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版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试卷

一、填空题1、晶体的三种缺点(点缺点、线缺点、面缺点)2、铸锭三晶区(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3、按原子地点固溶体分类为(置换固溶体和缝隙固溶体)4 过冷液相中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是形核的基础5、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成(同素异构体转变)6、亚共析钢在常温下的组织和相分别为(珠光体和铁素体、铁素体和渗碳体)7、使用第二相粒子起增强作用的增强方式是(弥散增强)二、选择题1、密积聚结构的致密度为( B )2、下述晶体缺点中属于线缺点的是(B)A空位B位错C晶界D缝隙原子4、固溶体的不均衡凝固可能造成( A )A 晶内偏析B 晶相偏析C 会合缩孔D 缩松4、铸铁与碳钢的差别在于有无( A )A 莱氏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D奥氏体5、以下图是( C)的结果A单滑移B多滑移C交滑移D三、判断题1、面心立方结构是原子的2、点缺点是一种稳固缺点,在必定温度3、铁素体是 C 在α -Fe 的4、在实质系统中,纯金属的5、溶剂与溶质原子价电子数越大增强成效越好四、名词解说1、螺型位错答:一个晶体的某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发散生滑移,原子平面沿着一根轴线回旋上涨,每绕轴线一周,原子面上涨一个晶面间距。
因为位错周边的原子是按螺旋形摆列的,因此叫咯型位错。
2、共析转变答:必定成分的固相在必定温度下分解为别的两个必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3均匀形核答:液相中各个地域出现新晶核的几率都是同样的,这类形核方式即为均匀形核。
4加工硬化答: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跟着金属内部组织的变化,金属的力学性能也将产生显然的变化,即跟着变形程度的增添,金属的强度、硬度增添,而塑性、韧性降落。
5、变质办理答:在浇铸前去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批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
五、简答题1、刃性位错特色答:(1、刃性位错有一额外半原子面(2、位错线是一个拥有必定宽度的修长晶格畸变管道,此中既有正应变,又有切应变。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是()。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答案:B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 弹性变形B. 位错运动C. 相变D. 断裂答案:B3. 在材料科学中,硬度的定义是()。
A. 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B. 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C. 材料抵抗压缩的能力D. 材料抵抗拉伸的能力答案:B4. 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淬火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硬度B. 增加韧性C. 减少变形D. 提高导电性答案:A5.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碳纤维增强塑料B. 钢筋混凝土C. 不锈钢D. 玻璃钢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______作用时,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外力;破坏2.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______条件下,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裂纹存在;断裂3. 材料的疲劳是指材料在______作用下,经过______循环后发生断裂的现象。
答案:交变应力;多次4. 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在______条件下,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温度梯度;热量传递5. 材料的电导率是指材料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______。
答案:电荷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区别。
答案: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2. 描述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
答案: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裂纹的萌生、裂纹的扩展和最终断裂。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微裂纹逐渐扩展,当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材料无法承受继续增加的应力时,就会发生断裂。
3. 什么是材料的热处理?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材料科学中的“四要素”是指()。
A. 组织、性能、加工、应用B. 材料、结构、性能、加工C. 材料、结构、性能、应用D. 结构、性能、加工、应用答案:C2.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
A. 铝合金B. 碳纤维C. 聚氯乙烯D. 陶瓷答案:A3. 材料的硬度是指()。
A. 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B. 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C. 材料抵抗穿透的能力D. 材料抵抗摩擦的能力答案:A4. 材料的疲劳是指()。
A. 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变化B. 材料在重复应力作用下的性能变化C. 材料在腐蚀环境下的性能变化D. 材料在高压下的的性能变化答案:B5. 材料的蠕变是指()。
A. 材料在低温下的性能变化B. 材料在长期静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缓慢持久变形C. 材料在高速下的的性能变化D. 材料在潮湿环境下的性能变化答案:B二、填空题1. 材料的_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是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答案:强度2. 材料的_________是指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排列方式,它直接影响材料的宏观性能。
答案:晶体结构3. 材料的_________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进行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
答案:韧性4. 材料的_________是指材料在高温下保持性能不变的能力,对于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材料尤为重要。
答案:热稳定性5. 材料的_________是指材料对电磁场的响应能力,对于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材料尤为重要。
答案:电磁性能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材料科学中的“相图”及其作用。
答:相图是用来描述在不同温度、压力和成分比例下,材料可能存在的不同相(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图表。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了解和预测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对于材料的设计、加工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何为材料的“疲劳寿命”?请举例说明。
答:材料的疲劳寿命是指材料在反复应力作用下能够承受循环次数的总和,直到发生疲劳破坏为止。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一、选择题1. 在以下选项中,哪个是材料科学研究的基本目标?A. 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寿命B. 制定新的材料标准C. 推动材料的商业化应用D. 减少材料的生产成本2. 下列哪个属于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材料的机械性能B. 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C. 材料的市场价值评估D. 材料的生产工艺3. 晶体结构的表征常用的方法是什么?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D. X射线衍射(XRD)4. 以下哪项不是观察材料中晶体缺陷的常用方法?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 热重分析仪(TGA)D. X射线衍射(XRD)5. 玻璃是一种无序非晶体,其特点是什么?A. 有定型的几何结构B.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C. 没有明确的熔点D. 可通过加热重新晶化二、简答题1. 请简述材料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制备工艺等方面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的性质和行为。
2. 简要介绍一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具有有序的、周期性的原子结构,其原子排列呈现规则的几何形态。
非晶体则没有明确的周期性结构,其原子排列无序。
3. 请简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表现,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
热学性能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行为,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
4. 请列举一种主要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并简述其原理。
一种主要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是阳极氧化。
其原理是将金属材料作为阳极,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电流,使得金属表面产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膜,从而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表面硬度。
5. 简述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材料的疲劳破坏是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产生的、逐渐发展的、具有累积性的破坏。
其机理是在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会逐渐形成裂纹,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导致材料断裂。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晶体缺陷2. 扩散3. 塑性变形4. 应力5. 比热容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 玻璃B. 塑料C. 陶瓷D. 铜2.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陶瓷材料?A. 铁B. 铝C. 硅酸盐D. 聚合物3.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A. 玻璃B. 钢铁C. 聚乙烯D. 陶瓷4.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A. 铜B. 铝C. 硅D. 铁5.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绝缘体?A. 铜B. 铝C. 硅D. 玻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请简述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的区别。
3. 请简述材料的热传导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计算一个碳化硅晶体的体积。
已知碳化硅的晶胞参数:a=4.05 Å,b=4.05 Å,c=8.85 Å,α=β=γ=90°。
2. 计算在恒定温度下,将一个100 cm³的铜块加热100℃所需的热量。
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39J/(g·℃),铜的密度为8.96 g/cm³。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材料科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论述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晶体缺陷: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不完整或不符合理想周期性排列的现象。
2. 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的过程。
3. 塑性变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恢复原状的性质。
4. 应力:单位面积上作用于材料上的力。
5.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2. C3. C4. C5.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有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单斜晶系。
材科基期末试题及答案

材科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材料可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成分?A. 钢筋B. 砖块C. 沙子D. 玻璃答案:C. 沙子2. 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建筑保温?A. 玻璃棉B. 聚苯乙烯泡沫板C. 聚氨酯泡沫板D. 水泥砖答案:D. 水泥砖3. 钢筋混凝土梁通常采用的钢筋类型是什么?A. HRB400B. HRB335C. HRB500D. HRB600答案:A. HRB4004.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耐高温性能?A. 石膏板B. 铝合金C. 玻璃钢D. 木材答案:C. 玻璃钢5. 防火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A. 铁B. 玻璃C. 木材D. 石膏板答案:A. 铁二、填空题1. 剩余强度的定义是:材料在受到一定外力作用后,继续保持一定承载能力的能力。
2. 以下不属于构造材料的是:绝热材料。
3. 防腐涂料具有的特性包括:耐腐蚀、防潮、防霉等。
4. 水泥屋面的主要构造材料是:水泥瓦。
5. 玻璃制品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混凝土的组成和用途。
答案: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沙子、石子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它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中,包括房屋、桥梁、道路等的基础、墙壁、地板等构建结构。
2. 钢筋具有什么特性?在建筑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钢筋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特性,可以提供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
在建筑中,钢筋主要用于混凝土梁、柱等构件中,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请简要介绍防火门的作用和材料。
答案:防火门主要用于建筑物内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
它可以有效隔离火焰和烟雾,保障人员疏散和财产安全。
防火门的主要材料是钢,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
四、案例分析某建筑工地上工程师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土用于铺设地板。
以下是他所考虑的几种材料,每种材料的优缺点如下:1. 普通混凝土:价格低廉,施工方便,但强度较低,易开裂,不适合承受重压。
2. 高强度混凝土:价格较贵,但强度高,耐久性好,适合铺设高负荷区域的地板。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与判断(答案).doc

3.在三元相图的两相共存区, 系统的自由度数为_B_。
D. 5第七章三元相图一、选择题1. 在三元系相图中,三相区的等温截面都是一个连接的三角形,其顶点触及 _A_oA 单相区B 两相区C 三相区D 四相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三元相图的垂直截面图。
可以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分析相成分的变化规律B 分析合金的凝固过程C 用杠杆法则计算各相的相对量D 用重心法则计算各相的相对量。
A 1B 2C 0D 34. 在三元相图的三相共存区,系统的自由度数为_A_。
A 1B 2C 0D 35. 三元系最多存在—C —相平衡。
A. 2B. 3C. 4二、判断题1.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三元系统最多4相平衡共存。
V 2.三元相图的垂直截面的两相区内杠杆定律不适用。
X 3.三元相图的垂直截面可确定合金相成分和量的变化。
X 4.在三元相图的三相共存区,系统的自由度数为0。
X 5.在三元相图的四相共存区,系统的自由度数为0。
V 6.三元相图的垂直截面可应用杠杆定律确定平衡相的成分和相对量。
X 7. 三元相图的水平截面虽然可以确定合金的相组成,但不能确定平衡相的成分 和相对量。
X8. 三元相图的投影图可分析合金的结晶过程,并确定合金相与组织的相对量。
V第八章铁碳合金与铁碳合金相图一、判断题1. 在Fe-Fe 3C 系合金中,只有过共析钢的平衡结晶组织中才有二次渗碳体存在。
X2. 凡是碳钢的平衡结晶过程都具有共析转变,而没有共晶转变;相反,对于铸 铁则只有共晶转变而没有共析转变。
X3. 无论何种成分的碳钢,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组织中铁素体相对量减少,而珠 光体相对量增加。
X4. 在退火状态下,随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总是提高的。
X5. 在退火状态下,随含碳量增加,钢的硬度总是提高的。
V6. 在优质钢中,S 、P 元素总是有害元素。
2023材料科学基础考卷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材料的四大基本性能中,下列哪一项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A. 塑性B. 硬度C. 韧性D. 耐磨性2. 下列哪种晶体结构类型不具有滑移系?A. 面心立方B. 体心立方C. 六方最密D. 简单立方A. 钢铁B. 铝合金C. 玻璃D. 橡胶4. 下列哪个过程是纯金属凝固过程中原子排列从不规则到规则的过程?A. 凝固B. 凝固前沿C. 枝晶生长D. 偏析A. X射线衍射B. 扫描电镜C. 热分析D. 拉曼光谱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错)2. 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一般较低,因此容易发生断裂。
(对)3. 材料的熔点越高,其热稳定性越好。
(对)4. 晶体中的位错密度越高,材料的强度越高。
(错)5. 材料的疲劳寿命与加载频率成正比。
(错)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材料的四大基本性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
2. 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最小重复单元称为:____。
3.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的运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4. 陶瓷材料的烧结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5. 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 什么是位错?它在材料中的作用是什么?3. 简述纯金属凝固过程中晶粒长大的驱动力。
4. 什么是材料的疲劳?影响材料疲劳寿命的因素有哪些?5. 简述材料表面改性的目的和方法。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已知某金属的屈服强度为200MPa,求在拉伸过程中,当应力达到150MPa时,该金属的塑性应变是多少?2. 一块玻璃在室温下受到外力作用,为什么容易发生脆性断裂?3. 有一块铝合金,其熔点为660℃,现将其加热至700℃,请分析其组织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极化会对晶体结构产生显着影响,可使键性由(B)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A)共价键向离子键(B)离子键向共价键(C)金属键向共价键(D)键金属向离子键2、离子晶体中,由于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使正负离子间的距离(B),离子配位数()。
(A)增大,降低(B)减小,降低(C)减小,增大(D)增大,增大3、氯化钠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分子数是(C)。
(A)5 (B)6 (C)4 (D)34、Na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4,Na+填充在Cl-所构成的(B)空隙中。
(A)全部四面体(B)全部八面体(C)1/2四面体(D)1/2八面体5、Cs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1,Cs+填充在Cl-所构成的(C)空隙中。
(A)全部四面体(B)全部八面体(C)全部立方体(D)1/2八面体6、MgO晶体属NaCl型结构,由一套Mg的面心立方格子和一套O的面心立方格子组成,其一个单位晶胞中有(B)个MgO分子。
(A)2 (B)4 (C)6 (D)87、萤石晶体可以看作是Ca2+作面心立方堆积,F-填充了(D)。
(A)八面体空隙的半数(B)四面体空隙的半数(C)全部八面体空隙(D)全部四面体空隙8、萤石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配位数为(B)。
(A)2 (B)4 (C)6 (D)89、CsCl晶体中Cs+的配位数为8,Cl-的配位数为(D)。
(A)2 (B)4 (C)6 (D)810、硅酸盐晶体的分类原则是(B)。
(A)正负离子的个数(B)结构中的硅氧比(C)化学组成(D)离子半径11、锆英石Zr[SiO4]是(A)。
(A)岛状结构(B)层状结构(C)链状结构(D)架状结构12、硅酸盐晶体中常有少量Si4+被Al3+取代,这种现象称为(C)。
(A)同质多晶(B)有序—无序转变(C)同晶置换(D)马氏体转变13.镁橄榄石Mg2[SiO4]是(A)。
(A)岛状结构(B)层状结构(C)链状结构(D)架状结构14、对沸石、萤石、MgO三类晶体具有的空隙体积相比较,其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A)沸石>萤石>MgO (B)沸石>MgO>萤石(C)萤石>沸石>MgO (D)萤石>MgO>沸石15、根据鲍林(Pauling)规则,离子晶体MX2中二价阳离子的配位数为8时,一价阴离子的配位数为(B)。
(A)2 (B)4 (C)6 (D)816、构成硅酸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SiO4]四面体,两个相邻的[SiO4]四面体之间只能(A)连接。
(A)共顶(B)共面(C)共棱(D)A+B+C17、点缺陷与材料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材料的高温动力学过程等有关,以下点缺陷中属于本征缺陷的是(D)。
(A)弗仑克尔缺陷(B)肖特基缺陷(C)杂质缺陷(D)A+B18、位错的(A)是指在热缺陷的作用下,位错在垂直滑移方向的运动,结果导致空位或间隙原子的增值或减少。
(A)攀移(B)攀移(C)增值(D)减少19、对于形成杂质缺陷而言,低价正离子占据高价正离子位置时,该位置带有负电荷,为了保持电中性,会产生(D)。
(A)负离子空位(B)间隙正离子(C)间隙负离子(D)A或B20、对于形成杂质缺陷而言,高价正离子占据低价正离子位置时,该位置带有正电荷,为了保持电中性,会产生(D)。
(A)正离子空位(B)间隙负离子(C)负离子空位(D)A或B21、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的性质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D)。
(A)稳定晶格(B)活化晶格(C)固溶强化(D)A+B+C22、固溶体的特点是掺入外来杂质原子后原来的晶体结构不发生转变,但点阵畸变,性能变化。
固溶体有有限和无限之分,其中(B)。
(A)结构相同是无限固溶的充要条件(B)结构相同是无限固溶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C)结构相同是有限固溶的必要条件(D)结构相同不是形成固溶体的条件23、缺陷对晶体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常见的缺陷为(D)。
(A)点缺陷(B)线缺陷(C)面缺陷(D)A+B+C24、按照晶体结构缺陷形成的原因,可将晶体结构缺陷的类型分为(D)。
(A)热缺陷(B)杂质缺陷(C)非化学计量缺陷(D)A+B+C25、晶体中的热缺陷的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变化规律是(B)。
(A)线性增加(B)呈指数规律增加(C)无规律(D)线性减少26、间隙式固溶体亦称填隙式固溶体,其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
讨论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条件须考虑(D)。
(A)杂质质点大小(B)晶体(基质)结构(C)电价因素(D)A+B+C27、位错的滑移是指位错在(A)作用下,在滑移面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永久形变。
(A)外力(B)热应力(C)化学力(D)结构应力28、柏格斯矢量(BurgersVector)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A),其符号表示为()。
(A)刃位错;⊥(B)刃位错;VX (C)螺位错;(D)刃位错;29、热缺陷亦称为本征缺陷,是指由热起伏的原因所产生的空位或间隙质点(原子或离子)。
当离子晶体生成肖特基缺陷(Schottkydefect)时,(B)。
(A)正离子空位和负离子空位是同时成对产生的,同时伴随晶体体积的缩小(B)正离子空位和负离子空位是同时成对产生的,同时伴随晶体体积的增加(C)正离子空位和负离子间隙是同时成对产生的,同时伴随晶体体积的增加(D)正离子间隙和负离子空位是同时成对产生的,同时伴随晶体体积的增加30、热缺陷亦称为本征缺陷,是指由热起伏的原因所产生的空位或间隙质点(原子或离子)。
生成弗仑克尔缺陷(Frenkeldefect)时,(A)。
(A)间隙和空位质点同时成对出现(B)正离子空位和负离子空位同时成对出现(C)正离子间隙和负离子间隙同时成对出现(D)正离子间隙和位错同时成对出现31、位错的具有重要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位错不一定是直线(B)位错是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边界(C)位错可以中断于晶体内部(D)位错不能中断于晶体内部32、位错的运动包括位错的滑移和位错的攀移,其中(A)。
(A)螺位错只作滑移,刃位错既可滑移又可攀移(B)刃位错只作滑移,螺位错只作攀移(C)螺位错只作攀移,刃位错既可滑移又可滑移(D)螺位错只作滑移,刃位错只作攀移33、硅酸盐熔体中各种聚合程度的聚合物浓度(数量)受(D)因素的影响。
(A)组成(B)温度(C)时间(D)A+B+C34、当熔体组成不变时,随温度升高,低聚物数量(C),粘度()。
(A)降低;增加(B)不变;降低(C)增加;降低(D)增加;不变35、当温度不变时,熔体组成的O/Si比高,低聚物(C),粘度()。
(A)降低;增加(B)不变;降低(C)增加;降低(D)增加;不变36、硅酸盐熔体的粘度随O/Si升高而(B),随温度下降而()。
(A)增大,降低(B)降低,增大(C)增大,增大(D)降低,降低37、由结晶化学观点知,具有(A)的氧化物容易形成玻璃。
(A)极性共价键(B)离子键(C)共价键(D)金属键38、Na2O·Al2O3·4SiO2熔体的桥氧数为(D)。
(A)1 (B)2 (C)3 (D)439、Na2O?CaO?Al2O3?SiO2玻璃的桥氧数为(B)。
(A)2.5 (B)3 (C)3.5 (D)440、如果在熔体中同时引入一种以上的R2O时,粘度比等量的一种R2O高,这种现象为(B)。
(A)加和效应(B)混合碱效应(C)中和效应(D)交叉效应41、对普通硅酸盐熔体,随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将(A)。
(A)降低(B)升高(C)不变(D)A或B42、熔体的组成对熔体的表面张力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O/Si减小,表面张力将(A)。
(A)降低(B)升高(C)不变(D)A或B43、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是(C)的过程。
(A)可逆与突变(B)不可逆与渐变(C)可逆与渐变(D)不可逆与突变44、当组成变化时,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成分变化具有(C)。
(A)突变性(B)不变性(C)连续性(D)A或B45、熔体组成对熔体的表面张力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O/Si减小,表面张力将(A)。
(A)降低(B)升高(C)不变(D)A或B46、不同氧化物的熔点TM和玻璃转变温度Tg的比值(Tg/TM)接近(B)易形成玻璃。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47、可用三T(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曲线来讨论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三T曲线前端即鼻尖对应析出10-6体积分数的晶体的时间是最少的,由此可得出形成玻璃的临界冷却速率,通常,该临界冷却速率愈大,则系统形成玻璃(A)。
(A)愈困难(B)愈容易(C)质量愈好(D)质量愈差48、不同O/Si比对应着一定的聚集负离子团结构,形成玻璃的倾向大小和熔体中负离子团的聚合程度有关。
聚合程度越低,形成玻璃(A)。
(A)越不容易(B)越容易(C)质量愈好(D)质量愈差49、当熔体中负离子集团以(C)的歪曲链状或环状方式存在时,对形成玻璃有利。
(A)低聚合(B)不聚合(C)高聚合(D)A或C25、桥氧离子的平均数Y是玻璃的结构参数,玻璃的很多性质取决于Y值。
在形成玻璃范围内,随Y的增大,粘度(D),膨胀系数()。
(A)增大;不变(B)降低;增大(C)不变;降低(D)增大;降低50、对于实际晶体和玻璃体,处于物体表面的质点,其境遇和内部是不同的,表面的质点处于(A)的能阶,所以导致材料呈现一系列特殊的性质。
(A)较高(B)较低(C)相同(D)A或C51、由于固相的三维周期性在固体表面处突然中断,表面上原子产生的相对于正常位置的上、下位移,称为(B)。
(A)表面收缩(B)表面弛豫(C)表面滑移(D)表面扩张52、固体的表面能与表面张力在数值上不相等,一般说来,同一种物质,其固体的表面能(B)液体的表面能。
(A)小于(B)大于(C)小于等于(D)等于53、重构表面是指表面原子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周期性与体内(),垂直方向的层间距与体内(A)。
(A)不同;相同(B)相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54、粘附剂与被粘附体间相溶性(C),粘附界面的强度()。
(A)越差;越牢固(B)越好;越差(C)越好;越牢固(D)越好;不变55、离子晶体MX在表面力作用下,极化率小的正离子应处于稳定的晶格位置,易极化的负离子受诱导极化偶极子作用而移动,从而形成表面(C,这种重排的结果使晶体表面能量趋于稳定。
(A)收缩(B)弛豫(C)双电层(D)B+C56、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裂纹同样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这种影响尤为重要,微裂纹长度(),断裂强度(A)。
(A)越长;越低(B)越长;越高(C)越短;越低(D)越长;不变57、界面对材料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界面具有(D)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