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岩(乳腺癌巩固期)中医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
乳腺癌临床路径(最全版)

乳腺癌临床路径(最全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属于局部病变, 区域淋巴结是癌细胞 通过的机械屏障。
手术包括肿瘤及乳腺, 胸大小肌和腋窝淋巴 结的广泛切除。
局限性疾病
最大限度的可耐受切除
•功能牺牲 •忽略心里影响
Fisher提出: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区域淋巴结虽然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作用,但不是癌 细胞的有效屏障,血流转移更具临床意 义。
术后3年左侧面观
术后3年右侧面观
术后3年正面观
1995年EBCTC 保留乳腺+放疗与改良根治术 Meta分析:
10年死亡率均为22.9%; 10年局部复发率5.9%/6.2%;
保乳手术 不仅考虑生存率 兼顾了术后上肢功能、形体
美观及心理影响
最大限度的可耐受切除 肢体功能保留
5% Pancreas 2% Stomach 11% Colon & rectum 5% Ovary 2% Uterine corpus 5% Non-Hodgkin’s lymphoma 4% Leukemia 2% Multiple myeloma 21% All others
Adapted from Greenlee RT,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00;50:16.
问题 四
哪些良性肿瘤更易恶变?
更易恶变的良性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血供丰富,不断增大的叶状肿瘤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 手术
肿瘤局部控制
● 放疗
● 化疗
● 内分泌治疗
● 基因治疗
● 中医中药
肿瘤的全身控制
● 免疫治疗
● 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证
符合国际临床分期Ⅰ、Ⅱ期 Ⅲ期新辅助治疗降期后 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治疗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版)乳腺癌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多以“乳岩”描述。
《诸病源候论》提到乳中积聚“结合如石”,“硬若石状”,以其状如岩石,后称乳岩。
乳腺癌病位在乳房,当七情伤及肝脾,且阴极而阳衰,导致气血失调,痰气凝结,阻于乳络,日久成核成岩;冲任失调导致气运失常,气滞血瘀,阻于乳络,日久成岩。
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
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苔白。
脉细数或弦细。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
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历代医家治疗乳岩医案

历代医家治疗乳岩的医案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乳岩的医案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曾治疗过一位年仅19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因丈夫去世而哭泣,左乳房突然胀痛,迅速肿胀,数日后右乳房也胀痛并迅速肿胀。
叶天士诊断为“乳岩”,即乳腺癌,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他用当归、芍药、甘草、陈皮、贝母、栝蒌等药进行调理气血、消肿止痛的治疗,同时外敷大黄、芙蓉叶、五倍子等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不久后因病情恶化而去世。
明代名医张景岳治疗乳岩的医案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曾治疗过一位44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因家庭变故而情绪失控,导致左侧乳房疼痛肿胀,他诊断为“乳岩”。
他用柴胡、芍药、当归、陈皮、川芎、栝蒌等药进行调理气血、消肿止痛的治疗,同时外敷大黄、芙蓉叶、五倍子等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并且乳房肿痛明显减轻。
现代医家治疗乳岩的医案
现代医学对于乳岩的治疗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医家治疗乳岩的医案:。
乳腺癌早期中医治疗方案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治疗在乳腺癌早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早期中医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等,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选择。
一、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痰湿内阻、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乳腺癌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二、乳腺癌早期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辨证分型乳腺癌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型、痰湿内阻型、气血瘀滞型、肝肾阴虚型等。
(2)治疗方案①肝郁气滞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为主。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香附、丹参、川芎等。
②痰湿内阻型:以燥湿化痰、软坚散结为主。
常用药物有半夏、瓜蒌、贝母、胆南星、海藻、昆布等。
③气血瘀滞型: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牛膝、延胡索等。
④肝肾阴虚型:以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为主。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当归、枸杞子、山茱萸、山药、牛膝等。
(3)用药原则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灵活加减药物。
②注重配伍,提高药效。
③长期用药,逐渐改善病情。
2. 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乳腺癌早期针灸治疗主要选取以下穴位:肝俞、胆俞、膻中、期门、章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2)治疗方法①疏肝解郁:取肝俞、胆俞、膻中、期门、章门等穴位,施以针刺、艾灸等手法。
②活血化瘀: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施以针刺、艾灸等手法。
③滋补肝肾:取肾俞、肝俞、太冲等穴位,施以针刺、艾灸等手法。
3. 食疗(1)饮食原则乳腺癌早期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
(2)食疗方①枸杞子炖瘦肉:枸杞子30克,瘦肉150克,加水适量,炖熟后食用。
②玫瑰花炖鸡:玫瑰花10克,鸡肉150克,加水适量,炖熟后食用。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ZY/T001.2-94)[1] 。
(1)大多数发生在45~60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曾生育者多见。
(2)初期:乳房内有一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渐长大。
(3)中期: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肿块形如堆栗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推之不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
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
(4)后期:溃后岩肿愈坚,疮口边缘不齐。
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状如翻花,常流臭秽血水。
患侧上肢肿胀。
(5)可在患侧腋下、缺盆上下凹处触到质地坚硬的肿块,或转移至内脏或骨骼。
可出现发热,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
(6)钼靶X线乳房摄片、液晶热图像检查、乳头血性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
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 (2011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
(1)症状: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不易引起病人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乳房无痛性、质硬肿块或乳头单孔血性溢液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偶伴有乳房疼痛。
(2)体征:部分早期乳腺癌临床触诊阴性;乳房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差,可与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单孔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皮肤可见酒窝征,橘皮征,皮肤卫星结节;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
约1/3的患者初诊时可触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触及转移的淋巴结。
(3)辅助检查①乳腺钼靶摄影:乳房内局限性肿块、成簇微小钙化、局限致密浸润、乳腺结构扭曲、两侧乳腺结构不对称等;皮肤增厚或回缩、乳头及乳晕异常、瘤周水肿、异常增粗的血管等。
②乳腺彩超:乳腺内低回声结节或肿物,往往回声不均匀,肿物的前后径往往大于横径,轮廓不规则。
乳房肿物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乳房肿物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房肿物;行乳房肿物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乳房肿物。
2.体征:肿物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
3.辅助检查:彩超、钼靶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行局麻下肿物切除术。
2.若病变范围较广或病变累及乳头乳晕后方,为尽量保持乳房的外形,必要时加行筋膜组织瓣成形术或乳头乳晕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房肿块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全套、血生化、传染病四项、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2.胸片、肝胆胰脾彩超、甲状腺彩超、盆腔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3.双乳彩超、钼靶,必要时行双乳MRI检查等;(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中用药:利多卡因针、肾上腺素针。
(八)术后住院恢复4-7天。
1.中药治疗:(1)肝郁痰凝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2)血瘀痰凝证: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2.中医适宜技术:红蓝光照射,促进切口愈合。
(九)出院标准。
1.快速病理及常规病理提示无恶变。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其他疾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延长。
2.出现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需要继续治疗,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3.术后常规病理示癌变,需二次手术者,不进入本路径。
乳腺癌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乳腺癌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需要进行化疗的患者。
一、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和分期疾病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分期: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1.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1.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1.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1.4、气血亏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1.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1.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数或弦细。
(三)标准住院日为≤12天(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
2.需要进行化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五)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隐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指标、D-二聚体;(3)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等检测;(4)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胸部CT、腹部超声、、淋巴结彩超、超声心动图、骨扫描、肺功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岩(乳腺癌巩固期)中医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项目组;裴晓华
【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22(17)10
【摘要】随着生存率的提高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完成辅助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将进入慢病管理阶段,称为乳腺癌巩固期。
此阶段患者的伴随症状或疾病对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
中医在管理症状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优势已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为适应乳腺癌诊疗发展的需要,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等单位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牵头组织下,已于2018年制定形成《乳岩(乳腺癌巩固期)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初稿),现结合乳腺癌的研究进展,更新、修订形成终稿,为乳腺癌巩固期的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2101-2105)
【作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项目组;裴晓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岩汤联合化疗治疗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2.乳岩汤联合CMF方案治疗Ⅳ期乳腺癌的效果评价
3.热烈祝贺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列入国家中医临床路径
与中医诊疗方案4.心理干预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整形保乳术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5.乳岩消积方与TC方案联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