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作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吊装作业安全经验分享

装载描述: 1)车厢底部有吊篮、锚道,上面摆放钻杆支架及 逃生坡道。因吊篮与锚道超宽无法平放,锚道 采取立放的错误方法(锚道两侧有吊耳,造成 与车厢底部成点线接触且呈一定倾斜),猫道 吊篮上部的逃生滑道、支架用绳索固定困牢。 2)车身长13米没有超限问题,运输途中无问题。 3)司机先解开捆绑的绳索,然后自后依次打开箱 板、拔掉插板,第3块插板费力拔出,在打开D 箱板时,锚道将第4块插板挤弯,落下,砸中司 机头部及胸部,致死。猫道:1.7吨。 原因分析: 1)装车存在隐患,不符合均衡、平稳、捆绑牢固 要求。 2)卸车错误,不符合装前卸后、装底卸顶要求。 3)司机不听指挥,擅自进场拆卸。 4)安全监管不到位。
吊装作业安全经验分享
一、事故案例
1、2007年5月29日上午,某油田修井分公司修井1队在羊10-16井场进 行搬迁、吊装作业中,由于吊车在起吊过程中致使钻台倾斜,导致工 人王某自钻台跳下,造成左脚跟骨骨折。
原因分析: 1、没有进行危险识别,该 事因素识别,并制定风险消 减措施和控制措施。 2、习惯性违章作业。 3、无证违章指挥作业,现 场指挥人员无司索及指挥证, 却从事司索和吊装指挥作业。
一、事故案例
2、2008年6月20日某油田运输公司一台25吨吊车在某修井分公司修保队院内吊 装作业中,由于吊车在起吊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吊车侧翻,造成设备严重 受损。泵:14.6吨,吊车:25吨、车况陈旧。
一、事故案例
3、2010年1月26日某运输公司承揽自江苏金湖至油田的搬迁任务。其中一台 外雇(物流公司)的半挂货车到达目的地准备卸货,由于司机不听指挥擅自 进入场地,自行拆卸绳索打开箱板,造成货物滑落砸中司机至当场死亡。
吊车事故案例警示教育(2篇)

第1篇一、引言吊车作为建筑、安装、运输等行业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具有起重、搬运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由于吊车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及时、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吊车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一起吊车事故案例,对吊车事故进行警示教育,以提高人们对吊车安全操作的认识。
二、事故案例某年某月,某建筑工地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吊车事故。
事故当天,工地上一台吊车正在进行钢材的搬运工作。
在吊装过程中,由于吊车司机操作失误,导致吊钩脱离吊装物,吊装物从高空坠落,砸中下方正在进行作业的工人,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
经调查,事故原因如下:1. 吊车司机操作不当。
在吊装过程中,司机未能正确掌握吊装物重量和吊装高度,导致吊钩脱离吊装物。
2. 吊车设备维护不及时。
吊车在使用过程中,部分零部件出现磨损,但未及时进行更换,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3. 安全意识淡薄。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吊车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不足,导致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三、事故警示1. 加强吊车操作人员培训。
吊车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通过专业培训,掌握吊车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
2. 严格执行吊车操作规程。
吊车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规操作。
在吊装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吊装物重量、吊装高度,确保吊装安全。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吊车设备。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吊车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对于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应立即更换,确保设备性能。
4. 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5. 完善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应制定完善的吊车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四、结论吊车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对吊车事故进行了警示教育,提醒广大从业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吊车操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吊车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和维护吊车设备,完善应急预案。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话说有这么一个建筑工地上,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有一天,要吊装一个超级大的钢梁,这钢梁就像个沉睡的巨兽,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着被吊起来放到指定的位置。
负责吊装的吊车司机呢,是个有点小自负的家伙,总觉得自己技术超牛。
他那天早上可能没吃好,或者是前一晚没睡踏实,反正整个人有点不在状态。
他在吊装前啊,只是草草地检查了一下吊车的几个关键部位,就像你早上出门只是随便看了一眼有没有带钥匙,根本没仔细检查其他东西一样。
信号工呢,也没好到哪儿去。
这信号工就像是吊车司机的眼睛,得准确地指挥吊车往哪儿吊。
可这个信号工一边指挥着,一边还在跟旁边的小工聊天,心思根本就没完全放在这上面。
然后就开始吊装啦。
吊车的起重臂缓缓升起,那钢梁也慢慢离开了地面。
刚开始还挺顺利的,可当钢梁吊到半空的时候,突然“嘎吱”一声,就像一个老骨头在抗议一样。
原来啊,吊车的一个关键的钢丝绳有点老化了,之前没检查出来,这时候就开始承受不住钢梁的重量了。
这时候,吊车司机有点慌了,他想赶紧把钢梁放到最近的地方。
可是越慌越乱,他操作的时候手都有点抖了。
信号工呢,这时候也懵了,本来该准确指挥的,结果给的信号乱七八糟。
结果,就听“轰”的一声,那钢梁就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从半空直直地坠了下去。
还好下面的工人反应快,四处逃窜,但还是有几个不幸被钢梁的边角擦到或者被飞起的石子击中。
现场那叫一个混乱啊,就像一群被惊扰的蚂蚁窝一样。
这个事故啊,就是因为吊车司机的检查不仔细、信号工的不专心,再加上设备本身的隐患,最后造成了这么一个危险又混乱的局面。
这就告诉我们啊,在吊装这种危险的工作里,每一个环节都得小心翼翼,可不能有一点马虎,不然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没搭好,整个都得垮掉。
在一个大型的工厂里,要进行一次设备的更新换代,有个超级重的新设备需要吊装到厂房里面安装。
这个吊车啊,看起来倒是挺威风的,像个钢铁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
但是呢,这个吊车停放的地面有点小问题。
汽车吊事故案例警示教育(2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汽车吊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汽车吊作为一种重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多起汽车吊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汽车吊事故案例为切入点,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警示教育措施。
一、事故案例某建筑工程公司于2020年5月,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一辆汽车吊进行吊装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吊装物重量超出汽车吊额定载荷,导致吊装物倾斜。
此时,司机在未确认吊装物稳定的情况下,擅自操作汽车吊进行移动,导致吊装物脱落,砸中下方作业人员,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 人员因素(1)司机安全意识淡薄。
司机在作业过程中,未能充分认识到超载作业的危险性,对吊装物的重量估计不足,导致吊装物倾斜。
(2)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司机在操作汽车吊时,未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擅自改变吊装物的位置,导致事故发生。
(3)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在吊装作业过程中,下方作业人员未能及时察觉到吊装物倾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 设备因素(1)汽车吊超载。
吊装物重量超出汽车吊额定载荷,导致吊装物倾斜。
(2)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汽车吊在作业前未进行全面检查,存在安全隐患。
3. 管理因素(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该公司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2)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作业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操作。
三、警示教育措施1. 提高安全意识(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安全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使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汽车吊作业的危险性。
(2)加强对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
2.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1)严格遵守汽车吊操作规程,严禁超载作业。
(2)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作业。
吊装作业安全经验分享

现把两起与吊装作业有关的事故案例发给大家,供大家作为安全经验分享案例学习。
通过两起事故分析,可以看到两点应引起大家重视。
一是吊具质量异常重要。
一般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标准吊具,不要自己突发制造。
确需自己制造的,也必须经过技术人员设计,而且须经严格的承重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是无关人员不准处于吊装作业区内。
案例1、某管具技术服务分公司"10.9"起重伤害事故2008年10月9日,某管具技术服务分公司在对滚子方补芯壳体正火处理过程中,发生一起起重伤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
基本情况某管具技术服务下设7个项目部,主要为钻井公司提供钻具、钻井工具、井控设备、套管配送、下套管作业等技术服务工作。
事故经过10月9日14时,某钻具技术服务分公司一项目部副经理安排井控车间钻井工具装修工兼热处理工穆某,带领机加工车间电焊工赵某、刘某在热处理工房对滚子方补芯壳体进行热处理正火作业。
22时40分左右,准备用电动葫芦将滚子方补芯壳体放入地下井式炉,当4个被串联在一起的滚子方补芯壳体被吊装至井式炉炉口时,连接电动葫芦吊钩的吊具挂钩突然断裂,滚子方补芯壳体砸在了辅助作业人员刘某身上,现场作业人员赵某、穆某立刻将压在刘某腿上的滚子方补芯壳体搬开,并将刘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2、某公司"10.22"重伤责任事故2009年10月22日上午11点10分左右,某公司发生一起起重伤害事故,造成一人重伤。
现将事故情况通报如下:一、事故经过10月22日上午,某公司车间副主任钱XX带领安装班起重工孙XX及安装工4人乘坐本单位工具车(车型:小解放,车号:辽A-W8391,司机:李XX),使用30吨吊车(车号:辽A-W1539,司机:赵XX)到X井场进行吊装施工作业。
施工完成后,途径23-29井,发现该井抽油机基础水泥已凝固(该井因基础不平于10月20日由上述人员将抽油机吊下),因距下班时间还早,临时安排该井抽油机(机型为前置14型)复位安装工作。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学习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学习资料)宝冶建设机动分公司安环部2006-10-26一、脱钩事故案例一、未挂牢脱钩,硒人死亡1981年8月29日17时15分,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米时脱钩,将技术员路××砸伤后死亡。
直接原因:未挂牢脱钩。
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
主要原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其次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预防措施:今后有关部门加强对司索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
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
案例二、挂钩脱落1985年5月4日8时,某市运输公司起重大队司索工李××在装木料时,因挂钩脱掉,木材砸在李身上而死亡。
直接原因:吊挂不牢脱钩。
这次事故的时间是早上8时,一般来说人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应是精神状况最好的时期,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其原因,还是安全意识不强。
吊装木料一次能吊多少,事先应心中有数。
木材形状是圆形还是方形,在吊装前,应考虑吊装方式的安全性、科学性。
司索工在操作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应站在什么地方安全起吊,挂钩吊物应确认挂牢方可起吊。
预防措施:今后加强现场管理,有经验的同志应对青年工人多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克服冒险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吊索断裂事故案例一、吊索断裂,摔坏机床事故1981年11月11日?点30分,某市石油加工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台吊运4吨机床,当时用两条3分的钢丝绳吊索起吊,当试吊离地时,有一条吊索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木垫格,垫上后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司索工用手将机床扶正,但将要放下时,两条钢丝绳吊索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万元。
行吊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2篇)

第1篇案例一:行吊操作不当导致物体坠落事故经过:在一次工地建设中,一名操作员在未正确固定吊装物体的情况下,启动了行吊。
由于物体未牢固固定,行吊启动后物体脱落,坠落至地面,造成下方工作人员受伤。
警示内容:- 操作行吊前必须确保吊装物体牢固固定。
- 操作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行吊操作规程。
- 定期检查行吊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案例二:行吊超载作业引发事故事故经过:某工地行吊在超载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行吊承受不了过大的重量,导致吊臂折断,吊起的货物坠落,造成现场人员伤亡。
警示内容:- 行吊不得超载使用,必须按照规定承载重量操作。
- 定期对行吊进行负荷测试,确保其承载能力符合要求。
-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超载意识教育。
案例三:行吊操作室视线受阻导致事故事故经过:一名操作员在操作行吊时,由于操作室视线受阻,未能及时发现下方有人员移动,导致吊钩误伤下方作业人员。
警示内容:- 确保行吊操作室视线无遮挡,操作员能够清晰看到作业区域。
- 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下方作业人员注意行吊作业。
- 操作员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确保视力符合操作要求。
总结:通过这些案例,教育片旨在强调以下几点:- 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 定期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 对行吊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紧迫性。
- 对所有参与行吊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这样的教育片可以帮助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第2篇---标题:行吊事故警示录:安全重于泰山开场白:旁白:“生命无价,安全第一。
行吊作业作为高空作业的一种,其安全操作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通过一起真实的行吊事故案例,来提醒每一位行吊操作者,安全重于泰山。
”案例介绍:(画面展示事故现场)旁白:“在某建筑工地上,由于行吊操作不当,导致一起严重的伤亡事故。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起事故的经过。
”事故经过:1. 行吊司机未经专业培训,操作经验不足。
2. 行吊吊装过程中,由于司机操作失误,导致吊物脱落。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及防范要求措施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学习资料)宝冶建设机动分公司安环部2006-10-26一、脱钩事故案例一、未挂牢脱钩,硒人死亡1981年8月29日17时15分,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米时脱钩,将技术员路××砸伤后死亡。
直接原因:未挂牢脱钩。
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
主要原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其次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预防措施:今后有关部门加强对司索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
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
案例二、挂钩脱落1985年5月4日8时,某市运输公司起重大队司索工李××在装木料时,因挂钩脱掉,木材砸在李身上而死亡。
直接原因:吊挂不牢脱钩。
这次事故的时间是早上8时,一般来说人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应是精神状况最好的时期,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其原因,还是安全意识不强。
吊装木料一次能吊多少,事先应心中有数。
木材形状是圆形还是方形,在吊装前,应考虑吊装方式的安全性、科学性。
司索工在操作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应站在什么地方安全起吊,挂钩吊物应确认挂牢方可起吊。
预防措施:今后加强现场管理,有经验的同志应对青年工人多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克服冒险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吊索断裂事故案例一、吊索断裂,摔坏机床事故1981年11月11日点30分,某市石油加工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台吊运4吨机床,当时用两条3分的钢丝绳吊索起吊,当试吊离地时,有一条吊索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木垫格,垫上后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司索工用手将机床扶正,但将要放下时,两条钢丝绳吊索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吊装作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吊装作业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发事故。
以下是一起发生的吊装作业事故案例,以此作为警示,对从事吊装作业的人员进行教育和提示。
某日,某公司需要进行一次吊装作业,需要将一个重型设备从地面吊装到二楼的工作区域。
为了保证作业安全,该公司按照程序和要求组织了专业的团队,并制定了详细的吊装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
然而,在进行吊装作业过程中,由于一个操作失误,导致起重机与设备发生碰撞。
起重机的吊索松动,从而使设备失去平衡,最终导致设备掉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和分析,该起吊作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经验:吊装作业需要进行专业的操作和技术,对临场操作能力和经验要求较高。
但是在该事故中,操作人员在吊装作业方面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且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这使得他们无法熟练掌握吊装机械的使用和调整,对起重点的选择和配重也缺乏正确的判断。
2. 操作失误和不规范:事故发生过程中,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是出现了失误。
例如,没有正确调整和固定起重机械的吊索,导致吊装设备松动。
另外,未对起重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3. 安全措施不到位:吊装作业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作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证作业过程的安全。
然而,在该事故中,公司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事前的全面准备和风险评估,没有制定详细的吊装作业方案和工作程序。
此外,也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督促。
通过这起吊装作业事故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警示和教育:
1. 给予操作人员专业的培训和经验积累,提高其吊装作业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2. 制定详细的吊装作业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
3.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进行。
4. 加强风险评估和安全意识教育,让操作人员认识到吊装作业的危险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5. 密切关注吊装作业的现场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吊装作业的顺利进行。
总结来说,吊装作业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的制定。
通过案例的警示和教育,加强对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管理,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吊装作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