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课件(共47张PPT)

的。
4.填上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__升__华______ 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结 成针状的霜: _凝__华_______ 夏天冰棒冒着“白气”: __液__化______ 冬天冰冻的衣服自然凉干: ___升__华_____
A. 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 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 C. 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 用“干冰”升华吸热
7.装有少量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后,瓶内固态的碘消失,而充满了紫色的碘 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慢慢消失,烧瓶里
出现碘粉末颗粒,这个现象说明( C )
A. 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B. 升华、凝华都要放热 C. 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D. 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
利用干冰冷冻食品
在食品运输中,利用干冰的 升华 来 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 变质。
知识点二 三态变化
气态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态
课内演练
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 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 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 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D. 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水结冰 (凝固放热) F.夏天衣服被晒干(汽化吸热)
巩固练习
1.做碘的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微加热, 说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由此可以推断气体凝华时
要__放__热______。
2.固态 的二氧化碳升华时能够_吸__收___大__量___热 量,所以常用它来使运输中的仪降器_温_________ ,防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4节升华和凝华(泰安中考)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不过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提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但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故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成为水蒸气.【答案】 A【方法归纳】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确定出物质的初始状态属于固态还是液态或气态,然后分析物质经历了物态变化后最终属于什么状态,最后由初始状态与终端状态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确定物体中间的物态变化.知识点1升华1.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2.人工降雨的原理:当干冰喷入冷空气时很快_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的冷空气温度______,这时候冷空气中的________就会变成________,小冰晶变大后就会下落,假如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则会________而形成雨.知识点2凝华3.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4.霜、雾凇、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直接变为______态.知识点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5.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六个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1.(桂林中考)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 ℃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升华和凝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液化3.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准确的是()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5.(河南中考)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衡阳中考)在自然界中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7.(天津中考)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因为樟脑片发生了() A.凝固B.升华C.液化D.汽化8.(重庆中考)如下图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树枝上霜的形成C.干手器将手烘干D.冰雪消融9.(镇江中考)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10.(杭州中考)以下相关物态变化的表达准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冰水混合物温外表的“霜”是由空气度高于0 ℃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D.舞台上的云雾是方法将石油气液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储存有钢罐内化碳气体11.(临沂中考)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3.(莆田中考)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下图,这层霜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挑战自我15.“打”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测.猜测: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测,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测,请简要陈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4节升华和凝华1.固气吸 2.升华吸收下降水蒸气小冰晶熔化 3.气固放 4.凝华固 5.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体、凝华1.C 2.C 3.C 4.凝华吸 5.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6.露霜7.B8.B9.A10.B11.C12.凝华放出13.升华凝华14.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15.(1)水蒸气凝华(2)气温在0 ℃以下空气湿润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3)不能,因为没有实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比照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基础知识讲解】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升华吸热可以致冷。
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升华变成了气体。
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
又如,舞台上用的“云”就是干冰的升华。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典型例题】【例1】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图1.5-1[分析]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a c d中物质“雪、冰、樟脑”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而b图中则出现液态的“小水珠”属液化.答案 b.[例2] 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分析]霜是小冰晶,是固态,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的,所以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卫生球是固态,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变小或消失,是因为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解]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
[例3] 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
霜应结在玻璃的室______(填:“内”或“外”)侧。
[分析] 霜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
[答] “凝华”、“内”[例4] 下列现象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形成大雾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分析]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水的蒸发所致;江面上形成大雾,这是液化现象;水正在慢慢地结成冰,这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这是钨直接变成了钨的气体所造成的,应该是升华现象。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固 态直接变成_____ 气 态叫做升华。升华时从周围物体或空 1.物质从_____
吸 热,使其温度_____ 降低 ,利用升华可以获得低温。 气中_____
气 态直接变成_____ 固 态叫做凝华。凝华时_____ 放出 大量的热, 2.物质从_____ 升高 。 使周围物体的温度_____
知识点1:升华和凝华现象 1.下列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飘渺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 液化 现象和_____ 凝华现象。 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 升华 现象 8.即使在0 ℃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 ,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 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_____ 液化 现象。
9.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
水蒸气 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___ 经过_____凝华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 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
会放热 气变成小水珠_________ (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
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 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要吸热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中间没有变为液态的过程。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题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通过介绍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及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求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1.教具准备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水循环挂图、热水等。
2.教学课时1课时3.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
知道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二十四节气中有“霜降”一说,古时候人们认为霜是从天上降落的,故而称为霜降。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

第4节:升华和凝华(人教版)知识点精析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考点概览1.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升华好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升华与凝华的判断、吸放热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一般考点用升华、凝华解释自然现象简单题、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冷门考点升华、凝华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华、凝华的规律,出现概率较低典例精析★考点一:升华与凝华◆典例一:(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12.4升华与凝华

)
2.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凝华现象( B ) A.冬天,室内冰冻的衣服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升华需要放热 B.冰冻的衣服必须先熔化后才能变干 C.气体要变成固体,必须先液化再凝固 D.升华有致冷作用
4.原来的印刷是采用铅字排版印刷技术,长期 与铅打交道,会引起铅中毒,为什么?
1、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灯泡变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2)冰冻的衣服会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3)霜、雾凇---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4) 樟脑丸消失---升华
2、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获得低温 来冷藏食物、人工造雾
升华 吸热 固态
熔化 凝固 吸热 放热
液态
汽化 液化
吸热 放热
回顾
?
固态
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液态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气态
?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仔 细 观 察
吸热
直接
固态碘
碘蒸气
一、升华:
1、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
冰雕逐渐变小
想想:生活中还有 那些现象也属于升 华呢?
如 樟脑丸或 固体清新剂逐 渐变小
C. 露是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为小水滴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为小水珠,而后又凝固成小 冰晶
2.寒冷的天气,在暖和的屋子玻璃窗上会”出 汗”或结冰花.下列关于以上现象的解释, 正确的是( B C )(多选) A.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B.”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C.”汗”是屋内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冰花是水凝固而成的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小冰粒 下 落
(
)
归纳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
固态 冰
液态 水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气态 水蒸气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 思考 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云
雾 露
雨
雪
霜
2、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 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汽 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 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 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的细 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华 吃冰棒解热 升华
★秋冬季节,玻璃窗上
会“出汗”。
在秋末、初冬时节,你见过吗?
它是怎样形成的?
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 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现象,与桂林 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 国四大奇观。
用久的白炽灯泡 为什么会发黑?
人工降雨是怎 么回事?
具体过程:
( 干
冰
使周围的 ) 空气温度 急剧下降
高空中 ( 的水蒸 气遇冷 小水滴
四
升华和凝华
复习回顾
?
固态
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液态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气态
?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想想做做
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 的花出现在玻璃窗的 内侧还是外侧? 答案是: 内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2」
3.灯『「活小忙卜出申直匕施
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牛.ffl物理知识解;央实际问.0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右棉网、酒精灯、碾、樟脑几、茶丸、扌卡图、烧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
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淞”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碘的物态变化
仪器与器材:密封的细长玻璃瓶(内装有几粒碘),方座支架,试管夹,酒精灯等。
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观察密封在玻璃瓶内碘粒的外观。
2?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试管内夹持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注意观察碘粒是否经过熔化再变为紫色气体。
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熄灭酒精灯,注意观察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蒸气是否经过液化再变成固态的碘。
这时
碘发生了什么现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观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探究点二升华和凝华
1 ?师生归纳总结:(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 热?
可用实验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为使现象明显,教师用酒精灯加热
烧瓶中的碘。
(1) 微微加热,紫色蒸气出现后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紫色蒸气是从哪 里来
的?
(2) 移开酒精灯,紫色蒸气逐渐减少而消失,酒精灯加热,紫色蒸气又重新出现,蒸 气上升而
消失。
提问:紫色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蒸气上升消失到哪
(3)
移开酒精灯待蒸气消失后,取下烧瓶,让学生看烧瓶底部,有一层碘的晶体。
提 问:这层紫
色物质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层物质?
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加 热;也可以
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加热,而是对外放热。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升华和凝华是互逆 过程。
3 ?知识迁移,学会运用 学生举例,交流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 统一看法,
对学生的举例、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 霜、冰花、旧灯泡内壁上
的黑色物质,分别判断出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如雪、冰雹的
形成,冰冻衣服也会干,积雪未熔化,但一天比一天少,卫生球逐渐变小、消失、有气
味等)
(1)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 卫生球逐 用久了的 也能晾干
渐变小
灯坐.变细
⑵ 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 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冰棒表面的“白粉”寒冬窗玻璃内
表面的冰花
用久了的
灯泡变黑
:落
小水滴■熔化;
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 降,于是
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逐渐变大就形成雨落了下来。
让学生解释人工降雨, 教师作出评价并统一观点,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 化的过 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 热的气流熔化成
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 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
雨。
指出干冰易升华吸热还可用来:①给食品降温,②在舞台上
制造白雾”等。
舞台 白雾”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 的水蒸气
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所谓 白雾
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庆典等制作放
烟”效果。
制冷防腐:当用火车运载鲜鱼时,它就守卫在鲜鱼的旁边,起制冷防腐的作用。
干 冰外表像
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
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 全部升华,四周干
干净净。
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 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
生长。
常见的自然现象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它们是怎么 形成的?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三、板书设计
第4节升华和凝华
1. 定文;物质由固态肖接变成气态
2. 升华过程吸热
升华丿3.升华吸热的应用;用于冰获衍低温、用千冰人工降雨
4. 常见升华现象: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衣柿内的卫生球 '变小或消失、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定文!物脈由气态貢接变成固态
【多媒体展示】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
具体过程:
.升华吸热-周圉的空气温 干冰 -------- 度急剧下降
一高空中的水凝华成-?卜吋皆 蒸气遇冷 -------- 小牛粒
凝华2?凝华过程放热
3常见的凝华现象*霜的形成、冬式窗玻璃上的柯冰花"
四、教学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
变化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少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
察至叽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 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