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色谱分离染料实验报告
有机染料的吸附柱色谱

柱色谱分离示意图
色谱分离效果与固定相的颗粒直径大小、含 水量有关,也与流动相和被分离物质的极性的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样品极性吸附剂活性和洗脱剂极性三者关系图
氧化铝是一种极性吸附剂,对极性较强的物质的 吸附力强;对极性较弱的物质的吸附力较弱。氧化铝 和硅胶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一般分离用2级活性的吸 附剂。
二实验原理分类方法色谱类型分离原理分离原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凝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凝胶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状态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固定相所处的状态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吸附柱色谱是利用装在柱中的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等在色谱分离中称固定相对待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及各组分在洗脱剂中的溶解性能不同进行分离的
七、思考题
1、若色谱柱装填不紧密均匀,对分离结果又和影响? 如何避免? 2、为什么极性大的组分要用极性大的溶剂洗脱? 3、根据本实验的分离结果,判断甲基橙和亚甲基兰的 极性大小? 4、在氧化铝柱子上分别分离下列两组混合物时,哪一 个组分先被洗脱下来? (1)邻硝基苯胺和对邻硝基苯胺 (2)偶氮苯和4-苯偶氮苯偶氮-2-萘酚(苏丹III)
HO
-N=N-
-N=N-
-N=N-
5、在回收率测定时,需配制有机染料混合溶液,为什 么要用0.1mol· L-1HCl溶液定容? 6、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两种染料回收率不同的原因。
八、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 回答思考题1、2、4、5。 预习“合成制取甲基橙”实验,冰水 浴操作。 阅读实验指导书P52~54和 《有机化学》含氮化合物中的伯胺的 性质的内容。
2、洗脱分离
当柱中流动相下降到滤纸片 上端1mm时,立即小心地滴加入 吸量管中的0.50mL有机染料混合 溶液,待混合溶液液面下降到将 与滤纸片相平时,用少量95%乙 醇将色谱柱内壁沾附的混合溶液 淋洗入柱内,然后少量多次地加 入95%乙醇洗脱,用25mL容量瓶 接收第一种染料洗脱分离液;再 改用0.1 mol· L-1HCl溶液继续洗 脱,用另一个25mL容量瓶接受第 二种染料洗脱分离液。
色谱柱实验报告

色谱柱实验报告色谱柱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色谱柱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并通过分析结果来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
实验中使用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色谱技术。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色谱柱技术在分离和鉴定化合物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引言:色谱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使化合物在色谱柱中发生分离。
色谱柱技术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色谱柱技术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以了解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实验方法:1. 气相色谱实验:a. 准备样品:将待测混合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b. 注射样品:使用注射器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c.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要求,设置适当的流动相和温度条件。
d. 分析结果:记录色谱图并分析各个峰的相对峰面积。
2. 液相色谱实验:a. 准备样品:将待测混合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b. 注射样品:使用注射器将样品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c.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要求,设置适当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d. 分析结果:记录色谱图并分析各个峰的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
结果与讨论:通过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实验,我们成功地对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气相色谱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多个峰,每个峰代表了混合物中的一个化合物。
通过分析各个峰的相对峰面积,我们可以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
在液相色谱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各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并通过分析峰的相对峰面积来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色谱柱技术在分离和鉴定化合物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选择适当的色谱条件,我们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有效分离,并准确测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
这对于药物研发、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化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实验通过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实验,成功地对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大学柱色谱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柱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柱色谱实验的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色谱柱的填充、洗脱剂的选择和样品的收集。
3. 学习如何分析色谱分离的结果,并能够根据分离效果评估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实验中,将含有目标组分的混合物通过填充有吸附剂的色谱柱,由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会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柱色谱柱(玻璃或塑料)- 漏斗- 烧杯- 滴定管- 铁架台- 秒表2. 试剂:- 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 混合样品(含目标组分)- 洗脱剂(根据目标组分的极性选择)- 标准样品(用于对照和定量分析)四、实验步骤1. 准备色谱柱:将吸附剂倒入漏斗中,用滴定管缓慢倒入色谱柱中,使其填充紧密。
2. 样品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混合样品,用适量的溶剂溶解。
3. 样品上样:将样品溶液缓慢滴加到色谱柱顶部,注意控制流速。
4. 洗脱:将洗脱剂滴加到色谱柱顶部,控制流速,收集流出液。
5. 收集分离组分:观察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各组分对应的收集时间。
6. 样品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效果:观察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各组分对应的收集时间,分析分离效果。
2. 定量分析:根据收集到的各组分量,计算其含量,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3. 优化实验条件:根据分离效果,分析实验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吸附剂类型、洗脱剂类型、流速等,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六、问题与讨论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色谱柱填充不均匀,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 洗脱剂选择不当,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 流速控制不当,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2. 解决方法:- 优化色谱柱填充方法,确保填充均匀。
- 根据目标组分的极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拄层析分离色素实验报告

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
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柱色谱实验教学中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柱色谱实验教学中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分离和测定方法柱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测定化合物的方法,本实验以甲基橙和亚甲基蓝为目标化合物,探究了柱色谱法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实验中采用硅胶柱和甲醇-水(9:1)为流动相,通过比较不同流速和不同浓度的流动相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分离效果,得出最佳的柱色谱条件。
同时,本实验还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分离后的甲基橙和亚甲基蓝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此验证柱色谱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柱色谱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离和测定化合物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关键词:柱色谱法;甲基橙;亚甲基蓝;分离;测定1、实验原理柱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化合物在固定相中发生分离。
在本实验中,采用硅胶为固定相,甲醇-水(9:1)为流动相,利用甲基橙和亚甲基蓝在硅胶柱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两者的分离。
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均为有机染料。
甲基橙为黄色晶体,可溶于水和乙醇,常用于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
亚甲基蓝为蓝色晶体,可溶于水和乙醇,常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2、实验步骤2.1 实验器材和试剂硅胶柱、滴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甲基橙、亚甲基蓝、甲醇、去离子水。
2.2 实验操作2.2.1 制备样品溶液将甲基橙和亚甲基蓝分别加入10 mL的甲醇中,摇匀制备样品溶液。
2.2.2 柱色谱分离将硅胶柱装入滴漏中,用去离子水预先洗涤,让水从柱底流出。
将样品溶液注入柱中,用甲醇-水(9:1)为流动相,调节流速和浓度,收集出流液,分别得到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分离液。
2.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将分离液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定,得到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光度值。
3、实验结果与分析3.1 柱色谱分离结果在本实验中,通过调节流速和浓度等柱色谱条件,得到了最佳的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分离液。
实验项目柱层析分离甲基橙和次甲基蓝染料

九、实验方法指示及注意事项
1.色谱柱一定要装填紧密。若柱中装填时留有气泡或各部分松紧不匀时,会
影响渗滤速度和显色的均匀。
2.加料时须沿柱壁绕圈加入,防止局部样品过多,或者把吸附剂冲起而影响分离效果。
3.在分离过程中,自始至终须使整个吸附剂浸泡在溶剂中。否则当柱中溶剂或溶液流干时,就会使柱身干裂,影响渗滤和显色的均一性。
装柱可以采用湿法或干法,干法装柱是将干吸附剂倒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填装均匀,
然后加入少量溶剂。无论采用哪种装柱都不要使吸附剂有裂缝或气泡,否则影响
分离效果,一般说来湿法装柱较干法紧密均匀。
本实验采用湿法装柱。
1、色带有重叠现象,即柱内出现彩色色带,这是由于样品进入带较宽,扩散现象严重之故,但由于甲基橙与次甲基兰极性相差甚大,随着洗脱进行,基本上可以得到单一化合物。
1.从分子结构看出,甲基橙中含—SO3Na基团,它具有比次甲基兰更大的极性,因此在用乙醇洗脱时只有次甲基兰可被洗脱下来,极性较大的甲基橙必须用水作洗脱剂。
2.装柱的紧密与否,样品吸收带是否狭对柱层析分离影响颇大.
加入样品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过载,分离效果不好,将含样品的溶液进入吸附柱时,必须待样品液全部被吸附剂吸附后,才能用少量洗脱剂洗涤,洗涤液又全部进入柱后,才能开始用大量溶剂洗脱,否则样品色带宽大,在洗脱过程中,会因扩散现象造成色带彼此重叠,使分离难以进行。色谱柱装填要紧密、均匀,疏松或不均匀的柱子均会引起涌流扩散现象,导致分离效果欠佳。
酸>醇,胺,硫醇>酯,醛,酮>烃 >卤化物,醚>烯>饱和烃
强吸附性的化合物要用强极性溶剂来洗脱。
作为洗脱剂的溶剂要求其具有一定极性,适合于被分离物的分离,体积尽量要小,此外要求易挥发,易除去(乙醚等挥发性太大的溶剂不合适)。
柱色谱分离染料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柱色谱分离染料实验报告篇一:柱色谱实验报告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篇二:色谱实验报告色谱实验报告项目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2、3、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色谱流出曲线中各参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气相色谱中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的固定相是涂布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液,试样气体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液接触时,气相中各组分便溶解在固定液中。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的组分又从固定液中挥发出来,挥发出的组分随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液溶解。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随着载气的流动,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的溶解-挥发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最终实现彼此分离。
色谱图是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经色谱柱分离到组分全部流过检测器后,所产生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分布的图像。
色谱图上有一组色谱峰,每每个峰代表试样中的一个组分。
色谱流出曲线是以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或载气流出的体积为横坐标,以检测器对各组分的电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的一条曲线。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气相色谱仪2、试剂乙醇、正丁醇四、实验步骤1、调试气相色谱仪2、分别进行进样3、进乙醇和正丁醇的混合物样品,分别记录保留时间五、实验记录1、色谱条件:50m柱经:320μm固定液:聚乙二醇载气:氮气检测器类型:fid检测器温度:150℃柱温:95℃气化室温度:165℃气体流量:载气30ml/min2、色谱图参数六:实验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该实验出峰效果较明显,乙醇先出峰,正丁醇后出峰。
在做实验时我们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乙醇和正丁醇要按一定的比例来混合,柱温要设置合理,最低要高于正丁醇的沸点,也不能过高,否则会使组分不易分开;过低封效果会不明显。
另外进样时要快、准、稳,避免出现拖尾现象。
项目二: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2、掌握用外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
了解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柱色谱技术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掌握柱色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柱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以柱状填料为固定相的色谱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在柱色谱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填料,并将填料装入柱子中,然后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通过柱子,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使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1. 准备填料,将所需填料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和激活。
2. 装填柱子,将填料装入柱子中,并进行均匀压实。
3.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混合物进行前处理,如溶解、过滤等。
4. 进样和洗脱,将样品溶液通过柱子,洗脱待分离的成分。
5. 收集洗脱液,根据实验要求,收集洗脱液中的不同组分。
6. 结果分析,对收集的洗脱液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地对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得到了目标组分,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实验数据表明,柱色谱技术在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具有很高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柱色谱实验,我们对柱色谱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柱色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对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柱色谱技术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分离和纯化效果,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柱色谱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柱色谱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操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掌握柱色谱技术,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分析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柱色谱分离染料实验报告篇一:柱色谱实验报告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篇二:色谱实验报告色谱实验报告项目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2、3、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色谱流出曲线中各参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气相色谱中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的固定相是涂布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液,试样气体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液接触时,气相中各组分便溶解在固定液中。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的组分又从固定液中挥发出来,挥发出的组分随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液溶解。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随着载气的流动,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的溶解-挥发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最终实现彼此分离。
色谱图是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经色谱柱分离到组分全部流过检测器后,所产生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分布的图像。
色谱图上有一组色谱峰,每每个峰代表试样中的一个组分。
色谱流出曲线是以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或载气流出的体积为横坐标,以检测器对各组分的电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的一条曲线。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气相色谱仪2、试剂乙醇、正丁醇四、实验步骤1、调试气相色谱仪2、分别进行进样3、进乙醇和正丁醇的混合物样品,分别记录保留时间五、实验记录1、色谱条件:50m柱经:320μm固定液:聚乙二醇载气:氮气检测器类型:fid检测器温度:150℃柱温:95℃气化室温度:165℃气体流量:载气30ml/min2、色谱图参数六:实验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该实验出峰效果较明显,乙醇先出峰,正丁醇后出峰。
在做实验时我们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乙醇和正丁醇要按一定的比例来混合,柱温要设置合理,最低要高于正丁醇的沸点,也不能过高,否则会使组分不易分开;过低封效果会不明显。
另外进样时要快、准、稳,避免出现拖尾现象。
项目二: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2、掌握用外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
了解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的分析方法,它是以气体为流动相,当气体携带着欲分离的混合物流经色谱柱中的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不同,它们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所以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之后,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与固定相作用力小的先流出色谱柱,与固定相作用力大的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
外标法是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用纯组分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准确进样,根据色谱图中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对组分含量作标准曲线。
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依据样品说的峰面积(或峰高),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相应含量。
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利用醇类物质在氢火焰中的化学电离进行检测,根据甲醇的色谱峰高与标准曲线比较进行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气相色谱仪,10μl微量注射器1支2、试剂甲醇(色谱醇),60%乙醇水溶液(不含甲醇)。
四、实验步骤1、色谱柱的准备将内径为4mm、长为2m的玻璃或不锈钢色谱柱洗净,烘干。
采用gdx—102(60~80目)作为固定相制备色谱柱。
2、色谱操作条件:检测器fid;气化室温度200℃;检测室温度150℃;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60℃,保持时间为1min,此后每1min升高20℃直至升至100℃。
3、甲醇标准溶液的配制以6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配制浓度分别为0.1%、0.3%、0.5%、0.7%的甲醇高标准溶液。
4、甲醇含量的色谱测定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10μl各甲醇标准溶液及试样溶液注入色谱仪,获得色谱图,以保留时间作为对照定性,确定甲醇色谱峰。
五:仪器的关机与清洗六数据处理及计算结果1、根据试样溶液色谱图中甲醇的峰面积(或峰高),查出试样溶液中甲醇的含量(μg/100ml)。
篇三:实验_柱色谱实验10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亚甲基蓝与荧光黄的分离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学习并掌握柱色谱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色谱法亦称色层法,层析法等,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色谱分离法的分类(按操作条件的不同)色谱分离法的分类(按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色谱法的应用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离混合物(2)精致提纯化合物(3)利用比移值(rf)鉴定化合物(4)跟踪反应进程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
前者常用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
后者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为支持剂,以吸收大量的液体为固定相。
当加入的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因而以不同的速度沿柱向下流动,继续洗脱时,吸附能力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
在连续洗脱过程中,不同组分或不同色带就能分别收集,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1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活性炭或纤维素粉。
选择吸附剂的首要条件:不与被分离物或展开剂发生化学反应。
吸附能力与以下几点有关:(1)吸附剂颗粒大小(2)吸附剂含水量柱色谱2溶剂通常根据被分离物中各组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活性等来考虑。
先将带分离的样品溶于尽量少的非极性溶剂中,从柱顶流入柱中,依次增大溶剂的极性,将不同化合物依次洗脱。
常用洗脱剂的极性: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乙酸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取一支色谱柱,在柱子的收缩部塞一小团脱脂棉花,注意松紧要适度。
然后在棉花上铺一层粗硅胶或石英砂。
(2)将色谱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柱内加适量70%乙醇溶液,打开活塞,赶走气泡。
(3)再向柱中倒入适量70%乙醇溶液,打开活塞,控制滴速为1滴/秒,用小锥型瓶承接,同时通过漏斗慢慢装入5gal2o3,使其逐渐沉入底部。
【在装吸附剂的过程中,应用质软的物体如试管夹、吸耳球等轻轻敲击柱身,促使吸附剂装填紧密,排除气泡。
最终应使吸附剂的上端平整,无凹凸面。
】(4)加完吸附剂后,在吸附剂上再盖一张直径大小合适的小滤纸。
(5)当溶剂的液面刚好流至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立即用移液管加入1ml亚甲基蓝和荧光黄的乙醇混合液,尽量免待分离混合液粘附在柱的内壁上。
(6)打开二通活塞,等柱内的溶剂恰好流到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向柱内加入70%乙醇,打开二通活塞进行洗脱。
(7)用锥形瓶收集蓝色的亚甲基蓝溶液。
【洗脱时切勿使溶剂流干!】(8)当蓝色溶液收集完后,等柱内的70%乙醇溶液恰好流到滤纸面时,关闭二通活塞,加入适量2%氨水作为洗脱剂。
打开二通活塞收集黄绿色的荧光黄溶液,直到其完全被洗出。
(9)用量筒分别量取所分离出来的亚甲基蓝和荧光黄溶液的体积后,倒入指定的回收瓶中。
(10)分离结束后,应先让溶剂尽量流干,然后倒置,用吸耳球从活塞口向管内挤压空气,将吸附剂从柱顶挤压出。
使用过的吸附剂倒入垃圾桶里,切勿倒入水槽,以免堵塞水槽。
四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进行!!!柱色谱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
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
这个我分离的次数很少,一般都是通过紫外灯查看的。
4、关于湿法、干法上样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
溶剂的选择。
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
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
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
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
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