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集6

合集下载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统计试题题库1、下列那个就是对标化后总死亡率的正确描述? A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E.以上都不对2、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B.两样本均数相近C.两样本方差相等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E.两样本例数相等3、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就是: DA.总例数大于40B.理论数大于5C.实际数均大于l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E.总例数小于404、总体应该就是由: D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D.同质个体组成E.任意个体组成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

P 愈小则: E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6、抽样误差就是指: D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E.以上都不对7、抽签的方法属于下列那种抽样: D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分级抽样8、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下列那类资料: BA.计算B.计数C.计量D.等级E.都对9、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 DA.便于统计处理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C.便于进行试验D.减少与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E.以上都不对10、两个样本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就是: BA.两样本均数接近B.两S2数值接近C.两样本均数相差较大D.两S2相差较大E.以上都不对11、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A.SxB.SC.XD.CVE.S212、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CA.10B.20C.9D.18E.3013、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 AA.0一,5一,10一,…B.0—5,5一10,10一,…C.一5,一10,一15,…D.0—4,5—9,10一,…E.5一,7一,9一,…14、四格表中,当a=20,b=60,c=15,d=5时,最小的理论频数等于: CA.T11B.T12C.T21D.T22E.都不对1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下列何者范围内? CA.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B.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D.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E.以上都不对16、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则发生下列情况: AA.该病患病率将增加B.该病患病率将减少C.该病发病率将增加D.该病发病率将减少E.该病的生存率增加17、当自由度v→∞时,tO、05值: CA.≠l、96B.<1、96C.=1、96D.>1、96E.=2、5818、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 BA.集中型资料B.数值变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E.离散型资料19、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20、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第六版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第六版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第六版统计学习题集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对于学习统计学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第六版的统计学习题集是该教材的最新版本,它涵盖了统计学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概率论到高级的统计推断,都有详细的习题和解答。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第六版统计学习题集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章的习题答案。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习题中,会涉及到一些概率计算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题目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概率和统计知识,就能够轻松解答这些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第二章的习题答案。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统计学中的数据处理和描述性统计。

在习题中,会涉及到一些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指标的计算。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题目可能需要一些实际的数据处理经验。

但是只要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些题目。

第三章是关于概率分布的习题。

在这一章中,会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题目可能需要一些概率计算的技巧。

但是只要掌握了概率分布的基本原理,就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些题目。

第四章是关于参数估计的习题。

在这一章中,会涉及到一些参数的估计方法,如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估计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题目可能需要一些统计推断的知识。

但是只要掌握了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就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些题目。

第五章是关于假设检验的习题。

在这一章中,会涉及到一些假设检验的方法,如单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题目可能需要一些统计推断的技巧。

但是只要掌握了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就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些题目。

第六章是关于非参数统计的习题。

在这一章中,会涉及到一些非参数统计的方法,如秩和检验、K-S检验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题目可能需要一些非参数统计的知识。

但是只要掌握了非参数统计的基本原理,就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些题目。

第七章是关于回归分析的习题。

统计学基础(六套卷)

统计学基础(六套卷)

第一套一、填空1.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二是。

2.统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它们是。

3.按照计量层次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

4.按照时间状况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

5.按照收集方法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

6.8、9、12、7、11、13、9、11、8、10以上1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方差是。

7.在大样本的检验方法中,当总体方差2σ未知时,可以用样本方差2s 来近似代替总体方差,此时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为:。

8.判定系数2R =(请用SSR SSE SST 、、表示)。

9.一般将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分成四种,即。

10.已知11p q 为报告期的销售额,10/p p 是对个体的价格指数,则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调和形式的计算公式为:。

二、单项选择1.下列数据属于品质数据的是()A.顺序数据B.截面数据C.观测数据D.实验数据 2.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这时总体是() A 该批小麦种子 B 该批小麦的发芽率 C 该批小麦中发芽的种子 D 该批小麦的发芽率3.已知均值为μ,方差为2σ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随机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的均值和方差近似等于() A.2n nμσ B.2nμσ C. 2μσ D. 2nσμ4.下列散点图中表示非线性相关的图为( )A BC D5.在右侧检验中,利用P 值进行检验时,拒绝原假设的条件是( ) A. P α>值 B. P β>值 C. P α<值 D. P β<值三、判断题1.分层抽样除了可以对总体进行估计外,还可以对各层的子总体进行估计。

2.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平均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3.总体分布为非正态分布而样本均值可能为正态分布。

( )4.抽样误差由于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的,所以这类误差通常是可以消除的。

( )5.在单独求一组数据计算标准差时,公式下方虚线处应为1n -四、简答题1. 河南大学数学院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推行了一套新的制度,通过一学期的试行,由最终的成绩决定是否继续执行。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1、在统计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最著名的三大学派是学派,代表人物为和;学派,代表人物为、、;学派,代表人物为、。

2、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关于、、、的理论和方法技术,是一门通用的科学。

3、“统计”一词从外延是上看,通常是、、的泛指。

4、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与的关系。

5、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的关系。

6、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是的具体化。

7、总体根据单位数不同,可分为和。

8、统计指标根据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

9、统计指标根据在管理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二者统称为。

10、统计指标根据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的()阶段能体现大量观察法?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2、()是统计整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方法?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析法C、统计分组法D、归纳推断法3、几位居民的月收入分别为800、1000、1300、2000、5000,这5个数字是()。

A、指标B、变量C、变量值D、标志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老赵今年60岁B、某企业上交的营业税为100万元C、a国前往b国的旅游观光费用4000元D、小李的职称为高级工程师5、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B、总体是总体单位标志的总和C、总体只是由存在数量标志的总体单位构成D、二者是固定不变的6、欲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50个学生B、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7、把统计指标的含义理解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这是()。

A、不正确的理解B、狭义的理解C、广义的理解D、唯一的理解8、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根本区别在于()。

A、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B、数量大小不同C、统计单位不同D、使用领域不同9、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统计学》第6版练习题含答案 (2章)

《统计学》第6版练习题含答案 (2章)

《统计学第6版》练习题含答案第二章(数据的搜集)1、二手数据的特点是( )A.采集数据的成本低,但搜集比较困难B.采集数据的成本低,搜集比较容易C.数据缺乏可靠性D.不适合自己研究的需要2、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3、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

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4、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然后再从剩下的元素中抽取第二个元素,直到抽取π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

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5、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各个类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6、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形成一个样本。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7、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再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进行观察,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8、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9、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10、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统计学习题集》含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从统计发挥作用的层次来看,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

3、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

4、统计资料按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5、统计资料按时间属性不同,分为时期资料和时点资料。

6、统计资料按所覆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非全面资料。

7、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国势学派,“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政治算术学派。

8、凯特勒是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

9、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10、统计学按其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1、统计学按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同,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12、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客观性,总体性、数量性和扩展性几大特征。

13、统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适应国家管理_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4、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7世纪中叶,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15、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不是研究实质性问题的科学。

16、在统计研究方法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归纳推断法。

17、统计研究方法中的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18、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的过程。

二、单选题1、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 )。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反映职能 D.监督职能2、统计学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概括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 C )。

A.15世纪末叶 B.16世纪末叶C。

17世纪末叶 D.18世纪末叶3、历史上最先提出统计学一词的统计学家是(B )。

A.威廉·配弟 B.阿亨瓦尔 C.康令 D.约翰·格朗特4、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 B )。

统计学6-7章练习题

统计学6-7章练习题
5
58.6%
B
5
158.6%
C
6
58.6%
D
6
158.6%
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 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 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A 综合指数 B 可变构成指数 C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要求:(1)具体说明这个时间序列属于哪一种时间序列。 (2)分别计算该银行 2001 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2.某地区 2010—2014 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如下: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发展速度 (%) 增长速度 (%) 环比 定基 环比 定基 2010 40.9 — — — — 10.3 151.34 2011 2012 68.5 2013 58 2014
要求:(1)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劳动生产率。 4.某厂三种产品的产量情况如下: 产品 A B C 计量 单位 件 个 公斤 出厂价格(元) 基期 8 10 6 报告期 8.5 11 5 基期 13500 11000 4000 产量 报告期 15000 10200 4800
7. 只有总指数可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个体指数不能作这种划分。 ( ) 8. 拉氏价格指数和派氏价格指数计算结果不同,是因为拉氏价格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 品结构的影响,而派氏价格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结构的影响。( ) 9.在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组成指数是用以专门反映总体构成变化这一因素影 响的指数。( ) 10.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进行编制,以各种商品的销售量来 计算权数。 ( )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XIN BIAN TONG JI XUE XI TI JI 新编统计学习题集汪全勇汤莉编写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SHIHEZI DAXUE JINGMAO XUEYUAN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______和______。

2、在统计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三种主要学派,它们是_________、政治算术学派和________。

3、统计总体特点有三性,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5、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6、从统计方法构成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和。

7、从统计方法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和。

二、简答题1、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2、简述统计学的三种涵义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的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分为两种类型:一是_______;另一_______。

2、重点调查是对_______进行的调查,抽样调查则是按照________原则在总体中抽取________组成样本加以研究,并以________推算______的一种资料搜集方式。

3、原始资料准确性审查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

4、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变量之分。

5、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的区别之一,就是统计指标是说明__________特征,而统计标志是说明_________特征。

6、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

可分为_________指标和_____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证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指标和_________指标。

7、、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调查;而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都属于调查。

8、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对象是,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是。

9、调查单位是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的单位。

10、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抽样推断
一、填空题
1.抽样推断是按照原则,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2.抽样推断的组织方式有抽样、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抽样。

3.抽样推断是用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

4.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之间的关系为。

5.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指标和指标之间最大可能的误差范围。

二、判断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是用样本指标从数量上推断全及总体指标。

()
2.对各种不同型号的电冰箱进行使用寿命的检查,最好的方法是抽样推断。

()
3.为了保证抽样指标的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抽样时,一般样本容量应大于或等于30,这时的样本称为大样本。

()
4.某厂产品质量检查,按连续生产时间顺序每20小时抽取1小时的全部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方式是等距抽样。

()
5.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
6.抽样平均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离差。

()
7.在抽样推断中,可能没有抽样平均误差。

()
8.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指标代替总体指标。

()
9.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将重复抽样改为不重复抽样可以缩小抽样误差。

()
10.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样本容量,抽样平均误差不变。

()
三、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C.对全及总体作一般的了解
D.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对烟花爆竹进行质量检查,最好采用()。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3.从生产线上每隔1小时随机抽取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方式属于()。

A.等距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重复抽样的极限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

A.扩大为原来的4倍
B.扩大为原来的2倍
C.缩小原来的1/2
D. 缩小原来的1/4
5.纯随机抽样(重复)的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总体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6.从纯理论出发,最符合随机性原则的抽样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7.根据对某超市100名顾客等候结账情况的调查,得知每次平均等候时间为4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在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的要求下,估计顾客平均等候时间的区间为()。

(z=2)
A.3.9~4.1分钟之间
B.3.8~4.2分钟之间
C.3.7~4.3分钟之间
D.3.6~4.4分钟之间
四、多项选择题
1.缩小抽样误差的途径有()。

A.缩小总体方差
B.增加样本单位数
C.减少样本单位数
D.将重复抽样改为不重复抽样
E.将不重复抽样改为重复抽样
2.抽取样本的方法有()。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重复抽样
D.等距抽样
E.不重复抽样
3.抽样的组织方式有()。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E.阶段抽样
4.影响样本单位数多少的因素有( )。

A.总体的变异程度
B.所要求的把握程度大小
C.极限误差的大小
D.抽样的组织方式
E.抽取样本的方法
5.影响平均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

A.总体的变异程度
B.抽取样本的方法
C.抽样的组织方式
D.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6.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 )。

A.是不可不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消除的
C.只能在调查后才能计算
D.既不能减小也不能消除
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7.关于点估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指标作为总体指标的估计值
B.这种估计没有表明抽样估计的误差大小
C.这种估计能指出误差在一定范围内的概率保证程度的大小
D.点估计是一种参数估计的方法
E.点估计所得到的总体参数是一个区间范围
8.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

A.是用样本指标从数量上推断总体指标
B.抽取样本时按随机性原则抽取的
C.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D.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E.是一种由部分认识总体的统计方法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各因素与抽样误差的关系如何?
2.影响抽样单位数目的各因素与抽样单位数目的关系如何?
3.简要说明各种抽样组织方式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抽样推断?有何特点?
六、计算题
1.从某制药厂仓库中随机抽取100瓶c v 进行检验,其结果平均每瓶c v 为99
片,样本标准差为3片,如果可靠程度为99.73%,计算该仓库平均每瓶c v 的区间范围;如果极限误差减少到原来的1∕2,可靠程度仍为99.73%,问需要调查多少瓶c v ?
(1)已知:n=100 s=3 99=x z=3
3.0100
92===n s x μ 99-3×0.3≤X ≤99+3×0.3 98.1≤X ≤99.9
(2)已知:s=3 t=3 △=3×0.3∕2=0.45 222994000.2025
z s n ⨯===∆ 2.某大学有学生6000人,欲调查学生的人均月生活费情况,现抽取60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上的有42名,以95%的概率保证程度计算全体学生中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上学生比重的区间范围;如果极限误差减少为
5.8%,概率保证程度仍为95%,需要抽取多少名学生?
(1)已知:n=60 p=42∕60=70% z=1.96
%660
%30%70)1(=⨯=-=n p p p μ 70%-1.96×6%≤P ≤70%+1.96×6% 58.24%≤P ≤81.76%
(2)已知:z=1.96 △=5.8%
2222(1) 1.9670%30%2405.8%z p p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