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师版)导学案

合集下载

导学案: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4.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二、学习内容预习形成一(一)升华1.升华的概念2.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在举出几个例子3.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二)凝华1.凝华的概念:2.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在举出几个例子3.凝华放热:合作展示1.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请你解释一下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正确答案:下雪时,水蒸气不断向空气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因此下雪不冷,化雪时,雪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成雪水,因此化雪冷。

3.你知道云、雨、雾、露、霜、雪都是怎样形成的吗三、检测反馈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2.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3.某地区今年暑假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政府部门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应急手段: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以炮弹的形式送入云层,它很快会成为气体,并从周围云层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变大后会落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会成为雨降落到地面。

四、学习小结亲爱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很多,写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升华与凝华的观点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2. 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3. 能够运用升华与凝华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区别;2. 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3. 升华与凝华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三、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激发他们对这一课题的兴趣。

2. 观点讲解(15分钟):起首讲解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区别,强调升华是固体直接从固体态转变为气体态,而凝华则是气体直接从气体态转变为固体态。

然后介绍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升华和凝华的影响。

3. 实验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应用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冰块升华、冷冻食品凝华等,让他们探讨这些应用背后的原理。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与凝华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多进行实验,加深对这一课题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安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原理、方法、结果及分析;2. 思考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内容质量;2. 小论文的深度和观点奇特性;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准确性。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五、达标测评
《学法大视野》P028“课堂小测”1、2、3“基础过关”1、2、3
学教
反思
E、雪人逐渐变小。
F、人工降雨。
3、常见的凝华现象:
A、霜的形成。
B、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表面)。
C、北方冬天树枝上的雾凇。
D、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E、雪的形成。
F、冰雹的形成。
4、升华要热量,凝华要热量。
三、能力提升
《学法大视野》P031“能力提升”4、5、6、7、8
四、浏览巩固
学 习 程 序Biblioteka 学法指导学 习 内 容
课件
演示
学生
交流
小组
交流
小组
交流
一、回顾练习
二、交流讨论
演示: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
2、常见的升华现象: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卫生球)变小。
B、舞台上的烟雾(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C、冰冻的衣服变干。
D、灯泡内的钨丝变细。
教师寄语:学习永远不晚。-高乐基岩口中学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
主备人:颜湖涛 使用人:唐伟 班别: 姓名: 审核人:
课 题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重点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难点
利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课题4:升华和凝华【导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导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填空题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

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___时_________热的缘故。

4.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___和_________而形成的。

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1)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

_________(2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

_________(3)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

_________(4)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_________(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_________(6)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

_________(二)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是100℃B.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就能沸腾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D.以上说法都正确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固、汽化B.熔化、凝华、液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夏天冰雹的形成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三)通过自学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3.4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3.4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3.4升华和凝华【我的目标】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前预习案------------------------------------------------ 【我的预习任务】1.准备书66页第四题实验的相关材料(筷子、不锈钢盆、抹布、冰块、食盐)【我的疑惑】----------------------------------------------课中探究案-------------------------------------------------- 【我的任务】一、升华和凝华【活动一】:观察“人造雾凇”演示实验。

写出你看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思考这个实验现象是物质从______态到_____态再到_______态。

【活动二】: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64页的想想做做小实验。

并完成学案加热前:碘是_______态的物质。

加热时:碘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你是怎样判断碘的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情况?冷却时:碘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你是怎样判断碘的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情况?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小组讨论,填写学案(一):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哪些属于升华,哪些属于凝华?(1)冰花的形成;(2)固体清新剂久放会变干;(3)雪的形成;(4)霜的形成;(5)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变干;(6)雾凇的形成;(7)樟脑丸久放消失;(8)冬天,时间久了雪人变小。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区别;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条件;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4. 培养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导学内容:一、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区别1. 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态的中间阶段。

例如干冰在室温下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2. 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不经过液态的中间阶段。

例如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凝华为水滴。

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条件1. 升华的过程:固体变为气体,需要吸收热量,使固体内部的分子跃迁到气态。

2. 凝华的过程:气体变为固体,需要开释热量,使气体内部的分子凝聚成固体。

3.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温度和压力是影响升华和凝华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有利于升华,温度降低有利于凝华。

三、平时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 冰块在冷冻室中升华为水蒸气;2. 洗衣粉包装袋中的固体颗粒升华为气体,使得包装膨胀;3. 冬天户外洗衣后晾晒,湿衣服在寒冷的空气中凝华为冰。

导学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

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2. 讲解:简要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区别,重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条件;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升华和凝华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观察现象;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5. 拓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尝试诠释原因。

导学评判:1. 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观察结果是否准确;2. 是否能够正确诠释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条件;3. 是否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4. 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基础。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升华与凝华的观点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升华与凝华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内容:1. 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和区别。

2. 升华与凝华在化学中的应用。

3. 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能否举出一些例子?第二步:观点理解1. 请同砚们阅读课实情关内容,了解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其区别。

2. 请同砚们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化学中有什么具体的应用?举例说明。

第三步:实验探究1. 实验一:升华实验材料:氯化铵、试管、酒精灯、玻璃棒。

步骤:(1)取一小撮氯化铵放入试管中。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观察氯化铵的变化。

结论:氯化铵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升华现象,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

2. 实验二:凝华实验材料:水、冰块、玻璃杯。

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冰块放入水中。

观察水汽在冰块表面凝华的现象。

结论:水汽在冰块表面遇冷凝华成水滴。

第四步:知识运用1. 请同砚们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升华和凝华的原理解决问题?2. 请同砚们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第五步:教室讨论请同砚们结合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与同砚们进行讨论交流。

第六步:作业安置1. 思考并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设计一个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导学案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升华与凝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身边的化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祝大家进修愉快!。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教师:唐安现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知道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3.能用物态变化说明云、雨、雪、露、霜的形成自主完成一、升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升华现象,请写下来:合作探究1.下列现象中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霜的形成 _____________;露的形成 _________ ;雾的形成__________,雨的形成___________;雪的形成_________;开冰箱门时白气的形成________。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

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3.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B.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C.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4.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6.去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

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现象,“霜”的形成属于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高/低)。

7.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能力提升(课后)1.物质从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知道升华能够获得低温,能解释相关升华、凝华现象.
【预习】
教材助读
阅读课本P26-27内容,知道:
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热,
凝华过程要热。

预习自测
1、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
2、对如图所述解释准确的是()
A.结霜是凝华现象
B.结霜是液化现象
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水蒸气凝
固形成的
二次备课:
【探究】
质疑探究
如图,在烧杯中放一些碘,然后用玻璃片盖
住烧杯,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观察碘吸热
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盖烧杯的玻璃片了出现了什
么现象。

这些变化和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1)
(2)
说明:(1)
(2)
结论:
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
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热,
凝华过程要热。

知识网络
【当堂训练】
1、如图所示,用久了的灯泡内壁
变黑,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变
成钨蒸气,然后遇冷在灯
内壁.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窗户
上的“冰花”
B.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白炽灯的钨丝变

C.冬天的“雾凇”;水面上结的冰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通风处自然晾干;利用
“干冰”人工降雨
3.现在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
品,把它放置在舞厅包厢里、饭店里、厕所里、
汽车里等,能有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作用,使
您的居室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熔化
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
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
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5、日本札幌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它位于
日本北部,冬天非常寒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
的记者在札幌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公路上
一点积雪都没有,但是路旁的积雪却足足有两三
尺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几种解释,你认为最有
道理的是()
A.道路上的车太多了,雪来不及覆盖路面
B,积雪都被风吹到路旁去了
C.道路下面都铺了温泉管道,路面温度较高
D.路面是黑色的,水蒸气不能形成雪
6、在横线上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1)打开冰棍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棍冒“白
气”
(2)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3)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4)在寒冷的冬夜里,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
往结一层冰花
(5)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6)早晨的浓雾
二次备课: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