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品质的种类

合集下载

心理学考试资料

心理学考试资料

公共课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题型及分数分布:考试大纲:第一章导论1、概念: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用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填空、判断、选择):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人的心理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人格)。

行为是对情境的反应;行为反应的三种基本形式:内在生理性反应、外在躯体性运动、反应形式是人的言语活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或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大脑是心理的最重要的器官);心理的产生是脑的反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生活中,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反射的例子。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心理现象的观念性;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心理反映的能动性(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人要求认识客观现实的本质与规律;能维持与调节目的性的活动);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的元素主要有感觉、意象、感情三类。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精神分析学派创立者:弗洛伊德。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道德性。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刺激变量、个体变量、反应变量。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护理心理学重点 (1)

护理心理学重点 (1)

护理心理学重点: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

研究任务:(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2)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

(3)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4)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

(5)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容和方法。

(6)研究护士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1)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2)功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

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主张研究意识。

(3)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应用试验方法。

(4)格塔式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主张整体,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5)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院医生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

意识、前意识、前意识。

(6)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

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6.记忆: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以后的再现(再认、回忆)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按记忆时间,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5s~2min)和长时记忆(1min以上到终生)。

、保持、再现(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

)度、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认识对心理的影响?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

人在认识事物时,必然产生一定的情感,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了认识对意志行为的重要影响。

4、个性心理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构成的5、心理学的两大领域: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6、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7、心理学的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

8、心理学的基本任务:①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

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9、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教育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系统性原则10、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或劳动中,通过被试的动作,行为和谈话等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②实验法是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条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地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③调查法是根据被试对问题的回答而实现的一种惧资料的方法。

常用于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

④测验法是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量表)来测量被试某一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二章1、论述心理的实质?心理学是从哲学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受哲学思想的影响。

唯心主义者把心理看作没有形体,超自然,超社会的东西,诸如“灵魂”呀,“宇宙精神”呀,等等。

到科学昌明的现代,这种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在心理学领域中,已难头角毕露,但种种唯心主义思想,在心理的实质问题的探讨中,对有些心理学流派,仍有深刻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对心理学也很有影响,如近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只研究行为,排除意识,否定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把人和狗、鼠等动物等同起来,把人和机器等同起来,人兽不分,人机无别。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意志、能力、性格、气质、人格

意志、能力、性格、气质、人格
世界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决定着个性发展的趋向与稳定性; 影响认识的正确性与深度;制约情感的性质与情绪的变化;调节人 的行为习惯。
(五)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
理特征。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一)区别: 1.概念内涵不同; 2.迁移范围不同; 3.获得方式不同; (二)联系 1.能力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前提; 2.能力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
个体的分数离平均数越远,Z的绝对值越 大,对应的IQ值就越远离100,如果Z分 数是正的,那么测得的智商就高,否则 ,Z分数如果是负的,测得的智商就越低 。
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 10分,甲生测验得80分,比平均分数高出 一个标准差
IQ=100+15Z
=100+15×1
=115
四、意志过程 (一)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 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过程的基本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 (1)动机冲突(斗争) (2)确定行动目的
动机斗争解决以后,行动目的就可以确定下来.目 的有远近,远近目的要结合起来.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四)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培养明确的生活目的,确立明确的 奋斗目标 (2)提高情感对意志的支持作用 (3)设置困难情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 质 (4)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6)加强意志的自我培养
五、个性心理 (一)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 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1.需要的特点:
能力不表现为知识和技能本身,而表现在 获得知识的过程中。
三、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平时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区别: 1.对象不同,情绪发展较早,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发展较晚,只有人特有。 2. 需要不同,情绪同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是社会性需要。 3.特征不同,情绪带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统称为感情,是表达感情的两个方面。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体语言,如俯身弯腰,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害怕,而在其他地方则不这样认为。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 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
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由情绪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如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感情的反映过程。
(四)意志的品质
▪ 自觉性(独立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受暗示,武断)
▪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 坚韧性(坚定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
▪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七、情绪的调节
1.什么是情绪调节 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使情绪发生一定的积极变化。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胃、恐伤肾。”《黄帝内经》
2.情绪调节的方式 (1)合理宣泄 (2)调整认知 (3)心理置换 (4)提高修养 (5)唤回理智 (6)注意转移 (7)文饰(合理化):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8)升华 (9)人际调节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

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个案法2、当个体在弱光条件下直接观察物体时,往往看不清楚,但稍微移动一下物体,使其成像在视网膜边缘,则会看得清楚些。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视网膜边缘棒体细胞更多 B.视网膜边缘椎体细胞更多C.视网膜中央窝对弱光最敏感D.视网膜边缘对强光最敏感3、大脑调节内分泌系统主要是通过下述哪两条通路?()A.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B.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C.脑垂体和自主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和骨骼神经系统4、下列选项中,将明暗和阴影作为重要线索的知觉是()。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颜色知觉5、判断“谢谢了”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

A.热情程度B.声调C.场合D.表情6、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B.兴奋性C.灵活性D.平衡性7、“潜移默化”是通过()识记进行的。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意义记忆D.机械记忆8、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

A.说话发生困难B.不能写字、画画C.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困难D.听不懂别人说的话9、“一意孤行”属于意志的()。

A.坚韧性差B.目的性差C.果断性差D.自制性差10、有关激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B.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的特点C.常伴随强烈的表情动作D.容易自我控制11、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遗传B.环境C.教育D.情绪12、东方人比较含蓄,西方人比较直率。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这种某一群体所具有的特质称为()。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13、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动机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A.成就需要B.成功的可能性C.成功带来的满足感D.以上都是14、艾森克用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其中“内倾、情绪稳定”的人格特质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十四章意志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十四章意志

第十四章意志一、选择题1、一个参加唱歌比赛的学生,既想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又怕唱不好遭到嘲笑,这体现出的冲突是(C)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2、心理学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属于失控表现中的(B)A寻求信息 B抗争 C对困境反应加强 D消沉3、下面那些情况不属于失控时抗争的情绪或反应(D)A愤怒、敌意,攻击行为 B竭力挽回失去的控制能力C对结果的认识发生改变 D寻求信息4、在我过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讲述了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千辛万苦终于求得真经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最能体现意志品质的哪个方面(C)A目的性 B独立性 C坚定性 D果断性5、“与,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是一种怎样的冲突或矛盾的表现(B)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矛盾 D多重趋避矛盾6、提出控制点理论的是(A)A罗特 B罗伯特 C华生 D班杜拉7、明日歌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这说的是哪一种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C)A缺乏目标 B犹豫不决 C拖延 D精力分散8、与独立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A受暗示性 B刚愎执拗 C动摇性 D优柔寡断二、名词解释1.意志:是认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2.自由意志:指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

3.意志过程:指意志行动的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

4.目标:个人确立并指导其行为的内部心理表征。

5.冲突:是指两个或多个追求目标之间的斗争。

6.矛盾心理:是指对一个目标追求过程中所产生的混杂感情。

7.意志控制:是个人操纵时间的进程和结果,使之与预期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8.失控:指个体遇到有威胁性的情况而自己又无力应付的状态。

9.抱负水平:是指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水平,它与一个人的目标的确定和选择密切相关。

10.自信心:是个人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的和所能的有信心,对自己所下的判断和所做的事情不怀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