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的研究分析
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结果的分析

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结果的分析
文兴东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8)004
【摘要】目的探讨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等疾病的感染状况.方法对输血前5044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免疫印迹(WB)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标志物.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年度感染率范围在11.88%~13.29%之间.丙肝年度感染率范围在1.50%~2.81%之间.艾滋病毒感染率范围在0.00%~0.33%之间.梅毒感染率范围在0.00%~0.51%之间.结论本地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4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较高.
【总页数】1页(P662-662)
【作者】文兴东
【作者单位】广西荔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荔浦,54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1
【相关文献】
1.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检测临床分析 [J], 李红英
2.3年住院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J], 王丽达;胡丽儒;
陈占良
3.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进行血液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J], 许进福
4.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毒的感染状况分析 [J], 孙彩娟;刘国庆;左昔清
5.我院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的研究分析[J], 潘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结果分析论文

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输血之前的传染性指标的实际情况,进而研究这些相关检测重要意义。
方法:以elisa检验方法对1000例输血患者在输血之前给予hbsag、抗hcv、抗hiv以及梅毒抗体等方面进行检测。
结果:1000例患者中,hbsag呈阳性的比率为16.5%,抗hcv呈阳性的比率为1.2%,梅毒抗体呈阳性的比率为1%,抗hiv呈阳性的比率为0.3%。
结论:输血之前,给予受血者各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可充分掌握每位受血者在输血前的具体情况,可有效减少由于血液传播疾病而造成的诸多医患纠纷,进而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效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
【关键词】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中图分类号】r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92-02近几年来,由于输血感染造成很多医疗纠纷,给医院与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为了避免由于输血传播疾病而造成的各种伤害,各医院均制定了成分输血以及无偿献血等措施来解决这一大难题。
但是,由于病毒存在“窗口期”等诸多问题,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不可能完全避免或杜绝。
因此,患者在输血之前,必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以及梅毒抗体四项的检测,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感染源,为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有效地降低了院内出现感染,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1 标本来源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1000名临床以及门诊输血前患者给予分离血清,之后将其放置在4℃进行保存, 3d内进行检测。
2 检测方法采用elisa方法给予检测,对hbsag、梅毒抗体、抗hcv、抗hiv 进行严格检测,每一项操作必须根据说明说进行严格地操作,对elisa初次检测呈现出阳性的受检者再给予双孔检测,抗hiv复测依然呈现为阳性的受检者需要将其送至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aids)监测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1]。
2.1 仪器酶标仪采用的是mk3,洗板机采用的是mk2、北京科华。
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调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拟输血患者2078例在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进行检测。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
结果:输血前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7%;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5%;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1%;梅毒反应素阳性率为1.6%。
结论:输血前检查能作为上述几种病原体流行的信号灯,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示方向,也是鉴别是否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依据,减少输血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输血传染病因子;医疗纠纷;流行趋势【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89-01【Abstract】Objective:To detect the infective factors such as HBsAg,HCVAb,HIV Ab and TPAb in 2078 patients before transfusion.Method:All the infective factors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Results:Among all 2078 patients detected before transfusion,the positive rate was 9.7%for HBsAg,0.5% for HCV Ab,0.1% for HIV Ab and 1.6% for TPAb.Conclusion:Detecting before transfusion acts as the signal lamp for pathogen prevail,which not only points out orientation for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but also offers the proof to distinguish the infection coming from transfusion or not,and it is a major measure to release the medical trouble for transfusion.【Key Words】Transfusion;Infective factor;Medical trouble;Prevail tendency由于经血传播疾病所引起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为了保证输血安全,卫生部在《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中明确规定:在输血前要对输血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检测。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是为了确保受血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前不会感染病毒或其他微生物。
这些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面将介绍输血前八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其阳性检测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对于输血者来说,如果受血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则不应进行输血,以避免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6. 梅毒试验梅毒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梅毒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试验(TPPA)和免疫荧光试验(FTA-ABS)。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梅毒感染。
对于受血者来说,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应禁止进行输血,以免传播梅毒。
7. 羊水病毒抗体(TORCH抗体)TORCH是指弓形虫(Toxoplasma)、德国麻疹(Rubella)、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四种感染,这些感染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TORCH 抗体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这些感染,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8. 导致肺炎的细菌输血前可以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
这些细菌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如肺炎。
通过输血前的细菌检测,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排除受血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从而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医院和输血中心应该重视这些检测工作,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是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
在进行输血前,对献
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可以减少接收者暴露于潜在感染的风险,也可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下面将介绍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物检测:
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的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性传播或母婴传播。
输血前对献血者进
行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
如果献血者出现阳性,说明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输血时需要
注意选择合适的血源,防止感染接收者。
3. 艾滋病毒(HIV)感染标志物检测:
艾滋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受损,造成人体易受感染。
检测献血者的艾滋病毒感染标
志物,包括HIV抗体和HIV核酸检测。
阳性结果表明献血者可能感染艾滋病毒,不宜作为
血液供体。
5. 疟原虫检测: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献血前进行疟
原虫检测,可以排除可能感染疟疾的献血者,减少输血引起的感染风险。
7. 副丙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标志物检测:
副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一种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检测献血者的副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包括副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EV)和副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检测。
阳性结果表明献血者可能感染副丙型肝炎病毒,不适宜作为血液供体。
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目的分析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生物防护意识,尽可能防止发生医疗纠纷事件以及医院感染。
方法随机抽取该院1994例输血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在输血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水平,通过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对比以上4项指标检测阳性率以及不同性别输血患者传染指标的阳性检测率。
结果该次研究患者输血前,185例检出HBsAg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28%;19例检出抗-HC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95%;21例检出抗-TP 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5%;1例检出抗-HI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05%。
HBsAg 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8.19%)显著高于女性(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男性、女性抗-HCV阳性检出率、抗-HIV阳性检出率以及抗-T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者输血前一定要检测相关的传染病指标水平,这样便于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正确的治疗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标签:输血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经血传播疾病[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atients before transfusion related infectious disease index test results,enhanced medical personnel’s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biological protection awareness,as far as possibl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1994 cases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front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atients of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 (anti TP),HIV antibody (anti HIV)level,by time resolved fluorescence method in the detection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anti HCV),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levels,in contrast to more than four indicators of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and different gender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indicators of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Results The study patients before transfusion,185 cases of detection HBsAg positive,the positive rate was 9.28%;19 cases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anti HCV positive,the positive rate of 0.95%;21 cases were detected anti TP positive,the positive rate was 1.05%;1 patient was detected HIV positive,the positive rate was 0.05%. The positive rate (8.19%)of HBsAg in mal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 (8.19%),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 -HCV,anti -HIV positive rate and anti -TP positive rat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must be related to infectious disease index level detection,so it is easy to early diagnosis,timely and correc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asures,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disputes.[Key words] Bloodtransfusion;Infectious disease;Indicators;Test;Blood borre diseases输血目前成为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然而现阶段的医学技术很难完全控制血液传播引发的梅毒、艾滋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传播[1]。
输血前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临床研究

输血前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临床研究冀玉珍;张妮;任睿【期刊名称】《中国性科学》【年(卷),期】2017(26)9【摘要】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detect result of 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antiHCV,anti-HIV and syphilis antibodies before transfusion.Methods:3542 patients received transfusion therapy were selected.Th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 and ELISA was adopted to detect serum HBsAg,anti -HCV,anti-HIV and syphilis antibodies indicators,to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correspondingsolutions.Results:Among the 3542 patients,there were 704 cases of HBsAg positive,52 cases of anti-HCV positive,3 cases of anti-HIV positive and 200 cases of syphilis antibodies.The serum HBsAg,anti-HCV,anti-HIV and syphilis levels were higher in male patients than females (P < 0.05).There were serum HBsAg,anti-HCV,anti -HIV and syphilis antibodies in all the 3542 patients at different ages.Serum HBsAg and anti-HCV was more common in the 21-40 age group;anti-HIV was more common in the 41-60 age group;and syphilis antibodies were more common in the 41-> 60 age group.Of the 959 patients with serum HBsAg,anti-HCV,anti-HIV and syphilis antibodies,the top three departmentswere:gastroenterology,general surgery and oncology department,whichaccounted for 33.98%,20.96% and 17.00%respectively.Conclusion:Strengthening the detection of serum HBsAg,anti-HCV,anti-HIV and syphilis antibodies before transfus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blood disease,which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目的:观察输血前患者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取医院输血治疗患者3542例,治疗前对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血HBsAg、抗HCV、抗HIV 和梅毒抗体指标,分析其检测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3542例输血患者中704例血HBsAg阳性,52例抗HCV阳性、3例抗HIV阳性,200例梅毒抗体阳性;男性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3542例输血患者中不同年龄段均存在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对于血HBsAg、抗HCV多发生在21 ~40岁年龄段;抗HIV多发生在41~60岁年龄段;梅毒抗体发生在41~>60岁年龄段.959例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染病例分布科室较多,排在前三位分别为消化内科、普外科及肿瘤科,分别占33.98%、20.96%及17.00%.结论:输血前加强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 和梅毒抗体指标检测,能降低血液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总页数】4页(P83-86)【作者】冀玉珍;张妮;任睿【作者单位】商洛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陕西商洛726000;商洛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陕西商洛726000;甘肃省人民医院妇科,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相关文献】1.1026例输血前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J], 孙桂香;吴月清2.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r梅毒抗体检测意义 [J], 郝迎军3.输血前4项(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分析 [J], 岑柳仙4.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J], 刘健康5.临床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RPR和ALT五项指标检测的意义[J], 曹怀光;于新风;郭红;曹怀民;张春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检测临床分析

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检测临床分析李红英【摘要】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输血患者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输血患者的HB-SAg、抗-HVC、HIV等各项指标,梅毒抗体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进行筛选,结果呈阳性再用TPPA复查。
结果患者HBSAg、抗-HVC、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3.00%、2.00%以及1.00%,HIV检查结果中未发现阳性患者。
输血前对血液中传染病因子进行临床检测能有效控制疾病传染,保证输血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输血的成功率。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1页(P2766-2766)【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作者】李红英【作者单位】于都县中医院,江西于都 34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5.2输血是临床上用于高危病人治疗的一种常见手段,如贫血、大出血病人治疗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需要输血治疗[1,2]。
但是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传播疾病,其中血液中的疾病因子是最多的,如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3]。
为了降低血液病毒的传播,我院严格按照卫生《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产前、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检测,防止疾病传播,减少医患纠纷。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的临床意义,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输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输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年龄12~60(34.5± 5.5)岁;女52例,年龄10~58(40.5±2.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
抗体检查的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输血的
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hbsag、和抗-hcv、hiv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初筛,如
果阳性用tppa法复检。
结果 hbsag、抗-hcv、梅毒抗体的阳性率
分别为:12.2%、1.6%、0.92%,hiv无阳性。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梅毒;艾滋病;输血;感染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69-01
输血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贫血的治疗、大出血病人的抢救、手术和外伤中失血等,输血是常用的治疗和急救的措施。
但是输血常常会传播疾病,如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等。
所以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产前、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的检查,防止疾病的传播,还可以辅助诊断、区分责任,为医务人员加强在医疗纠纷中自我保护的依据[1]。
由于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患官司不断,所以输血前检查也是患者和医院双方自身利益保护的有力证据,一方面为举证倒置留下文字材料,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受害者及家属。
这些检查为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现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输血的
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
查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 2011.1——201
2.12.本院妇科、内科、外科等治疗及手术用血患者,共1412人,年龄为1-85周岁。
用无菌操作真空管采血3-4ml,分离血清及时检查。
1.2 试剂与仪器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均为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hbsag由山东3v公司提供,试剂均为国家标准批号,有效期内使用。
仪器:北京普朗生产的dnm-9602g自动酶标分析仪,北京朗普dnx-9620洗板机,芬兰产加样器。
2 检测方法
hbsag、和抗-hcv、hiv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初筛,如果阳性用tppa法复检。
3 结果
4 讨论
4.1 从上表可以看出hbsag的阳性率占12.2%,与黄幼芳等人[2]报道的阳性率11.55%基本一致,抗-hcv的阳性率占1.6%与姚仁南等[3]报道的0.72%有差异,梅毒抗体0.92%比钟艺华等[4]报道的3.6%较低,hiv一例初检阳性标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复检为假阳性。
4.2 作为医务人员,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每天都接触各种各样的患者,不可避免的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同时在手术中或者抽血的过程中、处理医疗垃圾时常常被刀片、针头等锐
器所伤,极易被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艾滋病毒感染,据报道:医院每年发生锐器所伤的比例为11%-24%,其中hcv感染占62%,hiv感染占3.2%,hbv等占3.4%[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医务人员的感染这些病毒的风险非常大,所以大家都要做好防范工作,以免被不必要的感染发生。
4.3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生命、治疗贫血等最常用的处理方法,由于其传播的疾病也比较多,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艾滋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严格严格筛选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的情况,防止在治疗的同时而感染了其他的疾病。
在检查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无症状的患者及时的发现病情并得到治疗,这对患者达到了安全监控作用,也就是我们临床上常说的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单桂秋,吕品,肖娟.受血者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意义[j].广东医学,2004,25(1):55.
[2]黄幼芳,王厚照,谢则金,等.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5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愿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3):1042.
[3]姚仁南,陈玲,陈娜,等.27779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652.
[4]钟艺华,李光勤,唐显军.住院患者手术及输血前梅毒和hiv感染调查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2):180-181.
[5]郭勇,郭桂英,石小彬.输血前感染性传染病指标检测意义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