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机械伤害事故及防护措施
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

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机械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设备。
然而,使用机械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若不注意安全,就会出现机械事故。
机械事故是由于机械设备的故障或误操作而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失的事件。
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现场急救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内容。
一、机械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1. 操作不当: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最为普遍。
例如,机械操作者未按照安全规程正确地使用机械设备,或者违反指令导致事故的发生。
2. 机械故障:机械设备的故障是机械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障可能是由于机械设备的老化、缺乏维护、磨损等情况引起的。
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者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3. 未清除障碍物:将工具置于堆积物中或在道路上使用机械工具时,会让障碍物危及到安全操作。
4. 设备缺陷:机械设备有缺陷是机械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机械设备设计或制造过程中出现设计或材料缺陷。
5. 不适当的培训:如果工人没有经过充分、适当和及时的培训,他们无法了解如何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二、机械伤害事故的现场急救1. 停止设备,并确保设备不会启动如果出现事故,首先需要立即停止机械设备,避免扩大损伤。
然后,请确保设备不会重新启动。
2. 紧急呼救在发生机械事故时,必须立刻拨打紧急电话报警,将事故情况详细告诉医疗人员,并指明伤者所在的具体位置以及伤势情况。
3. 评估伤害情况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时,需要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
如果伤者呼吸正常,心跳稳定,并且没有明显的出血,可以先进行其他急救操作。
但如果伤者出现大量出血、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情况,应立即进行CPR操作,确保伤者的生命安全。
4. 报告事故机械伤害事故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应向当地政府建立过程安全及设备维修报告损坏交通和通讯线路或者电力线路等相关部门,并积极协助医疗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三、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1. 遵守安全规程使用机器设备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和注意事项,对安全措施有所了解。
各类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各类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各类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伤害事故共分以下20个类别: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为了能尽快熟悉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掌握其防范措施,结合炼铁总厂实际情况,现对其进行了重新归纳与合并,共十三类,供大家学习、借鉴和参考。
一、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1、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上存在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4、从业人员个人操作错误、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机械运转时加油、维修、清扫,或者操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检查、安装、调试;5、生产作业环境缺陷,操作空间不符合安全要求。
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1、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应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厂商生产的机械设备,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置齐全,设备本身质量达到安全状态;2、专用设备必须配备专用的工具,设备设施上的安全附件有缺陷时,一定应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更换设备;3、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查等工作,建立完善点巡检工作制,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并迅速处理,使机械设备不能带病作业;4、以制度为切入点,规范员工操作行为,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的行为;狠抓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5、积极改善员工的生产作业环境,设备的改造应充分考虑到操作空间与周围环境,必须能够保证员工安全操作的需要;6、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等。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1、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良、磨损老化等;2、安全防护设施不合格、装置失灵;3、劳动防护用品缺陷;~4、作业环境不良;5、作业人员缺乏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人为操作失误或带病作业,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
常见的机械伤害事故及防护措施

常见的机械伤害事故及防护措施随着机械加工、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机械伤害事故也逐渐增多,机构伤、碾压伤、切割伤等机械伤害常常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致死,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机械伤害防护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地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机械伤害事故的类型和原因机械伤害事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突发性。
按照机械伤害的类型,可以分为蒸汽伤害、机构伤、碾压伤、切割伤、挤压伤等多种类型。
各种类型的机械伤害具有不同的危害程度和发生原因。
1. 机构伤:机械工作时,如果人体的手、头、脚等部位误入工作机构内部,会导致机构伤。
机构伤危害严重,很容易造成手、指断裂、骨折等伤害。
2. 碾压伤:人体被机械设备碾压后,胸部、腹部等部位的内脏受挤压、出血,严重时会引起颈椎、脊椎等骨折或压迫性神经损伤,危害尤为严重。
3. 切割伤:机械刀具、锯片等锋利的工具在工作过程中,一旦人体误入刀口范围内就会造成切割伤,这种伤害更加致命,可能造成大量出血。
4. 挤压伤:指尖、趾尖等部位被机械钳、夹子夹住时,就会造成挤压伤,危害极大。
防护措施为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工作人员从事工作时,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
1.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告知机械使用人员对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并规定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操作机械设备。
对于新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岗前培训。
2. 强化机械保养:为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避免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设备维护保养也至关重要。
对于机械设备,需要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检修、保养和维护工作,并定期审核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处理机械失灵的问题。
3. 设立防护设备:在危险区域设立防护设施、栏杆等,以防止工作人员误入机械作业区域。
如果可能,最好对其中存在的危险项进行改进,例如设置防护罩、感应器等,在切割和碾压等操作时,可以用感应器或其它设施来及时检测器具的运行状态,及时提供策略,防止工作人员误入。
常见的机械伤害事故及防护措施

04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理
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创面止血
对于受伤部位立即进行 止血,防止伤势加重。
脱离危险环境
将受伤者迅速脱离危险 的工作环境,防止二次 伤害。
固定伤肢
如有骨折情况,需将伤 肢固定,减少移动造成 的伤害。
迅速报告事故情况
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伤员情况等。
报告对象
上级领导、相关安全部门和急救中心。
安全培训不到位
如未开展安全培训、培训内容与实际操作不符等 ,导致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加事故 风险。
安全监督不力
如安全检查不严格、对事故处理不重视等,导致 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增加事故风险。
03
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增强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安装防护罩
对于旋转或移动的设备,应安 装防护罩,以防止人员接触危
设备维护不到位
如长时间未进行保养、更 换零部件不及时等,导致 设备老化、性能下降,增 加事故风险。
人为因素
操作人员技能不足
如未经培训、操作不熟练等,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误操作或不 当操作。
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
如聊天、疲劳操作等,容易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
操作人员违反安全规定
如擅自改变操作流程、使用不合适的工具等,导致事故风险增加。
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总结词
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耳塞、口罩等,分别 用于保护眼睛、耳朵和呼吸系统免受机械伤害。
详细描述
护目镜能够保护眼睛免受飞溅的物体、尘埃等伤害; 耳塞能够保护耳朵免受噪声和冲击波的伤害;口罩能 够保护呼吸系统免受尘埃、有害气体等伤害。使用这 些个人防护用品时,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脸型和尺寸 的产品,确保佩戴舒适且能紧贴相应部位。同时,应 注意保养和维护,避免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 境下存放和使用。当这些个人防护用品受到损坏或磨 损时,应及时更换。
常用机械伤害事故的起因及安全措施

常用机械伤害事故的起因及安全措施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令人担扰的问题就是机械伤害事故的增加。
近年来,在建筑业伤害中机械伤害、起重吊装伤害已排在“四大伤害”之中。
这就不得不引起安全、设备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现对这些事故的类型、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1.事故分类施工现场、作业场所发生机械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种:1.1 起重吊装触高压架空线的触电伤害。
局所属各施工单位发生的这类事故约十余起,可算做“四大伤害”之首。
1.2 起重吊装超负荷作业。
1.3 起重吊装斜吊(拉)造成的挤压、打击伤害。
1.4 吊索具破断造成的打击、挤压伤害。
1.5 搅拌机维修、清理未切断电源或误起动造成的伤害。
1.6 卷扬机使用操作不当或安全装置失灵造成的伤害。
1.7 木工平刨、电锯的伤害事故。
1.8 蛙式夯漏电造成的伤害事故。
等等。
2.事故原因的分析2.1 客观原因的分析2.1.1 作业环境差,增大了操作的危险性。
市政工程的施工最为突出。
以吊装作业发生的事故为倒,城市各种管线施工中的吊装下管,桩基打桩吊装等项作业,遇到外电架空线路是经常发生的,尤其在重点工程的施工中又有工期时间的要求,高压架空线路挪移跟不上施工进度的要求。
给吊装作业带来极大危害或威胁,增大了安全作业的难度。
2.1.2 人机混合作业自身危害的因素。
近几年,建筑业不断发展,各种机械不断投入到施工现场,机手和麓工配合人员对各种机械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伤害事故的认识及预防事故的能力与规程要求差距较大。
2.1.3 安全装置质量差不配套。
以木工平刨为倒.安全装置能达到较可靠防护效果的为数极少,买不到配件,或无处维修。
2.2 主观原因的分析2.2.1 违章操作,无证上岗或未经过一定专业知识的培训考核}明知危险环境中作业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安全装置失灵或损坏;吊装作业无指挥。
2.2.2 疲劳作业,为赶进度、拼体力、拼设备,操作和设备超负荷运转。
2.2.3 检修不及时,带病运转。
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十四项安全措施

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十四项安全措施机械伤害事故是工贸行业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
机械伤害事故的后果会非常严重,搅伤、挤伤、压伤、碾伤、被弹出物体打伤、磨伤等很容易造成肢体伤害。
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造成严重伤害,乃至身亡。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防范措施,减少事故发生。
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防范措施有:一、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
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二、对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
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
三、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规定标准。
便于操紧急停车;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四、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五、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
六、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七、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
八、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九、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
十、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电压。
十一、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十二、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

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1.使用机械设备前,必须确保设备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大型设备必须有生产许可证和出厂合格证。
2.作业人员需接受培训并持有特种作业证上岗。
3.机械设备安装后,必须按规定进行安装验收并报告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5.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6.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
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措施:1.遇到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进行包扎止血,保持头低脚高卧位,并注意保暖。
对于小伤口,可以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红汞水,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的包扎来增强压力以达到止血效果。
对于大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带止血,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在上臂上1/2处,下肢出血在大腿上1/3处,每隔25-40分钟松开一次,每次松开0.5-1分钟。
2.立即使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将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并密切关注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伤口情况。
3.如果机械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稳定,防止事故扩大,避免更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4.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切断机构的电源。
5.移动现场物件时,需要做出标志并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以便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
6.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公司领导和项目部报告,并进行现场抢救伤员和保护现场。
7.项目部应立即赶赴现场,落实应急措施,检查现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机械伤害预防措施

机械伤害预防措施一、引言机械伤害是工作场所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对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制定和实施机械伤害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伤害的定义、机械伤害的危害、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等相关内容。
二、机械伤害的定义机械伤害是指在工作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或者工具造成的人身伤害。
机械伤害包括但不限于切割、压碾、砸伤、夹捏、冲击等各种伤害形式。
三、机械伤害的危害机械伤害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以下危害:1. 造成工人的身体损伤,如切割伤、压碾伤、骨折等;2. 导致工人的伤残或者丧失劳动能力;3. 增加工人的死亡风险;4. 对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四、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伤害预防措施:1. 安全培训和教育:雇主应对工人进行机械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危(wei)险源识别和应急处理等知识。
工人应接受培训并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2. 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者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机械伤害的风险。
4. 设立警示标志和安全标识:在工作场所中,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标识,提醒工人注意机械设备的危(wei)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5. 使用安全设备和保护装置:在机械设备中应安装相应的安全设备和保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罩、急停开关等,以防止工人接触到危(wei)险区域或者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6.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雇主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和事故报告等,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7.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定期对机械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常见的机械伤害事故及防护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仅供参考[整理]
常见的机械伤害事故及防护措施
一、压伤
多发生在冲压加工过程中,主要的机械设备有冲床、注塑机、平面压痕机、成型机、剪板机等。
防护措施:要设置防护装置(如双手按钮、防护网、罩、机械保护装置、红外线感光装置、隔栏等);要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辅助工具,不冒险作业等;避免加班时间过长、疲劳过度等。
二、切断伤
主要发生在旋转切割加工过程中。
常见的机械设备有圆锯机、平刨机、碎料机、落地风扇、搅拌机等。
防护措施:设置防护装置,注意风扇的网罩间隙及碎料机开口到刀具的距离;接受岗前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操作章程;避免加班时间过长,疲劳过度。
三、割伤
主要是塑料成品修整过程中,因刀片锋利,用力不当,或操作不慎,割伤手指。
防护措施:改进加工刀具,改进模具使产品一次成型。
四、触电
由于机械设备维护不当,线路老化,没有漏电保护装置等,导致设备外壳带电,造成操作者触电。
防护措施:加强设备维修,及时更换老化线路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第 2 页共 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