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许多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培养以临床为导向的博士研究生,为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发展中的趋势。

首先,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疾病和医疗技术。

为了满足人们对更好医疗服务的需求,需要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又具备深入研究学术问题的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能深入学习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锻炼科研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既可以在临床一线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又可以参与到专业学术领域的研究中,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在培养学术领导者和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科学研究,而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则更注重结合临床实践。

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和学术素养,另一方面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他们可以为医学实践提供前沿的科学理论指导,在新技术、新治疗和新药物的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他们还能够带领和指导新一代医学人才,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实验,推动医学学科的发展。

然而,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些许挑战和问题。

首先,这个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的设置和课程设置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特点进行调整,以满足当地医学教育和医疗需求。

此外,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需要充足的教师队伍和科研资源支撑,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研能力。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的临床医学专家,以满足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该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医学基础知识、临床诊疗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的医学伦理、法律等专业知识。

学生需熟练掌握常见和多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技术,并具备开展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等。

课程设置广泛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专业,同时注重临床实践,要求学生在医院临床岗位中开展诊疗工作,加强实践能力。

科研训练要求学生承担独立的课题研究,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提高科研能力。

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

毕业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医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技术,能够独立从事各种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并具备执业医师职称评审及相关专业学术组织会员资格的条件。

同时,也具备在学术界和医疗行业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培养方案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 4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4~5 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不能提前毕业。在职申请 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人员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三、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 由 3-5 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分两阶段进行培养:
36 2 组胚教研室
考试
42 2 组胚教研室
考试
组织胚胎学教研
32 2 室
考试
36 2 微生物学教研室 考试
32 2 人文医学中心
考试
生物医学工程研
54 2 究所
考试
生物医学工程研
45 2 究所
考试
36 2 齐鲁医院
考试
32 2 齐鲁医院
考试
30 1.5 齐鲁医院
考试
40 2 齐鲁医院
考试
22 1 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医学院
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级医师的带领、指 导下,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 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 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 流的能力。 5、身心健康。
1
19 C08060060 胸部应用解剖学
1
20 C08060061 五官应用解剖学
1
四肢与脊柱应用
21 C08060062 解剖学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0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0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M.D.)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2004 年 5 月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1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在山东大学规定的核心期刊(B 类以上,含 B 类)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著(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培养年限:3 年,其中学位课程学习至少半年时间,从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导师所在科室,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临床实践和科研论文的撰写。

1/ 3三、培养办法与要求:(一)第一阶段(课程学习阶段)半年:本阶段首先集中学习课程半年(无假期)。

修满本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规定学分。

具体学分要求:在申请学位前至少修满 15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 11 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1)必修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和学位专业课①学位公共课(8 学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54 学时 2 学分第一外国语 108 学时 4 学分专业外语 2 学分②专业课(各专业课设置,见附表 1 ) 3 学分(2)、专业选修课(供各专业选修课程,见附表 2):不少于 2 门,不少于 4 学分(二)第二阶段(临床实践及科研论文撰写阶段):此阶段为 2.5 年。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第一条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形成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第二条学科简介XXXXX第三条研究方向见各专业培养方案第四条学习年限及安排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8年,具体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1.学位课程学习: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集中在第一学期学习(不影响上课前提下可不脱离临床),其余课程教学由各单位组织安排,所有课程原则上2年内完成,第二学年(第四学期末)进行专业必修类课程考试,由各学科、专业在三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考核。

2.临床能力训练:根据本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临床实践培训时间不少于24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不少于6个月,本专业临床实践培训时间不少于18个月,逐步学会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症,临床能力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此期间可安排参加临床教学工作。

临床能力考核一般在第六学期内进行。

3.学位论文工作:结合临床工作进行科研训练,完成一篇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水平的学位论文,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第五条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博士研究生应通过课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及科研能力训练三个阶段,最终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水平的临床医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临床医学研究人才,以满足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实现科学发展、健康中国的需求。

1、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临床医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

2、掌握获取、发展临床医学科学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3、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会话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国际科技交流。

4、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和实验工作的能力,并能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开展有效的临床医学研究。

5、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能力,能够有效的申请和管理科研项目。

6、具有较强的医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遵从感,能够严格执行医疗操作程序,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二、培养计划
1、学制:3年。

2、学习内容:本专业拟开设9门专业课程,包括临床医学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学、眼科学、皮肤病学以及药理学。

3、论文研究:在3年研究生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原创性研究论文,并在学位论文答辩会上陈述论文目标、内容及研究成果。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0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0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0一、培养目标1.深厚的医学理论与基础知识;2.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3.独立从事临床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的能力;4.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医生道德修养;5.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力。

二、培养要求1.培养方式:全日制培养;2.入学要求:具有医学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3.培养学制: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时间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4.培养课程:拟设置的课程包括医学研究方法、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基础等必修课程,以及临床研究前沿、医学伦理学等选修课程。

学生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需求,可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5.学分要求:研究生需修满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后方可毕业;6.科研实践:研究生应参与科研项目,完成科研任务,并参与科研成果的撰写和发表;7.导师指导:每位研究生必须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职务或相应职称的导师进行指导,并且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与导师定期交流,接受导师的指导和评价;8.中期评审:在第二学年末,研究生需要完成中期评审,提交中期学术报告,并通过中期答辩;9.学位申请:研究生须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学位授予的条件方可申请学位。

三、培养过程1.前期准备:研究生入学后,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研究方向和培养计划。

研究生需参加导师组织的新生学术讨论会,并选择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讨论,明确研究方向和课题;2.课程学习:研究生需按照培养计划修完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参与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等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素养;3.科研实践:研究生需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验室技术训练和临床实践,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临床操作技能;4.学术交流和发表:研究生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会等,并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5.中期评审:研究生需在第二学年末完成中期评审,撰写中期学术报告,并参加中期答辩;。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献身于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全面了解临床医学的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评价手段,能独立承担和主持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在本学科前沿学术领域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详见当年医学院招生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四、培养方式着力塑造以“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博士生导师教育文化观,强化博士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博士生导师做好博士生求知的指导者、学术的引路人和品德的垂范者。

1、博士生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

强化导师在博士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责任,特别是在博士资格考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预答辩等环节中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3、导师应加强对博士生的培养过程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博士生的培养计划,使博士生培养、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五、课程设置A. 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选修公共必修课程2门,分别为博士生英语课程和博士生政治课程,专业学位课程2-4门,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门。

跨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的硕士生主干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 】36 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而奋斗。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疑难问题,能对下级技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或基本达到主管技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临床检验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临床检验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学制和培养方式基础理论课学年。

3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习时间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及诊疗技能训练为一年半,培养方向专门研修(含论文工作)为一年。

三、研究方向一)临床免疫学检验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三)临床血液学检验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社会科学部 363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44 外国语言学 12 3. 英语系 4. 统计学及 SPSS 软件应用 70 5 公共卫生学 系 )核心课程二 ( 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 开课单位医学检验系1.检验与临床 30 2 医学检验系 230 临床实验室管理 2. (三)专门课程课程名称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1.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进展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研究进展 302 医学检验系 3.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原理与实践 302 医学检验系 4.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进展 302 医学检验系 5.临床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302 医学检验系 6.临床输血检验研究进展30 2 医学检验系 (五)临床输血检验 (六)临床分子诊断学 公共必修课: 四、课程体系设置 (一) 学分 开课单位 学时 课程名称1.自然辩证法 18 1.5 社会科学部(四)公共选修课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1.科研方法公共卫生学系151图书馆2.文献检索1513.医学行为学151心理学系(五)自学参考书及有关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今日临床检验学》、《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临床微生物手册》(美国第七版)。

五、培养要求(一)临床专业理论与诊疗技能训练(一年半)1. 核心课程、专业英语学习及要求(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核心课程及专业英语学习,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分为合格,60实施。

考核以试卷考试方式进行量化评分,考核成绩每门核心课程考试合格可获得2 学分,专业外语考试合格可获得1 学分,不合格者将延长学习时间,并进行补考。

2. 临床诊疗技能基本训练及要求(一年)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

研究生通过培训,掌握本专业各种检测项目的基本实验诊断原理、方法与技巧,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和实验结果解释等;了解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培训方法:在临床实验室及相关科室小范围内轮转,每轮转完一个科室,由科室指导小组对其进行定性考核,并填写转科考核表,考核合格者方可出科继续轮转。

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应注重文献检索、搜集资料、数据处理、方法学评价、循证检验医学等临床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独立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轮转全部结束最终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整理资料、数据处理及撰写论文阶段。

轮转科室具体时间安排及要求:轮转专业包括临床检验学基础、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选择参加专业查房和巡诊的科室为内科、儿科、传染科、急诊科、普外科等。

必要时可结合与检验项目有关的科室参加查房。

三年共要求参加查房至少20 次,参加科室巡诊4 次。

临床检验实验室(2 个月)要求掌握:1.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技术、不同抗凝剂的选择)。

2. 手工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查,各项血液分析参数的应用及结果解释;自动血球计数仪校准、操作、保养和维护,血细胞直方图分析,临检血细胞分析的质控与作图,方法学评价。

3. 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包括感染、中毒等血象的变化;疟原虫检查,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4. 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5. 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泌尿系疾病的尿液检查特点及鉴别诊断、尿妊娠试验。

尿液24h 蛋白及糖定量,乳糜尿检查,本周氏蛋白检查,Addis 计数,含铁血黄素检查,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6. 自动尿液分析仪校准、结果分析、操作与保养,尿液自动分析仪应用及尿液质控、临床应用评价。

7. 大便外观描述及显微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粪便特点及鉴别诊断,大便潜血试验,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8. 脑脊髓液外观、颜色、透明度、蛋白、糖、氯化物测定,细胞计数与分类,不同神经系统疾病脑脊髓液的鉴别诊断,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浆膜腔积液外观、颜色、比重、蛋白检查及细胞计数与形态,9.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10.临床检验的国内外进展。

临床血液学实验室(2 个月)要求掌握:1. 骨髓涂片、各种细胞化学染色和结果分析,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白血病的MICM 分型理论及临床应用以及国内外血液学方法的新进展。

2. 止血与血栓的理论,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粘稠度(全血及血浆粘度)测定、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小板粘附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测定。

凝血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2 个月)要求掌握:1. 各种生化标本(血、尿、脑脊髓液、体腔液)的采取,保存与处理。

2. 各种生化试剂配制(称量、pH 校正、配制、保存)。

3. 自动生化仪的操作、保养。

4.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理论及失衡的判断。

5. 所有生化检查项目的方法学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和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6. 血清酶学理论,酶动力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实验设计及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7. 代谢物酶法及化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及实验设计,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8. 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及应用。

9. 生化质控图绘制X、SD、CV 计算,生化室内及室间质评指标、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临床免疫实验室(1.5 个月)要求掌握:1. 免疫原及抗血清的制备,效价测定的方法;酶免实验、荧光免疫实验、凝集实验的原理,检测方法和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

2. 全自动酶标仪的原理、操作、维护与保养。

3. 速率散射比浊测定仪的原理、操作、维护与保养。

4. 免疫电泳技术。

5. 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测定(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甲肝、丙肝、和戊肝病毒抗体测定。

6. 甲胎蛋白(AFP )、梅毒血清学检测(RPR.TPHA )。

7. 血清肥达氏反应、外裴氏反应、冷凝集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布氏杆菌试验、囊虫抗体E1A 法测定、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检测。

弓型虫抗体、风疹病毒抗体、CMV 及EBV 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8.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

9.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CA , CA , CA,前列腺特异抗原12-519-915-3(PSA)、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0.5 个月)要求掌握:1. PCR 的理论及基因扩增仪的应用。

2. HBV-DNA,HCV-RNA,HPV-DNA 等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及临床应用。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2 个月)要求掌握:1.各类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形态学、致病性及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2.各种标本的采集、培养及检验程序(血、脑脊液、痰、尿、便、胆汁、脓汁、胸腹水、分泌物)。

3. 各类细菌检查的流程、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

4. 病毒的分类、特点、遗传变异和致病性。

5.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判定指标、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6. 细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原理、结果的解释和影响因素,体液抗生素浓度与杀菌水平。

7. 微生物检查标本的采集与评价、各种染色方法。

8. 各种培养基制备。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9.10. 血培养仪、CO 培养箱及厌氧培养的操作。

211. 细菌鉴定仪的使用。

输血科(2 个月,其中血站1 个月)要求掌握:1.临床输血检验的工作流程、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2.临床常规输血检验,抗人球蛋白介质和酶介质配血。

3.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4. 红细胞血型的发生及相关理论。

5. 白细胞血型中关于HLA 的理论及其在器官移植配型中的意义。

6. 新生儿溶血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7. 献血员的健康筛查、ABO 血型和Rh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8. 采血技术和血液保存。

(二)考核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要求,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

转科总平均成绩》60分为合格。

成绩不合格者不能申请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具有两年检验科工作经历的人员,经考核合格,临床诊疗技能基本训练可缩短半年。

(三)培养方向专门研修(一年)1.专门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及要求考核以试卷考试方式进专门课程学习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

.行量化评分,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每门专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可获得2 学分,不合格者将延长学习时间,并进行补考。

临床教学实践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参与临床教学工作时间累计不能少于三个月,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 学时。

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研究生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可获得1 学分。

六、导师职责与指导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坚持导师具体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指导小组一般由3—5 人(含导师)组成,成员应为研究生培养所需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主管技师。

指导小组由教研室和导师共同研究提出成员名单。

七、科研训练研究生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完成一篇病例或临床检验诊断方法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该病例报告应与应用医学检验方法进行实验诊断或评价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