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编制与应用

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编制与应用

4. 最终确定
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最终确定中 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路径。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丰富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涵盖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治疗过程,包括术 前准备、术后护理、中医调理等多个方面。
特点鲜明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将中医的望、闻、问、切与现代护理的全面评估、 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护理模式。
将中医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技术相结合, 制定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护理路径。
编制流程和步骤
1. 文献回顾
搜集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的 文献资料,了解现有的临床护理路 径和护理实践。
2. 专家咨询
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专家和医 生,共同探讨和制定乳腺癌围手术 期的临床护理路径。
3. 实践验证
在部分医院进行实践验证,根据实 践结果对护理路径进行修订和完善 。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流程
确诊为乳腺癌后,医生会根据 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
内分泌治疗等。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 环节,通常在术前进行全身评 估、术前准备、术中麻醉和手
术切除肿瘤等步骤。
术后恢复期,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 划,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临床试验等方法,编制中 西医结合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并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 评估。
02
乳腺癌围手术期概述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定义
乳腺癌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确诊为乳腺癌开始,到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 以及后续恢复和治疗的整个过程。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时间跨度通常为1-2周,具体时间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手术方 式和恢复情况。

乳腺癌临床路径(最全版)

乳腺癌临床路径(最全版)

乳腺癌临床路径(最全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将要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只予以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然后分别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进行比较、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平均静脉输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焦虑评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乳腺癌;手术;护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22-02乳腺癌是全身性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病变,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患者及其家庭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对于治疗乳腺癌的方式,临床上多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配合放化疗为辅.但现在这些手段较难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可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1].在乳腺癌手术前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提高护理质量,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更增强了护理的效果[2].本次研究为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选取了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将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进行观察分析.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将要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4—65岁,平均年龄为(38.83±6.27)岁;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33—67岁,平均年龄在(37.83±5.86)岁.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与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过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认为乳腺癌,以及排除患者患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只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基本体征以及引流液的体积和颜色.1.2.2实验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护理措施有: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望、闻、问、切四诊以及护理辨证分型,并详细的做好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入院的评估记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进行中医情志护理疗法,对患者进行沟通疏导、发泄来减轻患者紧张、烦闷、不安甚至惊恐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等.在患者的饮食上从始至终来遵循扶正固本、健肝养血的中医饮食调护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口服中药汤剂,并嘱咐患者在合适温度按时服用中药方剂;患者在行手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再次做出准确的评估,及时的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适时适度来调整或者补充对患者的情志护理措施,以此从全面的消除患者焦虑、紧张、不安抑郁甚至惊恐的负面情绪或心理状态等.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乳腺癌中医护理健康的指导以及向患者进行中医健康饮食教育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并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发放健康手册等,使患者了解中医护理的内容和重要性,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可有效增强度患者的治疗效果. 针对失眠患者进行中药失眠方沐足等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在患者手术当天,医护人员应通过调控温湿度,为患者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术后休息环境.在患者的鼻部防治一小块生姜片或涂抹适量的生姜油,因为通过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的恶心症状,并且通过对患者双侧内关、合谷等穴位进行温针灸疗法来缓解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在患者进行手术后的三天内,应对患者在出院前进行中医健康教育护理知识的讲座,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明白出院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主护理意识,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对患者进行调养情志、坚持锻炼以及注意饮食起居等保健常识得以进一步的加深,使患者认识到及时发现并就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患者进行手术3天后,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活动锻炼,来达到调畅气机、舒展筋骨的目的.情绪上嘱咐患者要严格贯彻中医三因制宜、药食结合、动静结合、形神内外结合的思想.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可在患者留置管涂抹一定量的双柏水蜜中草药剂,并嘱患者注意摄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食物,如冬虫草花等.1.3疗效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经不同护理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按照焦虑自评表(SAS)进行评定,其中焦虑自评指数<0.5,表明患者不存在处于焦虑状态;0.5≤焦虑自评指数<0.6为轻度焦虑;0.6≤焦虑自评指数<0.7为中度;焦虑自评指数≥0.7为重度焦虑[3].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16.0;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以及静脉输注时间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3讨论乳腺癌是女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近年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诊疗手段得到进一步的更新.目前,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住院期间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对针对性的患者进行制定最适合的治疗工作计划, 将入院后的常规检查、治疗与护理等工作项目进行了细化、标准化,来达到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4].通过本次研究分析显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静脉输注时间等,并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焦虑评估指标等[5].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护理途径可将相关知识和技能传播给患者,使患者了解到预防并发症的知识,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1]吴胜菊,杨海燕,童彩玲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3):61-63. [2]夏丽红.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3):173-174. [3]崔同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乳腺癌手术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 2006,5(2):45-46.4]沈月华,李晓华.国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9):996-999. [5]刘慧琴.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127-128.。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

两组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静脉输注时间均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以及肢体功能延迟恢复等不良反应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标签:乳腺癌;手术;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随着乳腺癌患病人群年轻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乳腺癌疾病的困扰,而仅仅依靠外科手术疗法往往又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1]。

因此,笔者为积极筛选和确定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最佳护理模式,全面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从综合治疗的层面最大限度提升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故该研究特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为(45.27±8.13)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与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全面排除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

1.2 研究方法两组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入院日: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系統性的中医四诊和护理辨证分型,详细做好中医护理入院评估记录。

浅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浅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病变,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1],对患者和家庭影响较大。

来自近年来多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但是仅靠外科手术疗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还需要优质护理服务的配合,需要完善的护理模式和护理计划为指导,临床护理路径在一些疾病中的应用恰好起到这一作用,尤其是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更多的突出了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的理念,护理效果更显著,我们将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并与常规护理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XX 年10 月至20XX 年10 月间在我院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9~56 岁,平均年龄( 46.356.35) 岁。

入组患者无精神障碍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严重心、肝、肾疾病,符合手术要求,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免费论文下载将患者按实施手术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 例,研究组年龄为39~54 岁,平均年龄( 45.856.25) 岁,病患在左侧的24 例,右侧的20 例; 对照组年龄为40~56 岁,平均年龄( 46.957.15) 岁,病患在左侧的26 例,右侧的18 例。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乳腺癌护理常规安排各项护理措施,研究组由责任护士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去做,具体步骤:首先成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责任护士、责任组长、药疗护士等参加。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中医护理理念为指导,将健康教育、情志干预、辩证施护、穴位按摩和足底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结合在一起,制定出适宜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 见表1) 。

教你如何写论文此表包括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情志干预、各项检查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运动指导等,将此表悬挂于床尾,每日按照路径要求去做,能完成的、不能实施或完成不了的项目都要标注清楚,签名。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患者姓名:患者年龄:住院号:病房病床号:入院时间:纳入路径时间:实际住院天数: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住院费用: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乳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乳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乳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各级医疗机构医院乳腺癌临床路径(2016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摘要: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准确评估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注重提升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充分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抽选100例研究对象,有效地实施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提供常规化护理,分成实验组50例,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统计分析护理服务满意度,实现不同护理方式临床推广价值的准确评估。

结果:实验组的中医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是促进乳腺癌患者疾病快速康复的关键所在,极有利于患者们负性情绪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

进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广泛推广,并且引起更多人对于中医护理的重视程度,实现面面俱到的护理干预,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即可打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乳腺癌手术患者;应用价值;体会引言: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期间为患者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好地落实护理计划,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存在意义,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

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要求较高,极大地考验着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更强的责任意识,并保持着良好的服务态度,认真负责,悉心照顾,关注患者身心健康,来为她们的快速康复提供多重保障。

取得最优化护理效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才能够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赢得所有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

基于此,本文特意观察了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希望通过以下内容的总结概括,可以为其他的护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 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 凝血指标;
(4) 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
(5) 心电图;
(6) 胸部正侧位X线片;
(7) 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

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 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 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 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应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泡洗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

5.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耳穴埋豆法或中医诊疗设备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癌病(乳腺癌)(TCD:BWA040乳癌病、ICD:C50.902乳腺恶性肿瘤)
患者姓名:年龄:岁职业: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期:≤21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