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二)专业代码:6301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一)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招收普高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2、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及方向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基层,具有现代医学理念,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从事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1、专业基本能力

(1)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人际沟通、行为气质、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都较强。与人交流能力,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能力;与自我有关的行为能力:如情感表达、道德行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等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等;解决问题能力等。

(2)方法能力:方法能力包括现代化办公能力、运用网络能力、计算数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审美与设计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实施学习计划,选择自主学习方式、利用网络高效学习;信息处理能力:获取信息,阅读法、询问法搜寻信息;选择信息内容、收集信息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获取数据、数据整理、数字运算等能力。

(3)专业能力:①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

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地方病的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②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③熟悉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④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刊。⑤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及核心能力)

a.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b.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c.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d.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e.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f.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g.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h.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i.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j.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k.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可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县及县以下各级医院、各级康复保健单位、医药企业和公司就业,从事临床医疗、医技、社区卫生保健及医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五、课程设置

(一)课内教学进程计划及时间分配表(见表一)

附件2-表一

课内教学进程计划及时间分配表(临床医学专业)

备注:卫生法律法规课程中含有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相关内容.

(二)专业实践课教学进程表(见表二)

附件2-表二

专业实践课(周)教学进程表

注:1、实践课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思政”假期社会实践、校内实验、实训、见习、毕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

2、实践教学环节以1周(一般按28学时计算)折合1学分。

(三)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见表三)

附件2-表三

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2、课内实验实训课学时根据表一必修课合计中的实验实训学时合计数填写。

3、专业实践课(必修)学时根据表二实践课合计数填写。

4、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一般不低于专业总学时的40%。其中医卫类、工科类专业实践课学时应占专业总学时的比例为50%~55%,其它类专业实践课学时应占专业总学时的比例为40%~50%。

5、理论课教学环节(含课内实验实训课)以16~18学时折合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以1周(一般按28学时计算)折合1学分。

6、合计数与百分比都以公式计算得出。学分也根据学时与相关比例计算得出,但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全学程时间安排表(见表四)

附件2-表四全学程时间安排表(按周分配)

注:1、①为“思政”假期社会实践周数。总周数不包括假期社会实践周数。

2、两个学期的总计周数为52周

六、专业实训实习项目

(一)诊断学: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和技巧;诊断疾病基本理论与方法;物理诊断及实验诊断基本理论及临床意义;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正常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临床应用及异常心电图的表现;常见病的X线表现。

(二)内科学

1.知识目标:

⑴学生结合临床实践,叙述各系统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危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与预防的具体措施。

①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球菌肺炎、肺癌、自发性气胸、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肺脓肿、结核性胸膜炎。

②循环系统: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含心肌炎)、心律失常。

③消化系统: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

④泌尿系统: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慢性肾衰竭。

⑤血液系统: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过敏性紫癜、淋巴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⑥内分泌系统: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⑦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⑧理化、生物因素所致疾病:急性农药中毒、一氧气碳中毒、安眠药中毒、急性中毒处理基本原则,中暑的处理。

⑨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面神经炎、急性脑血管意外、癫痫、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

⑵能叙述各种内科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与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浆膜腔穿刺液、脑脊液、钾、钠、氯、钙、血糖等)及常用X线、超声波、心电图、核素检查(主要是RIA中TTs及AFP、CEA的结果判断和检查前准备、标本正确采集)。

⑶能讲述内科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副反应、用药注意点(如抗生素、激素、止血药、洋地黄、降压药、升压药、抗肿瘤药、抗贫血药、镇静药等) 。

⑷能规范化的书写完整病历、入院、再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转科记录、死亡记录、会诊记录及各种申请单的填写。

2.技能目标:

⑴能独立完成的操作项目:

①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②心电图检查操作,说出心电图正常波段及正常值,写出报告,识别最常见异常心电图。

③常用的穿刺技术(胸穿、腹穿、有条件地方可行骨穿、腰椎穿刺)及导尿、放置胃镜等。

⑵在老师指导下行三腔管临床应用。

⑶见习下列操作:胃镜、支气管镜、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心包穿刺等。

(三)外科学

1.知识目标:

能正确地叙述疼痛、肿块、出血、脱水、低钾、代谢性酸中毒、休克、烧伤、甲亢、乳癌、腹外疝、腹部损伤、常见外科急腹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AOSC、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腹膜间隙感染)大肠癌、痔、肛瘘、颅脑损伤、胸部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结石、前列腺增多症、骨折与脱位、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基本理论与治疗原则。

2.技能目标:

⑴独立完成下列操作:

手术人员术前无菌准备、病人手术区的无菌准备、不同伤口的换药、各种引流吸引物的处理、体表肿物的切除(正确切开、分离、止血、缝合) 、小型清创术、乳房脓肿及其他浅脓肿切开排脓、低位肛瘘挂线疗法、胸腔闭式引流术、脑脊液耳、鼻漏的处理、热力烧伤创面的处理、导尿术、拔甲术、各部位绷带绷扎法、按要求正确书写病历、病程记录、手术记录。

⑵在老师指导下达到下列目标:

学会阑尾切除术、能完成疝修补术的主要操作、学会腹腔穿刺及关节腔穿刺、能完成急症手术的术前准备、学会观察、处理术后不适及并发症、学会心肺初期复苏与二期复苏、学会颅内血肿的鉴别、定位、学会开放性气胸与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学会小夹板和石膏托固定骨折、学会包皮环切术、学会直肠指检与前列腺按摩。

⑶见习以下技术操作:

胆道镜检查与取石、腹腔镜腹内手术、膀胱、尿道镜检查、关节镜检查及手术、体外震波碎石术。

(四)妇产科学

1.知识目标:

⑴能自然地接触病人,正确询问病史,书写各种记录。

⑵能进行常规检查(妇科检查及产科检查),并能阐述各种检查的方法及意义。

⑶对常见病、多发病能作出诊断及处理。

⑷能独立完成平产接生及新生儿处理。

⑸熟悉正常产褥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⑹掌握会阴侧切缝合术、胎头吸引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步骤。

⑺能独立诊断,治疗及预防阴道炎。

⑻掌握功血及闭经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⑼了解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⑽熟悉滋养细胞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随访。

2.技能目标:

⑴门诊

①能独立完成的:

病史询问,门诊病历书写,孕妇保健卡片填写及预产期推算;妇科检查(男生应在女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白带标本采取,宫颈、阴道脱落细胞涂片片制作;妊娠诊断;产科的腹部四步触诊检查、骨盆外测量。

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宫颈活体组织标本的采取及固定;宫颈电熨/电烙术;卵巢功能检查(基础体温曲线描述及识别、阴道细胞学检查、宫颈粘液结晶检查、子宫内膜活检) 。

⑵产科病房

①能独立完成的:

各项记录及表格的书写填写,产程图描述;正常分娩观察宫缩及胎心音听取;正常新生儿的观察及处理;产后2小时内的观察;母乳喂养的宣教及指导;正常产褥的观察及处理。

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平产接生及正常新生儿处理,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接生2—3个;中期妊娠引产术、会阴侧分缝合术、胎头吸引术、剖宫产术等当好助手1—2次;病理妊娠、分娩及产褥的病情观察、诊断及处理(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妊高征、臀位妊娠及分娩、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处理。

⑶妇科病房:

①能独立完成的:

各种记录及申请单的书写;病情观察;手术病人术后拆线;计划生育的宣教。

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当好助手了解手术过程;病理标本的采取及固定;人工流

产(吸宫)术;化疗药物选择、剂量计算、观察反应及处理;功血的处理。

(五)儿科学

1.知识目标:

概述儿科学基础知识;阐述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方法;简述小儿常见病的病因、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2.技能目标:

⑴能独立完成的:

小儿各项体格发育和体重、身长、头围、囱门、牙齿的测量和估算;儿科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儿科入院病历的书写及各种病程记录; 完整病历的书写。

⑵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

卡介苗接种;结核菌素试验操作,并能对其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各种穿刺操作(胸腔穿刺操作、腰椎穿刺、骨髓穿刺) 。

⑶见习以下技术操作:

小儿心包穿刺;小儿硬脑膜下穿刺。

(六)传染病学

1.知识目标:

⑴学生能结合临床实践,叙述下列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主要措施: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伤寒、副伤寒、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炭疽病、血吸虫病、钩体病、蛔虫病、肺结核。

⑵叙述传染科常用辅助检查的目的,正常值与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⑶能讲述传染科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

⑴能独立完成的项目: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穿脱隔离衣、病历、各种记录的书写,填写疫情报告卡。

⑵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的:

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肝脏穿刺术抽脓术。

(七)五官科

1.知识目标:

⑴能正确询问病史,书写五官科病历及各种记录。

⑵能正确叙述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处理。

眼科:沙眼、泪囊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斜视。

耳鼻咽喉:鼻疖、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外伤、鼻出血、扁桃体炎、喉阻塞、鼻腔异物、外耳道异物、中耳炎。

口腔科:龋病、牙周炎、牙髓炎、根尖炎。

⑶能概述扁桃体炎、白内障、气管切开术的术前适应症。

⑷能初步诊断咽、喉、气管、食道异物及处理原则。

⑸简述常见眼病的眼底表现及治疗原则,鼻咽癌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2.技能目标:

⑴能独立完成的检查操作:

视功能检查,翻转眼睑的检查,眼内压的检查,鼻镜、耳镜、压舌板的使用及检查。

⑵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操作:

眼底检查、间接喉镜检查、鼻腔及鼻窦、中耳的检查。

⑶能独立完成的治疗操作:

洗眼、洗耳、洗鼻、咽喉涂药法、蒸汽吸入法、雾化吸入法。

⑷在教师指导下,协助进行角膜异物剔除,耳异物及鼻腔异物取出术、上颌窦穿刺冲洗、扁桃体摘除术、气管切开术、鼓膜穿刺术、耳耵聆取出术。

⑸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验光检查。

七、专业实验实训条件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校内建有医学基础实验实训中心、临床基础摸拟仿真实践实训中心,临床多功能实践实训中心以及一所600余张病床的三级综合性附属医院,仿真模型及设备投入达900万元。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33个,可同时容纳400学生上课。先进的模型及设备,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保障。实验实训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均为100%,价值达标率90%、完好率95%。先进的设备,制度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两高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还承担了全市每年进行的全国执业医师、乡镇医师培训与考试考核工作。

学院通过开辟、共建的方式,为临床专业确保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一所

三甲附属医院、四家“临床教学医院”、六个“社区实验实训基地”和80余所二甲以上实习医院。建成了院校结合、开放式实践实训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临床系每年轮换10多名中青年教师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社区实验实训基地从事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

八、主要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简要说明

主要课程设置: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医学心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专业课有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五官科学、皮肤性病学等。其中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科学、五官科学等为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课程内容简要说明:

(1)诊断学: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和技巧;诊断疾病基本理论与方法;物理诊断及实验诊断基本理论及临床意义;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正常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临床应用及异常心电图的表现;常见病的X线表现。

(2)内科学:学生能结合临床实践,叙述各系统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危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与预防的具体措施。能叙述各种内科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与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能讲述内科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副反应、用药注意点。能规范化的书写完整病历、入院、再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转科记录、死亡记录、会诊记录及各种申请单的填写。能独立完成的操作项目: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操作,说出心电图正常波段及正常值,写出报告,识别最常见异常心电图;常用的穿刺技术(胸穿、腹穿、有条件地方可行骨穿、腰椎穿刺)及导尿、放置胃镜等。

(3)外科学:能正确地叙述疼痛、肿块、出血、脱水、低钾、代谢性酸中毒、休克、烧伤、甲亢、乳癌、腹外疝、腹部损伤、常见外科急腹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AOSC、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腹膜间隙感染)大肠癌、痔、肛瘘、颅脑损伤、胸部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结石、前列腺增多症、骨折与脱位、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基本理论与治疗原则。能独立完成下列操作:手术人员术前无菌准备、病人手术区的无菌准备、不同伤口的换药、各种引流吸引物的处理、体表肿物的切除(正确切开、分离、止血、缝合) 、小型清创术、乳房脓肿及其他浅脓肿

切开排脓、低位肛瘘挂线疗法、胸腔闭式引流术、脑脊液耳、鼻漏的处理、热力烧伤创面的处理、导尿术、拔甲术、各部位绷带绷扎法、按要求正确书写病历、病程记录、手术记录。

(4)妇产科学:能自然地接触病人,正确询问病史,书写各种记录。能进行常规检查(妇科检查及产科检查),并能阐述各种检查的方法及意义。对常见病、多发病能作出诊断及处理。能独立完成平产接生及新生儿处理。熟悉正常产褥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掌握会阴侧切缝合术、胎头吸引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步骤。能独立诊断,治疗及预防阴道炎。掌握功血及闭经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能独立完成:病史询问,门诊病历书写,孕妇保健卡片填写及预产期推算;妇科检查(男生应在女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白带标本采取,宫颈、阴道脱落细胞涂片片制作;妊娠诊断;产科的腹部四步触诊检查、骨盆外测量。

(5)儿科学:能独立完成:小儿各项体格发育和体重、身长、头围、囱门、牙齿的测量和估算;儿科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儿科入院病历的书写及各种病程记录; 完整病历的书写。

(6)传染病学:学生能结合临床实践,叙述下列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主要措施: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伤寒、副伤寒、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炭疽病、血吸虫病、钩体病、蛔虫病、肺结核。能独立完成: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穿脱隔离衣、病历、各种记录的书写,填写疫情报告卡。

(7)五官科:能正确询问病史,书写五官科病历及各种记录。能正确叙述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处理。能独立完成的操作:视功能检查,翻转眼睑的检查,眼内压的检查,鼻镜、耳镜、压舌板的使用及检查。

九、考试、考级、考证

考核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每学期考试课程为3-4门。考查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安排,考查形式可采取闭卷、开卷、现场实际操作、辩论、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作业、情景实验等多种形式,一般每学期2-3门。

选修课一般每学期选1-2门,可进行考查,成绩合格应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毕业实习阶段应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实习结束后应进行毕业考试。毕业实习结束返校后先进行临床综合练习(执业医师考试综合培训),综合培训后进行执业助理医师模拟考试,该考试成绩为毕业考试成绩。还要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及完全病历书写。

英语三级、计算机二级、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毕业一年后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