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超声在手术治疗颅脑肿瘤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放疗、化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已不再是医学领域的唯一选择。

超声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医学技术,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之一就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下面将对超声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超声技术概述超声技术是一种基于声波导致的热效应,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超声技术有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低强度聚焦超声(Low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等。

二、HIFU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HIFU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肿瘤治疗方法,不需要开刀、不需要穿刺,通过高强度声波直接靶向病灶破坏肿瘤细胞。

由于其无创治疗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的关注。

1. HIFU临床应用HIFU技术可以用来治疗肝癌、乳腺癌、子宫肌瘤、骨转移等多种肿瘤。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HIFU可以达到类似手术治疗的效果,但是却具备无创、无伤、无痛等特点,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治疗费用。

2. HIFU优点与传统治疗方法不同,HIFU更加精准、针对性强,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风险低,不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在治疗不适合手术或者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肿瘤患者时,HIFU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选择。

三、LIFU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不同于HIFU的高能量聚焦杀伤肿瘤细胞的方式,LIFU是在较低能量的超声声波作用下,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达到消融肿瘤的效果,从而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

1. LIFU临床应用LIFU主要用于消融肝、肺、肾脏等部位的小型肿瘤。

与传统手术相比,LIFU 无需手术切口,避免了病人的疼痛、术后恢复时间长的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

2. LIFU优点LIFU非常安全,能够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手术的伤口感染。

它还能够大大缩短治疗过程,并降低治疗费用。

术中实时超声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术中实时超声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图 2 右额 L { 浆 细 胞 瘤 MR 及趟 声 图 像 I I I
3 讨 论
2 2 肿瘤声像图表现 .
术 中探测肿瘤 显示率 10 , 0 % 所有 病灶
I U 列广 泛 应 川 , 神 经 外 科 于 术 【 使 用 IU O S已 l I O S是 这 项 技 术 最 早 也是 敲 成 功 的 临 床 心 用 之 经 颅 二 维 超 声 一 {于 受 颅 骨 影 响 , . { .} 受 限 , 玎 顿 于术 f 为 l U 提 供 机 会 , 其 而 叮 (S ) 使
维普资讯
1 3 32


3卷 第 10N . eeM d- JL l 0 ,03,o9 I , 2 c a r e

经 验 交 流 ・
术 中实 时超 声 在颅 脑 肿 瘤 手 术 中 的应 用
杨 金焰 郭 毅 史彦 芳 田春 辉 方 川 王佳 良 丁亚楠
自 20 年 l 06 0月至 20 07年 l 月 , 2 我科 应 用 术 中 超声 ( t o ir — na prte ha ng pyIU ) 时 引 导 显 微 外 科 切 除 顿 内肿 瘤 eav r oor h , S 实 i u s a O
及 毗 邻血 管关 系 , 控 占位 切 除 范 围 , 术 结 束 前 再 次 探 测 宵 监 于
无肿瘤及 血肿残留。所有 病例 超声 冈像 提示 的诊 断均经 术 中
探 测 及 术 后病 理 证 实 。
2 结 果
A 增 强 M I 爪 肿 瘤 叫 R B 术 r 时 超 声 显 示 肿 瘤 实 边 界 清 晰 . 部 呈 较 均 匀 内
动 障碍 等 症 状 。
12 仪器及方法 .

术中超声在脑肿瘤切除术中应用与预后的关系

术中超声在脑肿瘤切除术中应用与预后的关系
(. 1 雅安市人 民医院超声科 , 四川 雅 安 65 0 ;. 2 0 0 2 遵义 医学院 , 贵州 遵义 5 3 0 ) 6 0 3
【 要】 目的 摘
关 系 。方 法
采用术 中 声观 察颅脑肿 瘤的超 声 图像特 点, 讨其在 神 经外科手 术 中的应 用价值 与 患者预 后 的 超 探
将4 5例 脑 肿 瘤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A B 两组 , 显 微 外科 手 术 基 础 上 , 、 在 A组 2 3例 颅 脑 肿 瘤 患 者在 手 术 中接 受 了
术 中超 声检 查 , 以确 定肿瘤的位 置、 手术切 除范围及切 除术后 是 否有肿 瘤 残余 , B组 2 2例 行 常规 手术 , 比较 两组之 间 并
G n t 0 2,0 4)8 9~ 4 e e, 0 7 ( :2 84 2
从 而使 肿瘤 的侵 袭 转移 能 力 增 高 。P 6基 因具有 多肿 1 瘤 抑制 作用 , 旦 发生 变异 或 失活 , 会导 致细 胞无 控 一 都
制生 长 , 发 癌 变 , 此 推 断 P 6表 达 缺 失 导 致 使 诱 因 1 VG E F过 度 表达 促 进 癌 血 管 的形 成 ,A uf Z U Cegmi e a.. a nPo lsH si lY a ,i un6 50 ;. u y Mei oi Y O We—u W NGG iu ,H hn — n ,t 11 Ya ep ' o t ,a n S h a 2 0 0 2 Z ni d— s - g e p a c
的 差 异 。结 果 术 中超 声 能 清 晰 地 显 示肿 瘤 的 情 况 , 手 术 完 整 切 除肿 瘤 。 并 发 症 无 差 异 , 经 功 能 废 损 、 发 及 预 后 经 神 复

神经外科术中超声——历史回顾、应用实践和技术展望

神经外科术中超声——历史回顾、应用实践和技术展望

神经外科术中超声——历史回顾、应用实践和技术展望1术中超声的历史回顾在外科领域内,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作为一项相对较新的术中影像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A型超声和非实时的B 型超声开始应用;第二阶段是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实时的B型超声使术中超声技术迅速发展;第三阶段是90年代——新技术的应用,如术中腹腔镜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成像等。

50年代早期,French等就利用A型超声的脉冲信号来检测切除的脑组织和尸体标本内的肿瘤。

此后,Wild和Reid利用A型超声在手术中准确地诊断了一例恶性脑肿瘤,这是第一次在外科手术中通过超声技术检测到病变。

60年代中期,关于A型超声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文章陆续发表,在开颅后利用2-5MHz的传感器在湿润的硬脑膜表面扫描,进行了大量的病例研究,包括各种类型的脑肿瘤,脑出血,囊肿,脓肿和脑积水等。

A型超声被认为是简单、无创和快速的准确定位及检测方法,但其研究工作并未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接受,原因在于在A型超声上,一维的振幅峰值难于区分和解释。

另外,其能在手术中可应用的病变和器官也有限。

同时外科医生也认识到了能准确进行定位和检测的术中影像技术的必要。

70年代中期,由于超声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出现了实时的二维B型超声。

尤其是高频的所谓“小零部件”超声提供了更精细分辨率的图像。

它在准确性和即时性方面优于A型超声和非实时的B型超声。

在70-80年代,外科领域再度激起了对术中超声的研究兴趣。

在手术室里,神经外科医生面对的困难是对颅脑病变的定位和检测,这与肝脏手术类似。

因而,此时出现的高频B型超声迅速在脑外科获得了尝试和应用。

1980年,Rubin等利用3MHz 的传感器显示了脑的解剖和脑肿瘤。

其后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和报道,对脑肿瘤、囊肿、脓肿、血肿、感染性病变、脑积水、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骨折及异物等,证明了术中超声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对病变的准确定位,仪器的导引,辅助切除肿瘤,判断残余肿瘤和夹闭动脉瘤等。

超声在颅脑创伤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在颅脑创伤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2 4例颅脑 创伤患 【 要】 目的 摘 探讨超声检查在颅脑 创伤术 中及术后 的应用价 值。方法
者在术 中及术后行超声检查共发现 病变 3 5个 。其 中术 中检 查 7例 , 用 3 5MH 探 头 , 使 . z 以无菌 手术 显微镜罩将探头包裹 , 探头与镜罩之间涂耦合 剂 , 将探 头轻置 于脑组织 表面 向各个方 向扫查 , 观察 是
pt ns i ru ac bani u e.M eh d B m d nr—ad ps— eav laon eepr ai twt t m t ri n r s e h a i ji to s — oeit a n ot p rte u rsu d w r e— o i t
f r d 3 i si 4 p te t o me 5 tme n 2 ai n s,ic u ng7 tme nta o e ai n i te san 8 tme fp s— p r - n l di i so i r — p r to n7 paint d 2 i so o to a f e
否 有 迟 发 血 肿 , 中 线 结 构 有 无 移 位 , 室 位 置 、 小 、 无 受 压 变 形 , 组 织 及 病 变 区 回 声 表 现 。术 脑 脑 大 有 脑
后检查 1 , 用不 同频率探头显示远场 、 7例 采 中场 、 近场的病变 , 一般情 况下 2 4 M 探头用于探查深 ~ Hz 度 >1 m病 变 , 6MH 探头用于探查深度 为 5~1 m病变 , 0a 3— z 0c 4~9MH z用于探查 深度 <5c m病 变, 在去除颅骨处皮肤表面进行探测并避免接 触伤 口。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病 变 3 5个 , T及 手术发 C 现病变 4 个 。与头颅 C 1 T检查 或手术 探查进行对 比发 现 , 膜外血肿及 硬膜 下血肿 的超声检 出率最 硬 高, 实质 内血肿次之 , 硬膜 下积 液及 脑挫 裂伤 的检 出率较低 , 总检 出符合 率 为 8 . % , 5 4 较大 的血 肿均 伴有 中线结构移位 。 脑室受压变小或 消失 。结论 高抢救成功率 , 可以在颅 脑创伤监护室使用 。 颅脑 创伤 患者术 中、 术后 超声与 C T或手术 检 出符 合率好 , 超声 检查更方便 、 快速 , 有助于及 时发 现颅 内迟发血 肿及其他 紧急 并发症 , 节省 抢救 时间 , 提

术中超声在颅内微小病变中的应用

术中超声在颅内微小病变中的应用

术中超声在颅内微小病变中的应用对神经外科的患者进行病灶位置的确定是治疗的关键,特别是患者病灶的位置比较深,且病灶比较小,则很难进行位置的确定。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微小病变18例患者,笔者应用超声仪器对患者的病灶进行确定位置,并在其的动态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疗效肯定,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进行mri或者ct检查,其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的位置比较深,病灶较小,共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

病理性质:脑转移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核瘤2例,炎性肉芽肿1例,胶质瘤1例。

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0~3.0cm,深度为3.0-4.5cm。

1.2 应用检查的仪器:进行检查的仪器为ge公司生产的logic500型检查仪器,此仪器的探头大小为1.0x4.5cm,其发射频率为7mhz。

此仪器的优点为体积小、移动方便、体积小等。

1.3 进行检查的方法:术前所有患者都依据患者的ct或者mri 影像进行位置的确定,在开颅之后浇洒生理盐水,并用探头对患者的蛛网膜等处进行扫描,再对垂直方向进行扫描检查。

检查药物对患者的病灶深度、位置、形状、大小等情况进行记录工作。

根据其位置进行切口的确定,如果其位置在非功能区域,应在距离肿瘤最近的部位进行切开。

如果患者的肿瘤在功能的区域,应绕开功能区进行切开,术中应对病灶进行细致的检查。

术后要和术前的影像进行对比,以了解进行切除的情况。

2.结果文中的所有患者都在术中给予超声定位,可清楚地显示患者的肿瘤位置,微小的病灶也可以进行确定位置,检查的准确率可以到达100%。

此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疾病的病灶位置处,还可以对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显示。

所有患者均根据仪器确定了病灶的位置。

手术治疗中给予其进行检查能够对其病灶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可配合手术切除治疗。

术后和术前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患者的手术效果。

所有患者中有1例患者病灶接近运动区,手术后患者出现了偏瘫加重的表现,又经过2周左右的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情况得到了改善。

聚焦超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聚焦超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聚焦超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超声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诊断手段,它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散射和反射而生成图像,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

而在超声技术中,聚焦超声技术则被视为一项创新性的进展,因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瞩目。

首先,聚焦超声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们常常将其与传统的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式相对比。

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聚焦超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通过将超声波聚焦在体内的特定位置,可以直接对肿瘤进行热凝固、灭活或灭斑等。

这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既可以消除肿瘤,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周围健康组织,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聚焦超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外科手术常常需要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切割,而聚焦超声技术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要。

通过聚焦超声波束,医生可以将其精准地聚焦在病灶上,进而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颅内肿瘤的治疗,医生可以通过聚焦超声技术将超声波束聚焦在肿瘤上,使其迅速增温杀死肿瘤细胞。

这种非侵入性的方法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周围神经组织的完整性。

此外,聚焦超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心脏瓣膜狭窄患者来说,传统的手术切开风险较高,但聚焦超声技术可以通过无创方式改善血流动力学。

通过聚焦超声波在瓣膜狭窄区域的应用,可以使瓣叶松弛,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聚焦超声技术还可以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通过聚焦超声波在血管壁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破坏血管内膜上的斑块,从而减少血管阻塞的风险。

聚焦超声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上述领域,还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妇科、消化系统等医学领域。

例如,对于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来说,传统的手术切割存在诸多不便和风险,而聚焦超声技术则可以通过无痛无创的方式快速击碎结石。

这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法不仅相对安全、便捷,而且对患者的身体创伤相对较小。

术中超声检查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术中超声检查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液 。l 周伤 E恢复后 , 肉眼可 见的疣 体者 , 2 % 足叶草 酯 l 无 用 5 酊外涂在宫颈 口或 宫颈管 内。如仍 有 肉眼可见 的疣 体 , 再 则 次微波治疗 , 至疣体 完全 消失后 再 外涂 足 叶草酯 酊 。微 波 直 烧灼后 3个月内禁止 性交 。对 照组 仅 用微 波治 疗 , 法同治 方
4l 2
G a g i dc Z o l a , a. 0 9 V 13 , . u n x Me i ut ZM r2 0 , o. i No 3 a J r
用2 %利多卡因局麻 , 消毒 疣体及 周 围 , 用珠 海市 和佳 医疗 使
设备有限公 司 生产 的 C P I型 微 波综 合 治 疗 仪 , 出功 率 Y— 输
目前 治 疗尖 锐 湿 疣 的 方 法 很 多 , 不 能 根 除 , 发 率 但 复 高 J 。宫颈尖锐湿疣可 发生在 宫 颈 口或宫 颈管 内 , 因疣体 位
置较深 、 露不 清楚 、 暴 烧灼不彻底及人 乳头瘤 病毒 ( P 的潜 H V)
伏感染等使其难 以治愈 , H V长期 潜伏在 宫颈 部位 可导致 如 P 宫颈癌的发生 。微 波是一 种交 频 电滋波 , 以生 物体 本 身作 它
内温度 达到 I0C, 扩散到周 围组织 , O ̄ 并 使其 变性凝 固坏死 , 并 能有效刺激机体增强细胞免 疫功能 。治疗探 头可 直接接触 皮 损处 , 对位 准确 , 不损 伤 正 常组 织 , 伤 小 , 出血或 出血 创 不 少, 无碳化气味 , 烧灼较彻底 , 并可烧灼 较深基底及周 围皮肤 , 尽可能的清除潜伏感染 。足 叶草脂 又称鬼 臼树 脂是从鬼 臼的 根茎 中提取 出来的 一种植 物树 脂化 合 物 ,5 足叶草脂 酊剂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超声在手术治疗颅脑肿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10T14:50:29.1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李振喆冯宇
[导读] 在术中超声的引导下,颅脑肿瘤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均得以有效保障,其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一科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的应用对于颅脑肿瘤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定位+术中超声)和对照组(术前定位)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80.65%>67.74%)和生活质量评分[(86.45±5.44)分>(72.32±6.81)分]相对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9.68%<22.58%)相对更低,而住院时间[(5.46±1.36)d>(6.74±1.85)d]相对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术中超声的引导下,颅脑肿瘤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均得以有效保障,其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颅脑肿瘤;手术治疗;手术超声
颅脑肿瘤是发生于患者颅腔内的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组织会受到侵袭和压迫,引发头痛、视力障碍、呕吐等症状,伴随有精神及意识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

颅脑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切除颅腔内肿瘤组织。

但是考虑到手术部位分布着错综复杂的脑血管和神经,加上部分颅内肿瘤存在隐匿性,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风险[1]。

为了更加完整、彻底的切除肿瘤组织,并保护脑组织和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受损害,需要在术中借助先进的定位技术予以引导,提高手术的精确度,进而保障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术中超声的应用对于颅脑肿瘤治疗效果极其安全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

在31例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最高龄78岁,最低龄29岁,平均年龄(50.6±7.1)岁。

在31例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最高龄76岁,最低龄31岁,平均年龄(51.8±6.7)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MRI和头颅CT检查,根据其检查结果,确定手术皮瓣和骨窗范围后,行手术治疗。

于额颞发际切开,作切口,呈弧形,经翼点入路开颅,行分离皮瓣、剥离骨膜、下推颞肌,暴露其硬脑膜。

使用Philips Sonos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神经外科专用探头(频率7MHz)包裹于无菌塑料套中,并垂直伸入骨窗内进行多平面扫查,了解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其性质。

分析其内部血流信号。

在超声引导下,寻找合适且正确的皮质切口位置及其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组织,并灌注生理盐水,再行超声扫描,得到术后的超声影像,其检查结果可作为治疗评估的重要参考。

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MRI和头颅CT检查,根据其检查结果,确定手术皮瓣和骨窗范围后,根据术前影像资料行显微外科手术,皮质切口位置及其入路均根据肉眼予以判断。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根据两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见于表1:
2.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其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从心理、生理、环境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评价颅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对比两组间的差异,见于表2:
3讨论
在颅脑肿瘤的临床治疗当中,主要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其疗效显著。

但是颅脑肿瘤手术治疗的难度和风险仍然较大,其对于技术性的要求很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度,需要在应用CT或MRI等术前解剖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术中进行超声检查以作为辅助。

在超声引导下,能够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肿瘤组织,并根据其位置、大小、性质以及内部血流情况,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行方案,确定皮质切口位置及其入路,并在术中保护好重要的脑血管、神经组织,进而保障手术的安全性。

经超声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隐匿的或已移位的肿瘤组织,以更加完整、彻底的清除病灶。

术中超声还能够实时掌握肿瘤组织的切除情况,实现动态监测。

术中超声辅助颅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升,减少手术对于患者的脑组织、神经组织结构的损害,并维护其功能[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术前定位+术中超声进行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肿瘤全切率为80.65%、并发症发生率为9.68%。

应用术前定位进行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肿瘤全切率为67.74%、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对比差异显著(P<0.05),充分说明观察组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更好。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充分说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术中超声在颅脑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其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能够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
疗效,便于更好的保护脑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参考文献:
[1]戴兴,晏子媛,杨超.术中超声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189-190.
[2]宗志涛,王奇萍,谭政华,等.术中超声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9):64-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