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粗河砂细度模数
水工砂石细度模数

水工砂石的细度模数是衡量砂粒粗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代表了砂子颗粒的平均粒径大小,通常用于混凝土用砂和其他建筑工程中对砂的分类和质量控制。
以下是关于水工砂石细度模数的一些相关内容:
1. 计算方法:砂的细度模数是根据不同孔径筛上累计筛余百分数来计算的。
这些孔径通常包括
2.5mm、1.25mm、0.63mm、0.315mm、0.158mm等标准筛孔尺寸。
2. 分类标准:根据细度模数的大小,砂可以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
具体分类如下:
- 粗砂:细度模数在3.7~3.1之间,颗粒粒径0.5mm以上。
- 中砂:细度模数在3.0~2.3之间,颗粒粒径在0.5-0.35mm范围内。
- 细砂:细度模数在2.2~1.6之间,颗粒粒径在0.35~0.25mm范围内。
- 特细砂:细度模数在1.5~0.7之间,颗粒粒径在0.25mm以下。
3. 应用范围: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之间,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4. 重要性: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这个指标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强度和耐久性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水工建筑等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砂并控制其细度模数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水工砂石的细度模数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参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砂,并对其细度模数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控制。
细砂中砂粗砂的细度模数

细砂中砂粗砂的细度模数细砂和粗砂是土壤中粒径大小不同的两种常见砂粒类型。
细度模数是一个用来描述砂土颗粒大小分布的指标,它能反映出土壤中不同粒径砂粒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在土壤工程中,细度模数的确定对于土壤性质的研究和土壤工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细砂和粗砂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细度模数。
细砂是一种砂粒粒径较小的土壤类型,它的粒径在0.075毫米至0.425毫米之间。
细砂颗粒细腻,光滑,柔软,不易聚结。
它在水中的沉降速度较慢,容易悬浮于水中形成泥浆。
细砂的细度模数一般较小,说明其砂粒颗粒分布较为均匀。
细砂在土壤工程中常用于做路基填料、基础垫层等。
粗砂则是粒径较大的土壤类型,其粒径在0.425毫米至2毫米之间。
粗砂的颗粒较为粗糙,表面有许多凸起或凹陷的小颗粒,容易产生粗粒析出和孔隙构建,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粗砂的细度模数相对较大,说明其砂粒颗粒分布相对不均匀。
粗砂在土壤工程中常用于过滤层、排水层等领域。
细度模数是描述砂土颗粒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值越小代表土壤颗粒分布越均匀,反之越大则代表土壤颗粒分布越不均匀。
在土壤工程设计中,根据不同工程环境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细度模数范围对于提高土壤的工程性能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而言,当工程中需要土壤有较好的均匀性和紧密性时,可选择细度模数较小的细砂;当工程中需要土壤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排水性时,可选择细度模数较大的粗砂。
除了细度模数,土壤中含有不同颗粒尺寸的砂粒还会影响土壤的其他性质。
细砂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成型性,但其抗剪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粗砂则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承载能力,但其可塑性较差,不易保水。
因此,在土壤工程设计中,根据工程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砂粒类型和细度模数范围,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工程性能。
总之,细砂和粗砂作为土壤中常见的砂粒类型,在土壤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细度模数的意义,能够指导我们正确选择和应用不同类型的砂土材料。
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土壤的优势和特性,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长久稳定性。
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
英文表述为: fineness module
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MX=[(A0.15+A0.3+A0.6+A1.18+A2.36)-5A4.75]/(100-A4.7 5) 详细见图:
注:
MX ——细度模数;
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
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
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0.35mm。
细砂: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0.7,平均粒径为0.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细度模数不是细集料的集配参数。
参考国家标准: GBT 14684 建设用砂。
回填土含泥量等级划分

回填土含泥量等级划分
中粗砂:细度模数在1.6-3.7的砂;黄砂:属于细砂或中砂或粗砂,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
1、细度模数是砂单纯的建筑材料的范围。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细度模数在3.7-3.1为粗砂,在3.0-2.3为中砂,在2.2-1.6为细砂。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
2、指含土量及杂质量很少。
其粒度在2.8mm—3.2mm之间。
属中沙含泥量:1.34% ,质地坚硬,色泽清亮,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属于中粗砂
3、砂的细度模数是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1.6-3.7,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
砂的细度模数计算公式步骤

砂的细度模数计算公式步骤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砂的细度模数计算公式步骤。
这可是个挺有用的小知识哦!咱先来说说啥是砂的细度模数。
简单说,它就是用来衡量砂粗细程度的一个指标。
那怎么算这个细度模数呢?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得把砂筛分成不同的粒径范围。
就好像把一堆东西按照大小分类一样。
一般会用到几个标准筛子,把砂过筛后,分别称出留在每个筛子上的砂的重量。
比如说,咱们有 5 个筛子,孔径分别是 4.75mm、2.36mm、1.18mm、0.6mm 和 0.3mm 。
过筛之后,称出留在 4.75mm 筛上的砂重是 a1 克,留在2.36mm 筛上的砂重是 a2 克,以此类推,一直到0.3mm 筛上的砂重是 a5 克。
第二步,算每个筛子上砂的累计筛余百分数。
这咋算呢?比如说,对于 4.75mm 筛,累计筛余百分数就是(a1 ÷ 总砂重) ×100 。
对于 2.36mm 筛,就是(a1 + a2) ÷ 总砂重× 100 。
就这样,一直算到 0.3mm 筛。
第三步,有了这些累计筛余百分数,就可以算细度模数啦!公式是:[ (A2 + A3 + A4 + A5 + A6 ) 5A1 ] ÷ ( 100 A1 ) 。
这里面的 A1 、A2 、A3 、A4 、A5 、A6 就是刚才算出来的各个筛子的累计筛余百分数。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多算几次就熟练啦!比如说,假设算出来 A1 是 10% ,A2 是 25% ,A3 是 45% ,A4 是 65% ,A5 是85% ,A6 是 95% 。
那代入公式就是:[ ( 25 + 45 + 65 + 85 + 95 ) 5 × 10 ] ÷ ( 100 10 ) ,然后算出结果就行啦。
算出来的细度模数越大,就说明砂越粗;细度模数越小,砂就越细。
一般来说,细度模数在 3.7 3.1 是粗砂,3.0 2.3 是中砂,2.2 1.6 是细砂。
砂

石灰稳定土: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足量的石灰(水泥)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石灰(水泥)稳定土。
石灰土:用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石灰(水泥)土。
水泥砂:用水泥稳定砂得到的混合料,简称水泥砂。
石灰砂砾土:用石灰(水泥)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得到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原材料为天然砂砾土时,简称石灰砂砾土(水泥砂砾)。
细砂 中粗砂 粗砂:
细度模数是砂单纯的建筑材料的范围。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细度模数在3.7-3.1为粗砂,在3.0-2.3为中砂,在2.2-1.6为细砂。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如果是同样粗细的砂,空隙最大,两种粒径的砂搭配起来,空隙有所减小,三种粒径的砂搭配,空隙更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砂抹面,中粗砂拌砂浆和混凝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85%.
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级。
粗砂 μf=3.7-3.1mm
中砂 μf=3.0-2.3mm
细砂 μf=2.2-1.6mm
特细砂μf=1.5-0.7mm
可参见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不指土块和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5%;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小于20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5%;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小于40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5%。
中粗河砂细度模数

中粗河砂细度模数
摘要:
1.河砂的分类和特点
2.细度模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河砂细度模数偏大对堆积密度的影响
4.结论
正文:
一、河砂的分类和特点
河砂是一种主要有二氧化硅组成的固体物,按照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细沙、中沙和粗沙。
其中,粒径在0.25-0.35mm 的被称为细沙,粒径在0.35-0.5mm 的被称为中沙,大于0.5mm 的被称为粗沙。
河砂的密度一般都低于二氧化硅的密度(2.65g/cm3),因为沙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
二、细度模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细度模数是衡量砂子粒径分布范围的一个参数,通常用IF 公式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IF(粒径小于等于0.25mm 的砂子重量百分比,粒径大于0.25mm 且小于等于0.35mm 的砂子重量百分比,粒径大于0.35mm 且小于等于0.5mm 的砂子重量百分比)。
三、河砂细度模数偏大对堆积密度的影响
当河砂的细度模数偏大时,意味着粒径较大的砂子占比较多,这会导致砂子的堆积密度减小。
因为粒径较大的砂子之间的空隙较大,堆积时无法紧密排列,从而导致堆积密度降低。
四、结论
综上所述,河砂细度模数偏大会导致堆积密度减小,因此在建筑行业中选择合适的砂子粒径分布对于保证建筑质量至关重要。
砂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是衡量人工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性及经济指标;
砂的规格: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Mx )分为粗,中,细三种。
其中:
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7~3.1
中砂的细度模数为3.3~3.0
细砂的细度模数为2.2~1.6
是指砂的细度模数吧?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细度模数在3.7-3.1为粗砂,在3.0-2.3为中砂,在2.2-1.6为
细砂。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
我给你个地址,专门讲建筑材料理论的:
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MX=[(A0.15+A0.3+AO.6+A1.18+A2.36)-5A4.75]/(100-A4.75)或MX=(A0.15+A0.3+AO.6+A1.18+A2.36+A4.75)/100
详细见图:MX -细度模数;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
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
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
中砂:纫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0.35mm。
细砂:纫度模板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0.7,平均粒径为0.25mm 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粗河砂细度模数
(实用版)
目录
1.河砂的分类和密度
2.细度模数的概念
3.细度模数与堆积密度的关系
4.河砂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正文
河砂,一种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的固体物质,常见的分类有细沙、中沙和粗沙。
其中,粒径在 0.25-0.35mm 的被称为细沙,粒径在 0.35-0.5mm 的被称为中沙,大于 0.5mm 的被称为粗沙。
河砂的来源广泛,包括海沙、河沙和山沙。
不论哪种沙子,其内部都有一定的缝隙,二氧化硅的密度为2.65g/cm3,因此河沙的密度一般都低于这个数值。
细度模数是衡量河砂粒径分布范围的一个参数,其数值越大,表示河砂粒径偏大,堆积密度也就越大。
反之,细度模数越小,表示河砂粒径偏小,堆积密度也就越小。
河砂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混凝土中作为骨料,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
而河砂的细度模数和堆积密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和控制十分重要。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