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素质低下的原因
社会素质的缺失戾气问题的根源

社会素质的缺失戾气问题的根源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的态度和行为缺乏素质,充满戾气。
这种社会素质的缺失问题不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困扰,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社会素质缺失和戾气问题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1. 教育体系的问题教育体系是培养社会成员社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当前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了社会素质缺失和戾气问题的出现。
首先,过于注重分数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为了追求高分而进行机械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焦虑、压力大、心态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戾气和不良态度。
其次,道德教育的不足也是导致社会素质缺失的原因之一。
当今社会,很多学校和家庭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只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
这使得一些人在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方面产生模糊的认知,无法正确对待他人,容易表现出戾气和不尊重的态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教育体制中对分数的过分追求,鼓励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导致社会素质缺失和戾气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一些错误的价值观逐渐流行并开始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一方面,功利主义的价值观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心态。
为了个人利益,一些人不择手段,甚至漠视他人的权益,表现出戾气和不公正的态度。
另一方面,物质追求的过度也扭曲了社会价值观。
一些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的繁荣,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关爱。
这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使得社会素质缺失和戾气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怀,培养社会公民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3.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人的素质和态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容易培养出戾气和素质缺失的行为。
论提升国民素质

范文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2008年,在万众期待中,中国人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这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也是国民文明素质去的巨大飞跃的展现。
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文明行为,这是我国国民文明素质普遍较低的缩影,严重阻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因此,在现代化建设加快、国际交流愈加频繁的今天,全面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当务之急。
面对国民素质偏低的问题,我们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地进行分析。
那么,当前国民文明素质偏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是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文明素质普遍很低,尽管经过三十年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民文明素质偏低的状况。
其次是政策原因。
三十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倾向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尽管经济建设为提高文明素质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对于国民文明素质的忽视。
最后是体制原因。
文明素质建设没有与法制接轨,提高文明素质的行动无法落到实处。
为此,有效减少不文明行为离不开各级政府、民间组织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提高国民素质的强大合力。
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必须以政府为主导。
要制定提高国民素质的行动计划,形成提升文明素质的长效机制。
要将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制全面推动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人们期待,在政府的领航下,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指日可待。
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必须依靠民间组织的参与。
要积极鼓励民间组织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长期的思想宣传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要支持民间组织大力兴办全面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重文明的风尚。
民间力量的参与,会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将使国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提高国民文明素质,还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
政府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转变观念,逐步改进自身行为。
人员综合素质低的原因

人员综合素质低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有些人员的综合素质却偏低,这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扰。
那么,造成人员综合素质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教育环境的问题是导致人员综合素质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们在学校只关注成绩和考试,而忽略了品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造成了人员综合素质的低下。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人员综合素质低的原因之一。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例如暴力、低俗、消极的价值观等。
这些不良信息容易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使其产生消极、懒惰、自私等不良行为。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往往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社会环境的负面因素过多,那么他们的综合素质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个人原因也是导致人员综合素质低的重要原因。
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努力。
同时,他们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容易陷入消极、懒惰的状态。
这些个人原因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升,从而导致了人员综合素质的低下。
总结起来,人员综合素质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环境的问题、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个人原因。
为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个人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前国民素质缘何参差不齐

当前国民素质缘何参差不齐作者:田霞高若婷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25期【摘要】引起国民文明素质失衡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包括现代性带来的消极影响,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影响,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影响,以及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的影响等。
从根本上说,当前国民文明素质失衡是一种历史性现象,它会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消失。
【关键词】国民文明素质失衡社会转型现代性【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艾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文明的进程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受制于不同阶段的社会结构,是一定国家、民族和社会不同力量之间的关系结构长期发展的结果,它的形成也受制于某一民族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心理结构和个体心理结构,由整个社会努力习得并使之固定下来。
可见,国民文明素质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涉及体制的、政策的或个体的因素,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
对于这些领域的深层原因,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进行哲学的思考。
现代性的消极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国民的精神世界、生存状态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进一步泛滥。
消费社会漠视人的精神世界,工具理性阻隔了价值理性,道德堕落、信仰缺失和精神萎缩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
日益加深的两级分化问题使国民产生失衡心理,这是造成国民文明素质失衡的深层原因。
国民能够理性地认识生活世界的公共价值,但是在对自身价值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或对立,人们的公共价值准则与对自我的理解相分离的结果,是产生了种种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价值观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状态。
人性畸形张扬,自我批判能力严重不足,自我修养缺乏,道德观念难以提高,腐败现象、欺诈行为时有发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凸显。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和谐现象也日益凸现。
现代城市市民文明素质不高问题原因

探析现代城市市民文明素质不高的问题原因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但没有促使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反而背道而驰,不升反降,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一味追求贪图富贵的奢侈生活方式,“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在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文明道德丧失殆尽,有悖伦理道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使消失良久的腐朽社会现象卷土重来,这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形象极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这既给提升公民素质指明了方向,又给提升公民素质提出了要求。
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城市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城市文明程度和文明创建水平,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良好和快速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思想境界、守法意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诚信意识、精神品格和爱国情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
是实现自我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一、市民文明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成功,不应只表现在城市各个领域的政绩和硬件的提高,也应体现在与这座城市朝夕相关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同比提高,但多年来,由于受到开放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因素的冲击影响,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还面临许多待解的新问题。
1、城市窗口公共场所文明水平不高,公德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无章无序,随意乱建、乱挖、刚刚复原不久的设施道路、不久又开挖重建,不同的行业都强调自己的建设重要,而作为城市管理者,也没有一个全盘规范的、系统的、连贯的、长久的城市发展规划,致使各行各业,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二是城市街道物品乱堆、乱放,临街商铺肆意外扩、乱摊、乱排,马路市场,无序管理,公共场所乱占,垃圾乱丢、乱倒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公共场所者装不整,赤膊男,露肚女随处可见,行为不雅,不顾别人,高声喧哗;四是行人闯红灯,横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违章带人、不按车道行驶、越线等比比皆是;五是醉酒驾车,违章行驶,违章占道,违规停车等问题突出;六是随地吐痰,幼童随意小便,宠物随意便溺,公共场所吸烟更是随处可见;七是工程施工噪音,灰尘扰民,设施不合理、伤人现象时有发生;八是坑蒙拐骗,卖淫嫖娼现象禁而不绝,严重污染社会和危害家庭。
论国人素质

论国人素质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其优良的道德品质也是世人广为流传与赞扬的。
可不知为什么,到了近代以来,国民的素质就日况见下,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影响了中国人在世界严重的形象与地位。
我认为,导致国民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1、国民的法律意识不强,教育力度不够。
2、执法者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首先来说说第一条吧。
一个人,如果法律意识很强,那么他就不会干一些违法或者有失道德的事情。
而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民的法律意识太差,认为做这些“小事”不违法,或是说不缺德,从而导致了许多人都做出一些有失道德的事情,如中国式过马路,随地吐痰,乱丢乱画等一系列不良行为。
因为他们认为,法不责众。
所以,这样的问题就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就灌输一些法律意识,要告诫他们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当然了,做错事的人有错,而管理人的人看见按有人做了坏事却不去管理,这难道不是错吗?有很多执法者执法不严,看见这类行为的时候却不去制止,甚至自己也会做出这类不良行为。
这无疑助长了那些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挑选合格的执法者,对这类情况严加治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华夏子孙优良的道德品质不能从我们在这里毁掉,所以请让我们携起手来,做文明公民,树大国风范!
初二五班吴柏璋。
论中国国民素质

过量与智力之间的关系仅在近几年才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 重视。多项在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高碘地区 学生的智商明显低于适碘区。大部分动物实验研究也已证 明过量碘负荷确实可使动物脑重量减轻,学习记忆力下降, 虽然这种影响不如碘缺乏的作用明显。
4.中国的一些公众人物做的不好的榜样。
提高国民的素质的方法:
1.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
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 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 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 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 坚决反对的。
3强化新闻媒体作用:新闻舆论在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两
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就是要引导和告诉人们应该 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 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 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宣传我们党和国家在提高国民 素质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宣传现代科学 文化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宣传在提高国民素质中涌现出来 的突出典型和重大成果,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抓素质教育, 比素质提高,学文明先进,创文明一流的强大舆论氛围。二 是监督。就是运用新闻媒体广泛性、多样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及时地揭露和鞭挞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和不良现象,从而达到 弘扬正气,遏制邪气的目的。可以说,新闻舆论的这种监督 功能是任何其他形式的监督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论中国国民素质
姚浩童
探析现代城市市民文明素质不高的问题原因

探析现代城市市民文明素质不高的问题原因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但没有促使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反而背道而驰,不升反降,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一味追求贪图富贵的奢侈生活方式,“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在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文明道德丧失殆尽,有悖伦理道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使消失良久的腐朽社会现象卷土重来,这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形象极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这既给提升公民素质指明了方向,又给提升公民素质提出了要求。
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城市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城市文明程度和文明创建水平,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良好和快速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思想境界、守法意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诚信意识、精神品格和爱国情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
是实现自我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一、市民文明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成功,不应只表现在城市各个领域的政绩和硬件的提高,也应体现在与这座城市朝夕相关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同比提高,但多年来,由于受到开放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因素的冲击影响,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还面临许多待解的新问题。
1、城市窗口公共场所文明水平不高,公德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无章无序,随意乱建、乱挖、刚刚复原不久的设施道路、不久又开挖重建,不同的行业都强调自己的建设重要,而作为城市管理者,也没有一个全盘规范的、系统的、连贯的、长久的城市发展规划,致使各行各业,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二是城市街道物品乱堆、乱放,临街商铺肆意外扩、乱摊、乱排,马路市场,无序管理,公共场所乱占,垃圾乱丢、乱倒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公共场所者装不整,赤膊男,露肚女随处可见,行为不雅,不顾别人,高声喧哗;四是行人闯红灯,横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违章带人、不按车道行驶、越线等比比皆是;五是醉酒驾车,违章行驶,违章占道,违规停车等问题突出;六是随地吐痰,幼童随意小便,宠物随意便溺,公共场所吸烟更是随处可见;七是工程施工噪音,灰尘扰民,设施不合理、伤人现象时有发生;八是坑蒙拐骗,卖淫嫖娼现象禁而不绝,严重污染社会和危害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不高是其基本原因
经济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绝大多数人民的温饱已逐步解决。
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各个方面的建设都需要经济支持,有限的国民收入在许多项支出中仍捉襟见肘。
这在很多方面制约了我国国民素质的发展。
其一、它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保险事业发展缓慢。
人民的生活水平状况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质。
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不足,使城乡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处于治病就医难,工作不保险的后顾之忧中。
这势必限制了国民素质结构的优化。
其二、它使我国的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一直呈现出不发达状态。
教育科学事业需要国家的大笔投资,它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直接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的教育投资和科学投资的水平低,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速度慢。
在政治上,如今官员腐败成风,与中国的民主和法制与西方相比还很不完善有一定关系。
另外民众的法律意识与监督意识不强,并没有充分行使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以及政府内部监督体系不w完善;有的政府部门也没有正确对国民素质进行宣传、规范,没有正确引导文明,友爱的风气在全社会的形成,有的地方政府反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减少在教育文化上的投资,可谓得不偿失。
(二)社会文化心理的消极影响
当前的中国仍然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过程中。
社会转型中最巨大的
阻碍是社会文化心理的定势已根深蒂固,难以迅速改变。
社会文化心理作为人们思想、
行为背后的深层根源,是任何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建设,我国国民素质的重构和优化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然而,我国过
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一套心理己经定型,所以当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
候,许多人仍然停留在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的思维
方式和行为模式背后存在着传统心理阻抗力的障碍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社会文化心理的惯性和惰性;社会文化心态的失范。
(三)教育事业发展的滞后
从教育上看,中国的教育偏重文化知识,应试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即使少部分地区进行教改,也很难避免形式化,教育改革不彻底,不成功。
所以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个人追求只会偏向庸俗,肤浅化。
1.形同虚设的素质教育
“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学“礼”,就没办法在社会中立身。
而“学”的前提是教育,是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朝思想家韩愈把为人之道的培养,放在“师者”职责的首位。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从孩子的教育开始,就出现了严重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应该说,中国人目前普遍存在的道德问题,和很多家庭忽视道德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大学浓厚的功利思想依然让素质教育无从谈起,没有把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意识放到一个应该放的位置。
2. 不重视公共意识培养
缺少公共意识,是目前国人素质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强调个人修养,但缺
少一个系统的公共理念,即“承认他人”。
现代社会中,“他人”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任何人对其他人来说,都是他人。
只有相互承认,社会才能良性运转。
公共意识的流失,也在于对人们公共意识的培养走入误区。
四、传统文化不断流失
其实,中国有着深厚的“文统”和“道统”,向世界贡献了孔孟老庄等数不清的思想大家。
“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这些蕴含着丰富精神养分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如果被继承发扬下来,完全能弥补与抵御目前因为社会变化带给人们的精神迷惘。
但实际上,它们常常被忽略或者抛弃了。
对此,国学大师冯其庸显得更为忧心、痛心。
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当今各种不文明现象反映出的,是一些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浮躁和虚空,这份空洞源于传统文化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