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果酒果醋制作 教案 (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第1课时 教案1

人教版选修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第1课时 教案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三、教学过程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

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

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

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

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下面我们来学习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

一、基础知识1.果酒制作的原理阅读教材与投影补充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师生共同归纳:(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①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重点)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操作技能。

(重点)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难点)5、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勤于动手,尝试果酒的制作。

一、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果酒制作中需要用到酵母菌,酿造果醋需要用到醋酸菌。

1、果酒的制作原理(1)菌种: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①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代谢类型包括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同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需氧型和兼性厌氧型.)②繁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温度:20℃左右(2)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反应式如下:①有氧条件下:C6H12O6+6O2+66H2O→6CO2+12H2O+能量。

②无氧条件下: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果酒制作条件:①氧气: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即前期需氧,后期无氧)②温度:最适繁殖温度为20 ℃左右,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

③时间:10-12天(4)菌种来源:自然发酵过程中,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5)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果醋的制作原理(1)菌种:醋酸菌,又名醋酸杆菌。

①繁殖方式:二分裂。

②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③温度:30℃-35℃(2)原理:①当氧气充足、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反应式为:C6H12O6+2O2→CH3COOH+2CO2+2H2O 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1、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自主学习: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酵母菌的生物学特征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兼性厌氧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反应式为:。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反应式为:。

⑶繁殖方式: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菌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进入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3、果酒制作时需控制温度在。

4、红色葡萄果酒的颜色成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一、果醋制作的原理1、醋酸菌的生物学特性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需氧型。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膜。

好氧细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

⑶繁殖方式:二分裂细菌没有核膜,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细菌细胞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

2、果醋制作的原理⑴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⑵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变为。

反应式为:。

3、果醋制作时需控制的条件⑴环境条件:充足。

⑵温度: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4、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溶液内部能形成菌膜吗?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酒果醋四、发酵装置的设计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1、设计思路⑴因为果酒制作初期需要氧,果醋整个制作过程都需氧,所以需要带开关的充气口,以调控对气体的需求。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2.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勤于动手,尝试果酒、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教学新课1.基础知识(阅读“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1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1.2 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

通过多次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理论结合实际,学生实验为主导,层层推进、课堂活动贯穿始终。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米酒,思考总结出发酵实验的原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体验设计实验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集体合作酿制葡萄酒,总结实验方案,汇报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简易发酵装置的“充气口,排气口”进行控制,使学生深入理解果酒和果醋发酵所需条件的不同,并熟练掌握实际操作中如何实现两种实验所需满足环境条件。

通过对果酒制作的深入学习,帮助学生轻松推导出醋酸发酵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本内容是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一个专题的开篇,与专题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联系紧密。

整节课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而且酒与醋和生活联系紧密,容易获得学生的关注。

其中葡萄酒的制作及检测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发酵过程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必修1的学习中,已掌握了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及酒精检查的相关内容,学习制作果酒的基本操作比较容易。

然而对醋酸菌不够了解。

从能力上看:高二学生往往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课堂上把实验操作交给学生做,并且通过学生自己介绍制作方法及原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和表达的机会,能够活跃气氛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能够说明果酒、果醋制作所需的菌种。

(2)通过阅读文本、教师讲解,能够概述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解释其反应式。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果酒制作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果酒制作  教案

《果酒的制作》教学设计授课内容:果酒的制作(选自生物选修一专题一课题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果酒制作所需的菌种②说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③掌握果酒的制作原理2、能力目标:①尝试设计简易的葡萄酒的制作装置。

②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以及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操作技能。

③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葡萄酒的制作流程,进行讨论交流。

3、情感目标:①通过积极参加实验设计,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

②通过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增添生活兴趣,使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1、果酒的制作原理2、实验装置的设计四、教学难点:1、制作过程条件的控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引言:首先要考考大家,你们还能不能背出唐代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由此看来唐代就已经有葡萄酒了,简单介绍葡萄酒功效从而引出新课。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果酒制作原理【重点】1、调查:见过制作葡萄酒的学生并请学生简述其过程。

↓过渡葡萄酒制作原理的学习。

2、设置情景:准备葡萄及葡萄酒,学生品尝设疑:葡萄糖如何转变为酒精?引出酵母菌。

3、针对酵母菌设置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寻找问题答案。

①细胞类型②呼吸类型③来源④温度⑤PH ⑥葡萄酒呈深红色的原因4、引导学生分析出葡萄酒的制作原理并书写出完整的反应总式1、简单描述葡萄酒制作过程。

2、品尝葡萄及葡萄酒并说出两者所含成分。

3、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4、上黑板写完整的反应总式二、果酒制作实验设计【难点】1、PPT展示果酒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葡萄酒。

2、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我校生物选修课的同学练习制作葡萄酒。

以下是某小组的实验方案。

①到市场上购买500g新鲜的葡萄。

人教版生物选修1: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案1

人教版生物选修1: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案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目标】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学重难点】1.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2.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一、课题背景人类酿酒制醋的历史,说明酒与醋的制作不仅仅是发酵食品的制作加工,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素材,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二、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1. 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

(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

(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2. 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

(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三、实验案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

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

(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

(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10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

课题 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葡萄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

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设计思路选修1 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确定菌种类型、菌种来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利用学案层层深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利用学生已有制作葡萄酒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精心操作,获得醇香浓厚的葡萄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和加深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从能力上看:学生大多数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知识储备上看:通过必修1 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

四、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4)设计简单的生产果酒果醋的装置科学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积极参加实验设计,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探究、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后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1、识记本节基本原理 2、学案 P1-3 3、学案 P4 -5 课后巩固提高
〖思考〗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 1/3 的剩余空间? 〖思考〗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 发酵液中通入 4.结果分析与评价 〖思考〗如何证实葡萄汁转化为葡萄酒是由于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
〖思考〗如何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证明葡萄汁发酵后有醋酸生成? ⑴实验现象: 发酵 酒精发酵 制作的葡萄酒色泽鲜艳、 爽 气味和味道 口、柔和、有浓郁的 醋酸发酵 果醋具有( 具有特有的( )色, ) ,酸味柔
教 材 的 使 用 教 学 方 法 与 辅 助
讲述引导,分组自学,演示法,归纳总结,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课堂探究,座位可以设置为小组对坐式。 辅助:做好多媒体课件和准备好模拟实验用具等。
第一课时 (一)制作原理 Ⅰ.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 反应式: 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母菌的繁殖。 ②在不灭菌的情况下,如何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 〖思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增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 产生 进入休眠状态。 ,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转变成 。 ℃。 。 。 。在 时, ,并进一步转变 Ⅱ.果醋制作原理 (1) 利用的微生物是 成醋酸。 醋酸发酵的反应式是: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 〖思考〗 1.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样形成的? 2.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它是怎 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 ,环境不适宜时 。 ℃范围内,在 。 ℃时最适宜酵 ,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明确酵母菌发酵的
第二课时 (二)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流程图 挑选葡萄 冲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果酒 根据课本 P4 图 1-4a、4b 回答:

果醋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原因是什么? (2)在图 1-4b 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补充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2.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微生物 温度 氧气 联系 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通过发酵可以获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微生物的菌体——单细胞蛋白。 3.发酵操作 ⑴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 ⑵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 实验中所用的 并使发酵装置处于干燥、通风状态。 〖思考〗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 ⑶控制发酵条件 ①发酵液装瓶后保持 ②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 ③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 右,并保持不断 。 的剩余空间。 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 ℃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 天左右。 天左 、 等器械进行消毒, 的葡萄,然后依次 和榨汁。 〖思考〗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 。 ; ;
湖北大学附中新课标教学设计案
年级:高二 学科: 生物
课 题
主备人: 汪桂清
通用教案
审核人:
个性设计 备课人: 使 用 班 级及 授课日期:
课题 1
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 标 解 析 教 学 目 标 学 情 分 析 评 价 方 式
1、简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简单的生产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A 类同学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学生了解一些细菌和酵母菌的知识,有一定基础,但微生物的知识还比较欠缺,应引 导学生回顾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及细胞呼吸的知识,并补充有关微生物的有关 知识。 1、课前预习评价: (1)检查课本上是否留下预习标记:在重要或关键语句、词的底下是否画上波浪线或 横线,是否有批注。 (2)学案中的预习案填写情况,分A、B、C、D四等。 (3)是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2、课中过程评价: (1)课堂提问(2)听课表现(3)讨论交流。表现优秀可加 1—2 分 3、课后反馈评价:学案作业反馈,分 A、B、C、D四等。 教学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