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合集下载

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被我校录取的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一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专业必修课9.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外语(英语):3.0学分2.专业必修课:共9.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2.0学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口腔):1.0学分临床通用技能训练与实践(口腔):3.0学分3.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根据专业方向从以下课程中选择:口腔内科专业新理论和新方法:1.0学分口腔颌面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1.5学分口腔修复学新进展:1.0学分当代口腔正畸学:2.0学分(注:当代口腔正畸学为口腔正畸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课程类别请选择“必修”)五、临床实践培养与考核按照《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在所学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轮转培养。

临床轮转在学校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的附属(教学)医院研究生培养点进行。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的有关规定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的有关规定

医大研发〔2018〕29号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的有关规定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14〕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学工作实际,制定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的有关规定。

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条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学术活动讲座。

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行学分制。

必修课程不合格需重修或补考,选修课程不合格可重修或选修其他课程补齐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及考核应在第五学期末完成并通过,第六学期初仍未完全通过者不能进入培养终审及论文答辩环节,需延期毕业。

第二章学位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第二条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学位论文答辩前学位课程应修满16学分。

(一)必修课程课程名称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博士生外语 3生命科学进展 2(二)选修课程应修满5学分,由导师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学位要求及研究生本人科研兴趣确定选修科目。

第一外语为日语或俄语的研究生,英语二外为必选选修课程,不计学分。

研究生选修课程包括科学研究理论类课程、实验技术方法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及其他类课程。

选修课程每学年由教研室自主申报,经专家审核批准、研究生选课成功后方可在当学年开设。

部分选修课程如下:1.科学研究理论课程课程名称学分细胞分子生物学 2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 2基因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 1医学生物信息学 2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1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2肿瘤学基础与进展 2生物医学数据库利用 2医学英文论文写作基础 12.实验技术方法类课程课程名称学分分子生物学技术一 2分子生物学技术二 2分子生物学技术三 2细胞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2实验动物学基础与技术 23.人文社科类课程课程名称学分伦理学 1应用心理学前沿专题选讲 24.其他类课程授课内容与上述课程内容不重复或重复较小的课程。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动向;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临床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以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向1. 口腔内科学:1)龋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病因及防治;2)牙周病的病因及防治;3)口腔粘膜病病因及防治2. 口腔颌面外科:1)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2)口腔颌面先天性发育和后天缺损畸形治疗的临床研究;3)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研究与应用;4)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3. 口腔修复科:1)口腔生物材料学;2)牙及牙列磨耗的机制和咬合重建的临床基础研究;3)前牙美学修复的序列化治疗的基础研究;4)牙体粘结材料及抗菌材料的研究;5)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的数字化修复技术研究4. 正畸科:1)错牙合畸形的防治;2)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诊断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5.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1)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头颈部医学中的应用;2)牙科数字成像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三、学习年限3年申请学位要求: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

其中A类: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程,7学分;B类:以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2门,5学分;C类:以口腔医学各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6-8学分;D类: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14-16学分,其中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修的硕士课程不少于4学分。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开设的B、C、D类课程(见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本专业跨一级学科的公共选修课程。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暂行规定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暂行规定

-1-校研字〔2018〕21号南方医科大学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学校机关各部(处、室),各直属单位,各学院、附属医院,资产经营公司,顺德校区管委会:为促进我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经学校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制定南方医科大学关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暂行规定》。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5月6日(联系人:胥超,联系电话:648375)南方医科大学关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暂行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精神,促进我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特制定本规定。

对不适宜继续按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根据研究生本人意愿,由培养单位审核提出,做以下分流处理。

一、延长学习年限培养1.未完成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不可申请毕业答辩,可适当延期补修相关课程,待课程合格后再申请毕业答辩,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5年。

2.未通过学位论文评阅或答辩,其他培养环节达到要求,可适当延期培养,在延期培养期间修改学位论文并申请答辩,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5年。

3.第2学年内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研究生本人不愿意转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并仍按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但最迟须在第4学年内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在最长学习年限5年内,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可对其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

-2-二、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第2学年内、最迟第3学年内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研究生本人愿意并申请退出专业学位的培养,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原则上在原培养单位内,相同三级学科范围内变更培养类型(如果原导师可以指导学术学位研究,导师不变更;如果原导师不能指导学术学位研究生,应在相同三级学科内调整导师)。

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时间:三年二、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具体要求见总则)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外语、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在第二学年内由各学院或附院统一组织考核。

三、临床技能训练(一)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1. 牙体牙髓病学/黏膜病学研究生2. 牙周病学研究生3. 儿童牙病/预防医学研究生以上专业研究生轮转科室为5个科室,总轮转时间为11-13个月。

在导师所在科室训练,总时间为17-19个月。

出科考核按照第三年住院医师水平挑选病例。

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设计、处理方法等;在研究生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参与本专业临床上急需解决的相关课题,实行以问题为中心的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一)轮转学科临床训练要求1、口腔颌面外科轮转要求:(1)学习病种①掌握:冠周炎、间隙感染、颌面部疖痈、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唾液腺炎症、颌骨囊肿、唾液腺囊肿②熟悉:颌骨骨折、颌面部肿瘤、唇腭裂、颞下颌关节疾病③了解:牙颌面畸形、后天缺损畸形、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神经疾病、唾液腺疾病(2)理论知识①掌握:颌面部无菌原则、无瘤原则、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原则、急救处理原则②熟悉:种植外科理念、颌骨骨髓炎、颌面部损伤治疗原则、恶性肿瘤序列治疗、唇腭裂序列治疗③了解:颌骨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功能性外科的原则、计算机辅助外科原理、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治疗方法、微创外科的基本原理(3)基本技能①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历书写、简单牙拔除术、冠周炎冲洗、口腔颌面部小型清创术、牙槽嵴修整术、唇、舌系带修整术、粘液腺囊肿摘除术、颞下颌关节复位术、牙弓夹板结扎技术②熟悉:复杂牙拔除术、口腔颌面部大、中型清创术、颅颌绷带技术③了解:种植体植入术、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4)基本工作量2、口腔正畸科轮转要求:(1)学习病种①掌握: 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和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原则。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要求:
1.具备临床口腔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口腔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2.掌握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备临床实践技能;
3.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口腔临床医学相关的科研工作;
4.掌握口腔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
5.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培养内容及学分要求:
1.基础课程:包括口腔医学基础、口腔病理学、口腔生理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学等,共计30学分;
2.专业课程: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共计60学分;
3.临床实践:包括口腔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演练,临床轮转,共计50学分;
4.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科研项目等,共计10学分;。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第一条培养目标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口腔临床医师。

二、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所在学科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具备较强口腔临床实践能力,具备良好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从事口腔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在学科的科研方向、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临床热点,并有一定的口腔医学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第三条培养方式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第四条课程学习与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总学分要求为20学分,学位课程要求总学分应不少于16学分。

学位课70分合格,选修课60分合格。

一、公共必修课(5学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0学分2、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0学分3、英语综合与听说40学时 2.0学分二、专业基础课(6学分,从以下选)1、口腔临床技能培训(必修) 40学时 2.0学分2、医学统计学(必修) 30 学时 1.5学分3、临床流行病学 30学时 1.5学分4、医学影像学 20学时 1.0学分5、口腔临床解剖学 20学时 1.0学分三、专业课(5学分)各培训医院进行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课教学,开设2门专业理论课程(专业进展课60学时3学分、专业英语30学时2学分),共计5.0学分。

四、选修课(4学分)1、医学科研方法学24学时 1.0学分2、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8学时 1.0学分3、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18学时 1.0学分4、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20学时 1.0学分5、医学法律法规18学时 1.0学分6、循证医学 20 学时 1.0学分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医学科学研究与设计
1.5
选修
非学位课程
临床流行病学
1.5选修非学位课程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控制1.0
选修
非学位课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1.0
选修
非学位课程
临床医疗法律专题
1.0
选修
非学位课程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
1.5
选修
注:
1.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表中课程设置进行学位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6学分;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必修
公共必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必修
公共必修课
英语
2.0
必修
专业基础课
医学统计学
2.0
必修
专业基础课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1.5
必修
专业课
医患沟通
2.0
必修
专业课
循证医学
1.0
必修
非学位课程
2.除课程学分要求以外,参加临床轮转期间的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等学术活动,应达到2学分。各类学术活动可获得学分标准详见《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学科门 一级学 类 科 105101 二级学科 公共必修课 专业课和专业外语 专业课 2学分 专业外语 1学分 内科学 专业外语 专业基础课 10学分 公共选修课 内科学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CT诊断学 26学时1.5学分 断层解剖学 26学时1.5学分 多因素分析与统计学软件应用 36学时2学 分 儿童精神病学 26学时1.5分 分子免疫学 28学时1.5学分 分子遗传学 26学时1.5学分 分子与生化精神病学 36学时2学分 腹部超声 26学时1.5学分 高级生物化学 36学时2学分 高级心理统计与软件应用 36学时2学分 骨关节解剖 26学时1.5学分 核医学 36学时2学分 介入放射学 26学时1.5学分 精神病理学 36学时2学分 精神病学 26学时1.5学分 精神病学研究进展 36学时2学分 精神药理学 36学时2学分 临床分子病理学 36学时2学分 临床麻醉最新进展 36学时2学分 临床神经病学 36学时2学分 临床生化 26学时1.5学分 临床心理学 36学时25学分 临床药理学 36学时2学分 内科学(呼吸内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内科学(内分泌学) 26学时1.5学分 内科学(神经内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内科学(肾脏病学) 26学时1.5学分 内科学(消化内科) 26学时1.5学分 内科学(心血管) 26学时1.5学分 内科学(血液病) 26学时1.5学分 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6学时1.5学分 皮肤病理 26学时1.5学分 偏瘫恢复的特征与康复 26学时1.5学分 认知神经科学 36学时2学分 神经病理学 26学时1.5学分 神经解剖学 26学时1.5学分 生物信息学 18学时1学分 生物学技术 72学时2.5学分 输血学 26学时1.5学分 头颈CT诊断学 26学时1.5学分 外科学(创伤骨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外科学(美容外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外科学(普通外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外科学(显微外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外科学(胸心外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外科学(整形外科学) 26学时1.5学分 微生物学 26学时1.5学分 细胞生物学 36学时2学分 心理学研究方法进阶 36学时2学分 心脏超声 36学时2学分 眼超声诊断学 18学时1学分 眼底荧光造影 18学时1学分 眼视光学 18学时1学分 药代动力学 26学时1.5学分 医学分子生物学 36学时2学分 医学心理学 26学时1.5学分 医学影像学进展 36学时2学分 医用真菌 26学时1.5学分 遗传精神病学 36学时2学分 遗传学 26学时1.5学分 影像解剖基础 26学时1.5学分 影像诊断学 36学时2学分 运动康复 36学时2学分 运动生物力学 36学时2学分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26学时1.5分 中药药理学 36学时2学分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36学时2学分 肿瘤病理学 26学时1.5学分 肿瘤免疫学 26学时1.5学分 肿瘤生物学 26学时1.5学分 口腔医学专业英文论文阅读与书写18学时1 学分 口腔正畸基础36学时2学分 口腔临床矫治技术36学时2学分 口腔生物学36学时2学分 口腔基础研究技术36学时2学分 总学分要求
麻醉学
麻醉学
专业外语
105117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专业外语
105127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
专业外语
口腔医 105200 学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
专业外语
课程学习19学分,总学分24学分
105102
儿科学
儿科学
专业外语
105103
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
专业外语
105104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
专业外语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临床精神医学
专业外语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专业外语
专业外语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 专业外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临床检验诊断学新进展 36学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学分 公共外语(英/日 /俄) 54学时 3学分 第二外语(英语) (一外非英语语种 必选)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 会科学方法论 36学时2学分 专业外语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有关法律法规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 学 临床能力训 练 5学分 第二外语 (日语) 36学时2学分 统计学与科研基 本方法 36学时2学分 文献检索 18学时1学分 眼科学 专业外语 研究生职业发展 教育与就业指导 40学时2学分
105108 临床医 学 105109 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课程学习19学分,总学分24学分
外科学
外科学
专业外语
105110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
专业外语
105111
眼科学
105112
耳鼻咽喉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外语来自105113肿瘤学
肿瘤学
专业外语
105115
运动医学
运动性伤病或营养生化
专业外语
105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