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以及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一、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独特特色,对于乳腺癌的诊断非常重要。
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史和体检结果,中医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辨证方法来确定病情的类型和治疗方向。
1. 四诊合参法四诊合参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舌象,结合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情的辩证类型和治疗方向。
2. 病机辨证法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病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师通过分析病人的病机,如气滞血瘀、痰湿蕴结等,来确定治疗的重点和药物的选择。
3. 脉诊辨证法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中非常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
中医师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判断气血运行的情况以及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从而确定治疗方向和药物配伍。
二、中医治疗方药方剂中医治疗乳腺癌主要依靠中药的使用,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和病情,中医师会选择不同的方药和方剂进行治疗。
1. 活血化瘀类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气滞血瘀密切相关。
中医师常常会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来促进气血的运行,消散病灶。
2. 清热解毒类针对乳腺癌恶病质的出现,中医师会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的方药,如黄连、连翘等,来净化体内的病邪,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
3. 补益调理类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病人往往会经历放疗、化疗等副作用。
中医师会选用一些补益调理的方药和方剂,如黄芪、人参等,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缓解副作用。
4. 抗肿瘤类乳腺癌的根本治疗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中医师会选用一些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如青蒿素、五味子等,来阻止肿瘤的恶化。
总之,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以及中医治疗方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能够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辨证类型,选择合适的中药方药来治疗乳腺癌,对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2024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引言概述:“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是一个关于乳腺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文档。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病因辨证、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推拿以及心理疏导等五个大点。
正文:一、病因辨证1. 中医对乳腺癌发病原因的认识2. 乳腺癌的中医病因分类3. 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施治的原则4. 乳腺癌中医辨证的主要方法5. 中医辨证的意义和独特性二、中药治疗1. 常用中药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2.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法3. 中药联合化疗的效果和注意事项4.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风险评估5. 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三、饮食调理1. 中医饮食养生在乳腺癌中的作用2. 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适宜乳腺癌患者的食物选择和禁忌4. 中药食疗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5. 中医养生饮食的长期效益四、针灸推拿疗法1. 中医针灸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2. 针灸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穴位和方法3. 推拿疗法对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注意事项4. 针灸推拿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5. 针灸推拿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作用五、心理疏导1.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和需求2. 中医心理疏导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3. 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和技巧4. 心理疏导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5. 中医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总结:“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详细介绍了中医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病因辨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乳腺癌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推拿等方法都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提高康复效果。
此外,心理疏导在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将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ZY/T001.2-94)[1] 。
(1)大多数发生在45~60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曾生育者多见。
(2)初期:乳房内有一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渐长大。
(3)中期: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肿块形如堆栗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推之不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
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
(4)后期:溃后岩肿愈坚,疮口边缘不齐。
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状如翻花,常流臭秽血水。
患侧上肢肿胀。
(5)可在患侧腋下、缺盆上下凹处触到质地坚硬的肿块,或转移至内脏或骨骼。
可出现发热,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
(6)钼靶X线乳房摄片、液晶热图像检查、乳头血性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
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 (2011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
(1)症状: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不易引起病人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乳房无痛性、质硬肿块或乳头单孔血性溢液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偶伴有乳房疼痛。
(2)体征:部分早期乳腺癌临床触诊阴性;乳房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差,可与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单孔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皮肤可见酒窝征,橘皮征,皮肤卫星结节;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
约1/3的患者初诊时可触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触及转移的淋巴结。
(3)辅助检查①乳腺钼靶摄影:乳房内局限性肿块、成簇微小钙化、局限致密浸润、乳腺结构扭曲、两侧乳腺结构不对称等;皮肤增厚或回缩、乳头及乳晕异常、瘤周水肿、异常增粗的血管等。
②乳腺彩超:乳腺内低回声结节或肿物,往往回声不均匀,肿物的前后径往往大于横径,轮廓不规则。
乳腺癌治疗中药特效方

乳腺癌治疗中药特效方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可以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乳腺癌治疗中药特效方的详细内容。
一、方剂名称特效方剂A:乳腺癌中药特效方二、方剂组成⒈中药材1:(注明中药材的汉语拼音和学名)用量:克⒉中药材2:用量:克(继续列出所有中药材及其用量,如有需要可增加药材个数)三、方剂用法和用量⒈法1:将所有中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⒉法2:将所有中药材捣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然后小火煮20分钟,去渣取汁。
服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可根据需要增加用法和用量)四、方剂适应症特效方剂A适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辅助治疗,或化疗期间辅助抗癌,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方剂禁忌症本方剂对以下情况禁用:⒈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⒉过敏体质者慎用。
⒊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等疾病患者慎用。
六、方剂中药配伍禁忌本方剂中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的情况,请在使用前咨询医师或药师。
七、注意事项⒈治疗期间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⒉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要定期检查相关指标。
⒊经期、怀孕、哺乳期等特殊情况请告知医师。
附件:⒈方剂图片:携带方剂照片,以供参考。
⒉方剂处方:如有经医生开具的方剂处方,请附上。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汉语拼音:根据汉字的发音规则拼写的汉字拼音。
⒉学名:中药材的学名,用于标识中药材的分类和鉴别。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在男性中有一定的发生率。
针对乳腺癌的中医诊疗方案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控制肿瘤的发展,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以供参考。
一、中医诊疗原则在制定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中医的诊疗原则。
中医认为乳腺癌多由气滞、血瘀、痰湿等致病因素引起。
因此,中医诊疗的主要原则包括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化瘀、清热解毒等。
二、常用中医诊疗方案1. 中药治疗(1)疏肝理气类方剂:如柴胡加芍药汤,该方剂能舒缓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减轻疼痛,并能改善纳食不良等症状。
(2)活血化瘀类方剂:如桃红四逆散,该方剂具有温经活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可缓解乳腺癌术后淤血的症状。
(3)祛痰化瘀类方剂:如三妙丸,该方剂可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合并痰湿阻滞的症状,如乳腺癌胸腹水积。
(4)清热解毒类方剂:如三黄煎,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乳腺癌合并热毒引起的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在乳腺癌的中医诊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案包括:(1)乳腺癌术后针灸治疗:可以利用针刺穴位如关元、足三里、合谷等,以改善手术后的不适症状。
(2)针灸配合化疗放疗:通过针灸治疗帮助患者缓解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3. 中医药物外用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是乳腺癌中医诊疗中的常用方法。
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1)中草药膏方:如当归软膏、皂角刺软膏等,这些药膏可以直接涂抹在乳腺肿块处,以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
(2)中药洗剂:如黄芩洗剂、益母草洗剂等,这些洗剂可以用来清洁患处,促进瘤体的愈合。
4. 饮食调理中医诊疗乳腺癌还需要合理的饮食调理。
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包括:(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酒等;(2)保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推荐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3)限制脂肪摄入:选择低脂肪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4)少量多餐:适量分次进食,减轻胃肠负担,增加进食口腔和胃肠道的机械性刺激。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是由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引起的肿瘤。
传统中医认为,乳腺癌是由于气血不畅、血瘀化瘤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案主要是舒肝调气、活血化瘀,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改善乳腺组织血液循环的目的。
1.药物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乳腺癌主要采用中药,常用的药物有丹参、桃仁、当归、川穹、赤芍等。
这些药物主要具有活血化瘀、调气解郁的作用。
其中,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乳腺组织的营养供应;桃仁和当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治疗乳腺癌引起的淤血现象;川穹和赤芍可以舒肝解郁,缓解情绪压力。
2.食疗方案中医认为,乳腺癌患者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豆、赤小豆、红梅、红枣等。
这些食物可以促进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帮助治疗乳腺癌。
此外,中医治疗乳腺癌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治疗手段来辅助治疗。
针灸可以刺激乳腺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治疗乳腺癌。
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帮助治疗乳腺癌引起的疼痛和肿块。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同时,还应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乳腺癌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食疗以及针灸、艾灸等辅助治疗方式,其中药物主要是用于活血化瘀、调气解郁;食疗主要是采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针灸和艾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过,作为一种综合疗法,中医治疗乳腺癌需要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1)汇总-共6页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9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
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苔白。
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
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地丁、皂角刺、乳香、没药、浙贝、赤芍、山慈菇、白芷、蒲公英、玄参、夏枯草、龙葵、当归等。
4.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白芍、鸡内金、焦三仙、鸡血藤、阿胶等。
乳腺癌的对症方药(八珍汤加减)

乳腺癌的对症方药(八珍汤加减)乳腺癌的对症方药(八珍汤加减)乳腺癌的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手术、放疗、化疗及其所出现的副反应,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
1.乳腺癌化疗专方(1)癌复康加减(潘敏求经验方)[组成与用法] 人参1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0g,枸杞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广木香10g,仙灵脾10g,法半夏10g,砂仁5g,旱莲草15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30g ,甘草5g。
水煎服。
[功能主治] 健脾益肾,和胃理气。
[加减应用] 恶心呕吐甚者,加姜竹茹、代赭石;气虚多汗者,加山茱萸、煅牡蛎;腹泻者,加吴萸、黄连、神曲。
便溏者,加薏苡仁、扁豆、莲子;纳呆者,加山楂、鸡内金。
(2)调肝补脾汤(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10)[组成与用法] 生黄芪30g,太子参20g ,白术15g,茯苓12g,苏梗12g,黄精9g ,鹿角片(烊兑)5g ,生苡仁12g,灵芝9g,白花蛇舌草12g ,龙葵15g,露蜂房5g ,丹参15g ,肉苁蓉9g ,红枣20g ,枣仁15g,珍珠母30g ,仙灵脾12g,虎杖15g,杜仲15g,生甘草3g。
水煎服。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调补肝肾。
[加减应用] 随着四季气候变化、症候变化加减用药,春季加金银花、连翘、菊花、板蓝根、苦丁茶等清热解毒;夏季加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荷叶等芳香化湿醒脾;秋季加玄参、沙参、天冬、百合、枸杞子等养阴润肺;冬季加菟丝子、蚕茧壳、熟地黄、阿胶(烊冲) 、何首乌等温补肝肾。
治疗期间出现胃脘不适加绿萼梅、谷芽、麦芽。
(3)首乌鹿藻汤(《中华肿瘤治疗大成》)[组成与用法] 党参12g,黄芪15g,白术12g,首乌10g,夏枯草15g,海藻12g,黄药子12g,鹿衔草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水煎服。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清热解毒。
用于乳腺癌术后治疗。
[加减应用] 血瘀加桃仁、泽兰、三棱、莪术、丹参;气阴两虚、短气自汗者,重用黄芪,改党参为人参,加五味子、防风、龙骨、牡蛎、麻黄根;上肢肿胀、活动不利者,加丝瓜络、王不留行、路路通、伸筋草、桑白皮、大腹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
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苔白。
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
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地丁、皂角刺、乳香、没药、浙贝、赤芍、山慈菇、白芷、蒲公英、玄参、夏枯草、龙葵、当归等。
4.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白芍、鸡内金、焦三仙、鸡血藤、阿胶等。
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兼以解毒。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玉竹、生黄芪、白术、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焦三仙、夏枯草、花粉、浙贝母、猫爪草等。
6.瘀毒互结证治法:益气化瘀解毒。
推荐方药:桃红四五汤加减。
桃仁、红花、生黄芪、党参、鹿角霜、熟地、川芎、龙葵、半枝莲、全蝎、土茯苓、白芍、元胡、水蛭等。
自汗明显者加浮小麦;患侧上臂肿胀加络石藤、桑枝、路路通;便秘者加制大黄,火麻仁;眠差者加夜交藤、炒枣仁;呕吐加砂仁、半夏;白细胞减少及贫血加阿胶、紫河车;血小板减少加茜草、大枣,鹿角胶;免疫功能低下加仙灵脾;解毒抗癌加半枝莲、浙贝母、蜂房、山慈菇、木鳖子、夏枯草、龙葵等(根据病情可选择数味药物)。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类中成药如贞芪扶正胶囊(颗粒)、健脾益肾颗粒、参芪十一味颗粒、生血丸、生血宝颗粒等。
或化瘀散结、解毒消肿类中成药如西黄丸(胶囊)、小金丸(胶囊)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患者病情,中医辨证结合辨病选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康艾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鸦胆子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
(四)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穴位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封包治疗、热奄包治疗等外治法。
用于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手足综合症,末梢神经病变、恶性胸腔积液等。
1.中药联合理疗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①中药:推荐方药:柴胡、郁金、路路通、当归、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车前子、水蛭、桂枝。
水煎内服兼外洗,每日一剂。
②理疗:中医按摩治疗:首先按摩淋巴水肿肢体附近的正常功能的淋巴管以改善淋巴回流,然后反复按摩水肿肢体,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方向进行向心性按摩。
压力泵治疗: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仪,将可充气的袖套置于水肿肢体,间断地充气,使水肿液向心流动,每次治疗15分钟,每日一次。
2.中药泡洗治疗末梢神经病变治疗方法:生黄芪、当归、红花、黑附片、川乌、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路路通等,装入布袋中加水2000,煎煮30分钟,晾至适宜温度(水温约35℃~40℃),泡洗双手、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3.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生黄芪60g,牵牛子20g,桂枝10g,猪苓20g,莪术30g,桃仁10g,薏苡仁60g等。
水煮2次,浓缩后酌加冰片少许及赋型剂。
外涂患侧胸壁,外覆保鲜膜保持湿润,每24小时换药一次,两次之间间隔2~4小时。
(五)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
用于化疗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等神经毒性、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
1.针灸治疗肿瘤合并焦虑抑郁状态适应证:适用于确诊为焦虑抑郁状态的肿瘤患者。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针具: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25、¢0.35。
手法:将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
捻转至患者产生酸麻胀感为度。
留针三十分钟。
疗程:每周5次,共观察六周。
根据辨证论治,可随证加减适当穴位。
2.针刺治疗恶心呕吐适应证:适用于恶心呕吐患者取穴:双侧内关、足三里、太冲及中脘,呕吐特别严重者,加经外奇穴“止吐穴”(掌面腕横纹正中下0.5寸)。
手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5~40mm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足三里针刺1.5~2.0,内关穴针刺0.5,中脘穴针刺1.0,太冲穴平刺1.0,至“得气”后,双侧内关穴同时施快速轻提轻插手法10~15次,在反复提插过程中,嘱患者深呼吸2~3次;足三里、中脘、太冲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止吐穴针尖刺向中指端(针体呈15~30度角),大幅度捻转强刺激。
留针30~6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疗程:每日治疗1~2次。
5天为1疗程。
3.隔姜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适应症:白细胞减少症取穴:大椎、脾俞、隔俞、胃俞、肾俞。
操作方法:施灸腧穴部位涂少量凡士林,取鲜姜一片(当中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部位,其上置艾柱,点燃,施灸3~5壮。
观察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防止艾灰脱落烫伤患者。
灸毕:用镊子取出艾柱,姜片放于弯盘中,清洁局部皮肤。
(六)其他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如足浴法治疗肢体麻木,耳穴埋豆法治疗恶心呕吐等,也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八)护理包括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症状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疼痛、大小便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治疗情况根据症状出现的情况记录。
详见附件。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疗前/疗后)。
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1/3。
2.生存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评分情况比较。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分或没有变化;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客观疗效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评定标准:(1)目标病灶的评价完全缓解():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病变进展():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病变稳定():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或有增加但未达。
(2)非目标病灶的评价:完全缓解():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未完全缓解/病变稳定():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持续存在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
病变进展():出现新病灶和/或非目标病灶明确进展。
(二)评价方法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中医症状中医症状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病种或证候,经专家讨论后制定,详见附件。
2.生存质量主要采用评分评价。
3.客观疗效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化验指标血象、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的相关要求执行。
附件乳腺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价表症状轻(1分)中(2分)重(3分)发热37.2~37.5℃37.6~38℃38.1℃以上神疲乏力稍感倦怠乏力容易乏力,四肢乏力四肢乏力,瞌睡懒言食欲不振食量不减,但觉乏味食量减少1/3 食量减少1/2口干咽燥稍觉口干,少饮水口干较明显,饮水量较平常增加0.5至1倍口干明显,饮水量较平常增加1倍以上心悸偶感心悸常有心悸,1日3次以上严重心悸,需药物治疗自汗盗汗偶有自汗盗汗动则出汗,有盗汗不活动亦自汗,盗汗量较多心烦失眠偶有情绪不宁及失眠有时情绪不稳定,易烦躁发愁,夜眠易醒易烦躁发怒,易失眠疼痛偶有发作,隐隐作痛,不影响正常工作发作频繁,疼痛重,影响工作反复发作,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胸闷轻微胸憋胸闷明显,时见太息胸闷如窒恶心呕吐偶有恶心、呕吐常有恶心,每天呕吐1~2次每天呕吐3次以上腹泻便软或稍烂,成堆不成形,2~3次/日烂便,便溏,4~5次/日或稀便1~2次/日稀便,3次/日以上便秘大便干结,每日一行大便秘结,两日一行大便艰难,数日一行舌质,苔偏红、偏淡,苔薄黄红、体胖边有齿印,苔腻红绛、舌边有齿印,苔黄,少津脉象弦细、濡弦细数、濡滑细弱、濡细、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