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内辐射带高能粒子的投掷角分布

质子P1P2P3P4P5重离子HeLi高能电子探测器电子ElE2E3E4E52.9MeV~5.4MeV5.4MeV~11.7MeV11.7MeV~40MeV40MeV~100MeV100MeV一300MeV14.1MeV~103MEV28.3MeV~206MeV0.15MeV~0.35MeV0.35MeV~O.60MeV0.60MeV~1.20MeV1.20MeV~2.OMeV2.OMeV~5.7MeV3高能粒子投掷角分布的分析“实践五号”高能粒子仪器探测的是粒子的方向通量,利用几何因子将方向通量转化为微分方向通量。
数据结果显示卫星所在轨道粒子主要分布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极区。
通过对宁静期南大西洋异常区上空的高能粒子数据的处理.得NT每个微分方向通量对应的带电粒子相对于磁力线的投掷角。
处理结果显示该轨道的粒子投掷角变化较大,从10。
~90。
变化。
分析投掷角分布数据时,对数据做了一个近似,即在很短的时间内(≤lOs),卫星飞行距离小于80kin,将这段距离近似成轨道空间的一个“空间点”,对应的地磁坐标L、B变化不大也看成一个“点”。
这样对应每一个L、B的“点”都包含有几组微分方向通量和其对应的投掷角,每个“点”就得到一个关于微分方向通量和投掷角的函数关系。
图1高能质子投掷角分布图2商能电子投掷角分布哪晰珊鼬鼬啪蛳—X、lt8々jk图1、2分别给出了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投掷角分布及其拟合曲线,图中的每个实心点代表一个探测数据,曲线为拟合曲线。
其拟合公式的基本形式为y=a+bsin7口,其中口是投掷角,y是微分方向通量。
对应不同的L和B,拟合公式中的a、b、Y也不同,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投掷角分布的经验公式。
3.1高能质子投掷角分布表1给出了不同L、B处高能质子投掷角经验公式的系数,质子能量范围是2.9MeV~5.4MeV。
表1.高能质子投掷角分布经验公式LBy=a+6Sml印1.20O.176a1.7E3b7.78E2(6.81E1)Y2.76(0.75)’1.280.169a5.0E3b2.58E3(4.42E2)y3.17(1.51)1.400.171a3.5E3b2.24E3(8.86E1)Y2.07(0.28)1.60O.178a4.5E2b1.02E3(9.42E1)Y2.78(0.65)1.630.179a2.0E2b9.72E2(1.18E2)Y3.0l(0.94)1.650.180a2.0E2b7.73E2(8.18E1)Y2.45(0.57)1.660.180a2.0E2b8.63E2(6.54E1)Y4.84(0.85)1.790.186a5.0Elb3.54E2(4.37E1)Y6.49(2.09)1.800.186a2.OElb4.36E2(3.2轭1)Y8.62(1.82)}()内为拟合误差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磁场强度B先减小后增大,是卫星穿过辐射带的过程,在辐射带中心区域(B=0.169)Y偏大。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专业
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专业和飞行器设计专业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据2020年4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野 外台站4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学术型硕士研究所培 养点5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个。截至2019年底在读研究生433人(其中硕士生231人,博士生202人)。
2012年,该中心共有在研项目665项(包括新增项目235项)。
《空间科学学报》(ChineseJournalofSpaceScience)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空间科学与应 用研究中心)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该期刊刊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以及与空间特殊环境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 究和高技术研究成果。具体报道范围包括:日地空间物理、空间天气学和空间环境科学、太阳系与行星科学、微 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化学、地球空间科学、空间基础物理实验、空间天文学以及空间科学探测实验和 应用等相关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王赤、魏奉思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专职):姜景山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吴季、刘振兴、徐荣栏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副主席、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吴季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冯学尚、徐寄遥、王赤
中国科学院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821地球与空间探测技 术 01.星载探测器设计、仿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
条一号 电话:010-62582784
指导教师
招生 人数
考 试 科 目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人:张作和 许贺楠
备 注
12
任琼英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飞行器设计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简称空间中心)是我国空间科学技 术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已有 50 年的发展历史。空间中心在 50 年的变革与发 展中,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各类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工程、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和月球探测工程等重大空间科研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 要贡献。
单位代码:80073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802空间物理学 01.空间天气学(磁层物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
条一号 电话:010-62582784
指导教师
招生 人数
考 试 科 目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人:张作和 许贺楠
备 注
14
冯学尚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070821) 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是伴随地球物理探测、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 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球与空间探测原理与方法、探测物理及仿真、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包括海洋探测技术)、空间探测工程技术、数据采集与处 理等研究。地空探测技术专业根据地球物理探测、空间环境研究以及航天工程 发展需求,综合地球内部结构研究、航天器空间环境监测保障的要求,结合相 关的技术进步,研究和发展新型地空探测的物理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探测技 术设备。重点培养开展探测器物理设计仿真、传感器设计研制、仪器定标试验、 探测数据处分析理、能够运用探测电子学、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机械电子和光 机等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实验物理人才。
国家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

国家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研究基金课题管理办法国家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2年制国家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研究基金课题管理办法1.总则1.1为促进微波遥感技术领域研究的深化,加强学术交流,本实验室设立《国家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研究基金》(简称NMRS Lab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加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1.2本实验室每两年公布一次《NMRS Lab基金指南》,国内、外同行学者与科技工作者均可通过所在单位提出申请。
1.3NMRS Lab基金资助方式共分四种,按申请类别给予相应的资助。
这四种方式是:a.申请者在原单位完成研究工作的;b.申请者按研究计划安排一定时间在本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的;c.申请者拟在本实验室内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的;d.申请者自带课题和经费,利用本实验室条件进行研究工作的。
2. NMRS Lab基金课题的申请2.1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硕士、博士毕业生(包括在职博士),均可在《NMRS Lab基金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2.2NMRS Lab基金接受符合下列条件研究课题的申请:a.符合《NMRS Lab基金指南》资助范围;b.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特别是本领域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c.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d.申请者与课题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课题的研究能力,有可靠的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实验条件;e.经费预算实事求是。
2.3申请者必须是课题的实际主持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者,必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2.4申请者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数,连同在研的其他基金课题不得超过两项。
已获得NMRS Lab基金资助者再次申请,在申请书上需附上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及主要研究成果。
二期载人航天空间粒子方向探测器

(. 1 中国科学 院空间科 学与应用研究 中心 , 北京 10 9 2 中国科学 院研 究生院 , 0 10;. 北京 10 4 ) 00 9
摘要: 针对空 间带电粒子各 向异性 分布 , 同的入射 方 向, 不 粒子 的通 量有数 个量 级 的差 异 , 出安 提 装在二期 载人航天 目标飞行器 上的新一代空间粒子探测器—— 空间粒子方 向探测 器。该仪器 为我 国最
向以垂直磁力线为分布主对称分布。带电粒子
各 向异性 分布 , 同 的入射 方 向 , 子 的通 量有 不 粒
数个量级的差异 , 粒子能量不同其差异也较大。 结合粒子能谱探测 和方 向探测 , 同时利用地磁
场 的信 息 , 以准 确 地 确定 不 同人 射方 向 粒子 可
的区域分布 、 方向分布和能谱分布 , 以及时空变 化, 从而获得完整 的空间高能带电粒子 的辐射
量磁力线平面 内的粒子方 向分布 , 来研究投掷 角和粒子通 量的关系 , 而可 以给出 4 从 竹全向
空间的粒子分布 。该仪器为我国第一台集合 了
前各 国都很关注的领域。 目 国内外对低轨道 前 空 间 粒子 的环境 已进 行 了大 量 的探 测 , 子 的 粒
探 测数 据 基本 都 是 单 方 向的 探 测 , 有 的通 用 现
即可得到粒子谱 的信息。 电子、 质子能谱探测均 由三块不 同厚度 的
能 谱传 感 器
半导体传感 器实现 , 通过对不同传感器上获得 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 就可 以得到粒子能谱的
信息 。电子和质子能谱传感器分别构成了 3。 O 和4。 O 张角 的望远 镜 系统。探 测 方 向垂直 扇 面, 在轨飞行时为背阳面。 2 2 方 向探 测 . 全 向通 量探 头首 次完 成对 4r 间 的探 ,空 r 测 。因为辐 射带 粒子 的方 向强 度 和投掷 角 有关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继续教育与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中心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保持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科发人教函字〔2012〕13号)和《中国科学院全员能力提升计划》(科发人教函字〔2012〕15号)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对象是中心各类聘用人员,重点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管理干部及高技术产业化骨干人员。
第三条继续教育与培训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及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和扩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第四条继续教育与培训以在职学习为主,同时鼓励职工在职进修。
第五条中心设立专项经费,统筹支持本单位全员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保证培训经费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
第六条职工每年参加的各类培训需达到100学时的要求。
学时统计工作依托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进行,统计类别包括网络学时、线下培训学时、在职自学、公派留学。
其中网络学时每年最多计入50学时;在职自学每年最多计入10学时;公派留学每年最多计入100学时。
第二章继续教育与培训类别第六条上岗培训上岗培训指初次任职人员的培训,包括新职工入职培训、课题组长上岗培训、研究生导师上岗培训、研究员上岗培训、涉密人员上岗保密教育和质量意识教育等。
确保上岗前必须参加培训,或上岗半年内补训。
第七条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指各类人员的在职培训,包括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专项培训、管理培训等。
加强各类人员在创新文化、科研道德、国情院情、时事政治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采取学习进修、挂职锻炼、工作轮岗、配备所内导师等多种形式,加大对35岁以下在职在岗青年职工的培训力度。
第八条自主选学自主选学指职工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或岗位需要,而参加的各种培训。
结合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鼓励和支持骨干人员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和渠道,按照自愿申请、单位审批、参加培训、效果评估、登记存档的程序,选送骨干人才到院内外单位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SpaceWire时延抖动的仿真

SpaceWire时延抖动的仿真侯剑儒;陈晓敏【摘要】SpaceWire总线是欧洲空间局为航天应用而设计的一种高速、点对点、全双工的总线网络.时延抖动是表征网络传输性能的关键参数,它度量了端到端的最大传输时延和最小传输时延的差.通过建模仿真,对于某特定应用场景下的SpaceWire总线的时延抖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利用Opnet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出最大传输时延和最小传输时延,从而统计出时延抖动.对时延抖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获得对时延抖动有影响的关键参数.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分优先级、分时和动态路由算法三种改善时延抖动的建议和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构建低时延抖动的SpaceWire总线网络具有参考意义.【期刊名称】《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5【总页数】7页(P114-119,134)【关键词】时延抖动;网络仿真;星载网络【作者】侯剑儒;陈晓敏【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1SpaceWire总线是欧洲空间局为航天应用而设计的一种高速、点对点、全双工的总线网络[1],它以IEEE 1355-1995和LVDS两个商业标准为基础,汲取了1394技术、ATM技术、以太网技术的优点,同时考虑了空间应用的特点[2-4]。
SpaceWire标准相对于其他的数据传输协议较为简单,在FPGA和ASIC上都可实现[5]。
目前,在ESA、NASA、JAXA以及国际空间站等的多个已经在轨飞行和将要发射的任务中,SpaceWire技术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6]。
随着空间网络结构复杂化和规模急剧扩展以及空间网络的应用多样化,单纯地依靠经验进行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网络设备的研发以及网络协议的开发,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的发展。
网络仿真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降低网络投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7]。
个人主要先进事迹

个人主要先进事迹丁瑞军同志主要先进事迹丁瑞军,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材料器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长期从事红外焦平面技术研究。
负责完成多项国家型号任务中的核心探测器件研制工作,解决了红外探测器阵列研制、深低温CMOS读出电路设计及红外焦平面可靠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实现了红外焦平面技术从应用研究向工程化应用的转化。
目前,丁瑞军同志带领团队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等十几项研究任务。
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制定了GB/T17444国家标准“红外焦平面阵列特性参数测试方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09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刘羽寅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刘羽寅,女,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大本学历,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从事钛合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研究30多年,是我国钛合金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我国航空、船舶等领域的多个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第二发明人,她参与研制成功的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高温钛合金被某先进发动机选用,使我国高温钛合金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她主持研制的某舰船发动机用钛合金,达到国际水平,已经批量应用于我国船舶某高新工程;主持建立的钛合金棒线丝生产基地,推动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化升级。
承担完成了钛合金材料国家重点配套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
获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和荣誉称号。
闫保平同志主要先进事迹闫保平,女,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
任院信息办主任期间主持我院历史上首个信息化规划——“十五”信息化规划,并圆满组织实施。
她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e-Science理念和“数字化科学院”,并主持我院“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研究工作。
此后一直致力于e-Science的应用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管理条例
(试行)
(2002年5月31日主任工作会议通过)
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是实验室成员科研、办公的物质基础。
维护好、管理好这些仪器设备,使之正常、稳定地运转,是高效率开展科研、办公的重要保证。
在空间中心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条例。
1.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按其性能、使用方式,分为集中管理和个人
管理两种方式。
2.实验室成员必须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按章操作,听从维护人
员的管理和建议。
3.公共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本着互谅、合理的原则,不独占资源。
4.由于使用不当、违章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应酢情赔偿,对故意
破坏者按价赔偿并追究责任。
5.增加、更新仪器设备由相关领导审批并报室主任办公会议,对急
需的科研特种仪器设备由主任办公会议决定。
6.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执行空间中心有关办法,应提出申请并将报
废设备交还所科技处。
7.设备的维修由本室技术人员负责,由于自我维修造成的损坏由本
人负责。
本条例经2002年5月31日主任工作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