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氧化物》试讲教案
硫及其氧化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氧化物一、硫单质【基础知识】1.自然界中硫单质的存在形态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氧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3.硫的同素异形体硫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最常见的是晶状的单斜硫和斜方硫,另外还有S 8、S 6、S 4、S 2等分子存在。
4.硫的结构硫位于第三周期ⅥA 族,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呈-2价;硫的最高正价为+6价;单质硫的化合价为0,处于中间价态,故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如 S -2S 0S +4(或 S +6) 5.硫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硫能被H 2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单质还原。
由于硫的氧化性比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往往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S+H2H 2S2Na+S Na 2S (易爆炸)(Fe 元素显+2价而不是+3价) 2S (Cu 元素显+1价而不是+2价) (2)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硫可被F 2、O 2、Cl 2等非金属单质以及一些具有氧化性的化合物氧化。
S+O 2SO 2(现象:空气中,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火焰)S+6HNO 3(浓)2SO 4+6NO 2↑+2H 2O S+2H 2SO 4(浓)2↑+2H 2O表现氧化性表现还原性研磨点燃(3)硫在强碱溶液里加热可发生歧化反应(歧化反应:同一种物质中的同一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既有升高,又有降低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的原子,在反应中,化合价高的降低,化合价低的升高(但是化合价变化互不交叉)的氧化还原反应)SO3+3H2O2S+K2(可用热碱溶液除去试管中残留的硫)(两种方法)(4)特性:Ag、Hg在常温下不跟O2反应,但易跟S反应。
硫的氧化物教案

硫的氧化物教案教案标题:硫的氧化物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硫的氧化物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硫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硫的氧化物在环境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实验材料和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教科书和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硫的氧化物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与硫的氧化物相关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硫的氧化物的定义和性质。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硫的氧化物的定义:解释硫的氧化物是由硫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介绍硫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解释硫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例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并提供一些例子进行讲解。
3. 介绍硫的氧化物的性质:讲解硫的氧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硫化氢的气味、二氧化硫的溶解性等,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关联。
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将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和体验硫的氧化物的生成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硫的氧化物在环境和工业中的应用,例如二氧化硫在制造硫酸和漂白剂中的应用等。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拓展,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课后作业: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练习题或研究报告,以巩固学生对硫的氧化物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辅助手段: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相关的图片、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2. 实验材料:用于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硫的氧化物的生成过程。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硫和硫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必修](6)
](https://img.taocdn.com/s3/m/3b30af69227916888586d75f.png)
第1课时硫和硫的氧化物从容说课本节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4个问题,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第二部分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第三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有关。
因此,在本章中,把这二者单独作为一节来学习。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1.主题明确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2.内容新颖本节中空气质量日报、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防治酸雨的措施、雨水pH的测定等都是比较新的内容,而且是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或进行适当的扩充,以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
3.呈现方式灵活本节除文字叙述外,还安排了“实验”“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的要求,努力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教学建议如下:与卤素相比,第ⅣA、ⅤA、ⅥA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幅度更为明显,其中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硫、氮、磷、碳、硅,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根据知识体系,建议强调以下内容:(1)回顾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熟练掌握化学反应原理。
硫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本节课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开始以图片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较快投身于学习情景中。
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预测二氧化硫的性质,通过硫元素的价态预测其既有氧化性又有氧化性,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验证。
整个教学过程精心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另外,通过多媒体使学生直观感受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课前利用百度搜索相关图片及课件作为参考,再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整合,制作出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以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难点。
【百度搜索】/publish/environment/aq.htm通过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问题:空气的首要污染物有哪些?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学习SO2,进入新课。
【推进新课】: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及来源,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从何而来?【百度图片】:火力发电厂上空浓烟滚滚,硫酸厂尾气的排放。
【讲解】:主要是来自于硫及其含硫化合物的燃烧。
【百度图片】:硫单质。
(观察图片,总结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一)硫单质的物理性质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沸点低。
(二)硫单质的化学性质①氧化性S + Fe =FeS S+ 2Cu = Cu2S (条件:加热)②还原性S+O2=SO2(条件:点燃)【过渡】:硫在空气中燃烧就生成了二氧化硫,这是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请大家观察。
【师】:适时强调正确闻气体的方法,得出结论后,再联系生活中放完烟花后为何闻到刺鼻的气味,以加深印象。
【设疑】:SO2的溶解性如何呢?【探究实验1】: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
【师】:请大家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10℃),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硫及其氧化物试讲教案

硫及其氧化物试讲教案教案:硫及其氧化物一、教学目标1.掌握硫的性质及其与氧化物的关系。
2.了解硫和硫的氧化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硫的化学性质及其氧化物的特点。
2.理解硫和硫的氧化物在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硫及其氧化物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对硫及其氧化物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硫的性质(10分钟)介绍硫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包括物理性质(如形状、颜色、味道)和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的反应)。
通过实验演示硫的燃烧,让学生观察硫的燃烧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硫的氧化物(15分钟)讲解硫的氧化物,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六氧化二硫等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推测硫的氧化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4.硫与环境(15分钟)讲解硫在环境中的应用,包括二氧化硫的环境问题和硫的利用。
通过相关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和存在。
5.硫与能源(15分钟)讲解硫在能源方面的应用,包括硫的利用和硫的能源转化。
通过案例和实验说明硫的能源转化方式以及与其他能源的比较优势。
6.综合实验(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硫和硫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提醒。
四、板书设计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硫的氧化物1.二氧化硫2.三氧化硫3.六氧化二硫硫与环境1.环境问题2.利用硫与能源1.利用2.能源转化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在环境和能源方面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硫及其氧化物

第22讲 硫及其氧化物[复习目标] 1.了解硫的存在及其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考点一 硫单质的性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俗称 颜色状态溶解性 水酒精 CS 2 硫黄黄色晶体难溶微溶易溶思考 (1)硫有S 2、S 4、S 6、S 8等多种单质,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加热时,S 8转化为S 6、S 4、S 2属于什么变化?(2)硫单质难溶于水,易溶于CS 2,其原因是什么?提示 (1)S 2、S 4、S 6、S 8属于同一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S 8转化为S 6、S 4、S 2属于化学变化。
(2)硫单质、CS 2均属于非极性分子,而H 2O 属于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形成的溶剂中。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S -2←――氧化性S 0 ――→还原性S +4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 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 3( ) 2.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3.等质量的S 6和S 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 反应,消耗KOH 的物质的量相同( ) 答案 1.× 2.× 3.√1.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 A .2Al +3S=====△Al 2S 3B .S +2H 2SO 4(浓)=====△2H 2O +3SO 2↑ C .H 2S=====△H 2+SD .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答案 A解析 A 项,该反应中S 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S 只体现氧化性,正确;B 项,该反应中S 的化合价由0价、+6价变为+4价,S 体现还原性和氧化性,错误;C 项,该反应中S 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S 只体现还原性,错误;D 项,该反应中S 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4价,S 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错误。
《5.1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5.1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2H S 、2SO 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类比,问题引导 【教学过程】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 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 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举例说明3.硫的化学性质 硫的常见价态2-、0、4+、6+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 (1)氧化性 与铜反应:22Cu SCu S +思考:为什么不是2+价铜? 回忆:S 与钠、铝、铁的反应 与氢气反应:22H S H S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22S O SO +演示燃烧视频? (1)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2326NaOH 3S2Na S Na SO 3H O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4、用途: 用于制取硫酸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硫(2SO )2SO ,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2SO ,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 1.2SO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毒。
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

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以下是小编整理硫以及氧化物的说课稿,以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
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有着承前启后作用,通过本节的知识,有助于形成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整章知识系统化。
二氧化硫是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可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认识。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危害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3、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社会、对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信息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永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指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酸雨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和内容
五、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一、二氧化硫(SO
2
)(3)氧化性
1、来源:S + O
2 点燃SO
2
(4)还原性:
2、物理性质:二、三氧化硫(SO
3
)
3、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
4、(1)酸性氧化物SO3 +H2O=H2SO4
SO2 +H2O ⇋H2SO3
(2)漂白性
副板书:
液面上升溶于水
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显酸性
溶液颜色消失漂白性
溶液恢复红色漂白性不稳定
SO
2+ Cl
2,
+ 2H
2
O = 2HCl +H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