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NO:20

合集下载

导学案: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4.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二、学习内容预习形成一(一)升华1.升华的概念2.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在举出几个例子3.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二)凝华1.凝华的概念:2.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在举出几个例子3.凝华放热:合作展示1.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请你解释一下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正确答案:下雪时,水蒸气不断向空气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因此下雪不冷,化雪时,雪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成雪水,因此化雪冷。

3.你知道云、雨、雾、露、霜、雪都是怎样形成的吗三、检测反馈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2.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3.某地区今年暑假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政府部门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应急手段: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以炮弹的形式送入云层,它很快会成为气体,并从周围云层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变大后会落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会成为雨降落到地面。

四、学习小结亲爱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很多,写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

3《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 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习难点】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先在箭头旁边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并标明吸放热情况,看谁标的又快又对!二、自主学习:请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学习问题:1.猜想:①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选填“能”或“不能”】();请说出猜想的依据:②物质能否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选填“能”或“不能”】();请说出猜想的依据:2.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一过程是由于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为,这种现象称为。

该现象需要热。

3.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口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变为,这种现象称为。

该现象需要热。

三、合作探究阶段: (各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要求:1.小组接受分配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个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大约2分钟);2.然后交流讨论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大约5-6分钟);3.本组准备展示的同学先在组内展示,其他同学对抗质疑和补充完善;4.本组问题讨论清楚后,再讨论其他组的问题。

)探究一、【升华和凝华现象】实验:在烧瓶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在酒精灯上加热。

仔细观察实验:1.加热前碘是什么物态的?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停止加热后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①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颗粒,碘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②停止加热后,碘的结晶体是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课题:升华和凝华【思维导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认识升华和凝华。

(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难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前准备】1、回顾知识:物质由态变为态叫熔化,熔化热,举例:。

物质由态变为态叫凝固,凝固热,举例:。

物质由态变为态叫汽化,汽化热,举例:。

物质由态变为态叫液化,液化热,举例:。

2、预习: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升华,升华热,举例:。

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凝华,凝华热,举例:。

预习疑难摘要:。

【课堂活动过程】一、交流“课前准备”的内容(分组交流,把遇到的问题记录在下面):二、合作探究:(一)升华与凝华做一做,想一想: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当试管内充满紫色的碘蒸气后,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量水中,观察现象。

讨论、探究、交流:把你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

加热前:碘是()态的物体加热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

冷却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

结论:一、升华:1、定义: 叫升华。

2、条件:升华热。

二、凝华:1、定义:叫凝华。

2、条件:凝华热。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2、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哪种现象?3、“雾凇”是怎样形成的?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一些升华与凝华的事例?阅读科学世界,回答文中问题。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3四、升华和凝华[导学目标]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课堂导学]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碘锤加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_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发现碘蒸气变成了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

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__________;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________________;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______后又______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______,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_______;冰花在窗玻璃的___(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现象。

[课堂导练]1.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4.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5.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6.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而形成的。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升华与凝华的观点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2. 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3. 能够运用升华与凝华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区别;2. 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3. 升华与凝华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三、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激发他们对这一课题的兴趣。

2. 观点讲解(15分钟):起首讲解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区别,强调升华是固体直接从固体态转变为气体态,而凝华则是气体直接从气体态转变为固体态。

然后介绍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升华和凝华的影响。

3. 实验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应用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冰块升华、冷冻食品凝华等,让他们探讨这些应用背后的原理。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与凝华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多进行实验,加深对这一课题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安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原理、方法、结果及分析;2. 思考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内容质量;2. 小论文的深度和观点奇特性;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准确性。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自主学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关键词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关键词是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2.物质有三种状态,对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种物态变化:4.1).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熔化,熔化要热。

2).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凝固,凝固要热。

3).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汽化,汽化要热。

4).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液化,液化要热。

5) 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叫升华, 升华过程____热6) 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叫凝华, 凝华过程热【合作探究】1、演示碘实验,观察,回答:实验中给碘加热,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冷却时,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2、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凝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阅读水循环【展示点评】【课堂检测】1、请说出各种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和吸、放热: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_,_______热。

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含在嘴里变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

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热。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学生: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教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妙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学生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后请学生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课题
升华和凝华
学科 物理 课型 新授
年级 八 主备人 鲁彩霞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提出物质固态、气态直接变化的可能性。
2.通过观察“碘锤”中碘的状态变化,认识升华和凝华。
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认识升华和凝华状态变化。
_______ 成小水滴,形成降雨。二是向高空播撒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
三氯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_______ 或
_______ 的物质,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三是用飞机
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直径约为 0.05mm 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
14.如图所示,图甲是长江源头 – 各拉丹冬雪山皑皑的白雪;图乙是十三陵
水库,正在消融的冰凌。
(1)白雪和冰凌都是水的固态,是由水
__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
量后,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而成的。
(2)冰凌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是 _______ 过程,水蒸气从气态直接转化为
A.用久后的白炽灯玻璃壁发黑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C.严冬铁丝网上出现针状霜花
D.初夏树叶上粘满露珠
1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NO:20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

重点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
能力立意: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使用说明:
1、用20分钟自学教材92-95页,疑点与盲点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习指导:联系日常生活的现象来加深理解
一、自主学习
5、知识点四:
自然界中雨、雪、云、雾、露、霜、冰雹(霰)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1)雨、雾、露都是液化现象。

云主要是液化现象。

(2)雪是凝固现象。

(3)霜是凝华现象。

(4)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球或冰块。

其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的可达30厘米以上,常给国民经济、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冰雹和雷暴都是对流性天气,都发生在积雨云中,但是形成冰雹的条件要比雷暴条件高。

二、合作、探究
l.物质从变成叫升华,升华热;物质从变成叫凝华,凝华热。

2.利用干冰的升华热,使运输的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

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现象。

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玻璃—起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现象。

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常会出现“窗花”,这是现象,“窗花”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或“外”)表面。

5.家用白炽灯用久后,灯泡内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电灯灯丝发生() A.升华
B.凝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D.“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7.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之前的气温比雪形成后的气温高
C.下霜前的气温比霜形成后要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地之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然在0℃下,雪在高空中形成,雪后熔化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地面气温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