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一、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17世纪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创作和理论上都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因此得名古典主义。

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是它的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其中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最为发达,法国古典文学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思想特征(1)强烈的政治倾向,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歌剧,歌颂英明的国王。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以理性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辱观念的矛盾,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3)尖锐抨击贵族的骄奢淫逸、堕落腐化,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揭露社会的恶习和弊端。

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4)古典主义悲剧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艺术特征(1)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古典主义文学不仅从古希腊罗马文学继承诗歌、散文,而且继承戏剧并进行创新,使其具备现代剧的基础: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

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标准和规范遵守三一律:时间,情节,地点必须保持整一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民间文学。

【补充】三一律: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艺术上体现了时间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旳女婿,一 边又向奥尔贡旳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二分之一已 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 2. 进一步揭发答尔丢夫伪装虔诚旳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么一种障碍”。当他旳罪行面临
•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旳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布瓦洛 • 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旳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旳最高准则。全 方面系统得论述了古典主义旳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取得“古典主义立 法者”旳称号。
•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旳反封建反教会旳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旳同义
语,是个不朽旳艺术经典。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1遵照了古典主义旳“三一律”原则。 •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体现答尔丢夫旳虚伪与欺骗;时间: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种布景,就是奥尔贡旳客厅。
旳现实主义手法。
•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 2.反拨 •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旳过分强调,造成了否定一切秩
序旳倾向。
•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旳创始人
• 高乃依《熙德》(被公以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
范性作品)
• 《熙德》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 作品经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旳冲突
分雕琢和华丽旳建筑。
•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旳生死、
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手法、并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

(完整版)17世纪文学

(完整版)17世纪文学
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莫里哀Molière
➢“莫里哀如此伟大, 每次读他的作品,每 次都重新感到惊奇。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 人,他的喜剧接近悲 剧,戏写得那样聪明, 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 他。” ——《歌德谈话 录》
欧洲最杰出的喜剧 家之一,遵守但并 不拘泥于古典主义
法则。
➢“喜剧的责任既是在 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 病,我认为执行这个 任务最好莫过于通过 令人发笑的描绘,抨 击本世纪的恶习。” ——莫里哀
➢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 国家,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 徒文学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潮。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也 阻碍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德国尚保留着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 余热,格里美尔斯豪生的小说《痴儿西木 传》,在艺术上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 特点,被认为代表了“德国十七世纪文学的 高峰”。
文学概述
➢十七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 致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 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 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 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法国作为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 制国家的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 间的妥协,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主要 特征。这种服从王权的政治格局促成了法 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
➢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
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路易十四





路 易 十 四 和 演 员 们 在 一 起
古典主义形成的原因
➢法国君主专制王权鼎盛要求文学规范化 1. 语言和文学形式的整理和规范

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

伪君子的故事梗概


巴黎的富商奥尔恭 宗教骗子答尔丢夫 奥尔恭的漂亮的续妻欧米尔 奥尔恭的女儿玛丽亚娜
故事梗概
居住在巴黎的富商奥尔恭,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曾辅佐过国王,因此受到了 人们的尊敬。 当奥尔恭每次到教堂的时候,总会发现有一个信士,双膝跪地, 专心致志,祷告上帝,时而激动,时而叹息,时而流泪。每当奥尔恭离开教堂 时,这个人抢先赶到门口,向他献上 圣水。奥尔恭得知他叫答尔丢夫。答尔丢 夫是一个富有产业的贵人,因信奉上帝,不留心产业因而家境贫寒起来。 奥尔 恭出钱帮助答尔丢夫,答尔丢夫却执意不肯收下,当场便把钱分给了别人。 奥 尔恭被答尔丢夫的行为感动了。两人从此密切接触起来。奥尔恭还把答尔丢夫 接到自己的家中,为他提供了最好的生活条件,还把他当做圣人,导师,把自 己的秘密只告诉他一 个人。答尔丢夫真诚地对待奥尔恭的热情,事事当心,处 处虔诚,即使自己的行为中出现一点小错也要当成罪过来谴责。但是答尔丢夫 最关心的是奥尔恭的漂亮的续妻欧米尔。 奥尔恭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太太对答尔 丢夫简直是着了迷,柏奈尔太太时时将家里人与答尔丢夫相比较,反而觉得家 里人个个都不是好东西,不顺眼,时常向他们发脾气。 奥尔恭外出归来,此时妻 兄克雷央特来看望他。女仆桃丽娜向奥尔恭说夫人欧米尔的病渐好。奥尔恭却 对妻子的病不闻不问,只是打听答尔丢夫的情况。家里人对答尔丢夫从没有好 气。桃丽娜见状,生气地说了许多答尔丢夫难听的话。奥尔恭对此十分不高兴, 妻兄克雷央特也劝奥尔恭不要对答尔丢夫太好。并提醒奥尔恭对真假信士,一 定要分清真伪。

从1664年开始,莫里哀的喜剧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也是他反封建反 教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不但熟练地掌握了古典主义的 创作规则,并且在作品中表现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更加强烈的民主 倾向,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水平。 除了最著名的《伪君子》(一译《达尔杜弗》(1664)外,《唐· 璜》 (1665)、《恨世者》(1666)、《悭吝人》(1668)、和《乔 治· 唐丹》(1668)等,都是这时期的名剧。 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思想内容上继续发挥 前一时期的主题,在艺术上则着力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

17世纪文学概述

17世纪文学概述

英雄悲剧《熙德》
男主人公:罗迪克
女主人公:施曼娜
高乃依的悲剧表现悲 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 冲突,责任与爱情的 冲突。
《熙德》
拉辛
拉辛(1639— 1699)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家,出身财政官 家庭,本人做过路易 十四的史官。写作11 部悲剧,一部喜剧。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克》和《费德尔》。
《安德洛玛克》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法国古 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 他们的悲剧代表正统的古典主义。
高乃依
高乃依古典主义悲 剧的创始人,一生写过 30多个剧本。主要作 品有四大悲剧《熙德》 ﹑《贺拉斯》﹑《西拿》 和《波利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主 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17世纪文学 的主要成就。领会古典主义文学、 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概述
时代背景: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国王查 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以克伦威尔为 首的资产阶级政权。法国被称为“太阳 王”的路易十四,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 君主专制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 争已过去,代之以相对安定的生活,人 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据上 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
定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 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 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由于它在文艺理论 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 范,故有“古典主义”之称。古典主义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 胁的产物。
(一)古典主义文学产、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 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 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17世纪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里,许多文学家们创作出了一系列的杰作,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哈姆雷特》(Hamlet)-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戏剧界,威廉·莎士比亚都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在17世纪,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个悲剧探讨了复仇、疯狂和死亡等主题,并引起了观众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2.《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约翰·包德温(John Bunyan)约翰·包德温是17世纪最著名的清教徒写作者之一。

他的作品《天路历程》是一部宗教寓言,描述了基督教信仰者的精神之旅。

这部作品极富象征性,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翻译成世界上许多语言。

3.《巨人传》(Gargantua)- 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拉伯雷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巨人传》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幽默和夸张的方式描述了主人公的冒险故事。

拉伯雷通过描绘人性的荒唐和社会的不合理性来进行讽刺,并以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展示了他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洞察。

4.《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对中世纪巴黎社会的描述和对彼此相爱的吕都和埃斯梅拉达之间复杂关系的描绘,展现了雨果对封建宗教体制以及对人性的关注。

这些作品代表了17世纪文学成就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

高乃依
• 高乃依(1606— 1684)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 出身律师家庭,长 期从事 律师事务。1629年开始创 作。 • 代表悲剧《熙德》 (1636),其他重要悲剧 《贺拉斯》、《西拿》、 《波利厄克特》。作品充 满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热 情。 悲剧调子是理性战胜 情感。 人物多采用罗马史 上的英 雄。气势悲壮激越。
古典史诗的终结
• 弥尔顿的两部史诗,特别是《失乐园》, 是古典史诗的最后一部杰作。西方古典史 诗从荷马史诗开 始,形成了写英雄史诗的 传统。《失乐园》直接继承 了荷马史诗和 维吉尔史诗的传统。它不仅是宗教史 诗, 也是一部心理叙事诗,探索精神道德。它 标志着 英雄史诗的结束。 • 黑格尔在《美学》中总结史诗,提出史诗 在18世纪被小说替代。 • 西方史诗自弥尔顿之后让位于小说。欧美 小说继承了史诗传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 的史诗。
2、弥尔顿
• 弥尔顿(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 命文学的代表, 生于富 裕的清教徒家庭。他在政 治上是激进派,宗教上属 于独立派。革命期间,他 写了很多政论文,批驳国 内外反对派对革命的污蔑 和攻击。40多岁双目失 明,由他口述,女儿记录, 写出了他一生的三部杰作, 史诗《失乐园》、《复乐 园》,悲剧《力士参孙》。
《天路历程》
• 《天路历程》(1678,1684)是班扬的 代表作,梦幻寓言小说。小说主人公的名 字叫基督徒 正在读一本书 ,知道了自己 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他 从故乡“毁灭的城市”逃出,开始了他的 天路历程。他弃绝罪过,坚持真理,排除 万难,最后达到幸福的天堂。基督徒是个 具有寓言 性质的通名,是正直人类的代表, 象征人类对美好 未来的追求。小说结构有 流浪汉小说的特点,通过 旅途见闻反映英 国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讽刺贵族 阶级的 腐败现象。班扬在语言和小说技巧方面为 18 世纪斯威夫特和笛福的小说铺平了道 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贪色:既要娶奥尔恭的女儿,又要去勾引奥尔恭的续弦 妻子欧米尔。看见谁对欧米尔做一个媚眼,他所表示的醋劲
比奥尔恭本人“还大六倍”。

③阴险狠毒的恶人 答尔丢夫伪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正如剧中人
尔 克雷央特所说的那样: 这些利欲熏心的人们,把侍奉上帝当作了一种职业、一
丢 种货物……他们知道怎样利用他们的假虔诚来配合他们的恶
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
象 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类答尔 丢夫的总和。

社会意义:达尔杜弗是十七世纪封建贵族和教会势
义 力的代表,披着宗教外衣追求私欲的伪君子。以上帝为 武器,以虔诚作伪装,以虚伪为手段,到处招摇撞骗。
:”
《伪君子》演出剧照:
艺 结构严谨,严格遵守“三一律” 术 成 对主要人物的出场作了精心安排 就 运用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 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影 料。


THAN`S ALL THANK YOU!
者造以的出当《 不了及独乐和失 屈叛对特园夏乐 不神革处的娃园 挠撒命理故受》 的旦再,事魔取 斗的起表。鬼材 争形的达作引于 意象企了品诱《 志,望对用,圣 。在。革宗偷经
他在命教吃》 身作失题禁, 上品败材果写 体中的,而人 现突悲经被类 了出愤过上始 革地情诗帝祖 命塑绪人赶亚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规则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 物。
古典主义文学着重表现理性与感情欲望的冲突, 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制约与征服;强调文学语言必须 符合明白与确切的要求

典 主 义 文 学 基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拥护王权,主张国 家的统一,歌颂贤明 的君主。 2.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 3.崇尚和模仿古代文学。 4.要求严格的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里 哀
1.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法国戏剧史上贡献卓越的喜 剧大家。
莫里哀的喜剧运用古典主义美学理论,但又不受古典主
的 历
义的约束,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向后人提供了当时的 风俗人情,有“严肃喜剧”的称号。他的战斗精神表现为“现 实主义”,作品特点是把生活写透,把矛盾写透,把性格写透。
史 地

强调戏剧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

一出戏只能表现一个事件/情节

只能表现在一天中发生的事件

只能表现同一地点发生的事件



七 世 纪
莫 里
古 典

主 义





原名让.巴布蒂斯特.波克兰( Jean

Baptist Poquelin),莫里哀

( Moliere )是其艺名。 他的喜剧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

文主义传统,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局限性,
吸收了民间戏剧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
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创 一.探索时期(1659-1663):开创古典主义喜剧 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
作 分
学堂》。其中《太太学堂》是莫里哀性格喜剧的开端, 也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的标志。 二.繁荣时期 (1664-1669):揭露和批评宗教的伪善欺

答尔丢夫本是一个外省的没落贵族,花尽了产业,穷得 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几乎成了叫花子。于是,他像当时一些
的 形
没落贵族一样,官场仕途走不通,就走侍奉上帝信仰宗教的 路子,这是求取荣华富贵的终南捷径。
答尔丢夫深知通过宗教发财的奥妙,看清了上流社会多

有保守、顽固、愚蠢的善男信女,掌握了他们以宗教虔诚为 时髦的社会心理,把自己打扮成虔诚的信士,靠着他在贵族

习,他们动辄暴怒,有仇必报,毫无信义,诡计多端;到了 陷害人的时候,他们会恬不知耻地借了上帝的名义来掩盖他
的 形
们凶狠的私怨;尤其可怕的是当他们盛怒之下对付我们所用 的武器却正是人人所尊敬的武器,他们是利用了上帝的圣名 作为武器来刺死我们,事后大家却还得感激他们的美意。这
象 种虚伪性格,我们是看得太清楚了。
夫在家,把他奉为良心导师。答尔丢夫在奥
尔恭家里为所欲为,几乎弄得这个家庭家破
人亡,倾家荡产,暴露出伪君子、假虔徒的
真面目。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莫里哀在剧中全 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型形象答尔丢夫。答尔丢夫个性最
尔 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是他的主导性格。包括:
丢 ①伪装的虔诚信徒
安 德 罗 马 克
补充:
其他成就: 拉·封丹(1621-1695) 《寓言诗》239首 布瓦洛(1636-1711) 《诗的艺术》
巴罗克风格:
巴罗克风格(Baroque)的影响在17世纪欧洲文学、绘 画、音乐和建筑多方面都有所反映,在德国、西班牙和法 国的文学中,它的影响十分突出。巴罗克一词来自葡萄牙 语barocco,意为不合常规,尤指长得不规则而且有瑕疵的 珍珠。
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传奇剧: 双重求婚
闹剧: 插科打诨、全场
乱跑、桌下观”戏“ 风俗喜剧:
婆媳吵架、父子 相争、隔墙偷听
补充:
柏格森《笑的研究》 柏格森根据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和理论,写了一 篇哲学论文《笑的研究》。柏格森认为,悲剧的目的 在于刻画英雄的品质或描写好人的苦难,作者采取的 是同情态度,喜剧的目的在于揭露社会的病态或指摘 某种人的过失,作者抱的是批判态度。悲剧观众往往 以认同态度去看剧,喜剧观众却以旁观态度去看剧, 他须有清醒的头脑,看出剧中人的过失,因而发笑。 因此,悲剧诉诸观众的感情,喜剧诉诸观众的理性。 这表明了悲剧审美和喜剧审美的区别,莫里哀的喜剧 艺术具有这种特点。


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
尔 丢
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 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 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夫 历史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 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
的 形
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
2. 承上启下的喜剧大师,整个欧洲戏剧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莫里哀上承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吸取莎士
比亚、维伽、瓜里尼戏剧中的营养,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成就

最大、影响最深的戏剧家,下启18世纪启蒙文学思潮,欧洲整

个18世纪的喜剧都是从他这里派生出来。莫里哀把欧洲的喜剧 提高到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许多作家都从他的作品中吸取养
《伪君子》(1664——1669)莫里哀的代
内 表作,欧洲古典喜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从
容 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成立起,到1960年止,
分 这出喜剧演出2654场,还不算其他剧团的演
析 :
出和外国演出。在法国剧作中,它的演出占 第一位。
剧情:《伪君子》描写一个笃信天主教
的巴黎富商奥尔恭收留了一个假虔徒答尔丢
: 社会中养成的一套伪善手腕,用三分做作,七分奉承的假虔 诚骗取资产者奥尔恭的信任。

②地道的贪欲之徒 贪食:一顿晚饭,“一个人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多的
尔 东西”(一幕二场)“很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 成细末的羊腿”,第二天早晨起来,一次喝“四大口葡萄
丢 酒” 。“他的身体别提多么好了,又胖又肥,红光满面,嘴

多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 主要特征 1)是对世界和生活的丰富性的官能感受和把

这种感受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的欲望。 2)拒绝理性,拒绝古典主义

3)风格夸张,语言雕琢。 4)在叙事手法上巴罗克文学多依靠意外事件

的插入改变叙事的方向和线索,以造就复杂 感和丰富感,偶然性的情节。

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以弥尔顿为代




彼埃尔·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 1606—1684):法国 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被称为 法国的“悲剧之父”。代表作 《熙德》。 风格:庄严崇高
让·拉辛( Jean Racine, 1639— 1699):法国古典主义第二阶段的 悲剧诗人。他一生写过11部悲剧, 代表作品有《安德洛玛克》 (1667)、《爱斯苔尔》(l691) 等。 更注重女性心理的刻画。
教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亦称清教徒文学)。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16世纪60年
文 代形成于英国。主张从国教会中清除繁琐的教仪、
学 教阶制度, 提倡教徒过“勤俭清洁”的简朴生
: 活,追求道德上的纯洁与完善。
英国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 约翰·弥尔顿(J.Milton, 1608—1674),代表 作品有班扬的《天路历程》(1678)和弥尔顿的 《失乐园》(1667)等。
期 :
骗、封建贵族的掠夺放荡、资产阶级的贪婪和吝啬,创 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峰。 代表作《伪君子》、《唐璜》、《吝啬鬼》等
三.晚期创作(1670-1673):主要创作了一些受到民间喜
剧影响的作品如、《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司卡班的
诡计》、《无病呻吟》等。
1673年2月17日,在演出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无
巴罗克风格首先见于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建筑,其特征 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它与自然、宁 静而古朴的古典派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建立的凡爾賽宮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在法国,巴罗克文学自16世纪后期兴起,17 世纪初进入活跃期,到30、40年代产生了许

唇红得都发紫了。” (一幕四场) 没有半点喝圣水,清心 寡欲的模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