泪”7.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 霜的形成B. 冰凌的形成C. 冰冻的衣服晾干D. 露珠的形成8.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A. 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 金属液化到玻璃镜头上的C.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9.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10.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 B. C. D.11.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甲中“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B. 图乙中草叶上“露珠”是汽化现象C. 图丙中“飘渺的雾”是液化现象D. 图丁中树枝上的“白霜”是升华现象1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影响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二、填空题13.物理课堂上,小金老师让学生观察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奇特现象。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1.今年夏季,我市进行了人工降雨,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固体干冰,使用固体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应用了干冰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点。

【答案】升华吸收【解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可以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快速下降,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实现人工降雨.【考点】升华吸热2.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答案】D【解析】A: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B: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C: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D: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考点】物态变化3.初冬的早晨,常常看到草地上有一层霜,这层霜是(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服经过数个星期变干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答案】凝华升华【解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雪、冰花、雾凇的形成也都是凝华现象;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变为水蒸气了,是升华,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会变细,也是由于钨直接升华了。

【考点】升华和凝华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箱子里的樟脑丸,过些时间变小B.固态碘变成气态的碘蒸气C.冬天,窗玻璃上结冰花D.白炽灯用久了,钨丝变细【答案】C【解析】升华是固态变成气态现象,ABD都是升华现象。

凝华是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冬天,窗玻璃上结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所以C正确【考点】升华5.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口中呼出的“白气”冰冻的衣服晾干玻璃上的“冰花”河面上的冰块【答案】B【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A、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正确;C、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D、河面上的冰块,是河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答案】C【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固态的卫生球升华成卫生球的蒸气.遇到树枝凝华成“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是固态的卫生球又慢慢升华成了卫生球的蒸气。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含答案)知识点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全部正确的是()A .湿衣服变干——汽化(吸热)B .冰块化成水——熔化(放热)C .烧水时壶嘴冒“白气”——升华(吸热)D .霜的形成——凝固(放热)2、物质处于 A 物态时,具有固定的形状;处于 B 物态和 C 物态时,具有流动性。

对处于C 物态的物质进行降温压缩后,也可以使其转变为 B 物态。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为升华()A .物态 A 变为物态 CB .物态 B 变为物态 CC .物态 C 变为物态 BD .物态 A 变为物态 B3、使用樟脑丸可以让棉毛织物等免受虫蚁的侵害。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打开存放衣服的箱子,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甚至没有了。

出现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熔化C .凝华D .升华4、在上学路上,小皓观察到了不少情景,于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了如下判断,正确的是()A .早上路面结冰,导致走路时有点滑,这是凝华现象B .同学之间打招呼,说话时会呼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树叶和车窗上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D .上周堆的雪人没有化成水就消失了,这是升华现象5、如图所示,把一些干冰(约 -76 ° C )放入一个干燥的空金属易拉罐内,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上部出现小水珠,外壁下部出现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水珠是易拉罐中的干冰熔化后渗透出来的B .小水珠是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的C .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成的D .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固而成的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7、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到了初冬覆盖了一层霜,所以霜是由露珠变成的C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 .在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后一会儿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放热的原因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9、“ALS冰桶挑战”是一个让更多的人关注“渐冻”即“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慈善募捐活动,要求参与者将整悀的冰水混合物浇遍全身,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件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态?
加热后 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变化条件: 吸热 气态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
停止加热冷却后 试管壁上的
碘是什么状态?
加热时 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变化条件: 放热
气态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干冰简介 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oC存在的固体二氧
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干冰
在饮料中加入干冰
樟脑球 玻璃上的冰花
霜 雾凇
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用久了的白炽灯
白炽灯用久了灯泡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发 生了( 升华 )现象,而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发生 了( 凝华 )现象的缘故。
三、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蒸气
汽液
化化
升 华

凝 华
熔凝 化固

思考:
雨、雪、云、雾、露、霜、冰雹是怎 样形成的?
小结:
水蒸气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
汽液 化化
态的过程。升华水蒸( B )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5.下面哪些现象属于升华现象( A ) A.放在木箱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B.夏天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
作业: 课本第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小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4课时 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4课时 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第3.4课时 升华和凝华1.物态变化图固态液态气态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升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特点:属于吸热过程.凝华: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特点:属于放热过程.考点一 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升华过程要 。

凝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凝华过程要 。

常见升华现象:①(想想做做)将试管中的碘放入热水中(碘的熔点113℃),过一会儿固态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汽又会变成固态碘。

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会变干,这也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了。

④钨丝灯的钨丝时间久了会变细,这是升华现象。

常见的凝华现象:冬天早上出现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雪花,钨丝灯灯泡用久了会变黑,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升华吸热: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干冰升华吸热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医学手术——干冰升华;舞台云雾效果。

三个制冷作用:①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 ②蒸发吸热制冷,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③升华吸热制冷,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例1】“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正确。

故选:C。

【变式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解析】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自主探究一、升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升华.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升华现象吗?请写下来:(1) ;(2) ;(3) .3.升华热.二、凝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华.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凝华现象吗?请写下来:(1) ;(2) ;(3) .3.凝华热.三、物态变化【反馈练习】1.今年春季,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要热;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热 .3.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侧(填“内”或“外”).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3.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 )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4.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5.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 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 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1)你认为实验 方案更好些,理由 .(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碘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一、升华 1.固态 气态2.(1)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 (2)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3)利用干冰制作舞台烟雾3.吸 二、凝华 1.气态 固态2.(1)冬天窗内玻璃上的窗花 (2)灯泡变黑 (3)美丽的雾凇景观3.放三、物态变化【反馈练习】1.B2.固气吸气固放3.凝华内课堂检测1.C2.C3.C 解析:碘的颜色是紫色,和黑沙的颜色很相似,混在一起很难用肉眼分辨,故选项A 不合理;都装入烧杯然后放入沸水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所以不能熔化,故选项B不合理;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能够使碘发生升华现象,故选项C合理;用猛火加热碘的温度在到达沸点之前就会发生升华和汽化现象了,没有必要加热至沸腾,故选项D不合理.4.C 解析: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故选项C正确.5.答案:吸收凝华解析:给碘加热,碘吸收热量后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碘蒸气遇冷后又会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碘.6.答案:(1)2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2)升华吸收解析:(1)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试管内将出现液态的碘,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不能有力地说明碘升华;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不能使碘熔化,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了碘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自主探究1.光源: 叫光源.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如.(2)人造光源:如.3.光在沿直线传播.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合作探究1.有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一定不是光源的有,可能是光源的是.2.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纳为.3.光线: ,画法: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影子的形成(2)小孔成像5.光速(1)真空的光速:我们计算时一般取c= m/s.(2)空气中的光速真空中光速,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m/s.(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课堂检测1.以下每组看起来有光射出的物体全部都是光源的是( )A.耀眼的幕墙玻璃、正在燃烧的火柴、萤火虫B.镜子、煤油灯火焰、发出彩色光芒的钻石C.篝火、水母、夜空中的月亮D.发光的灯泡、点燃的蜡烛、太阳2.车棚顶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车棚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 )A.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B.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C.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星星一定是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4.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A.先见闪电,后闻雷声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日下立杆,其影立现5.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到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A.图象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象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象D.可以看到图象但听不到声音6.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7.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系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并且与道具“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有.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1)太阳、萤火虫(2)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3.同种均匀的介质中4.3×1083×105不同的合作探究1.③⑧⑨②④⑥①⑤⑦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物理模型一条带箭头的直线4.(1)(2)5.(1)3×108(2)非常接近3×108(3)课堂检测1.D2.B 解析: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圆形的),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地面上的光斑,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C 解析:我们看到的行星不会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选项A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大约是3×108 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选项B、D错误.4.A5.D 解析:图象属于光信号,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仍可以看到图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6.D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与考点解析人教版.docx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与考点解析人教版.docx

3.4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1.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升华好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升华与凝华◆典例一:(中考•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

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D.先溶化,后凝固【解析】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故应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1初二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2.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蒸发B. 熔化C. 升华D. 液化3.学校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探究,得到如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可以说明水的温度从8℃降低值2℃的过程中,下列关于水的密度说法正确的是()A. 水的密度保持不变B.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C.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D.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小4.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 a cB. adfC. b cD. e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图中描述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草叶上露珠慢慢变小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6.在图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融化却变小D.晒干的湿衣服逐渐变干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B. 夏天的早晨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 冬天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 深秋,草木上的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8.如图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B.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C. 干手器将手烘干D.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二、多选题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有()A.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B. 放入衣箱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C. 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放在衣箱内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B. 冬天湿衣服放在室外冰冻后,衣服慢慢干了C. 用久了的电灯丝比新时细D. 放在盘子里的水,一段时间会变少11.沈阳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棋盘山“缧缈的雾”B. 浑河边“美丽雾凇”C. 植物园“晶莹的露”D. 万柳塘“洁白的雪”12.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3.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环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水循环的场所主要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内B. 陆地上的水一定是通过降雨的形式而来的C.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靠陆地和海洋中的水蒸发和沸腾上去的D. 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蒸发、液化、升华、凝华等14.从冰箱内拿出的牛肉,上面有一层白粉,白粉的形成原因与下图中相同的是()A. 坚固的冰B. 飘渺的雾C. 晶莹的雾凇D. 雪白的霜三、填空题15.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要________热.16.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________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 ________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名称)17.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_.18.一代伟人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这种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________19.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后,小阳用一个高脚杯装了一些干冰,如图所示,一会儿就看见杯子外面有霜,杯子周围有白气生成.小阳的解释是:①霜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得玻璃杯温度迅速降低,玻璃杯外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②白气是升华的干冰形成的,根据看到的白气,可以判断干冰在升华.你认为小阳的解释________A.只有①对B.只有②对C.①②都对D.①②都不对如果你不同意②的说法,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干冰升华的________ .四、解答题20.白炽灯用久了,发现灯光会变暗,请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原因.21.今年冬天,寒潮几次袭击大连地区.当寒潮来袭时,小明看到家里的窗玻璃上出现了美丽的“冰花”.这些“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还是在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并解释“冰花”是怎样形成的.五、实验探究题22.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

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理由是:________。

六、综合题23.图中箭头表示水的物三态变化方向.(1)请根据箭头方向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放热的:________24.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 )或凝成小冰晶”(________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__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 成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并从周围________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解析】【解答】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时要吸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所以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往冰里撒盐,可以使冰的熔点降低,冰在低于0℃的温度下就可以熔化。

而易拉罐外并没有液态的水存在,所以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白霜。

2.【答案】C【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解析】【解答】解:衣服中的水结成冰时是固态,0℃以下的环境达不到冰的熔点,不可能熔化,直接变干是变成气态散发到空气中,即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所以物态变化是升华.故选C.【分析】冰是固态,湿衣服晾干是最终转化为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而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结合选项进行选择.3.【答案】C【考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水的体积的变化是先变小,到4℃后又逐渐变大,利用密度公式ρ=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反之,减小;所以,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故选C。

【分析】由图示可知,水的体积的变化,利用密度公式ρ=分析,对于一定质量的水,当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体积增大时,密度减小。

4.【答案】B【考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熔化.故选B.【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5.【答案】C【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解析】【解答】解:甲图中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乙图中的露珠慢慢变小是汽化,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丙图中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符合题意.丁图中的冰雕变小,是固态冰直接变为水蒸气造成的,这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6.【答案】C【考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A、从水中出来的人会感到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在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中需要吸收人身体放出的热量,这是液体的汽化现象.不合题意.B、水烧开时冒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遇到外面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热传递,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不合题意.C、冬天户外的雪人变小是雪升华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蒸发,属于汽化现象.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7.【答案】D【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解析】D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升华现象;夏天的早晨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冬天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