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升华和凝华练习题⼀、选择题。

1.⽇光灯⽤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发⿊,这是灯丝中的钨( C )A. 汽化⽽成B. 先升华后凝华⽽成C. 升华⽽成D. 先汽化后液化⽽成2.毕节,⼭青⽔秀,⽓候宜⼈,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

下图所⽰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霜和雾四种天⽓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3.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

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蒸⽓遇冷发⽣了BA.液化B.凝华C.汽化D.升华4.⾐柜⾥防⾍⽤的樟脑⽚,过⼀段时间就会变⼩,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C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5.⾃然界中的云、⾬、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的物态发⽣变化形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6.如图所⽰,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B7.冬天结了冰的⾐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其中发⽣的物态变化是C A.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9.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霜(如图所⽰)时,这预⽰着冬季即将来临。

固态的霜是空⽓中的⽔蒸⽓经下列哪⼀物态变化形成的AA.凝华B.升华C.液化D.汽化10.如图所⽰的各种⾃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DA.云B.⾬C.霜D.雾A.“飘渺的雾”是⽓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A.⼭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 C.花草上的“露珠” D.房檐下的“冰凌”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11.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12.下列⾃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A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B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 .江⾯弥漫的⼤雾D .湖⾯上结了⼀层厚厚的冰 1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AA .熔化升华汽化B .凝华升华熔化C .汽化液化凝固D .凝华液化凝固14.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15.“千⾥冰封、万⾥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CA .汽化和液化B .汽化和升华C .凝固和凝华D .凝固和熔化 16.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 A .北⽅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放在⾐柜⾥的樟脑丸,⼀段时间后会变⼩,是升华现象C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D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初春的早晨,出现⼤雾是⽔蒸⽓汽化形成的B .秋天的早晨,地⾯⼩草上出现的⽩霜是⽔蒸⽓升华形成的C .北⽅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蒸⽓凝华形成的D .寒冷的冬天,⼈们在外⾯说话时,嘴⾥呼出的“⽩⽓”是⽔蒸⽓遇冷凝华形成的 18.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C A .暮春,⼩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A .⼤⾬B .冰雹C .霜冻D .雾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C .深秋的早晨⼤雾弥漫D .初冬的早晨霜打技头B.盛夏,⼈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深秋,时有⽩霜⽣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冻的⾐物晾⼲,为升华现象1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电风扇对着⼈扇风,⼈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中呼出的“⽩⽓”是⽔汽化的⽔蒸⽓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温低于⽔银凝固点的地⽅不能使⽤⽔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中上岸的⼈会感到冷,这是⽔蒸发吸热的缘故21.热现象在⼀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上会出现⽩⾊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2.图中发⽣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上出现露珠C.深秋的早晨形成浓雾D.北⽅冬天出现美丽的“雾凇”23.热现象在⼀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上会出现⽩⾊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4.图中发⽣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上出现露珠C.深秋的早晨形成浓雾D.北⽅冬天出现美丽的“雾凇”25.如图所⽰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 .深秋,枝头挂满⽩霜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26.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的物态变化进⾏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B A .春天,冰雪融化——凝固B .夏天.刚从冰柜⾥拿出的冰镇矿泉⽔的瓶壁 “流汗”——液化C .秋天的夜晚,⼩草上出现露珠——升华D .冬天,⼈⼝⾥呼出“⽩⽓”——汽化27.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了BA .蒸发现象B .升华现象C .凝华现象D .凝固现象28.由于⼈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不断出现,12年4⽉,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却出现“四⽉飞雪”的奇观。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2)常见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雪人没有熔化但逐渐变小等。

干冰升华碘升华雪人变小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常见现象: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雪、霜、雾凇的形成等。

霜雾凇窗户冰花物态变化现象辨析1.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物态变化的名称(1)冬天,早晨树枝上的霜;(2)夏天,清晨草上有露水;(3)湿衣服晾干了;(4)冰箱中水结成了冰;(5)铁块化成了铁水;(6)冬天,湿衣服冻干了;(7)用蜡水浇铸模型;(8)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9)用久的灯泡丝变细。

2.《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需要放热D.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需要吸热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式。

以下列出了几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干冰升华吸热b、干冰熔化吸热c、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放热e、水蒸气以干冰为凝结中心成雨f、小冰晶下落熔化吸热a eA.→→→a c d f B.→C.→→→→→a d fa b c d e f D.→→5.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113.7C,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填“甲”800C,碘的熔点为︒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升华和凝华习题含答案

升华和凝华习题含答案

升华和凝华习题含答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升华和凝华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如图是一冰雕作品效果图,家住哈尔滨市里的小明同学发现,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是由于冰雕作品发什么了什么物态变化()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小红把少量的碘放在烧瓶里,稍微加热发现固态的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是由于碘发生了()A.蒸发B.液化C.沸腾D.升华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冬天室内玻璃壁上附有水珠B.揭开包装纸后冰棒会有一层白霜C.湿衣服晾干了D.放在储物间内部的樟脑球越来越小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缭缈C.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5.下列自然现象中,主要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冰雪正消融B.枝上挂露珠C.地上铺白霜D.冰雹从天而降6.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升华D.汽化7.在下列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上的露珠C.秋天,枝叶上的白霜D.冬天,河水结冰8.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夏天自来水管上“出汗”B.吃冰棒的过程C.冬天瓦上出现的霜D.冬天的早晨出现的雾9.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檐上冰凌10.如图所,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升象的是)A.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B.铁丝网上出现霜C.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D.草叶上出现露珠11.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12.据省气象台介绍,清明节期间,济南、泰安、滨州、威海、淄博等11个市人工实施了增雨作业.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3.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描述的情境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其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上白霜D.严冬,屋檐下的冰柱1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5.2013年8月重庆市遇到特大干旱,相关部门进行人工降雨.人工降雨通常通过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来实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______ ,从固体变成气体,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白色结晶,这个过程水蒸气要 ______ .17.如图把少量碘颗粒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可以看到瓶的内壁上出现 ______ 态的碘(选填“固”、“液”或“气”).18.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外面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因为冰直接 ______ 变成了水蒸气;玻璃窗上常常会看到漂亮的冰花,这是 ______ 现象(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9.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一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气温较低而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______ 现象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雪在熔化时需要 ______ 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寒冷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玻璃上有美丽的“窗花”,请你判断“窗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呢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若我们用潮湿的抹布去擦,抹布会粘在上面又是为什么呢升华和凝华习题(含答案)【答案】1.C2.D3.B4.D5.C6.B7.C8.C9.C10.C11.A12.A13.BCD14.ABC15.升华;凝华16.凝华;放热17.升华;固18.升华;凝华19.凝华;吸20.答: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室内气温较高,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湿抹布上有较多的水,当水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时,水遇冷发生了凝固现象,使抹布与玻璃粘在一起.【解析】1.解:固态的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故选C.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本题主要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升华现象,分析时注意前后的状态.2.解:烧杯里放少量的碘,对烧杯稍微加热,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碘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故选D.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是一道热学基础题.3.解:A、室内玻璃壁上附有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A错误;B、白霜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C、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考查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的了解情况,属于基础知识,是中考最基本的考查内容.4.解: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分析物态变化的类型时,一定要分清物质的前后状态,认清从哪一种状态变成哪一种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解: A、冰雪正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冰雹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6.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枝凝结成的小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B.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知道物体所处的状态,然后结合物态转化进行分析解答.7.解: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枝叶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符合题意; D、冬天,河水结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首先要明确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然后根据我们对于熔化、凝固、液化和凝华的理解来作答.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过程,解此类题关键是搞清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再利用概念辨析法判断即可.8.解:A、夏天,自来水管温度较低,管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上,好像管“出汗”了,是液化现象; B、吃冰棒时,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 C、冬天瓦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空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D、冬天早晨的雾,是晚上空气中较多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选C.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掌握,掌握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9.解: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冰是水遇冷凝固而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0.解:霜是空中的水蒸遇冷凝结成的小晶于凝华现,不符合题意;露是空气的蒸气遇凝结而成小水滴,于液现象,不符合题意;盒中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接变成了体了属于华现象,符合题意.故C.物质由直接变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态叫升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液态变为气态叫;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由态变固态叫凝固.析生活中的热现象于哪物态变化关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各处于状态.11.解:A、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正确;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故D错误.故选A.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12.解:水蒸气变为冰粒,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叫做凝华;冰粒变为雨滴,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叫做熔化.故选A.(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3.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符合题意; C、秋天,枝头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符合题意; D、严冬,屋檐下的冰柱是由水中凝固而成的,凝固放热,符合题意.故选BCD.(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4)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类型以及吸放热情况的分析,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的常见类型.14.解:A、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生成的.故A正确;B、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玻璃窗上的“冰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低的玻璃凝华生成的.故B正确;C、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冰花”会出现在内表面.故C正确;D、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汗”会出现在内表面.故D错误.故选ABC.玻璃窗上会“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可见液化和凝华的发生条件都需要遇冷,即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玻璃处于交界处,温度低于室内,高于室外,可见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出现在内表面.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5.解: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粒.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掌握情况.16.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而形成的,属于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答案为:凝华;放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17.解:(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色气体,是因为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2)停止加热,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固.(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2)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18.解:寒冷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玻璃窗上有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凝华.(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19.解:(1)霜前冷: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2)雪后寒:雪熔化为水时,吸热,导致气温降低;故答案为:凝华;吸.(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0.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冰花形成在玻璃的哪个表面,取决于室内外的气温情况;水在遇冷时会发生凝固现象而变成固态的冰.该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我们要掌握住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且是水蒸气遇冷时发生的.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好好掌握.。

初三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1.冬天的早晨,地面和屋顶等室外物体表面有时会看到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升华C.凝华D.汽化【答案】 C【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 正确;故选C。

【考点】物态变化2.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人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

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升华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解析】碘常温下是固体,当微微加热,变成了碘蒸气,碘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即瓶内的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应用3.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B.凝华C.熔化D.升华【答案】B【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分析物态变化时要注意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再看变化后的状态进行判断。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化前)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变化后),属于凝华现象.【考点】物态变化4.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________。

(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吸收;凝华;升高【解析】固态碘受热后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烧瓶底,直接变成细小的碘晶体,是凝华现象。

凝华要放热,会观察到瓶内水的温度慢慢升高。

【考点】升华和凝华5.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答案】 D【解析】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要明确“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的状态变化.“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选D.6.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棉线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酒精灯及其火焰.(2)碘粉和棉线.(3)固态碘粉变少;固态碘粉.(4)升华和凝华.【解析】实验时通过酒精灯加热锥形瓶中的水,通过水加热碘粉,碘比较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1)酒精灯是用来加热锥形瓶中水的,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较高,组装器材时,通过调整铁圈的位置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故答案为:酒精灯及其火焰.(2)棉线上出现的雪是由碘粉形成的,碘粉和棉线是实验的观察对象;故答案为:碘粉和棉线.(3)碘粉受热,就会升华为气态的碘蒸气;碘蒸气上升受冷后就会凝华为固态的碘粉,凝结在棉线上,形成“雪”;故答案为:固态碘粉变少;固态碘粉.(4)实验中,碘先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再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和凝华.7.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答案】C【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图乙,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图丙,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图丁,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4.(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第4节_升华和凝华》真题汇编

《第4节_升华和凝华》真题汇编

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2019山东德州中考,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9秋•荔湾区期末)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下列关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A.B.C.D.二、非选择题3.(2019广西玉林中考,18,★★☆)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这是由于干冰在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4.(2019甘肃武威中考,22,★★☆)小刚发现天气较冷的季节,家里的窗户玻璃上有时是一层小水珠,有时是层冰花。

请简要回答水珠和冰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5.(2017山东烟台中考,24,★★☆)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吸热,符合题意;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符合题意;③深秋,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④严冬,凝重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放热,不符合题意。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及答案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及答案

升华和凝华(一)一、选择一、暮秋的早晨会显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A. 升华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慢慢变干, 缘故是发生了()A. 蒸发B. 升华C. 凝华D. 凝固3、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A.液化和凝华B.熔化和汽化C.凝固和升华D.凝固和熔化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只有在0℃以上才能汽化B.升华实际上包括熔化和汽化两个过程C.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D.0℃的冰比0℃的水要冷,也确实是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同二、填空一、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进程中要热;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进程要热.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显现,这说明碘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3、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冰花出此刻玻璃的侧(填“内”或“外”).4、在大规模的食物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方法避免食物变质.但是,利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物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来使食物降温六、人工降雨的大致进程是如此的:一样是用飞机或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人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专门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慢慢变大,碰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先的水滴一路下落形成雨.升华和凝华(二)1. 暮秋的早晨会显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A. 升华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 (2012 •鄂尔多斯中考)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能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说明,以下说明错误的选项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D.从冰箱中刚取出被冷冻的雪糕,雪糕周围有“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3. (2021 •宿迁中考)以下关于物态转变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B.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4. (2021 •黄石中考)“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一样的水分子,装扮着咱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5. (2002 •陕西中考)在以下几组物态转变中,都吸收热量的是()A.凝固、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汽化、升华6. (2021 •阜新中考)很多冰箱冷藏室里的食物若是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这是______现象;冷冻室内周围会有霜形成,这是______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______现象.(以上均填物态转变的名称)7. 你必然做过或观看过对碘粒加热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7 升华和凝华例题

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7 升华和凝华例题

升华和凝华例题[例1] 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 ]A.凝固 B.升华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分析] 灯泡使用时,灯丝发热且温度很高,有些钨会升华变成气体.当钨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灯泡壁时在灯泡内壁凝华而成固体小颗粒,久而久之灯泡就会发黑.[答] D[例2] 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分析]霜是小冰晶,是固态,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的,所以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卫生球是固态,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变小或消失,是因为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解]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例3]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

霜应结在玻璃的室______(填:“内”或“外”)侧。

[分析]霜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放出热量凝成小冰晶而形成,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

[答]“凝华”、“内”[例4] (发散思维型)[原题]下列现象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干了B.江面上形成大雾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分析]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水的蒸发所致;江面上形成大雾,这是液化现象;水正在慢慢地结成冰,这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灯泡点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这是钨直接变成了钨的气体所造成的,应该是升华现象。

应选D·题型发散·[发散]1 用久了的日光灯两端变黑,这是什么缘故?[分析]日光灯通电后,日光灯两端的钨丝受热而发生少量的升华变成钨蒸汽,钨蒸汽碰到灯管壁遇冷凝华成钨的晶体,并粘附在灯管两端的内壁上,看起来发黑。

[答]这是钨丝升华变成钨蒸汽,而钨蒸汽碰到冷的灯管壁又凝华成钨的晶体。

[发散]2 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

[分析]干冰,即二氧化碳固体,它很容易直接变成气体,显然属于升华现象,因为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
典型例题1
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1)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2)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3)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熔化、汽化、液化、升华现象。

分析:本题把春、夏、秋、冬四季关于水的物态变化集中在一起考查。

应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首先分析以前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现在处于何种状态,然后分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答案:(1)熔化,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

(2)汽化(蒸发),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

(3)液化,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4)升华,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典型例题2
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教会学生应用升华、液化分析生活实例。

分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若喷射真实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故A错;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根本看不到,故B错;要使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也不现实,故C错。

答案:D.
典型例题3
“草地结露”与“草地结霜”各是什么现象?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自然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

分析:在夜间气温降低时,飘逸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在草木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当夜间气温突然降低,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就是“霜”。

“下露”“下霜”不要误认为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低空中的水蒸气分别液化、凝华而成的,
答案:液化、凝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