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

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

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

(pái huái) 斑斓.(lán)

..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三、合作探究

1.三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全程,文章描写了哪几个地方?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我也要去四方街”→“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细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哪个地方?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详细描写了四方街。这样安排一方面与文题相呼应,另一方面运用特写手法,突出丽江独特的魅力。

四、精讲点拨

文章写一滴水变成一片雪和一块冰的前世今生,为什么不直接写一滴水去游览丽江,而是要反复写“我”沉睡“我”醒来呢?

【交流点拨】用一滴水的前世今生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前世今生、历史变迁,让读者仿佛回到明代,有身临其境之感,巧妙而合理。

五、当堂检测(堂堂清)

1.给加点的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yàn)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cāng jìng),浑厚中不乏灵动。

(2)牛源的山水画笔墨苍劲

..

(3)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bān lán),美极了。

(4)山上的塔静静地矗立(chùlì)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轻盈喧哗开闸亭台楼阁

B.奔流徘徊翡翠目炫神迷

C.犹豫跳望擦拭五彩斑斓

D.硕大漫溢映照明扬世界

(解析:B.“炫”应写作“眩”;C.“跳”应写作“眺”;D.“明”应写作“名”。)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①句修改意见:搭配不当,应把“一群”删掉。

(2)第④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合作与探究

1.朗读课文,一滴水是在什么时候经过丽江的?这一滴水游览了丽江哪些地方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交流点拨】(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我知道,那时是明代”,“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都要来看丽江”,“进城之前”,“黄昏时”,“出了古城”,“黎明时分”等。(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一滴水的行踪(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草甸——落水洞——四方街——城外果园和田地——金少江——大海)。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时空多维度把景物组合串联在了一起。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水是无形的,流动的,可以巧妙地把古今时空串联起来;丽江的景物大多与水有关(水契合了丽江的外形)。

三、精讲点拨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一句中的“他们”指谁?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交流点拨】“他们”指“游客”。游客的心像水一样纯净淳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愿意来到丽江,因为他们爱上了丽江,他们的灵魂在这里受到洗礼。丽江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丽江人像水一样淳朴澄澈的心灵,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会受到感染,他们会忘记一切名利,让自己的心纯洁得就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四、当堂检测(堂堂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燃烧的江水

①长江一路跌跌撞撞,穿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千里迢迢,拐到这高峻的巫峡时,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星星点点装扮着的奇花异草,它无法冷静,扭动着骚动的身躯,热情地拥抱着两岸茂密的树林。它迷上这青色的悬崖峭壁,如刀削样,又像是从天而降,稳稳地扎在两岸,还有这片美丽的群峰。

A.长江不由得放慢脚步,缓缓地徜徉在群山的怀抱里,怡然自得地享用这无边的美景。

②江水应是碧透澄清的,但渐渐地,站在船头的你发现原先碧绿的江水慢慢地变红,而且越来越红,以至有一种河水燃烧起来的感觉。溅起的浪花像是跳动的火焰。你的心中不禁诧异万分,哪里来的红艳艳?顺着河岸的峭壁,你慢慢往上看,越看就越惊奇,头仰得快往后倒,还是看不到山顶的红枫。漫山遍野烧着的红叶,像是一柱柱巨大的火炬,直直拥向天空,似乎要把整个天空点燃。在这幽静的山谷中熊熊燃烧,烧尽了这狭长而幽闭的山谷中的孤寂,映衬着暗幽的山谷,使山谷热闹起来,原来这清碧的江水是给满山的红叶燃烧的。这巫山的红叶不知燃烧了多少年,却如藏在深闺中,孤独地燃烧,孤独地熄灭,烧尽了千万年来的期盼。凶险的航道,步履匆匆的商贾羁客,一个个那么心事重重,又有多少人

有闲情逸致去享用这片美景呢?

③拾江而上,红红绿绿之中,一条古代栈道盘山蜿蜒。深深的石缝处,仿佛还在回荡着“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岩石乱飞,古铜色的民夫满脸汗涔涔的,一排排被铺上去的木,根根坚硬滑亮。古代“得得”的马蹄声,似乎还飘荡在这幽静的山谷中。江水自道下汹涌而过,一条仄仄的古栈道把你牵入了悠悠的历史隧道。忽然几声悠悠的歌声将你从沉思中牵引回来,对面山上几个像花一样的女子亮着嗓子,唱起了婉转的山歌,那样的柔和甜美,犹如这满山的红叶令人陶醉。

④漂流在燃烧的江面上,徜徉在火红的谷中,望着头顶飘浮的朵朵红云,你感觉冬天渐行渐远,弥漫在你头上的只是那一阵阵如江水一样澎湃的激情。

⑤若是到了黄昏,这火便是烧到了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刻,太阳早早躲到这火红的山背后,溢出的霞光染满整个天空,燃烧了整个天空。火红的天空,火红的江水,相互映衬。整个世界都是红通通的火焰。山与天的界线模糊了,山与水的接壤消失了。你感觉自己是掉进了一个偌大的火炉。你似乎听到噼噼啪啪的燃烧声,火光冲天,一团一团的火滚动着。一阵阵红叶的清香,不时扑进你的鼻翼,使你不由得大吸一口,吸着这山川大河的灵气。这是上天的圣火,一种能使你也熊熊燃烧的圣火。它点燃了你的激情,你不再是静静地观赏着高峻山峡间朵朵红霞的游客。一股诗情画意在你心底游荡,你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手不断地挥舞着,指点着那美丽的画卷,欢呼雀跃,呼叫着朋友来欣赏这美妙的风景。你不禁哼唱着无名的曲调,似乎要把心中燃烧的激情一一释放出来,与山川大地共享。

⑥B.脚下是跳动的火流,汹涌着,仿佛是山上落下的一团团火焰,山则像是一根根巨大的火炬,高高地扬着,那是三峡不灭的信念,召唤爱美爱大自然的人们。

(选自《散文百家》) 6.文章以“燃烧的江水”为题有何妙处?

①“燃烧的江水”是个有温度的词,一读就让人觉得温暖而又热烈,同时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燃烧的江水”侧面反映了红叶的主要特征,是作者行文的线索。③“燃烧的江水”是作者热爱生活、珍视自然、珍爱生命的象征。

7.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全文的?试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按照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顺序。从空间上看,由江水写到山谷再写到天空,“江水的燃烧”是漫山遍野烧着的红叶映衬的,幽静的山谷因红叶而多彩,天空飘浮的是朵朵红云。从时间上看,由白天写到黄昏,由白天的燃烧写到黄昏“烧到了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刻”。

8.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修辞的角度揣摩画线句A的妙处。

画线句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长江经过巫峡时的温顺,让读者感到桀骜不驯的长江流经巫峡时表现出的活泼、亲近。

(2)谈谈你对画线句B含意的理解。

画线句B是全文的主旨句,高度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赋予红叶以人的情感,写出三峡顽强的生命力,表达出作者对红叶和三峡的热爱、崇敬之情。

9.全文描写的是三峡的红叶,而在文中却又记叙了步履匆匆的商贾羁客、古代“得得”的马蹄声、

山上几个像花一样亮着嗓子的女子,有什么作用?

将三峡红叶与长江的历史和现状联系起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的境界,赋予三峡红叶更丰富的文化韵味,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富有情趣和美感。

五、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与记载】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1.1 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课前训练】 1.发声练习: 3/4 5 3 1 | 5 3 1 ‖ lu lu lu la la la 2.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早已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

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5.12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灾区人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师: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渴望——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师:(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歌曲象师长的谆谆教诲,又象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象充满阳光的母爱,又象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3)加入歌词演唱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英雄凯旋歌-人教版

英雄凯旋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学唱歌曲《英雄凯旋歌》,产生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2.通过二声部合唱,产生对和声的美继续追求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构唱→听音→实践→总结”自主学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形成首调唱名法中7个音的音高概念。 2.能够音准准确的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3.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英雄凯旋歌》。 4.能够视唱简单的二声部。 【学情分析】 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经过前期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训练已有明显转变,尤其在音准方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谐、自然、音准准确的二声部视唱《英雄凯旋歌》。 难点: 1.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2.大小二度变化音的演唱。 3.一字多音的演唱。 4.二声部的合唱实践。 【教学过程】 一、活动1创设情境 课间反复播放《英雄凯旋歌》音乐。 二、活动2新课讲解 1.复习C大调音阶。(3分钟)

(1)教师用钢琴弹一遍,上下行。学生听,在心中默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钢琴的音色及音准。) (2)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跟琴轻声唱。 (3)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无琴轻声唱。 (4)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唱音阶,通过手势的提醒,进一步提高音准。 2.学唱歌曲旋律。(20分钟) (1)根据老师所给手势唱音名。 (2)给第一个音,挥拍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3)解决视唱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变化音、节奏、宽音程等) (4)给第一个音,挥拍完整、流畅的再次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5)学生自己加歌词演唱歌曲。发现一字多音的演唱难点,教师进行引导解决,并提示演唱时的声音位置、咬字、情感表达。 三、活动3拓展实践 1.听音练习,简谱填写学案中的二声部唱名。(5分钟) (1)第一遍听。 (2)第二遍检查。 (3)请一位学生唱出自己所听答案,教师在演唱过程中,用手势公布正确答案,其他同学较对这位同学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纠正。 2.给第一个音,挥拍演唱听写的二声部。(2分钟) 3.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6分钟) 四、活动4【活动】归纳总结 1.用选择题的方式选择所学歌曲的曲式结构。 A.A+B+B B.A+B+C C.A+B+A 2.学生回顾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3.起立,有感情的演唱《英雄凯旋歌》结束本节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 一、要求 1、有表情地演唱河北《茉莉花》,并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理背景的关系。 2、欣赏歌曲《好花红》、《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情感。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4、为散文《二月兰》选配音乐并朗诵。 5、通过为陕西民歌《对花》编配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VD机(盘)、投影仪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1、文字、图片材料 有关花卉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以及古琴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家画像。 三、教材分析 1、意图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用国让学生聆听、演唱花卉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通过学生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使其能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法、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第1课时 课型: 唱歌课 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选择: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 2+-m m 112 +-m m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夜曲》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 夜曲》教案 《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欣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和《第四十五交响曲》的片断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的片断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小夜曲》,让同学感受音乐。 师: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进音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它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所给我

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二、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 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 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 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3.0 ⑵ 3- ⑶ 2 )2 1(- ⑷ ()223≥-a a 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 ⑵ x -21 ⑶13-+ -x x ⑷2x ⑸3x (6) ()01-a (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 (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 已知(),03122 =-++b a 求a,b 的值 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 1.下列各式中:①52+- 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 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 21 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 x x y ,则=y 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 a 1+ -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 (A )一 (B)二 (C)三 (D)四 6.若,011=-++b a 则=+20112011 b a 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01442=-++ +-y x y y ,求xy 的值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世界用图画和我说话,我的心灵以音乐应答。---------泰戈尔 执教者: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绩,特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要勤奋刻苦,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改中去,将课改新理念运用到教学 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分析本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态度,音乐知识,技能基础,音乐能力水平。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三、教学要求 1在原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五、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新课标,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导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导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导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 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 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初二音乐下册百卉含英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 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因为其曲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曲《图兰多》中,而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在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向全世界唱出了这首民歌。你们知道它吗?” 2、学生讨论、回答、并请个别同学为大家唱上两句。 歌唱 1、教师介绍歌曲所讲述的内容。(《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2、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谈感受 3、学生跟教师的钢琴轻声学唱歌曲 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点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旋律请大家演唱第一声部;然后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学生看谱试着唱第二声部。 观看合唱录象《茉莉花》,交流讨论“合唱《茉莉花》”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唱好歌曲的信心。

两声部合唱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并注意旋律的起伏和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鉴赏 1、师:“《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欢听也爱唱的歌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不同旋律风格的茉莉花,刚才我们听唱的是河北的,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首,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吗?”——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 2、提问河北与江苏《茉莉花》在风格上、旋律上有何不同? 3、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体验。 4、通过鉴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文化所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了民歌在我国的发展和具有的基本特点。 四、拓展 1、师:“说起了民歌,同学们应该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歌曲也是色彩芬呈,同样赞美花儿的歌曲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聆听《好花红》 2、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和风格特点,与前面的两首《茉莉花》对比,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并指出歌曲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提问:《茉莉花》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do,re,mi,sol,la),但它们的结束音不同,你感受到了吗? 4、教师简要讲解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并带领同学齐唱熟悉的民歌《小白菜》、《我的家乡日喀则》、《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体会民族五声调式风格。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 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什么乐器呢? (2)交流知识 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

①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 ②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 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 ③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 了什么? ④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 ⑤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 ⑥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 2、(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

新版湘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A A A B B 学习目标: 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会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链接 1.三角形内角和是________, 2.若∠A=36°,则它的余角∠B=_______ 3.画出AB 边上的中线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2至3页内容,并自主探究下列几个问题: 1.在△ABC 中,如果∠A+∠B=90°,则∠C=____。 于是△ABC 是__________. 由上可得:有两个角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l )量一量斜边AB 的长度=__________ (2)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CD 的长度=________ (3)于是有CD=__AB 由此可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 合作交流 根据以上探究过程,请你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解决下列问题: 1.在△ABC 中,∠ACB=90°CD ⊥AB,那么与∠B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 与∠B 相等 的角有___________。 2. 如图,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AB=8cm, 则 AD=____cm, BD=_____cm, CD=________cm 3.如图,CD 是△ABC 的中线,∠ACB=90°,∠CDB=110°,则∠A=__________ 实践应用 已知,如图,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CD= 1/2 AB,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自主检测 1.在△ABC 中,若∠A=25°,∠B=65°,此三角形为________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3.若∠A :∠B:∠C=2:3:5,则△ABC 是_________三角形 4.已知,△ABC 中,AB=AC,AD 平分∠BAC,点E 为AC 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AC ∥BD, ∠A 和∠B 的平分线的平分线相交于E,则∠AEB 等于多少 度?为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全册备注:本文档包括整册书10个单元的导学案,环节齐全,思路清晰,练习到位,是教师备课的助手,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必备资料!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Period 1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描述表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准确表达身体的种种不适,讨论健康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本节教学目标: 认读单词 1、back(名词)____(形容词) ____ 2、脚(单数)____(复数)____ 3、lie(动词)____(名词) ____4、怎么了?_______________5、胃痛_________6、量体温____________7、发烧 ____________ 掌握句型 (1)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2)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课前预习 1b根据听力材料,标序号并小组展示。 1c小组讨论,编对话并展示。 A:What’s the matter,B? B: I have a very sore throat.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B,C? C: She has a very sore throat. Task2 2a 根据听力标序号。 准确表示身体的不适 1头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胃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咳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嗓子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牙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弄伤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8年版本)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8年版 本)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之杯 第一课时:我和你 第二课时:我们是冠军 第三课时:奥林匹克号角 第四课时:生命之杯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第一课时:摇篮曲 第二课时: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三课时:鳟鱼 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第一课时:打支山歌过横排 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 第一课时:樱花 第二课时:深情 第三课时:小河的呼唤 第五单元京腔昆韵 第一课时:唱脸谱 第二课时:我不挂帅谁挂帅

八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结合区、校级艺术节活动,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分析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二、课堂教学: (一)唱歌部分 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风格。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对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老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 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收获与感悟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不等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3.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

史发展的作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学习重点: 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作业教材P2-4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请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不等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 2.长度是L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不小于100的圆,绳长L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例1、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2)a是负 数; (3)a与6的和小于5;(4)x与2的差 小于-1; (5)x的4倍大于7;(6)y的一半 小于3. 变式训练: 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 a是非负数; (2)直角三角形斜边c比它的两直角边a、b都长; (3) X与17的和比它的5倍小。 2.(1)当2时,不等式3>4成立吗? 收获与感悟(2)当1.5时,成立吗? (3)当-1呢? 活动与探究:

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1-2所示: 图1-2 用“<”或“>”号填空: (1);(2); (3)0;(4)a-0; (5)-b;(6) 拓展训练: 1.某校两名教师带若干名学生去旅游,联系了两家标价相同的旅游公司,经洽谈后,甲公司优惠 条件是1名教师全额收费,其余7.5折收费; 乙公司的优惠条件是全部师生8折收费.试问当学 生人数超过多少人时,其余7.5折收费; 甲旅游公司比乙旅游公司更优惠? (只列关系式即可) 编号:№2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收获与感悟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大家的辨别能 力. 学习重点: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 学习难点: 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二次根式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一、知识框图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 2.; 3.; 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5.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6.若,则. 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1) 运算结果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①应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②分母中不含根号. (2) 注意每一步运算的算理;

(3) 乘法公式的推 广 : 2.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先化简,再运算, 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明确运算的顺序,即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 (2)整式、分式中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一. 利用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来解题(0≥a (a ≥0),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 1.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x ; C 、12+x ; D 、1-x 2.x 取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2) 1 21 +-x (3) (4) (5)121 3-+ -x x (6) . (7 )若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8)若1 313++=++x x x x ,则x 的取值范围 是 。 3.若13-m 有意义,则m 能取的最小整数值是 ;若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4.当x 为何整数时, A B C D 有最小整数值,这个最小整数值为 。 5. 若2004a a -=,则2 2004a -=_____________;若433+-+-=x x y ,则=+y x 6.设m 、n 满足3 2 9922-+-+-=m m m n ,则mn = 。 7.若m =m 的值. 8. 若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3442 -++-b a a =0,则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 9.已知ABC △的三边a b c ,, 满足2|2|1022a b a ++=+,则ABC △为( ) 10.若0|84|=--+-m y x x ,且0>y 时,则( ) A 、10<)0()0(0) (a a a b a a (即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来解 题

最新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下《让世界充满爱》word教案

让世界充满爱 项目创意: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种幸 福,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2、教师讲述关于这个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 这个女孩名叫徐秀娟,生长在养鹤世家,17岁就随父亲养鹤,新闻界曾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1986年她走出东北林业大学后,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希望她到射阳工作,当时的鹤场是一个废弃的哨所条件极差,秀娟没有退缩,没有孵化设备就砌起土炕,把从扎龙带来的鹤蛋放在炕上,她与她的两个助手日夜守护在这些鹤蛋旁边,一天深夜有一只弹壳里终于发出了“笃”的一声,一只小鹤诞生了,随着这只小鹤的诞生,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这个世界级的难题被攻克。 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馈赠给盐城自然保护区两只天鹅,一只叫“黎明”一只叫“木仁”。这是两只野性十足的天鹅。9月15日,徐秀娟为两只天鹅洗澡,“黎明”突然飞走了。秀娟急忙跟踪寻找,直到深夜找回了“黎明”,可是“木仁”又飞走了。第二天保护区的职工闻讯赶来和秀娟一起寻找,下午5点钟,秀娟听到“木仁”隔河的叫声,顾不得病弱又极度疲倦的身体,跳下河,向对岸游去,快到河心时,极度劳累的秀娟因体力不支,被寒冷的河水吞噬了。(就是我们在刚才的画面中看到的情景)她去世后射阳市老人们说她“驯鹤乘鹤去,鹤姑化鹤神”,老人的话寄托了人们对秀娟姑娘永生的哀思和期冀。 徐秀娟用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篇章。 第一章、走进爱的世界 1、引导过渡:现实生活中像徐秀娟这样充满爱心的人还很多:雷锋关心身边每一个战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徐洪刚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勇敢地和歹徒搏斗;孔繁森为了阿里人民的生活,一腔热血献给了西藏人民。他们爱生活、爱集体、爱自然、爱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亲人。 2、我知道同学们已经阅读了许多关于爱的故事,昨天我还看过你们摘抄的笔记,你能讲一段在阅读中让你最感动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吗? 3、刚才同学们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爱的世界。 提问:那些得到爱的人幸福吗?那些献出爱的人幸福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人类之爱等等,所有的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祝福自己所爱的人生活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被爱的人是幸福的,会爱的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行为参与到这一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爱与对方的爱融为一体,在一个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第二章、呼唤“爱”的回归 在今天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人类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出示第二章)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忽视了下岗工人生活的艰辛; 五颜六色霓虹灯色彩缤纷的广告牌下,往往看不见畏缩在街边墙角弱势群体的生存; 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忘记了在灾区、在贫困的山区还有寝食难安的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