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2012年目录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枯 丰 平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采样: 送样: 接样:.第 页 共 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 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天气状况: 气温:℃气压: kPa 相对湿度: % 风向:风速: m/s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方法依据:GB13580.2-92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集雨器面积(cm2):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集尘缸编号:集尘缸口面积(cm2):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厂方代表:接样: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采样依据:GB/T16157-1996 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环境温度:℃大气压: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采样嘴直径:mm 环境温度:℃大气压: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烟气烟色(林格曼黑度)监测现场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目的:监测依据:监测日期:监测地点: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监测:厂方代表: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1 )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6920-86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溶液I定位值:标准溶液II理论值:标准溶液II测定值: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常数:校正公式:K25=K t/ [1+0.022(t-25)]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V1/ V0) A1分析:校核:审核: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K1⨯K2⨯K3⋯分析:校核:审核: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5 )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容器介质:方法依据:天平型号:天平编号:计算公式: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7488-87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气体浓度:计算公式: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9 )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型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0 )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比色皿厚度:参比溶液: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狭缝: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2 )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检测器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3 )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初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复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 MPN值= MPN指数 10/最大的接种水量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 GB/T14623-93监测日期: 天气状况:声级计型号: 声级计编号: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7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8 )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类别:监测:厂方代表:审核:第页共页机动车排气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地点:方法依据:检测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检测:校核:审核: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配制:校核:审核: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1 )校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分析:校核:审核: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校核:审核:样品交接记录表质控人员审核:样品分析任务表分样人:质控人员审核: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处理:校核:审核: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校准日期: 环境温度:℃大气压: kPa 皂膜流量计型号: 皂膜流量计编号:校准:校核:审核:。

电梯运行噪声测量记录

电梯运行噪声测量记录

电梯运行噪声测量记录电梯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出行方式。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梯运行所产生的噪声问题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电梯运行噪声进行测量记录,以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首先,电梯运行噪声的测量记录需要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电梯运行时最容易受到噪声影响的位置进行测量。

比如,电梯的机房、轿厢内部以及靠近电梯井道的位置。

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测量点,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进行电梯运行噪声测量时,需要使用专业的噪声测试仪器。

这些仪器通常包括声级计、频谱仪等设备,能够准确测量电梯运行时的声音强度和频率分布等参数。

在进行测量时,应将仪器放置在测量点,并确保仪器工作正常、检查仪器的校准和灵敏度,以及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记录电梯运行噪声的持续时间、峰值声级、频谱分布等参数。

持续时间是指电梯运行噪声出现的时间长度,峰值声级是指噪声的最高强度,频谱分布是指噪声的频率分布情况。

这些参数能够反映出电梯运行噪声的特征,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在测量记录中,还需要记录导致电梯运行噪声的原因。

电梯运行噪声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由于电梯设备本身的问题,比如电梯机房内设备的松动、摩擦等;也可能是由于电梯的维护保养不当导致的问题,比如电梯内轴承的老化、润滑不足等。

通过记录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最后,根据测量记录的结果,需要对电梯运行的噪声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善。

比如,如果噪声主要由电梯设备本身引起,可通过调整设备的安装位置、加装降噪材料等方式来减少噪声的产生;如果是由于维护保养不当引起的问题,可加强对电梯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通过分析和改善,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梯运行噪声,提升乘坐体验。

总之,电梯运行噪声的测量记录对于解决电梯噪声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噪声测试仪量值校准表

噪声测试仪量值校准表
天气状况
风速
功能类型
测点编号
测量时间
声源类型
数据dB(A)
测点示意图
Leq
L10
L50
L90
Lmax
SD
校准器声级值:
测量前校准值:
测量后校准值:
备注:
分析人: 校核人: 审核人: 第 页 共 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被测单位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
区域功能类型
天气状况
测试仪器及编号
噪声背景值
dB(A)
测试日期
测点编号
测量工况
主要声源
昼间dB(A)
夜间dB(A)
厂界及测点分布示意图
测量时间
Leq
Lmax
测量时间
Leq
Lmax
校准器声级值:
测量前校准值:
测量后校准值:
备注
分析人: 校核人: 审核人: 共 页 表
项目名称:依据标准:
噪声测试仪
标准声源
校准
日期
备注
型号
编号
测试前校准值(dB)
测试后校准值(dB)
示值偏差(dB)
型号
编号
声源值(dB)
分析人: 校核人: 审核人: 第 页 共 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测试地点
依据标准
测试日期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受测单位
地址
天气状况
测量仪器
背景噪声值
监测
日期
测点编号
主要声源

环境噪声的测量作业指导书

环境噪声的测量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引书环境噪声旳测定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作业指引书 第1页 共6页 第0次修改主题:声环境噪声旳测定作业指引书颁布日期:-12-20声环境噪声旳测量作业指引书1 主题含义本措施规定了测量敏感建造物噪声、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旳措施。

2 测试措施2.1 措施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3096-《声环境质量原则》2.2 合用范畴本措施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旳环境噪声测量措施。

2.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精度为 2 型及2 型以上旳积分平均声级计或者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其性能需符合GB3785 和GB/T 17181 旳规定,并定期校验。

测量先后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旳示值偏差不得不小于0.5 dB,否则测量无效。

声校准器应满足GB/T 15173 对1 级或者2 级声校准器旳规定。

测量时传声器应加防风罩。

2.4 测量条件2.4.1 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旳天气条件下进行。

当风速达到5米/秒以上时,必须住手测量。

2.4.2 仪器测量条件(a)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旳声级,用LA表达,单位dB(A);(b)时间计权特性:“慢”或者“快”。

2.5 测点选择根据监测对象和目旳,可选择如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旳测量:a)普通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造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畴。

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 高度处。

b)噪声敏感建造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造物外,距墙壁或者窗户1 m 处,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c)噪声敏感建造物室内作业指引书 第2页 共6页 第0次修改主题:声环境噪声旳测定作业指引书颁布日期:-12-20距离墙面和其她反射面至少 1 m,距窗约1.5 m 处,距地面1.2 m~1.5 m 高。

2.6敏感建造物噪声监测2.6.1 监测规定监测点普通设于噪声敏感建造物户外。

(2020)(环境管理)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定稿)

(2020)(环境管理)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定稿)

(环境管理)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定稿)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原始记录表目录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吸收法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28 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29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0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1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2 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3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4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ZHJC/JL035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ZHJC/JL036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37 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3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ZHJC/JL039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0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1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2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3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ZHJC/JL044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5 样品委托单(站内)ZHJC/JL046 监测结果统计表ZHJC/JL047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ZHJC/JL048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ZHJC/JL049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ZHJC/JL050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ZHJC/JL051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III)ZHJC/JL052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ZHJC/JL053 自动烟尘(气)采样仪记录表(I)ZHJC/JL054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ZHJC/JL055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ZHJC/JL056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ZHJC/JL05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ZHJC/JL05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ZHJC/JL059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ZHJC/JL060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TVOC)记录表ZHJC/JL061 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记录表ZHJC/JL062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记录表ZHJC/JL063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记录表ZHJC/JL064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ZHJC/JL065 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ZHJC/JL067 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ZHJC/JL068 环境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ZHJC/JL069 环境臭气测定配气记录ZHJC/JL070 环境臭气测定嗅辨记录ZHJC/JL071 污染源臭气测定配气记录ZHJC/JL072 污染源臭气测定嗅辨记录ZHJC/JL073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O/CO2)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74 污染源监督监测评价标准确认记录表ZHJC/JL075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I)ZHJC/JL076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Ⅱ)ZHJC/JL077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III)ZHJC/JL078 浮游植物定量原始记录表ZHJC/JL079 浮游植物定性原始记录表ZHJC/JL080 酶联免疫反应原始记录ZHJC/JL081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原始记录ZHJC/JL082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Ⅰ)ZHJC/JL083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Ⅱ)ZHJC/JL084 流量测试记录表ZHJC/JL085 ICP-MS分析原始记录(Ⅰ)ZHJC/JL085 ICP-MS分析原始记录(Ⅱ)ZHJC/JL086 ICP-AES分析原始记录(Ⅰ)ZHJC/JL086 ICP-AES分析原始记录(Ⅱ)ZHJC/JL088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ZHJC/JL089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ZHJC/JL090 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91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 现场测试记录ZHJC/JL092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波许烟度法) 现场测试记录ZHJC/JL093 总有机碳(TOC)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94 土壤石油类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95 浮游动物定量原始记录表ZHJC/JL096 炉窑情况登记表ZHJC/JL097 燃料采样记录表ZHJC/JL098 油烟净化设施情况登记表ZHJC/JL099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100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101 氟化物、硫化物、降尘缸放置记录ZHJC/JL102 固废腐蚀性、土壤pH原始记录ZHJC/JL103 土壤ICP分析原始记录pH、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浊度测试原始记录Z H JC/JL001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分析日期温度℃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 L002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Ⅰ)(适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机)Z H JC/JL003样品类别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Ⅱ)(适用离子色谱法)Z H JC/JL003样品类别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Ⅲ)(适用高效液相色谱)Z H JC/JL003样品类别分析日期室温℃湿度%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Z H JC/JL004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 第一版采样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冷)原子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 /JL 005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荧光吸收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06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07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Z H JC/JL007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Z H JC/JL008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I)Z H JC/JL009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I a)Z H JC/JL009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I b)Z H JC/JL009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 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II )Z H JC /JL 010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准溶液名称 显色温度 ℃ 显色时间 显色体积 参比溶液 测定波长 nm 比色皿 mm 室温 ℃ 湿度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 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Z H JC /JL 011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定溶液浓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Z H JC/JL012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Z H JC/JL013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化学需氧量分析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Z H JC/JL014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I)Z H JC/JL015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Z H JC/JL016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至年月日时室温℃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Z H JC/JL17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至年月日时室温℃培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Z H JC/JL18项目名称样品性质仪器名称及编号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Z H JC/JL019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20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 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Z H JC /JL 021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 室温 ℃ 湿度 %分析日期 2 2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Z H JC/JL022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一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25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条件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色度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26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条件室温℃湿度%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Z H JC/JL027项目名称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采样者DO分析者校核者送样时间送样者接样时间接样者共页第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Z H JC/JL028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采样者校核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a)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b)Z H JC/JL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Z H JC/JL030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采样工具采样方式调查船天气气温℃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

环境采样原始记录规范要求

环境采样原始记录规范要求

3.5.样品清单交接表:
• 样品登记表上的分析项目必须与原始记录上的一致,样 品管理员需核实样品数量,以免缺失样品。
• 注意:VOC样品一定按要求采样足够。
3.6.划改及其他
• 3.6.1.现场描述时,如油烟、无组织、有组织废气等需要现场 描述的地方须详写,如粉尘是否明显、是否有明显异味等。
• 3.6.2.原始记录上不得出现涂改情况,若写错,可划改,并签 名。
• 3.4.4.验收监测时,所有企业都需测昼间和夜向噪声,如果企业夜间 不生产,需提供盖章证明,可以不用测夜噪。噪声结果下面统一注 明“由于企业夜间不进行生产(企业已出具相关证明),故夜间噪声不 作监测。”
• 3.4.5测量厂界噪声,至少测量1min稳态噪声;环评项目地噪声,至 少10min;城市交通噪声,至少20min。
• 3.3.1.有组织点位命名:当废气测处理前和处理后时,处理前 点位名称为“XX废气排放口处理前”,处理后点位名称是 “XX废气排放口处理后”。详细的处理设施名称在企业信息 中体现。
• 3.3.2.烟气(SO2、NO、CO)的计算:烟气的浓度、折算浓度均 保留整数,排放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注意,保留两个有效数 字≠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3.2.无组织废气(HJ/T55-2000)采样原始记录填写 规范:
• 3.2.1.无组织点位命名:上风向参照点1个(点位描述为:XX厂界上风 向参照点1#)、下风向监控点3个(点位描述为: XX 厂界下风向监控点 2#、XX厂界下风向监控点3#、XX厂界下风向监控点4#)。1#、2#、 3#、4#需统一写在参照点、 监控点后面。下风向的监控点之间的间 距要相隔2-3米。
谢谢观看
THANK YOU
2020/3/13

公共场所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模板

公共场所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模板
L50
L90
声级计校准器型号:声级计校准器编号:监测前校准值:dB(A)监测后校准值:dB(A)
公共场所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监 测现场描述及评估
检测场所面积
m2
隔音设备:有□无□
主要噪声源
隔音材质:围墙□降音板□其它□
敏感建筑物及人群
检测场所类型:
备注
娱乐业□
商场□
旅店业□
图书馆□
医院候诊室□
公共交通等候室□
其它□
公共场所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受测单位:监测依据:公共场所噪声测量方法GB/T 18204.22—2000样品编号:
现场状况:温度:℃湿度%声级计型号:声级计编号:监测日期:监测时间:
序号
监测点名称
主要声源
测量结果LAeq(dB)
监测点及敏感区域分布示意图
昼间
夜间
LAeq
L10
L50
L9

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工作记录表

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工作记录表

学校班课桌椅抽检符合情况原始记录表学生(抽检10人)身高实际就坐的桌椅号标准对应的桌椅号是否符合(打√)课桌号课椅号课桌号课椅号12345678910附表3声级值修正值被测噪声与本底噪声差值≤3 4-5 6-9 10修正值 3 2 1 0附表4浙江省市(县/区)疾控中心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工作记录表受监测学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标准或要求检测结果(6个教室)合格教室数合格率教室人均面积小学≥1.36平方米中学≥1.39平方米桌椅课桌椅布置情况第一排课桌椅前沿和最后一排课桌椅后沿与黑板的距离第一排课桌前沿:≥2.2m最后一排课桌椅后沿:小学≤8m,中学≤9m 课桌椅符合情况课桌符合率≥80 %课椅符合率≥80 %黑板黑板尺寸高度和宽度高度:≥1m;宽度:小学≥3.6m,中学≥4m悬挂高度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0.8—0.9m;中学:1—1.10m黑板反射比测量点反射照度/测量点入射照度,取3个测量点平均值0.15-0.2采光采光系数室内照度/室外照度≥2.2% 窗地面积比窗面积/地面积≥1:5 后墙反射比反射照度/入射照度0.7-0.8照明课桌面平均照度≥300lx 课桌面照度均匀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0.7 黑板面平均照度≥500lx 黑板面照度均匀度≥0.8噪声普通教室内噪声≤45db 空气质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0.15%学生饮用水春季秋季游离余氯≥0.05mg/L菌落总数≤100 CFU/ML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浑浊度≤1PH值 6.5-8.5色度≤15肉眼可见物无嗅味无监测人(签名):监测时间:监测单位(盖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