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良好人文底蕴、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毕业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一)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四)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五)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九)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十)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一)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十二)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知识目标(一)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二)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时 144 342 54 162 132 106 100
学分 8 19 3 9 7 6 6
(二) 专业基础课(共 28 门、100 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系统解剖学(A+)
132 7
局部解剖学(A+)
72
4
组织胚胎学(A)
46
3
生物化学(A+)
80
4
医学信息检索(A)
18
1
生理学(A+)
90
5
学分 2 2 2 2 2 1 2 1 2 2 2 2 2
2、 自然科学类选修课(共 11 门、25 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临床元素化学
18 1
医用电子学
72 4
医用概率与数理统计 36 2
WINDOWS 基础
36 2
医学信息检索
27 2
大学信息技术
54 3
课程名称 电镜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 flash 动画设计 Office 2000 科研方法与设计
五、 课程设置
必修课类(共 57 门、237 学分)
(一) 公共基础课(共 15 门、82 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30
2
政治经济学
30
2
哲学
54
3
邓小平理论 卫生法学(A+)
54
3
36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计算机基础(A+)
144 8
自然辩证法
36
2
课程名称 体育 英语 细胞生物学(A+) 高等数学(A+) 物理学(A+) 无机化学(A) 有机化学(A)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2004年11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需要的,具有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医师。

二、培养方案的设计: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三段式”教学,即基础、临床、实习三个阶段,互相割裂,各自独立,强调学科系统性与完整性,缺乏融合与整合,以学科知识为主,人文素质教育薄弱,创新能力差,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学生死记硬背,讨论课与社会实践机会少,动手与科研能力训练机会少等等。

(见表1)表1 2002年以前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学年学期一二三四五1 2 3 4 5 6 7 8 9 10课程政治德育过渡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公共英语计算机基础医学计算机公共课㈡重新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反映了教育思想与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人才培养模式是制定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即“强化目标,系统整合,搞活教法,提高技能”。

1、强化目标: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来从事医疗服务,学会尊重病人,充满同情心,并能与病人及家属有效沟通。

一是要强化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目标并重,提高法律意识、伦理道德观念,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二是要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力争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整个课程体系要为培养优秀临床医师这一总目标服务,加强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进入住院医师培训或专业学位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2、系统整合:体现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建立系统整合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体现基础学科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双向渗透与重组,打破传统的“老三段”。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实行“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模式。

根据全球医学教育基本七大要素,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敬业精神、伦理行为和法律意识;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管理、应用能力、较大发展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学术型临床医学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基础宽、能力强、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热爱医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意识,自觉培养优良医德医风,维护病人利益、勤奋学习、严谨求实、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医学事业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努力。

2.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申请学位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急、难、重症疾病能进行初步处理。

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4. 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和群体保健的知识和能力,了解社会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意识和能力。

6. 熟练运用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和论文摘要,基本具备医学专业的听、说、写方面的交流能力;获得良好的信息管理和处理能力,能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数据库中检索、收集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实验班)本科培养方案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实验班)本科培养方案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实验班)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和医学科技发展的需要,医学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临床诊疗技能,同时具有独立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发现疾病的致病机理,改良现有的治疗手段,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博士水平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具有以上各项能力的合格毕业生可成为国际或国内顶尖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与临床科研的医学人才;可成为国际或国内一流医学院校或医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人才;亦可成为国际或国内医疗卫生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人才。

二、培养成效a.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

b.掌握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

c.具有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够发现医学相关的科研问题,并运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具有熟练的中文、英文沟通能力。

e.具有高尚的医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八年一贯制,最长学习年限为十年。

授予学位: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Medicine,M.D.)。

四、基本学分学时8学年总计403学分,分为三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为第1-3学年共179学分,第二阶段为第4-5学年共48学分,第三阶段为第6-8学年共176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及环节37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6学分、生命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基础医学课程65学分、暑期专业实践环节6学分、科研训练48学分、临床医学课程80学分、临床见习48学分、临床实习48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第一阶段课程(第1-3学年),共179学分1. 通识教育 37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课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 1 个学分;第 5-8 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 5-6 学期为限选,第 7-8学期为任选。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良好人文底蕴、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毕业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一)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四)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五)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九)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十)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一)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十二)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知识目标(一)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二)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桂林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桂林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201611模板-与2013版相比,主要项目应有适度调整与优化)一、专业名称、代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00201K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要求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要求1.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 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0201k)一、专业介绍临床医学教育历史悠久,其始于1949年,前身是平原省立医科学校,历经通州医士专科学校、保定医学院等发展历程,1983年改建为河北省职工医学院,2005年并入河北大学,2006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专业学生。

临床医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后备师资充足,素质优良,能较好的满足该专业的教学、见习、实验、实习等教学及实践环节的需要。

专业设立了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多个满足教学需要的教研室。

具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肿瘤学为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肾内科、神经内科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发展学科。

神经外科、肿瘤内科、泌尿外科、康复理疗专业为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儿科重症、消化内科、新生儿科专业为河北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

临床医学专业依托本校综合大学的治学优势,教育资源丰富,具备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示教室、学术报告厅等教学设施,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中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并具备持续更新医学业务水平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职业操守、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备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依法行医,重视医学伦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3.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物质组成和代谢、功能和心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实验班采用八年长学制,按照国际的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医学博士(M.D.)。充分重视现代生命 科学对医学的革命性影响,培养学生不仅具备广博的理工人文知识、深厚的生命科学基础、坚实的 医学基础理论、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而且将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具备较 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多方位发展潜能;同时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和经验、以及转化医学的培训和 实践,积极面对中国医疗体制的巨大变革和需求,从事医学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医学 教学及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0421094
线性代数(1)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物理 8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5学分 4学分(选修) 4学分 3学分
4学分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3) 化学 10学分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八年学制,临床医学本科与博士贯通培养。3+2+3 模式,即,3 年基础课学习,2 年研究 训练,3 年临床课程与实习。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前 4 年),医学博士 M.D.学位(后 4 年)。
四、基本学分学时
8 年总计 397 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阶段(前 3 年)基础课及基础医学课程培养方案总学分:共 179 学分,其中包括理论课及 实验课 170 学分,实践环节 9 学分。 第二阶段(中间 2 年)科研训练 48 学分; 第三阶段(后 3 年)临床医学课程培养方案总学分:共 170 学分,其中包括理论课及实验课 78 学分,临床见习 48 学分,临床实习 44 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英语、生物化 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神经生物学、医学免疫
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 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转化医学研究训练等。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推荐选修以下与医学人文和医学伦理相关的课程:
00612522
心理学与生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0612582
伦理学理论与道德实践
3.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36 学分
2学分 2学分
(1) 数学必修 12学分
10421075
微积分B(1)
10421084
微积分B(2)
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第二次生物学革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 (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的 4P 医学新理念推动着生命科学 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变革。生命科学-医学实验班正是为了适应国际上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复 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能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和创新性 研究的高层次医学科学家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
节。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 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负责落实。其实践方式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 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外语实践 环节的时长至少相当于两周(全时)。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 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 养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精神;比较全面地掌握理工人文社科知识、生命科学基 础;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 技能,形成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各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医学科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探索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第一阶段课程设置(1-3 年)
1. 公共基础课程 26 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 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 取得 6 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8 学分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 8 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 1 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 程。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为限选,其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任选。
5. 基础医学课程
生物化学(1)(英文) 生物化学(2)(英文) 生物化学基础实验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 遗传学(英文) 遗传学基础实验 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发育生物学 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 医学药学导论
(2) 体育课 4学分 第 1-4 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 1 个学分;第 5-8 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
第 5-6 学期为限选,第 7-8 学期为任选。
(3) 外语课 8学分 英语课程共计 8 学分(其中至少 4 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夏季学期设置 2 学分外语实践,为各专业必修环节,学生可以在 1-3 年级完成,学分计入实践环
20440333
有机化学B
(4) 生物课程 6学分
10450034
普通生物学
10450042
普通生物学实验
(5) 计算机类课程 任选
4. 基础专业课程 36 学分
30450203 30450213 30450314 30450283 30450332 30450273 30450322 30450303 30450352 40450353 40450123 30450383 4400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