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 dāi ]
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sòng

7
点、点、横撇/横钩、横、竖、撇、捺
上下结构
宋组词
宋无忌
宋学
宋杂剧
宋株
宋教仁
宋江
宋庆龄
宋景诗
宋应星
宋卢
宋玉田
宋开府
宋之问
宋体字
宋朝
宋嫂
宋的基本解释
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86)。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为齐所灭。
2、朝代名。1、南朝之一(420—479)。刘裕灭东晋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宋,史称刘宋。为南齐所灭。2、(960—1279)赵匡胤灭五代后周建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史称北宋。1127年4月为金所灭。5月赵构重建政权,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279年为元所灭。北宋、南宋合称两宋。
左右结构
触组词
触搏
触景伤情
触景
触处机来
触地号天
触摸屏
触犯
触机便发
触蹶
触蛮
触发
触电保安器
触目伤怀
触目悲感
触媒
触景伤心
触的基本解释
1、接触;碰;撞:触电。一触即发。
2、感动;触动:感触。触发。

jǐng,gěng

11
横撇/横钩、点、横、竖、提、横、撇、竖、横折、撇、点
左右结构
颈组词
颈窝
颈脖子
颈戾
颈脖
颈部
4、挨着;靠近: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
5、古又同“狩(shòu)”。

zhū

10
横、竖、撇、点、撇、横、横、竖、撇、捺
左右结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课时练习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chuílún xìng fúpiān ài qiūsèyírénbōlànɡyǎn lèi mìfēng luòyìbùjué二、照样子写词语。

1.来来往往(AABB式):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2.千门万户(含有反义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3.世界闻名(形容名声大):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4.张灯结彩(和春节有关的四字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比一比,再组词性(_________)壮(_________)厉(_________)拔(_________)姓(_________)状(_________)历(_________)拨(_________)幻(_________)架(_________)骑(_________)骗(_________)幼(_________)驾(_________)椅(_________)偏(_________)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滥(______)充(______)杞人(______)(______)(______)蛇添(______)(______)(______)蛇影(______)(______)好龙灰(______)丧(______)相(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有味五、帮词语回家。

告别道别1.在烈士追悼会上,举行了(______)仪式。

2.临行前,我特地去向他(______)。

陆续继续连续1.科学家们已经(______)工作了两天两夜。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优秀教案(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优秀教案(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

5.守株待兔【板书设计】守株待兔白日做梦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特点,言简意赅,抑扬顿挫。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学习寓言,悟出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构思巧妙,推陈出新,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探讨中,想象中,思维碰撞中,明白了寓意,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这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的一节课。

不足之处: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但同时我还有一些新的思考:要是这节课能从人物评价着手,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

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

因而被本国人耻笑。

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写作背景】本文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作者介绍】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与李斯同师苟卿。

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2023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上课课件

2023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上课课件

我会写
shì

左窄右宽。“采”的首笔是平撇, 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
整体读文 梳理寓言结构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 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 国笑。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宋国有一个农夫。田里有 一个树桩。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时,读一读上面的 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再仔细地读 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我会认
守株待宋耕 触颈释其冀
我会认
守株待宋耕 触颈释其冀
宋守
待诗
冀翼
B. 跑 树桩
2. 而身. 为. 宋国笑(A )
A. 自己 被
B. 身体 为了
五、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宋人/有耕者 B. 因/释其耒/而守株 C. 兔/走触株
2. “田中有株”中的“株”可用( A )项的图来表示。
3. 下面关于“冀复得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冀”的意思是希望,“复”的意思是再次。 B.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C. 这句话写的是宋国人捡到兔子后的动作。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件 极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这个极 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因此被宋国人 嘲笑。
谁能用自己的话,加上想 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导背诵
宋人( )。田中( )。兔
走( ),折颈( )。因( )
而( ),冀(

小古文守株待兔的译文和意思

小古文守株待兔的译文和意思

小古文《守株待兔》的译文和主题
《守株待兔》是出自先秦名著《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目前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是第5课的课文。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古文的原文、译文及主题。

守株待兔
先秦《韩非子》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课文主题】
做人不能像守株待兔的农民那样不知变通、死守教条,我们应该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分清偶然性事件和必然性事件的区别,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事物,同时不能怀着不劳而获的心态做事,不然只会如故事里的农民一般一无所获。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课件

株 待 经过:守株待兔,一事无成
想要不劳而获 终究一无所获
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身为宋国笑
本课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 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 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我们不 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 会有好结果的。
侥幸心理不可取 宋国的农夫守株待兔,结果田地荒芜,被人笑话。这 个故事虽短小,道理却说得明白透彻:幸福的果实是等 不来的,抱有侥幸心理,不努力,不付出,把希望寄托 在虚无的幻想上,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失望。我们要靠 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兔走. 触株. (B )
A. 步行 量词,用于植物
B. 跑 树桩
2. 而身. 为. 宋国笑(A )
A. 自己 被
B. 身体 为了
五、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宋人/有耕者 B. 因/释其耒/而守株 C. 兔/走触株
因:于是。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复:再。
“冀复得兔”写出了农夫盼望天天能捡到兔子的 心理,体现了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想法。
句意:于是,那个农夫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 能再得到兔子。
身:自己。 为:被。
故事 结果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句意:兔子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不要总想着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寄希望于意外,否 则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守株待兔”的理解。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守株待兔”故事中的“耕

人教版(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5 守株待兔》_1

人教版(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5 守株待兔》_1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摘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守株待兔》中兔子自己撞死再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课文仅有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文言文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课文配有插图,一个农夫戴着斗笠,在一截树桩旁坐着,脸上是一副“冀复得兔”的表情,耕田用的耒倒在地上。

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守株”的场景。

图文对照,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学情分析】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通过三上文言文《司马光》的学习,再加上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感悟这个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插图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感悟这个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学习目标。

《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5篇)

《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5篇)

《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5篇)《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守株待兔》说课稿1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

《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

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因释其耒而守株:耒——(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

4.冀复得兔:冀——(
希望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与 朋友们分享。
谢谢
结合图说说“株”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树桩 子,树被砍去留 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守着树桩 子等待兔子
句意:宋国有个耕地的农民。
露在地面上
田里有一个树桩。
的树的根和茎。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
跑。
折断。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撞树折颈而死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 么样的兔子呢?有 什么启示?
这是一只做事莽撞的兔子。我 们平时做事要细心,不慌张。
看到这样一只 兔子,农夫做 了什么?
守在树桩旁, 希望再得到兔 子。
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于是放下。
复:再、又。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
兔。
耒:古代用来耕 田的农具。
结构展示
守株待兔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起因)
因释其耒而守株 (经过)
身为宋国笑
(结果)
妄想不劳而获 没有好结果
寓言: 小故事 ————————— 道理
难点探究
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 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 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 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 有好结果的。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株(zhū):株连 一株桃树 蛛(zhū):蜘蛛 蛛丝马迹 珠(zhū):珍珠 珠光宝气
词语
认一认,读一读
宋人 耕田 田中 折颈 复得 不可 身为 宋国
词语解释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整体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 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 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 荒了。
冀:希望。
捡到兔子,他的心 情怎么样呢?可以 用哪些词语形容?
乐滋滋
高兴
乐呵呵
后来他捡 到兔子了 吗?
没有 。
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大家会对他 说什么?
身:自己。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怎么还有你这样 笨的人啊。 给宋国人丢脸啊!
对意外怎么能心 存侥幸呢?
同学们,如 果看到这个种田 人,你想对他说 些什么吗?
拓展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事 呢?
有,比如有的同学梦想能考出好成绩,但却不努 力学习。这种做法不对,要想实现梦想,必须努力付 出,认真去做。
课堂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兔走触株:株——( 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2. 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放下
不要妄想不劳而 获,只有辛勤付出才 会有收获。
学完了故事,你知道“守株待兔”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想要得到收获,就要主动努力地去争 取。
主旨
《守株待兔》一文通过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 的兔子,从此就丢下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结果再也没有得 到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只 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有收获。
作者介绍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 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 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 子,荀子的学生。
知识链接
《韩非子》是后人收集整理韩非 所著的文章而编纂成的著作。《韩非 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 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 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 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我会认
sònɡ
宋 宋人
ɡēnɡ
耕 耕地
我会认
shì
释 解释

冀 冀望
我会写
守 株 待 宋耕
触 颈释其
多音字
zhé:百折不挠 曲折 折 shé:折本 折耗
zhē:折跟头 折腾
jǐnɡ:瓶颈 头颈 颈
ɡěnɡ:脖颈子 脖颈儿
多音字
wéi (为人所笑)

wèi (为了)
形近字
待(dài):守株待兔 等待 侍(shì):服侍 侍卫 特(tè):特立独行 特别
守株待兔
预习检查
我们学过哪些பைடு நூலகம்言故事?
画蛇添足
新知讲解
拔苗助长
课堂练习
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 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 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著名的寓言: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 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