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 一 学案
《词四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词四首》教案一、文本分析《词四首》所选篇目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及秋瑾《满江红》。
这四首词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背诵的篇目。
所选的四首词中有三首宋词,一首晚清词。
其中《渔家傲·秋思》为范仲淹所作,是宋代词人对豪放词的尝试,开豪放词创作的先声。
《江城子》和《破阵子》两首词的作者苏轼、辛弃疾则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满江红》作者秋瑾为近现代革命先驱,是“一代女侠”“女中豪杰”。
这四首词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很强,都具有刚劲豪放的特点,大体都可归于豪放派之列。
其抒情方式不仅与诗不同,与宋词另一大派别婉约派也大相异趣。
学习本课四首词作,既可以了解“词”这一文体的独特特点,又能接触不同文人的独特风格,还能够品味其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和爱国情怀。
范仲淹为北宋政治家,庆历三年(1643)出任参知政事,是“庆历新政”的领军人物。
后新政受挫,被贬地方。
在出任参知政的前几年间(1040—1043),范仲淹曾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负责镇守西北边疆。
这首《渔家傲·秋思》就是这一时期所作。
范仲淹词作很少,《全宋词》仅存五首,本课所选《渔家傲·秋思》是其代表,尤为人所称道。
本词写塞外秋景、军中苦乐。
风格刚劲峭拔,自然浑朴,词学大家夏承焘认为其“下开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词风”,确为至论。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所处时代稍晚于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出任知州之时。
该词是苏轼创作豪放词的最早尝试,一改多表现婉转细腻、儿女情长的宋词风貌,在题材和意境上对宋词具有开拓意义。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地位。
其“以诗为词”的态度也为词“自是一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奠定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辛弃疾是苏轼之后,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18 古诗三首 学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古诗三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默写《浪淘沙》(其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刘禹锡(772—842),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东边日出西边雨,()。
”“斯是陋室,()。
”至今广为传唱。
2.杜牧(803~852),()代诗人。
字(),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齐名,世称“()”。
3.王安石(1021~1086),()著名()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二、课堂展示1.给古诗划分节奏。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词语释义。
茅檐:成畦:绿绕:护田:排闼:3.用自己的话讲讲三首诗的意思。
(1)《浪淘沙》(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湖阴先生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这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后巩固1.读一读春日[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及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要求】1.领悟作品悲凉苍劲的特点,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2.理解这首词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
理解这首词用典的艺术特色,品味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词句。
【学习重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学时安排】2学时【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法、归纳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了解词牌、作者、背景,熟悉典故,诵读并背诵全词。
一、课前学习1。
注音舞榭.()歌台巷.()陌.() 廉.()颇.()封狼居胥.()佛.()狸.()祠下2.古今异义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_ __;今义:指。
3.活用“赢得仓皇北顾”中“北”是方位名词用作,解释为。
“尚能饭否”中“饭”是名词用作_,解释为.4.填空本词作者,字,别号 , (时期)著名爱国主义词人。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与(北宋)齐名,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作品集:《》。
二、课堂探究1.解读文题,课文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2.问题探究(1)反复朗读课本,给本词划分节奏,找出韵脚,体会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3.巩固练习⑴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⑵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⑶下列典故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狼居胥(孙仲谋) B。
人道寄奴曾住(刘裕)C.佛狸祠下(拓跋焘)D.元嘉草草(刘义隆)名句填空。
①元嘉草草,,。
②四十三年,,.③凭谁问, , 。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苏幕遮》学案及答案

二、朗读课文: 1、自读正音正字;2.范读(配乐);3.学生仿读;4.指名朗读、齐读。
1、疏解词语:学生提出生疏的 词语全班讨论交流。
2、学生逐句翻译(可先 草丛。
四、分析课文:
1、上片描写怎样一个画面?分几层写的?动静结合了吗?从哪几个词语可以 看出?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上片描写一幅暮春三月的美景图:雨后新绿、映日残霞、碧水蓝天、茂 密芦苇、翩翩彩蝶。分四层写,动静结合极为鲜明,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 景图。从“过波”“啼鸟”等词语可以看出。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和欲 排解愁闷的情怀。
2、下片写怎样一个画面?情感怎样变化的?下片分几层?从哪些词语可以看 出来?答案:下片描绘了一幅故乡的画卷:风和日暖、杨柳依依、行云悠悠、 青山一片。情感由喜而悲,由恬而怨,跌宕起伏变化很大。下片分两层,从 “杨柳”
《苏幕遮》学案及答案
1、你了解的周邦彦:小组交流 收集的资料。
2、知人论世: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词学大家。 他的词多写艳情,不少词笔触细腻,变化多端,技巧圆熟,语言精纯,词中又 常夹用叠字、联绵字,收放自如,跳动着内在
的节律,这些均与李清照词风神似,所以有人认为他得李之真传。
(5)分析五首诗的不同主题,以及这五首诗与作者生活背景之间的关系。
3、结构分析
《虞美人》的结构非常紧凑。上片开头就直抒胸臆,用一连串比喻句排比铺叙 了内心的哀愁;下片则将个人感慨、家国沦陷以及生活惨境融入其中,笔意悲 凉凄婉,词人通过上下片之间的对比和呼应,将个人的悲情与国家的命运紧密 地在一起。
意味深长。⑩意境上幽美、清新的山水之境和柔媚、迷人的风情之境交织成篇 耐人寻味。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教师小结:周邦彦的词深婉曲折、明 丽精巧,“前人有言‘清真词敲金戛玉中极流利者’(见陈洵《海绡说词》), 指的就是这一类。”这首词是作者在京任职期间为感爱人之离而作,为登高有 感而作,为情到深处而作,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完整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完整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2: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3: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
学习重点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的特点。
【资料补充】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
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谢世了。
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学习指导】悼亡诗,即借追述往事,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悼伤与思念之情的诗歌。
悼亡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单纯,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以外,还常以“记梦”的形式,多写作者与亡故亲人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悼伤与思念.由于失重的梦境“尽取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读了更觉情深意切,难以忘记.(一)诵读全词,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
(二)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
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写,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不少于100字)答: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我与你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只有“相顾无言,泪流满面”!文本探究1、“十年生死两茫茫。
北宋词(二) 学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自学完成晏畿道:1038—1110 年,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北宋临川(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
词风近其父。
其词多写四时景物、男女爱情,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
善于写景抒情,语言和婉浓丽、精雕细琢,情感深沉、真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较之其父,更工于言情,词风较为沉郁悲凉,为后世喜工丽词语的文人所激赏。
有《小山词》。
二、课堂讨论1、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2、初见小蘋“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表面写小蘋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出了什么?你能说说小蘋这个少女的美好形象吗?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何理解?4、找出词中表时间的词汇和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的词语。
5、五个时间词,带出两个深情款款的画面,是哪两个画面?并说明表达了怎样的深情。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一、自学完成晏畿道: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词风逼近乃父,但成就更高。
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
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
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
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
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为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
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
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等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课堂探讨1、这首词的内容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是哪三个过程?2、上片中“初盟”的“盟”字是如何体现的?3、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你能从词句中找到信息吗?4、“从别后,忆相逢。
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

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辛弃疾《菩萨蛮》教案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
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
他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
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
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
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
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
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
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晚年一度起用,出任镇江,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
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他就用词这一文学武器来进行斗争,来抒写他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
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自己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他还写下一些歌咏祖国壮丽河山与描绘农村风土人情的作品。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突破了诗、词、文的界限。
他善于以诗、以文为词,常用暗喻和比兴手法,使词旨委婉含蓄并具有沉郁顿挫的韵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自学完成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宛丽,有《珠玉词》。
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课程讨论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哪些代表性的事物描写春天的不同时令的?
2、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是怎样写出“春景”之美的?“三四点”“一两声”有什么表达作用?
3、上阕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景”的?
4、这首词的下片重点是刻画东邻女的形象,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的?东邻女是怎样的的一个个性形象?
5、上下两阕之间有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自学完成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
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
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
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比晏殊更深婉缠绵、意境更浑融。
词风除深婉清丽外还有疏宕明快的,内容、风格均比晏词丰富。
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课堂讨论
《踏莎行》
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2、分析此词上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加以分析。
3、分析此词结句用递进层深笔法的抒情作用。
4、最后两句重复“春山”,有什么深刻用意?
自学完成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林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课堂讨论
1、“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分析其效果。
2、“堆”字,“无重数”的帘幕,有何表达效果?
3、“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无计”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4、“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句意境深远,意蕴浓厚,包含了几层意思?
《苏幕遮怀旧》
自学完成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课堂讨论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3、下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4、师: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5、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
《天仙子》
自学完成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天圣八年(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语言工巧。
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
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
著有《张子野词》。
课堂讨论
1、结合词序内容说说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是什么?
2、仔细体会“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所表达的情感。
3、下片所有景物描写都暗扣一种事物,请说说这是哪种事物。
4、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赏析“弄”字的妙处。
5、“明日落红应满径”是虚写,分析表达的情感。
《八声甘州》
自学完成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
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
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
有《乐章集》。
课堂讨论
1、上片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赏析“洗”字。
2、苏轼曾赞叹“渐”字领起的三句词,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请概括这三句意境的高处。
3、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4、“铺叙”是慢词的特点之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