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实验题

凸透镜成像1.(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求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上。
调节蜡烛中心、中心、中心的高度使它们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果像成在光屏的下沿,保持烛焰的光屏不动,则凸透镜这应向调。
2.(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b c、d、e各点上,并相应调整光屏的位置,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缩小、倒立、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等大、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在凸透镜左侧出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
3.(1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分别放在A、B、C、D各(1)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像,像的性质是立的像,利用它的性质制成(2)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最大的像,像的性质是立的像,利用它的性质制成。
(3)把蜡烛放在点,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远。
(4)把蜡烛放在点,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5)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不能成像,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立的像。
4.(6分)如右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
(1)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A点,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把烛焰放在距透镜9cm处,则经透镜折的像。
(3)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2cm处,则经透镜折射后成的像。
(4)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8cm处,则经透镜折射后成的像。
(5)烛焰放在距透镜7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烛焰放在距透镜9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烛焰放在距透镜30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烛焰放在距透镜18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右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A、B、C三点,要使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则A点放置,C点放置;如果A、C两点上的器材对调,则光屏上成像的特点是。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答案)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0 同一高度照像机凹透镜近视【解析】(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 (3). 照像机 (4). 凹透镜;近视。
2.(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幻灯机;(3)右;(4)不能;相等.【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原卷版+答案解析版)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u﹥2fb. f﹤u﹤2fc.0﹤u﹤fd.u=2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应用:测焦距。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知识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距变化成像规律变化、像的虚实。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
【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器材。
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蜡烛放在远处(此时u>2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3、将蜡烛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2f>u>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4、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能否成像。
5、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在光屏上能否找到像。
6、实验表格7、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等大、等距、对称、反向、虚像。
1.(2023•江西)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 .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C .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D .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2.(2023•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 =12cm ,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 ,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 、b 、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 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 ,再移动光屏, 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5.2拓展1光学实验探究(原卷版)

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当蜡烛放在光具座3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cm;(2)当蜡烛放在光具2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地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请在图2中完成其中一条光线的光路图;(3)蜡烛越烧越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将向移动(选填“上”或“下”);(4)若将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现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了使屏上的像清晰,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图甲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2)如图乙,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cm。
(3)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甲中蜡烛和透镜位置: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做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①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光屏(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2)在图甲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
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图表)。
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
凸透镜成像特性实验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特性实验题-(含答案)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凸透镜的成像特性,包括焦距的测量、物体与
凸透镜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成像的放大缩小。
实验材料
1. 凸透镜
2. 白纸
3. 尺子
4. 直尺
5. 物体(可选择不同尺寸的物体)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并确保透镜表面干净无划痕。
2. 将白纸固定在桌面上,作为屏幕。
3. 选择一个物体,并将其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
4. 观察屏幕上出现的成像,并调整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找到
使成像清晰的位置。
5. 使用尺子测量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屏幕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6. 重复上述步骤,选择不同大小的物体,记录测量结果。
数据记录
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测量数据,将得到以下记录: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并观察物体与成像的放大缩小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凸透镜掉落或损坏。
2. 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 在测量距离时要保持准直,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距离。
以上是关于凸透镜成像特性实验的简要介绍和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⑴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填“上”或“下”);⑵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⑶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
4.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
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
(4)若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
要较快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像,你认为该怎么做?⑸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______(填“暗”或“亮”)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⑴操作前先要把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⑵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把烛焰由如图所示的位置向凸透镜靠近5cm,则需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适当的位置,光屏上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⑶若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光屏上______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先填“能”或“不能”)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你也一起来探究,并回答问题:(1)你知道如何测量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吗?请说出你的办法:(2)小明拿起凸透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如图)可以看到物体的像,请你分析小明看到的是______(填“正”或“倒”)立的_____(填“实”或“虚”)像(3)测得透镜的焦距是l0cm以后,他将蜡烛和透镜如图所示固定在光具座上后移动光屏却无法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检查操作过程无误,如果仍想得到放大的实像,你认为下一步应该怎么做?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⑴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上(如图所示),为是因为忽略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现在为了使烛焰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向________调。
⑶经过调节后,烛焰像成在光屏中央。
我们平时使用的________就是利用此次操作得到的成像特点而制造的。
8.完成下列光学实验要求:⑴“用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示意图。
a、当蜡烛在a点时,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b、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光屏不动。
此时将凸透镜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的清晰且是放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移动凸透镜的过程中,请具体说明操作才能把凸透镜调到比较准确的位置?9.小宇利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⑴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种情况即可)⑶如果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左和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
⑷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次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1 30 15 缩小倒2 20 20 等大倒3 14 35 放大倒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从焦点处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距先变大后变小B、物与像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C、像越来越大D、物与像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2、物体位于距离凸透镜1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20cm处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f大约是()A.20cm>f>12cmB.10cm>f>6cmC.12cm>f>10cmD.26cm>f>20cm3、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4、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则()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6、(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7、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
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l)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16(丙)中的哪一个?[]8、小华有一架“傻瓜”相机,照相时不能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能调节像距。
他从说明书中了解到:相机镜头的焦距是35mm,拍摄时景物应在3m以外。
对此,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就要不需要调节像距了呢?于是他查到了该相机镜头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数据如表1。
表1物距u/m1.0 1.52.0 2.53.0 3.54.0 4.55.0 5.56.0像距v/m 36.2735.8435.6235.535.4135.3535.335.2635.2335.2135.2(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简单说明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不需要调节像距的理由:(2)请在坐标纸(图16)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3)从图像可以看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是:。
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6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口点时,如图16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6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将发光物体由a 点移动到b 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___________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16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 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 1当发光物体在b 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 2,则S 1_________S 2。
(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17所示。
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10、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他分别进行了若干次实验操作,并把测出的物距和像距准确的记录在表2和表3中。
表2表3焦距f1/cm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1/cm 物距u/cm 像距v/cm 1420 47 14 20 47 1430 26 14 30 26 1440 22 14 40 22 14 60 18 14 60 18(1)表2和表3中两个凸透镜所成的这8个像,有哪些共同特点?。
(2)根据表中数据,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结论1:。
结论2:。
(3)如果用焦距为f 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在成实像的情况下,改变物距,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也发生改变,这个距离的最小值s=。
(4)若眼睛在P 点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到了烛焰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你能看出像的哪些特点?。
11、完成下列光学实验要求:如图16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示意图。
(1)当蜡烛在a 点时,像的特点是:;(2)若眼睛在P 点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到了烛焰在a 点所成的像,如图所示,你能看出像的哪些特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