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情况【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情况【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情况【全】

绪论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求满足人类无穷欲望之最大满足的一门科学.

稀缺性: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的这一类的问题.

规分析:着眼于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判定现有的经济状况应该怎样.

均衡分析:假定外界诸因素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的是: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经济理性主义:假定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到利己之心的趋势,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理性选择,以便寻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利益的方案.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在联系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在联系的理论.

供求理论

市场:是某种商品与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着。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供给:卖着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均衡: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指价格达到供给量与需求量水平的状态。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变动的条件。

局部均衡: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假定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似的价格决定。

静态均衡分析: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形成和稳定的条件。

动态均衡分析: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

超额供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

超额需求: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

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正常商品: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产品。

奢侈品: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超过收入增加幅度的商品。

必需品: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量的增加幅度不超过你收入增加幅度的商品。

低档商品:劣质品,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商品。

替代品:指在消费中某种程度上可互相替代的产品。

互补品:指经常放在一起消费的产品。

价格机制:市场均衡是一种趋势,如果市场价格脱离均衡价格,必然会形成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由于市场中供求双方部的竞争,产生了自我调节作用,失衡将趋于均衡。

弹性:只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弹性大小有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系数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交叉弹性:A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B商品价格变动百

分比的比值。

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价格上限:限制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的商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下限:指可以出售一种商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指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感成为效用。效用是对从某一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感的主观衡量。

总效用:指消费者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感的衡量。

边际效用: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因此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经济商品:凡是增加其消费量能增加总效用,或其边际效用为正的物品,成为经济商品。

经济负商品:如果增加某种物品的消费,反而会使总效用下降,或其边际效用为负的商品。

经济中性商品:如果增加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效用,或其边际效用为零。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和服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增加,但增加的效用是不断减少的。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的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产别的。边际替代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所谓商品X和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如果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就是在增加一个单位商品X

的消费数量时,必须相应减少的商品Y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随着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的增加,如果要保持总效用不变,消费者愿意放弃的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越来越少。或者说,这种商品能够替代的其他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少。

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明了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所有可能组合。

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将其收入换得了商品和服务的最大总效用的那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根据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消费者对不同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对边际效用高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高,反之则低。但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大都定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并不会根据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取价,这样在消费者其边际效用的大小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和之间便会出现一个差额,这个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恩格尔曲线:联系收入变化和X消费量变化的曲线叫恩格尔曲线。恩格尔定律:一个国家或家庭越穷,国民或家庭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品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民或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将会逐渐下降。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在总开支中的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吉芬商品: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增加,这种商

品成为吉芬商品。

价格效用:当消费者收入不变而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消费者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会改变,第二,消费者可能改变其所消费的商品组合,购买更便宜的商品,以替代更昂贵的商品,由此产生的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状况。

替代效用应:当消费者收入和总效应不变的条件下,当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会改变其消费者的商品组合,购买更便宜的商品替代更昂贵的商品。

收入效用:商品价格下跌等于是消费者收入的购买力上升或真实收入上升,使消费者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并在一般情况下增加所有商品的消费。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函数:至少有一个生产要素无法调整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数学表达式为Q=AL^aK^b

a,b 的经济含义;当a+b=1时,a和b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A表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b表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A+b=1,规模报酬不变,a+b<1,规模报酬递减,a+b>1,规模报酬递增。交易费用:为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

企业的本质:企业实质上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的交易组织,企业通过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