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论语》正式课件

孔子认为礼是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通过遵守礼制,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 境界。
礼制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 展和完善。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 学思想之一,主张在处理问题时 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
达到最佳的效果。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 状态,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
道德修养名言
01
仁爱之心
孔子认为仁爱是道德修养的核心,人们应该具备关爱和同情他人的品质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
感受,以宽容和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人。
02
谦虚谨慎
孔子认为谦虚谨慎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人们应该虚心学习、谨慎行
事。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人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
主要内容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
结构
分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共约492章
《论语》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学 、哲学、文化影响深远
影响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文 化也有深远影响
02
《论语》的核心思 想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值观之 一,主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尊 重和帮助,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
困难。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自我修养
孔子强调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才能成为真正优秀 的人。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坦然,不 为私欲和杂念所困扰。
教育理念名言
礼制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 展和完善。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 学思想之一,主张在处理问题时 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
达到最佳的效果。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 状态,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
道德修养名言
01
仁爱之心
孔子认为仁爱是道德修养的核心,人们应该具备关爱和同情他人的品质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
感受,以宽容和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人。
02
谦虚谨慎
孔子认为谦虚谨慎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人们应该虚心学习、谨慎行
事。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人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
主要内容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
结构
分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共约492章
《论语》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学 、哲学、文化影响深远
影响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文 化也有深远影响
02
《论语》的核心思 想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值观之 一,主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尊 重和帮助,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
困难。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自我修养
孔子强调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才能成为真正优秀 的人。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坦然,不 为私欲和杂念所困扰。
教育理念名言
名著导读《论语》正式课件 PPT

2020/6/12
名著导读《论语》
5
艰难的童年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 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 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 南)。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字“仲尼”(“仲”表 示排行老二)。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 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回 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着背 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 艰难生活。
性恶 来自 先天
高度 重视
闲雅 热忱 从容
相对 安宁
人性 本善
直率 忽视
战祸
不断
孔子象《西游记》中的
孟子象《西游记》中的
唐僧,温和儒雅,慈悲为怀 孙悟空,率性张扬,正
气凛然
四、孔子的影响
2020/6/12
名著导读《论语》
45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山东曲阜孔庙全景
2020/6/12
名著导读《论语》
21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
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 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 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 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 核心 .
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 人.
名著导读《论语》
49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6/12
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
(论语选读)《论语》导读ppt课件

• 【原文】 • 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注释】 • 曾子:孔子学生,名参(shēn)。 • 三:虚指,多次。 • 省:反省。 • 信:诚信。 • 传: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学业。
• 【译文】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 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 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 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 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论语 简介ຫໍສະໝຸດ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
总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 计有《学而》、《为政》、《八 佾》、《里仁》、《公冶长》、 《雍也》、《述而》、《泰伯》、 《子罕》、《乡党》、《先进》、 《颜渊》、《子路》、《宪问》、 《卫灵公》、《季氏》、《阳货》、 《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 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 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 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 想所依据的经典。
论 语 导 读
儒家的经典 道德的规范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论语 地位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 (包括《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 之《圣经》。 《论语》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 读书人必读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 试都从“四书”中命题,使它在中国古 代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论语》对 于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 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 。 料 。
书名 由来
《论语》的书名,最初见于《礼 记· 坊记》。汉朝人引用《论语》或 单称《论》,或单称《语》,或者 称《传》或《记》,甚至不是孔子 所言也称“孔子云”,“似乎可以 看出,汉人把《论语》等同于《孟 子》、《荀子》、《墨子》,作为 诸子的一种”。 《论语》书名的含义,《汉书· 艺文 志》的解释较为稳妥,“《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 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 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 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PPT演示课件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 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译文:颜渊、子路陪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说 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 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颜渊说: “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 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 到关怀。”
完善自我的核心要素,这本书用事件描述灵魂,用幽默启迪心智,用历史洗刷情理,尤如在我们面前放了一面镜子:正心、正形。当 读完一本书,真正静下心来品的时候,才会发现能触动内心令人无法平静的感动多是由于书里的故事、情理正好纠正了自己的偏差,
•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智慧、高尚、宁静、宽容、公正等关键词就是镜子里的标识,通达真善美。智慧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责任感的认同是通向智慧
教学目标:
•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 入《论语》, 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 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 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 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点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人生的基本保障,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提升民族素质的根本力量,教师则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养的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也是多年在工作中一直禀承的信念。 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希望和救星,他找到监狱长,救他,说这是他可以翻案的机会,只要找到那名犯人,再加上他的学生做证,他就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论语
• • • • • 第一节:孔子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礼 第三节:仁 第四节:学与乐 第五节:权与中庸
孔子的生平与著作
1· 孔子的时代
孔子向往之过去:传统的周朝礼乐文明 孔子生活之现实:传统的秩序礼崩乐坏 孔子展望之未来:重建传统的礼乐秩序
·孔子的文化个性与人格魅力
孔子的文化个性:珍惜传承,因时变通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 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吾与点也”出自《论语· 先进篇》第26章。 原文如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读bi四声)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
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 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 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 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曰:“天 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 欲手援天下乎?”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捄之,非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时中”小注:
(1)唯变所适,时指情境。 (2)时,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故能时中。历史意识。 (3)忧患意识。 “中”而不偏一端,端是危险的。
仁: (1)同情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2)由同情别人出发,修养自己,凝炼品 性。 (3)由对人的同情上升为对于宇宙的理解 与同情。
论语
• • • • • 第一节:孔子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礼 第三节:仁 第四节:学与乐 第五节:权与中庸
孔子的生平与著作
1· 孔子的时代
孔子向往之过去:传统的周朝礼乐文明 孔子生活之现实:传统的秩序礼崩乐坏 孔子展望之未来:重建传统的礼乐秩序
·孔子的文化个性与人格魅力
孔子的文化个性:珍惜传承,因时变通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 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吾与点也”出自《论语· 先进篇》第26章。 原文如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读bi四声)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
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 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 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 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曰:“天 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 欲手援天下乎?”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捄之,非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时中”小注:
(1)唯变所适,时指情境。 (2)时,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故能时中。历史意识。 (3)忧患意识。 “中”而不偏一端,端是危险的。
仁: (1)同情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2)由同情别人出发,修养自己,凝炼品 性。 (3)由对人的同情上升为对于宇宙的理解 与同情。
高一语文必修1《论语》导读 课件 ppt

一个人一生不可无傲骨,但是不可有傲气,小人之骄,骄傲的是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思考:《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你怎么理解?
当自己是以一种敞亮的心怀面对世界时,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教育你的;所有的东西都会来弥补你的种种遗憾的,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严坦荡荡的心境。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必修一《论语》 课件(共86张PPT)

思想主张 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
“仁”为 根本
为政以德 (德治)
“礼”为 途径
孝悌之道 孝亲尊长
忠恕之道 严己宽人
君臣之义,父子之道, 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孔子强调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 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 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 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 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忧虑,担心
否定句宾 语前置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评析】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 德、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 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段话表明,人 要有自知之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七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 ,名丘,字仲尼。孔子 是对他的尊称。
头盖骨与众不同, 四周高中间低, 故名“丘”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 “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 传经艺,师表万世;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 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 “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 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 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 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 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 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 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 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 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 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

——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 的宣言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微子启。微子启 卒,由弟微仲继位,大概就是传说中孔子 的远祖。宋国与鲁国比邻。
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因为宫 廷内讧被杀。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 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
孔子的父亲名纥[hé] ,字叔,又称叔梁
纥,母亲颜徵在。
7
艰难的童年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 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 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 南)。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字“仲尼”(“仲”表 示排行老二)。
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 人.
三.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 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品质和性 格.
四. 理想境界: 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莫过于“杀身 成仁”,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 .
五.仁和礼 :‘‘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德理性自觉
19
❖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语录体散文,以记言为主,“论”是 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 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 语言。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 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 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20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
姓名: 名丘,字仲尼
籍贯: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fù] )
生卒年:
公元前551~前479
身高: 九尺六寸 221.76厘米
体重: 迷
:
职业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
家庭成员:妻子亓[qí]官氏 、儿子孔鲤
2
一、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21
三、《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23
孔子思想体系图
忠
恕
(组织 关系)
信
义
(人际 关系)
仁仁 爱爱
孔((子核核思 心想心体))系
和平
(人际 关系)
孝
悌
(家庭 关系)
24
❖1、治国思想
2020/9/29
名著导读《论语》
25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 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 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 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 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 学”。
9
孔子讲学图
10
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11
(三)聚众讲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 讲学。如颜路、曾点、子路、伯 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 早的一批弟子。 ❖孔子共有弟子三千多,其中特别 有名望特别有才能的有七十二人。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12
❖ 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讲学
13
(四)从政仕鲁
➢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才见用于 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 后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 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 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 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 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 能得逞。
17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
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
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 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0/9/29
名著导读《论语》
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论语》及其成书
1.《汉书·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 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 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论语》。” 2.刘熙在《释名》中说:“《论语》,记孔 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 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8
(二)少年时代
❖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 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26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仁”即“爱 人”。他把“仁”作为 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 “仁”和“礼”相互为 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 “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从而再现“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 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 向往的“大同”理想。
27
❖仁的内容
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 核心 .
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或合乎礼。
28
思想主张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
孝悌之道 孝亲尊长 “仁”为根
以德
基,内核 忠恕之道 严己宽人
服人
(德治) “礼”为 君臣之义,父子之道,
14
15
(五)周游列国
❖ 孔子仕鲁,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 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 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 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
❖ 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
恐获罪,将适于陈,想到晋国,因晋内乱而
未往,只得又返卫。返卫后,孔子虽受“养
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后卫国内乱,孔
子离卫经曹至宋。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
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16
(六)整理古籍
❖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他先后整理和编订了《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并以诗书礼乐教育学生。
❖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 鲁城北泗水之上。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
“仁”,他被誉为“万
世师表”、 “至圣”、
“圣人”。
3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4
家庭背景 少年时代 聚众讲学 从政仕鲁 周游列国 整理古籍
❖孔子庙
5
6
(一)家庭背景
没落的贵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