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概述》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湘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概述》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概述》word教案
1.1 环境概述
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概述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分类方法
3、环境因素
4、环境质量
本讲重点:环境问题的内涵及其分类
本讲难点:
1. 环境问题的分类方式
2. 环境因素
考点点拨:环境是分类依据和分类标准
一、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依照属性)
(依照范畴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
(依照时刻分类)古代环境近代环境现代环境以后环境
(依照因素分类)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二、环境因素
1、概念:构成人类环境质量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同时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差不多成分
2、分类: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自然: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
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三、环境质量
1、概念:环境因素受污染的程度
2、缘故:自然和人为
3、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
活动:
调查我们生活的地区的环境质量如何?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别?。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课件 环境问题概述课件2

专 题
(2)分析图 1,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将带来哪些
栏 目
环境问题?
开 关
(3)导致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出现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自我检测区
第二节 课时1
解析 寻找关键词和明确某项人类活动的过程是正确回答关联
图式问题的前提;分析某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应从当地
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和人类活动方式进行分
题,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自我检测区
第二节 课时1
3.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由科学技术
进步造成的是
( D)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 3 题,计算机显示器等是淘汰的电子产品形成的
本
垃圾,属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
专
题 栏
4.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会导致沿海低地减少的是
目 开
本 第(2)题,赤潮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排
专 题
放大量含磷、氮的废水导致的。
栏 目
答案 (1)C (2)D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课堂小结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第二节 课时1
自我检测区
读下列图片,完成 1~4 题。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第二节 课时1
自我检测区
第二节 课时1
1.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产生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
本
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
专 题
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栏 目
2.分类
开 关
(1)依据:② 产生原因 。
(2)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环境概述自然社会两大类, 岩土阳光水生气。
人口工农交通科, 环境污染谁之罪。
注解: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包括岩石、土壤、阳光、水、生物、空气等。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环境污染的形成,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一) 次生问题人之罪, 环境污染生破碎。
排放超标索取多, 科技助推杀伤力。
注解: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等。
科技的进步在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阳光岩石土壤生物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过量排放废弃物,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等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如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破坏等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二) 变暖酸雨臭氧破, 危害健康陆淹没。
植被破坏生物减, 流失荒漠人之过。
注解:全球性环境污染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全球变暖的主要危害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酸雨危害植物生长、建筑物,还可能损害人体健康;臭氧层破坏使其对紫外线的吸收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这些环境问题多是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人赖环境亦改反, 二者关系随时迁。
尊重自然泛爱众, 当代后代皆应兼。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VI-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其他标准二、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三、环境质量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1.尊重和善待自然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概述课件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
本
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
专
题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据此完成下
栏
目
列问题。
开 关
(1)如何理解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
(2)考察学校所在地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环
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要素是
( D)
本
A.气温
B.水源
专 题
C.土壤
D.科技
栏 目
解析 科技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开
关
第十九页,共28页。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第二十页,共28页。
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C)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
本 专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题 栏
3.下列事象中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B)
A.科学技术
B.生物
本
C.生产力
D.足球场
专
题 解析 自然环境因素是指人类没有干预、改造,或很少干预、
栏 目
影响,或影响不明显的环境因素。科学技术、生产力、足球
开 关
场都是人类创造或改造的。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4.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目 开
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了自然环境。
关 (2)图乙中出现了养殖场、房屋、道路等,它们已不再属于
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3)增加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
能力越来越大。
湘教版选修六第一章第一节环境概述

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关系: 环境质量决定生活质量,二者呈正相关.
湘教版选修六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一、环境(Environment)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按属性
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 和。如: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 境等
原始森林、高山草 甸、大漠盐湖、极 地苔原等
城市建筑、工矿设 施、农田水利、畜 群牧场等
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 山劣地、因过度放牧 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环境因素
1.概念: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 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 成分,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 类 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 岩石、阳光等 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 制度、宗教信仰等
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 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聚落环境等
列表分析
概念
举例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 自然环境 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
点的环境
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
良 上,经长期社会劳动
人 性 所创造的、须由人类
工
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环
境
恶 因人类活动不合理 性 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三、环境质量
1.概念:是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的程度,是对 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形成,可 能是自然原因,也可能是人为原因,人为原 因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分类:根据环境因素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 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册课件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 理由。
【提示】 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 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 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2.分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指 水 、空气、 壤、 岩石 、阳光等。
生物 、土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 科学技术 、民风民俗、 宗教信仰 等。
2.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
【提示】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环境因素分为自然环境 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如生产力、科学技术、 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 创造的。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 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种 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
科学领域 主体 环境的内容和形式
生态科学 生物
生物环境
环境科学 人
人类环境
(2)环境的发展性 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的发展性可从时间和空 间两个角度理解。 在时间上:随 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拓展 在空间上: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 扩张
1.2008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 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地震 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 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于哪种环境?
环境质量
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 污染 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 况的一种描述。
2.主要影响因素: 人为 原因。 3.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 水环境 质量、 土壤环境 质量等。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湘教版课件:1.1 环境概述

(3)为确保首都北京有更多的“蓝天”,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面的有效措 施?
结合材料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1)什么是环境质量?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哪个因素更为重要? 提示: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既 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2)对环境污染程度用什么来评价? 提示:评价环境质量用环境质量指数。 (3)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提示: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以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 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探究二
探究三
2.环境的分类 按照环境的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者的具体差异和联 系如下表所示。
类 自然环境
型
社会环境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含 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 义
自然现象的总和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 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 出的人工环境
举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 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材料三:良好的空气质量不仅靠北京自身治理,更需要周边各省级行政区域 的配合。近年,北京城区小煤炉完成了“煤改电”,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首 钢等多家重污染企业陆续搬迁或停产。北京等六省级行政区域已经统一行 动,重点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共创“蓝天”。
(1)根据北京市“蓝天”日数统计表中四年平均情况分析,北京空气质量 最好的月份是哪两个月?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结合材料探究: (1)环境按其属性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提示: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D ) (A)市中心垃圾外运 (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
(C)大量使用洒水车 (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
空气质量周报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污 空气质 染物 量级别
城市
污染 首要污 空气质 指数 染物 量级别
北京 92 TSP
Ⅱ 济南 76 TSP
Ⅱ
天津 82 TSP
SO2
Ⅱ
Ⅰ 贵阳 69 TSP
Ⅱ
注:总悬浮颗粒物为TSP,氮氧化物为NOx,二氧化硫为SO2。
空气质量周报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3种中,污染指数最 大的作为首要污染物,并将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确定为 该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
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 1污染指数在5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Ⅰ级,即优; 2污染指数在50-100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即良; 3污染指数在100-200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Ⅲ级,即轻 度污染; 4污染指数在200-300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Ⅳ级,即中 度污染; 5污染指数在300以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Ⅴ级,即重 度污染。
Ⅱ 武汉 83 NOx
Ⅱ
太原 218 TSP
Ⅳ 广州 126 NOx
Ⅲ
长春 103 TSP
Ⅱ 深圳 77 NOx
Ⅱ
哈尔滨 96 TSP
Ⅱ 珠海 47
Ⅰ
上海 74 NOx
Ⅱ 汕头 54
Ⅰ
南京 95 TSP
Ⅱ 南宁 56 TSP
Ⅱ
杭州 67 TSP
Ⅱ 成都 87 TSP
Ⅱ
福州 42 厦门 25
Ⅰ 重庆 98
高中地理选修Ⅵ
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环境概述
➢环境的内涵 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 的 综合体 。
2.分类
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 生存和发展 的 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 总和。 社会环境:在 自然环境 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 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 人工 环境。
高中地理选修Ⅵ
环境保护
例1.下列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C ) A.城市 B.农田 C.原始森林 D.铁路
例2.读下列图片,完成(1)~(3)题。
(1)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
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A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
A.每天16小时日照,天山雪水浇灌 B.土质肥沃,降水充足 C.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环境清洁 D.冬季寒冷,病虫少,不需要使用农药 (2)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B ) A.市场 B.原料 C.劳动力 D.能源
三.环境质量
PM2.5分布图
三.环境质量
1.概念: 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 2.原因: 自然和人为 3.分类: 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媒体称中国内地自来水合格率仅50%
据媒体调查称,2009年住建部曾对全国城市饮用水水 质状况做普查,但至今未公布数据结果。多位业内人 士 示全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国标的灰口 铸铁管占一半。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饮用水仍无 法直饮。
4、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指数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
【小结】环境由环境因素组成,是个综合体,而环 境因素是个体;环境质量是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 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三者之间的联系 可表示如下:
例5 .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大气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B.人类环境是自古就有的,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 拓展 C.一个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 理环境的变化 D.任何一地区的环境质量都是稳定的、不变的
例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
物。下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完成(1)~(2)
题。
(1)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 C ) ①固体垃圾 ②汽车尾气
③沙尘 (A)①②
④燃煤 (B)①③
北京 空气质量指数 494
(C)②④
(D)③④
PM2.5指数 496
2011年12月2日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科 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 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 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 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 米的颗粒物。
(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
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环境因素(环境要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
例3.好果汁一定来自于好的原料,所以农夫果园在世 界各地开辟生产基地,采摘新鲜原料,打造天然好喝 的果蔬汁……番茄,来自新疆,其茄红素含量是普通 番茄的1.8倍。据此回答(1)~(2)题。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农夫果园番茄汁参与市场 竞争的主要优势为(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