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情概述
吉林省情

吉林省省情及综合概况吉林省简称“吉”,吉林省名源于吉林市。
省会为长春。
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
位于中国东北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
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
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辖长春1个副省级城市、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城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中文名称:吉林省外文名称:Jilin别名:吉行政区类别:省、自治区所属地区:中国东北下辖地区:长春、吉林、白城、延边、通化等政府驻地:省政府驻长春市新发路329号电话区号:0431(+86)邮政区码:130000地理位置: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人口:2746万(2010年)方言:东北官话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长白山、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伪满皇宫、松花湖、净月潭等机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火车站:长春站、吉林站、四平站、白城站车牌代码:吉主要高校: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现任省委书记:孙政才现任省长:王儒林目录吉林概况地名简介基本省情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简史历史疆域建制沿革经济建设高等院校公办本科(25所)松原市(无)民办高校(5所)独立学院(11所)高职院校(16所)交通电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电讯旅游名胜旅游景点最佳旅游时间特色餐饮购物特色活动当地旅游注意事项吉林概况地名简介基本省情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简史历史疆域建制沿革经济建设高等院校公办本科(25所)松原市(无) 民办高校(5所)独立学院(11所)高职院校(16所)交通电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电讯旅游名胜旅游景点最佳旅游时间特色餐饮购物特色活动当地旅游注意事项展开吉林概况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吉林省省情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2.5%。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二、地理气候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大家好,欢迎来到吉林省,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美丽的省份的一些概况。
吉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五个省份中唯一的一个省份面积为中等大小的省份。
吉林省的总面积约为187,400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排名第二十二大的省份。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北临吉林省长白山,南接辽宁省,东邻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西隔松花江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
这个地理位置特别。
吉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吉林省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重地之一,如二道白河文化、昌图遗址文化、开化遗址文化等。
同时,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吉林省的多元文化更加丰富。
满族、朝鲜族、鄂温克族等民族文化风情能够让游客在这里体验。
吉林省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美丽的。
吉林省境内有长白山、长白山天池、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吉林松花湖和野生丹顶鹤保护区等景点。
长白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如长白山天池、长白山水磨沟滑雪场、长白山温泉等;松花湖是中国六大淡水湖之一,有美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湖泊生态环境特色。
野生丹顶鹤保护区则是吉林省的独特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丹顶鹤栖息地之一,这里的鸟类生态景观非常珍贵。
除此之外,吉林省向来以食品特产丰富著称。
吉林省不仅有着独特的传统美食,例如韩式烧烤、东北酸菜炖肉、东北大拌菜、五常大米等等,还有着丰富的农产品产地,如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大葱、芝麻、葡萄、红灯笼辣椒等的重要产区;通化市是西洋参的主要产区之一,丰收后的通化参,在世界市场上非常有名。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拥有多元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那么吉林省是完美选择。
希望您在旅途中玩得开心,同时也请不要忘记拍下这个美丽省份的风景和各种美食哦!。
吉林通用知识

吉林通用知识一、地理概况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东临朝鲜,南接辽宁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北与黑龙江省毗邻。
全省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九大的省份。
二、历史文化吉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吉林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吉林地区属于辽东郡。
唐代设置边疆州,在此之后历经金、元、明、清等朝代的统治。
20世纪初期,吉林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三、自然资源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长白山天池景区和长春市雾凇岛景区。
此外,吉林还拥有众多温泉资源和森林资源。
四、经济发展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汽车制造业、化工产业和冶金产业等都比较发达。
同时,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五、名胜古迹1. 长白山天池景区: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之一,也是长白山著名景点之一。
2. 长春市雾凇岛景区:以冬季的雾凇景观而闻名,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3.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封建王朝宫殿建筑群。
4. 东北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之一,也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六、民俗文化吉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长春市南关区的“长春千年古都文化节”,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加。
七、美食文化吉林省拥有独特的美食文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长春市特色小吃——烧麦和延边朝鲜族特色菜——辣白菜。
八、体育文化吉林省的体育文化也十分发达。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吉林省冰球队和吉林省女子篮球队。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众多滑雪场和高尔夫球场等运动场所。
九、教育文化吉林省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多所国家重点中学,如长春市第一中学和长春市二十四中等。
十、民间艺术吉林省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长春市南关区的“南关秧歌”,以及延边地区的“朝鲜族舞蹈”。
吉林省省情概况

吉林省概况【地理位臵】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市。
省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
吉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
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吉林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
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生态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
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中部松辽平原、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
生态环境呈多样、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且保护较好。
全省建立2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10.3%。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省内大小河流200多条,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水系。
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8.6%。
【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是“黑土地之乡”。
耕地面积4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
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有林地面积804.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3%,居全国前列。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5012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非金属矿藏丰富。
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3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镁、钼以及石油等储量均居国内前列。
吉林省省情介绍

吉林省省情介绍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内陆边境近海省份。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29万人,占全国的2.07%;2007年GDP达到5226亿元,占全国的1.91%。
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汽车、石油化工和农产品加工是支柱产业。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世界500强企业,现已形成重、中、轻、轿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2007年汽车产量达到146万辆。
北车集团长春客车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轨道车辆生产基地。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1.5人、在校大学生235人,居全国第6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拥有中科院长春光机物理所、吉林大学(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吉林省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
吉林省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96种,其中油页、硅藻土、硅灰石、矿泉水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3篇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3篇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独具特色。
长白山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导游词吉林省概况,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范文1: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
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
地形特点是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湿润多雨,西部干燥少雨多风沙,是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4°C左右,最高气温37.8°C,最低气温为-39.4°C,全年日照率50--70%,降水量向西部递减400-900mm/年,降水三分之二集中于全年的6、7、8三个月。
冬季地面积雪平均20cm,山地40--50cm左右。
吉林省的航空,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比较发达,基本形成了以铁路为主,航空和公路客运为辅,内河航运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
吉林省的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
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
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
吉林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省会长春市内有伪满洲国旧址,象征森林城市的人民大街和新民大街,苏军烈士纪念塔,汽车城和长春电影制片厂。
有象征文化城市的吉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等国家大专院校42所。
有以名门饭店,香格里拉饭店为代表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场所多处。
在吉林市有龙潭山高句丽山城,北山,丰满松花湖;敦化的六顶山,渤海墓群;延吉的城子山山城;位于长白,安图,抚松三县境内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温泉群。
吉林省省情和国情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辖8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9+1),60个县(市、区)。
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幅员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23万人,占全国的2.07%;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4249亿元,占全国的2.03%。
吉林省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 “两个基地”“三个优势”“一个中心”就是东北亚区域地理中心。
吉林省是内陆边境近海省份。
东部和东南部与俄罗斯、朝鲜接壤,边境线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1206公里,中俄232.7公里,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
在地理上吉林省处于由中国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北部)、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位置,特别是通临日本海,联接朝俄韩日。
发展对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的区位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两个基地”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作为工业基地,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电子是我省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一汽集团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作为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中部地区是享誉全球的黑土地和黄金玉米带。
以占全国1/25的耕地,提供占全国1/10的商品粮,全国每6斤玉米就有1斤是吉林生产的,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1位,特别是绿色、优质农畜产品素享美誉。
“三个优势”就是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吉林省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1.5人,居全国第6位。
长春光机物理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生物制品所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以及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神州五号飞船所用的光学仪器大多来自吉林省。
我省研制成功并产业化生产基因工程人胰岛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02年,吉林省农科院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大豆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建国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个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全省现有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765个乡(镇),241个街道办事处。
气候
气候特征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伪满洲国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地理位置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131°、北纬41°~46°之间。全境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为邻。吉林省是边疆近海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全省总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为2727.99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465.87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62.12万人,增长10.63%,平均每年增加25.3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8%。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81.63万人,占90.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6.36万人,占9.03%。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67.52万人,增长了12.0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5.40万人,下降了2.14%。全省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134.38万人,占4.93%;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411.26万人,占15.08%;接受初中教育的973.54万人,占35.69%;接受小学教育的916.55万人,占33.60%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154人上升为4926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2701人上升为1507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6308人上升为3568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327人下降为33598人。全省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124.76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0.49%下降为4.57%,下降了5.92个百分点。城乡总人口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355.2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372.72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据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次公布的是初步汇总数据,其中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长春市市辖区朝阳区宽城区南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农安县吉林市市辖区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丰满区永吉县四平市市辖区铁西区铁东区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市辖区龙山区西安区东风县东辽县通化市市辖区东昌区二道江区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白山市市辖区八道江区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江源县松原市市辖区宁江区长岭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区乾安县扶余县白城市市辖区洮北区镇赉县通榆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安图县吉林民族风俗吉林省共有49个民族
宗教
吉林省是全国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2004年统计,我省有信教群众107万余人,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其中佛教45万余人,道教0.9万余人,伊斯兰教13万余人,天主教7万余人,基督教39万余人;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802处。其中,佛教寺庙110处,道教宫观17处,伊斯兰教清真寺89处,天主教堂73处,基督教堂、点1513处;各种宗教教职人员1939人。其中佛教僧尼1292人,道教乾坤道士71人,伊斯兰教阿訇、刀师傅、海里凡208人,天主教神甫、修女、修士156人,基督教牧师、长老、教士212人;各种宗教团体97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35个,县级56个。
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
吉林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明朝设立都司、卫所。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吉林建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清前期,吉林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风潮。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相继出现。
气候特点
吉林省气温四季变化显著。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东部山地在6℃以下。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东部山地在20℃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秋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在6℃以下。全省气温年较差为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在34~38℃间,最高(1965年)的白城市为40.6℃。年极端最低气温,中部的长春为-36.5℃, 1970年桦甸最低为-45℃。
长春市
市辖区
朝阳区、宽城区、南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
市
榆树市、九台市、德惠市
县
农安县
吉林市
市辖区
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丰满区
吉林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月上、中旬。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
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吉林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400~1300mm,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最多,为1349mm,镇赉年降水量最少,为389mm。这种空间分布造成省中西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东南部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影响,吉林省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因此吉林省春旱发生频率很高,尤其西部地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吉林大地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等战役,成为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长春,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国民党驻守长春部队向解放军投诚。至此,吉林全境获得解放。
吉林省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霜冻为主,其次有冰雹及风灾。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西部草原的破坏,土地的盐碱化和沙化逐年加重,东部地区的森林采育失调,生态失去平衡以及河流水域遭受污染等原因,吉林省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民族
吉林省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1999年末,少数民族人口25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21%,其中朝鲜族118.2万人,满族104.8万人,蒙古族15.7万人,回族12.3万人,锡伯族3476人,壮族1293人,苗族478人,达斡尔族396人,土家族376人,白族293人,维吾尔族253人,赫哲族232人,彝族185人,瑶族143人,侗族121人,布依族103人,藏族100人,其他少数民族都在百人以下。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全省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4个民族自治地方。有34个民族乡(镇),其中蒙古族乡10个,满族乡(镇)10个,朝鲜族乡(镇)7个,回族乡2个,满族朝鲜族乡3个,朝鲜族满族乡2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位于全国第9位和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