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中医诊疗常规
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以及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一、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独特特色,对于乳腺癌的诊断非常重要。
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史和体检结果,中医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辨证方法来确定病情的类型和治疗方向。
1. 四诊合参法四诊合参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舌象,结合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情的辩证类型和治疗方向。
2. 病机辨证法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病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师通过分析病人的病机,如气滞血瘀、痰湿蕴结等,来确定治疗的重点和药物的选择。
3. 脉诊辨证法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中非常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
中医师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判断气血运行的情况以及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从而确定治疗方向和药物配伍。
二、中医治疗方药方剂中医治疗乳腺癌主要依靠中药的使用,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和病情,中医师会选择不同的方药和方剂进行治疗。
1. 活血化瘀类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气滞血瘀密切相关。
中医师常常会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来促进气血的运行,消散病灶。
2. 清热解毒类针对乳腺癌恶病质的出现,中医师会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的方药,如黄连、连翘等,来净化体内的病邪,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
3. 补益调理类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病人往往会经历放疗、化疗等副作用。
中医师会选用一些补益调理的方药和方剂,如黄芪、人参等,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缓解副作用。
4. 抗肿瘤类乳腺癌的根本治疗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中医师会选用一些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如青蒿素、五味子等,来阻止肿瘤的恶化。
总之,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以及中医治疗方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能够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辨证类型,选择合适的中药方药来治疗乳腺癌,对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2024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引言概述:“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是一个关于乳腺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文档。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病因辨证、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推拿以及心理疏导等五个大点。
正文:一、病因辨证1. 中医对乳腺癌发病原因的认识2. 乳腺癌的中医病因分类3. 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施治的原则4. 乳腺癌中医辨证的主要方法5. 中医辨证的意义和独特性二、中药治疗1. 常用中药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2.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法3. 中药联合化疗的效果和注意事项4.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风险评估5. 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三、饮食调理1. 中医饮食养生在乳腺癌中的作用2. 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适宜乳腺癌患者的食物选择和禁忌4. 中药食疗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5. 中医养生饮食的长期效益四、针灸推拿疗法1. 中医针灸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2. 针灸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穴位和方法3. 推拿疗法对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注意事项4. 针灸推拿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5. 针灸推拿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作用五、心理疏导1.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和需求2. 中医心理疏导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3. 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和技巧4. 心理疏导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5. 中医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总结:“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详细介绍了中医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病因辨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乳腺癌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推拿等方法都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提高康复效果。
此外,心理疏导在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将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在男性中有一定的发生率。
针对乳腺癌的中医诊疗方案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控制肿瘤的发展,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以供参考。
一、中医诊疗原则在制定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中医的诊疗原则。
中医认为乳腺癌多由气滞、血瘀、痰湿等致病因素引起。
因此,中医诊疗的主要原则包括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化瘀、清热解毒等。
二、常用中医诊疗方案1. 中药治疗(1)疏肝理气类方剂:如柴胡加芍药汤,该方剂能舒缓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减轻疼痛,并能改善纳食不良等症状。
(2)活血化瘀类方剂:如桃红四逆散,该方剂具有温经活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可缓解乳腺癌术后淤血的症状。
(3)祛痰化瘀类方剂:如三妙丸,该方剂可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合并痰湿阻滞的症状,如乳腺癌胸腹水积。
(4)清热解毒类方剂:如三黄煎,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乳腺癌合并热毒引起的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在乳腺癌的中医诊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案包括:(1)乳腺癌术后针灸治疗:可以利用针刺穴位如关元、足三里、合谷等,以改善手术后的不适症状。
(2)针灸配合化疗放疗:通过针灸治疗帮助患者缓解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3. 中医药物外用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是乳腺癌中医诊疗中的常用方法。
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1)中草药膏方:如当归软膏、皂角刺软膏等,这些药膏可以直接涂抹在乳腺肿块处,以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
(2)中药洗剂:如黄芩洗剂、益母草洗剂等,这些洗剂可以用来清洁患处,促进瘤体的愈合。
4. 饮食调理中医诊疗乳腺癌还需要合理的饮食调理。
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包括:(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酒等;(2)保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推荐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3)限制脂肪摄入:选择低脂肪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4)少量多餐:适量分次进食,减轻胃肠负担,增加进食口腔和胃肠道的机械性刺激。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二)2024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诊疗方案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预防、辅助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调理饮食方面,详细介绍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预防乳腺癌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
2.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包括压痛触诊、乳头溢液检查等。
3.定期接受乳腺彩超、乳腺摄影等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变。
4.保持健康饮食,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二、辅助治疗1.中医药调理,根据乳腺癌的病情和体质,采用中药、针灸等辅助治疗方法,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抵抗力。
2.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刺激乳腺相关穴位,促进气血畅通,舒缓病变部位局部疼痛和压迫感。
3.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乳腺区域,促进乳腺淋巴循环,减轻淤积和疼痛症状。
三、中药治疗1.中药熏洗,使用中药材制作药浴或熏洗,直接作用于乳腺区域,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情况。
2.中药内服,根据乳腺癌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身体状况。
3.穴位贴敷,采用中药贴敷于乳腺相关穴位,如天突穴、命门穴,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4.中药注射液,根据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化疗方案,选用适量的中药注射液,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四、针灸治疗1. 药物针刺,通过经络上的穴位刺激,结合中药药物注射,以促进体内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
2. 乳腺穴位针刺,刺激乳腺相关穴位,如乳根穴、乳中穴,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病变。
3. 经络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经络穴位进行针灸,以调理乳腺经络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调理饮食方案1.清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等。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帮助排除体内毒素。
3.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等,以提供营养支持和帮助修复组织。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是由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引起的肿瘤。
传统中医认为,乳腺癌是由于气血不畅、血瘀化瘤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案主要是舒肝调气、活血化瘀,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改善乳腺组织血液循环的目的。
1.药物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乳腺癌主要采用中药,常用的药物有丹参、桃仁、当归、川穹、赤芍等。
这些药物主要具有活血化瘀、调气解郁的作用。
其中,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乳腺组织的营养供应;桃仁和当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治疗乳腺癌引起的淤血现象;川穹和赤芍可以舒肝解郁,缓解情绪压力。
2.食疗方案中医认为,乳腺癌患者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豆、赤小豆、红梅、红枣等。
这些食物可以促进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帮助治疗乳腺癌。
此外,中医治疗乳腺癌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治疗手段来辅助治疗。
针灸可以刺激乳腺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治疗乳腺癌。
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帮助治疗乳腺癌引起的疼痛和肿块。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同时,还应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乳腺癌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食疗以及针灸、艾灸等辅助治疗方式,其中药物主要是用于活血化瘀、调气解郁;食疗主要是采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针灸和艾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过,作为一种综合疗法,中医治疗乳腺癌需要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乳腺癌中医诊疗常规

乳腺癌乳腺癌是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
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
乳腺癌具有女性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进程缓慢,自然生存期长等特点。
男性乳腺癌较罕见,其发病率是女性的1%。
乳腺癌中医称之为“石痈”、“乳核”、“乳痞”、“乳岩”、“苟抄乳”、“乳痛坚”、“妒乳”、“乳毒”、“石榴翻花发”等。
病因病机一、中医中医学关于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皇帝内经·九针论篇》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也。
”提出了外邪六淫停留经络而成瘤病的病理机制,特别是乳腺肿瘤,多因肝经不通,外邪侵袭所致。
《诸病源候论》曰:“有下于乳者,其经虚,为风寒气客之,则血涩结……,结核如石。
”亦明确指出外界因素邪气致病的病理机制。
外邪乘虚入内,结聚于乳络,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痰浊内生,乳癌乃成。
中医学对乳腺癌与精神因素的因果关系早有认识。
认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状态异常,可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
《外科正宗》曰:“乳岩由于忧思郁结,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阻塞,结积成核。
”因妇女乳头属肝,乳房属脾,脾胃互为表里,忧思郁结则肝脾两伤,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以致痰热搏结,经络痞塞,阻滞日久,结滞乳中或气机郁久化火成毒,以致热毒壅盛,瘀毒內结而成本病。
中医学也高度重视饮食因素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
饮食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痰生热,以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行,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滞于乳络而为病。
这与现代医学的饮食结构与肿瘤发生有相关性的研究观点颇为一致。
此外,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体质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诸病源候论》曰:“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
”指出脏腑亏虚,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或者先天不足,脏腑虚损,均是导致乳腺癌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1)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1)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因与病理1.1 病因乳腺癌是在乳腺上皮组织发生恶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雌激素水平的增加- 遗传因素,特别是存在乳腺癌家族史- 年龄的增长,乳腺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饮食因素,如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蔬菜水果摄入- 其他因素,如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等1.2 病理乳腺癌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和乳腺内乳头状癌等多种类型。
通过病理创伤活检和细胞学检查,可以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和分级。
二、中医辨证乳腺癌的中医辨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乳房胀痛、按压有结节、乳头溢液、舌质紫暗等。
2.2 痰湿凝聚型主要症状为乳房胀满、胸胁胀痛、体重增加、舌苔黄腻等。
2.3 脾肾阳虚型主要症状为乳房胀痛不适、乳腺增生、舌质淡白、舌苔白等。
2.4 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为乳房胀痛不适、乳头糜烂、盗汗、舌质红少苔等。
三、诊疗方案3.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可以采用以下方剂:- 气滞血瘀型:逍遥散合犀角胶囊- 痰湿凝聚型:茯苓、半夏、陈皮等- 脾肾阳虚型:加味六味地黄丸、参附片等- 肝肾阴虚型:六味地黄丸、当归片等3.2 中医外治中医外治方法包括乳腺癌穴位贴敷、乳腺保健按摩、乳腺熏洗等。
具体应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合适的外治方法。
3.3 饮食调理乳腺癌患者在饮食上应遵循低脂肪、高蛋白、多维生素的原则。
可以适当增加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番茄、红薯、核桃等。
3.4 心理疏导乳腺癌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积极参与到社交活动和支持团体中。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乳腺癌中医辨证问卷- 相关中医药处方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病理创伤活检: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取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 细胞学检查:通过取得病变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病理学分析。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详细完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是在国内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的指导医生进行乳腺癌诊疗的标准。
下面是一份详细完整的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一、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与分期:●通过体格检查、乳房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判断乳腺癌的存在与否,并进一步确定其分期。
二、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结合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三、手术治疗:●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病理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包括乳房保留手术、乳房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等。
四、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分期、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等,选择适当的辅助治疗方式,如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五、放疗:●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手术方式,进行相应的放疗,包括局部切除后放疗和乳房切除后放疗等。
六、化疗:●根据乳腺癌的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AC/T方案、TC方案、FEC-T方案等。
七、靶向治疗:●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HER2靶向药物,如Trastuzumab、Pertuzumab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八、内分泌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或绝经后雌激素调节剂(AIs)等。
九、个体化治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遗传变异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十、随访和复发监测:对于乳腺癌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发监测,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及转移情况。
以上是关于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的详细完整版内容。
这些规范旨在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以确保乳腺癌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诊疗效果。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诊疗方案乳腺癌中医称之为“乳岩”,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溃后凸如放莲或如菜花。
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子宫瘤。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绝经期前后的妇女(40-6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多因情志不畅,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冲任失调,经络阻塞;或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痰瘀互阻所致,治宜疏肝解郁,调理冲任,化痰散络等。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1、病史及体检询问肿物发生时间、疼痛、及与月经关系,有无乳头溢液,有否作过治疗,既往乳房是否等大,乳头是否内陷,局部是否治检,及子宫或甲状腺功能性疾病,询问月经及婚育史,是否妊娠,哺乳期,家庭中恶性肿瘤病史,特别有否乳腺癌,体检中注意观察双侧乳房外形,有否静脉回张,乳头位置及分泌物,皮肤有否红、肿、结节及湿疹样变。
记录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质地,表面情况,活动度,与皮肤、胸大肌、胸壁关系,积压乳头有否溢液,数量,性质,管口部位,注意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绘图表示乳房肿块与腋窝肿大淋巴结。
2、病理、细胞学诊断(1)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管内癌有乳头溢液者,可将液体作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疑Paget病者可作刮片或印片检查。
(2)针吸细胞学检查:可部分代替冰冻切片检查,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除外,应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操作时应注意避免造成肿瘤的播散。
(3)活组织检查:包括切除及切取活检。
除非肿瘤很大,一般均以切除活检为好。
最好能同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果恶性的则作根治性手术。
标本应常规作受体测定。
如无冰冻切片检查条件,病理证实后,应在不迟于2周内作手术治疗.3、其他辅助检查1)、乳腺X线摄影:有干板照相和钼靶X线照相两种方法。
2).B超检查。
3).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4).CT:乳癌CT表现与钼靶X线片相似,并可清晰显示腋淋巴结与内乳淋巴结。
5).疑有肺、肝或骨转移者应作相应的检查。
乳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
(二)证候诊断1、基本证型:1)、脾胃虚弱证: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神疲懒言,痰多清稀,大便溏薄或排便无力,小便清长。
浮肿或消瘦。
舌质淡或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脉细弱。
2)、阴虚津亏证:胸闷胁痛,头晕眼花,口唇干燥,咽喉疼痛,牙龈肿胀,虚烦难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3)、气血两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气短,面色晄白,失眠盗汗,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
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4)、肝肾亏虚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目眩,月经失调,面色晦暗,耳鸣健忘,消瘦,病灶局部溃烂。
舌质红绛,舌苔少,脉细数或细弦。
5)、肝气郁结证:心烦易怒或精神忧郁,胸闷胁胀,失眠健忘,阵阵叹息,乳房结块,胃纳欠佳,口苦咽干。
舌质黯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或沉弦。
6)、痰湿蕴结证:乳房肿块,质硬不痛,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固定不移,局部皮肤收缩凹陷如橘皮状。
胸胁胀闷,痰多难咯,纳少腹胀,肢体沉重倦怠。
或兼痰核、瘰疬。
舌质淡,舌苔厚腻,脉弦滑。
7)、瘀血内阻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坚硬灼痛,皮色青紫晦暗,边缘欠清,周围固定,推之不动。
头痛失眠,面红目赤或面色黝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黯,月经失调,痛经或闭经,经色黯或有瘀块。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下络脉粗胀青紫,脉细涩或弦数。
8)、热毒壅盛证:乳房迅速增大,伴有发热,间有红肿,甚者破溃呈翻花样,血水外渗,或疮面恶臭,溃难收口,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消瘦乏力。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厚,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降火。
2、根据临床特点分型:(1)硬癌为乳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乳腺癌的60%-70%。
初起常无自觉症状,偶然发现乳房有体积较小的肿块。
质地坚硬,不易推动,无清楚界线,常和皮肤粘连。
中期,随着癌肿逐渐生长和增大,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病变周围可出现散在的小肿块,状如堆栗,乳头内缩提高,皮肤呈“橘皮样”外观。
日久皮肤逐渐变厚变硬,色紫暗。
后期,乳房肿块溃烂,疮口逐渐形成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似岩穴,有时外翻似菜花,时渗紫红血水,恶臭难闻。
癌毒转移至腋下或锁骨上下时,可触及散在、数目少、质硬无痛的肿物,以后渐大,互相粘连融合成团,继而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憔悴等恶病质貌。
(2)湿疹样癌临床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女性乳腺癌的0.7%-3%,病程多在1-5年,长者可达十余年。
临床表现像慢性湿疮,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发红,轻度糜烂,有浆液渗出因而潮湿,有时覆盖着黄褐色的鳞屑状痂皮。
病变的皮肤甚硬,与周围分界清楚。
多数患者感到奇痒,或有轻微灼痛。
中期,数年后病变蔓延到乳晕以外皮肤,色紫而硬,乳头凹陷,边缘坚硬。
(3)胶样癌临床较少见。
初起,乳房部肿物生长缓慢,质较软,不痛不痒。
中期,肿块逐渐增大,胀痛部舒,肿块中央按之有弹性,常有乳头溢血。
后期,溃后易与止血,疮口凹陷,边缘坚硬。
(4)炎性癌临床少见。
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见于哺乳期。
发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灼痛,皮肤及深部乳腺组织变硬,多数患者整个乳房,发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局限性肿块,也有乳头内陷、溢液,或患者上肢水肿、疼痛。
晚期,乳房发生溃疡,颈部发生肿物,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炎性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常在数月内死亡。
二、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脾胃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温阳补肾。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炒)、茯苓、山药、薏苡仁、陈皮、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炒)、菟丝子、女贞子、肉苁蓉等。
2、阴虚津亏证治法:滋阴养阴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大补阴丸,一贯煎或增液汤等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知母、天花粉、石斛、玄参、党参、生龟甲(先煎)陈皮、甘草。
3、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剂: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或当归补血汤等加减。
黄芪、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炙)、酸枣仁、鸡血藤、桂心(后下)等。
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
推荐方药:左归丸,六味地黄丸,龟鹿二仙胶或金匮肾气丸等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粉(冲服)、生龟甲(先煎)、党参、阿胶(烊化)、肉苁蓉、何首乌(制)等。
5、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逍遥散或疏肝解郁散等加减。
柴胡、枳壳、陈皮、香附、郁金、当归、白芍、瓜蒌、白术(炒)、延胡索、茯苓、浙贝母、甘草等。
6、痰湿蕴结证治法:化痰利湿,软坚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化痰消核丸或消瘰丸等加减。
海藻、昆布、山慈姑、法半夏(姜制)、浙贝母、青皮、陈皮、夏枯草、土茯苓、泽泻、薏苡仁、当归、苍术等。
7、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消积破结。
推荐方药:选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等加减。
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牛膝、丹参、王不留行、炮穿山甲(先煎)、路路通、全蝎、露蜂房等。
8、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降火。
推荐方药:选用清瘟败毒饮或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生石膏(先煎)、生地黄、知母、栀子、连翘、牡丹皮、竹叶、玄参、赤芍、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漏芦等。
9、对症加减便溏不止或大便水样者:重用黄芪、党参、加五味子等收涩止泻。
脾肾阳虚者:加熟附子、吴茱萸等益肾健脾。
不寐重者:加酸枣仁、五味子等养心安神。
大便秘结难下者:加肉苁蓉、何首乌、火麻仁等润肠通便。
偏寒者:加细辛、以温阳散寒。
偏热者:加夏枯草、蒲公英等清解肝胃之热。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者:加麦冬、桑椹子等滋阴降火。
溃烂流脓血者:加大黄、黄柏、土黄连、苦参等制成洗剂,局部冲洗治疗。
乳房胀痛明显者:加川芎、橘核、青皮等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情志不畅,多怒抑郁者:加佛手、木香等理气畅中。
胸胁胀闷重者:加香附、佛手等宽胸理气。
痰湿夹热,见苔腻、脉滑数者:加瓜蒌、黄芩、鱼腥草、清热化痰。
10、辨病用药在辩证论证的基础上,可以加用2-3味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白石英、半枝莲、半边莲、鱼腥草、金荞麦等。
(二)辩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口服具有疏肝活血,散结解毒的中成药如柴楝解毒胶囊、消癌平片等。
(三)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每次30~50ml,加入5%~10%GS 250~500ml中,iv40gtt/分,qd等。
(四)针灸疗法针灸对肿瘤病人的疼痛,发热,腹胀,便秘,尿闭,失眠多梦,月经失调等症状,运用循经取穴,适当手法,收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常用穴位:乳根、肩井、膻中、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脾俞、膈俞。
配穴:外俞、秉风、魄户、神堂、胆俞、意合。
并可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
虚寒者可加用灸法,穴位同上。
(五)其他疗法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如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也可选择中医诊疗设备以提高疗效,如射频肿瘤治疗仪等。
(六)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拟定。
(七)护理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八)乳腺癌病人的常用食疗方法1.青蛙金针木耳汤[用料]青蛙二只(约150克),金针菜(干品)25克,木耳25克,生姜4片,红枣4枚。
[制作](1)将青蛙宰杀干净,去内脏、皮及蛙头、放镬内用油、姜爆香。
(2)将金针菜、木耳泡发后洗净,与青蛙、红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堡1~2小时即成。
调味饮汤。
[功效]疏肝养阴,散结通乳。
[适应范围]乳腺癌属于肝阴虚,肝气郁结者,症见胸胁不舒,乳房肿痛或心烦易怒,口干;舌红少苔,脉弦。
[注意事项](1)使用本方以胸胁不舒,乳房肿痛,或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为要点。
(2)本方性味平和,属平补之剂,补而不燥,且有疏肝解郁散结之效,故适用于乳腺癌早期或中期属肝阴虚,肝气郁结患者。
(3)金针菜宜用干菜,不宜鲜用。
(4)本书所言之青蛙是指人工饲养的,其他蛙类如虎纹蛙,则非本书所指。
2.乳癌血瘀方[用料]当归尾12克,三棱8克,桃仁12克,羊肉150克,陈皮10克,红枣10枚。
[制作](1)将羊肉去油脂,洗净,斩块;其他用料洗净;陈皮用水浸渍。
(2)将伞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2.5小时。
调味供用。
[功效]祛瘀活血,消症散结。
[适应范围]乳腺癌属于血瘀内郁者,症见病侧乳房刺痛,压之疼痛加剧,乳房有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乳房外表灰暗,皮肤增厚变粗,乳头高举;乳头常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量少;面色灰暗;舌质暗红,苔白薄,脉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