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 苏小妹三难佛印

合集下载

苏轼,佛印,苏小妹三人的幽默对联,你读过吗?真的看完就想笑

苏轼,佛印,苏小妹三人的幽默对联,你读过吗?真的看完就想笑

苏轼,佛印,苏小妹三人的幽默对联,你读过吗?真的看完就想笑对联是传统文学形式之一,已有长达上千年的历史,雅称叫做楹联,对联是俗称。

对联的讲究非常多,比如平仄协调,对仗工整等。

对联除了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游戏之外,还会和书法结合,作为春联贴在门上。

古代流传下来的对联非常多,但笔者想给大家分享关于苏轼、佛印、以及苏小妹三人之间非常幽默风趣的三副对联,真的看完就想笑。

如果想写春联没灵感,说不定可以从中提取。

上联:坐,请坐,请上座下联:茶,敬茶,敬香茶这副对联是宋朝的大文豪苏轼所写。

苏轼在杭州担任刺史期间,有一次随兴出门游玩,刚好口渴了,就找了一个寺庙喝茶。

但寺庙的主持看到苏轼一副寒酸的样子,就对苏轼随意说了声“坐”,然后对童子说“茶”。

后来深入交流,发现苏轼非常有学识,随即请入厢房畅谈,对苏轼说“请坐”,对童子说“敬茶”。

在交流中又发现苏轼是当地的刺史,随即把苏轼奉为上宾,对他说“请上座”,对童子说“敬香茶”。

聊完之后,主持请他题字,于是苏轼就把主持说的这些话写成了一副对联,主持看后,也为自己这种“见人下茶”的做法感到羞愧。

苏轼这副对联,即应了主持的题字要求,又讽刺了他一番,可谓一举两得。

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苏轼有个好友是个和尚,法号叫做“佛印”。

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才思敏捷,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女。

由于经常听到苏轼说佩服佛印的才华,于是有一次佛印来找苏轼的时候,就故意刁难他。

苏小妹张口就说出了“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的上联,意思是人怎么可能成佛?但佛印却以“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说她是“奴婢”,反过来羞辱了苏小妹。

是不是非常幽默?上联:狗啃河上骨下联:水流东坡尸有一次,苏轼和佛印在赤壁附近泛舟。

这时恰逢黄昏,苏轼看到岸边有一条黄狗,咬着一根骨头,并对佛印说“狗啃河上骨”。

以佛印的聪明才智,怎么会不懂苏轼想表达的意思?“河上”的谐音就是“和尚”。

佛印灵光一闪,将自己手上写着苏轼的诗的蒲扇放到水中,随后对着苏轼说“水流东坡尸”。

苏轼苏小妹秦观和佛印

苏轼苏小妹秦观和佛印

苏轼、苏小妹、秦观、佛印对对联(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

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

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

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说。

佛印望去,只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头。

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

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

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哑联。

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三)北宋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拜访苏轼,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

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二人最终喜结良缘。

洞房花烛之夜,苏小妹有心试试相公的才华,便命丫鬟将秦少游锁在门外,让他对对联: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秦少游被苏小妹的深情打动,脱口而出: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苏小妹知道这道题没有难住情郎,于是亲自开了门。

喝完交杯酒,两人四目相对,苏小妹却含羞说道:红帏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再对一联。

上联是: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秦少游这下可犯了难,来回踱步冥思苦想。

苏小妹见状不禁心生悔意,只是用温情的目光看着秦少游。

秦少游见苏小妹粉面含羞,不由心动,这才对出了下联: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才女苏小妹的经典对联故事

才女苏小妹的经典对联故事

才女苏小妹的经典对联故事说起中国古代的诗人,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神苏轼等等。

对于这些诗人来说,他们最大的乐趣是吟诗作对,也正因是这样,才流传下很多的千古绝唱。

其实,在古代的文人都是喜欢用吟诗作对来娱乐的,下面我们来说一下苏小妹以及其相关的故事。

苏小妹,又叫做苏轸,是出生在北宋的书香门第。

因为她的父亲是苏洵,哥哥是苏轼,弟弟是苏澈以及丈夫是秦观。

虽然这些人的文学成就极高,但是苏小妹也不是弱,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名的才女。

我们都知道,在苏轼晚年的时候多次被贬职,所以他就辞职离开了京城,从此,过上了游山玩水的生活。

由于自己的性格豁达,在游玩的路上交到了很多的朋友,比如说秦观和佛印和尚等等。

其实,苏小妹和秦观的婚事是通过苏轼才成的。

因为苏轼和秦观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难免就会碰到苏小妹,这样的话两人之间就有了多次的交流,慢慢地就喜欢上彼此,最终成为夫妻。

可是在结婚当天,苏小妹并没有很快的从了秦观,而是用对对子考验他的真心以及才华。

第一道关卡是进门,上对联: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听到苏小妹的表白后,秦观立刻说出下对联: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第二道关卡是同寝,苏小妹出的上联: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秦观听后想了想说出了下联: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可见苏小妹的才华不是浪得虚名。

苏小妹除了为难过自己的丈夫秦观外,还为难过很多的人,其中包括苏轼的另一个的朋友佛印和尚。

因为苏轼特别欣赏佛印和尚的才能,所以回家后就经常和自己的妹妹苏小妹说起佛印和尚的才能,并加以夸赞。

但是心高气傲的苏小妹却觉得这是哥哥对朋友的尊重,并不是真正的欣赏,于是就想要找个机会去见见这个人。

有一次,苏轼邀请佛印和尚来自己的家中游玩,两人见面后就一边喝茶和一边聊天,而佛印和尚为了活跃气氛,就随口背了一段很长的佛经,而且还吹嘘佛法无边。

佛印逗苏小妹,出上联,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苏小妹霸气回应

佛印逗苏小妹,出上联,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苏小妹霸气回应

佛印逗苏小妹,出上联,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苏小妹霸气回应佛印逗苏小妹,出上联,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苏小妹霸气回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这两句诗说的是宋朝苏轼一家。

父亲苏洵,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词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后世传为美谈。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轼还有个妹妹,也是文采斐然,不过父兄光芒太盛,掩盖了她的才气。

大图模式苏小妹自幼和两个哥哥一起学习,也是个灵气十足的才女。

流传下来的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有很多,最为著名的就要数苏轼和苏小妹互相嘲笑,以及苏小妹和佛印对对联了。

苏小妹长着一副欧洲美女的面孔,高额头深眼窝,因为长相她可没少被哥哥苏轼嘲笑。

大图模式一天苏小妹在家中闲坐,苏轼看到了就吟诗一首“嘲讽”妹妹,“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前两句说,苏小妹额头太大,人还没进门,额头先进来了;后两句说苏小妹眼窝深,擦眼泪都擦不到,眼泪汇集成了两口泉眼。

大图模式苏小妹听了气的不行,立马也作诗一首反击回去,“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什么意思呢,这是说苏轼的脸长,从下巴看眉毛就像是在天上一样,去年流下的眼泪,到今年还没流到腮边。

这苏小妹作诗是既毒舌又幽默,最有趣的还要数她和佛印对对联了。

大图模式一次苏轼、佛印和苏小妹一起出去游玩。

这佛印虽是个和尚,开起玩笑来也是没羞没臊的,他出了一个上联,“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这一联想必大家都能看懂,佛印就是存心要戏逗一下这个伶牙俐齿的小姑娘。

说实话这对联不要说古时候,就是现在给一般女子看了那都得羞个满脸通红。

但苏小妹根本不惧这些,稍一思索就给出下联,“二僧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一听,连连摇头认输,赞叹苏小妹机灵敏捷。

大图模式有人说佛印一个和尚怎么会处这样没羞没臊的上联,苏小妹大家闺秀怎么还真的回他?其实佛印是个四大皆空的和尚,行为不可与普通僧人相比较。

历史典故:苏小妹三难佛印

历史典故:苏小妹三难佛印

历史典故:苏小妹三难佛印传说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会武会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

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历史典故:苏小妹三难佛印,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历史典故:苏小妹三难佛印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学识渊博的金山寺佛印禅师很投缘,常抽空从瓜洲(今*苏省镇*市)乘船过*去寺院与佛印谈古论今,弈棋对联。

佛印禅师也经常过*来拜访苏东坡。

时间一长,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与佛印熟识了。

这苏小妹从小受父兄熏陶,聪明可爱,精通诗词歌赋,连苏东坡也打心眼里佩服。

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禅师博学,才思敏捷,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总想找机会比试比试。

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前来拜访的佛印禅师。

佛印彬彬有礼地问:“你大哥在家吗?”苏小妹对佛印的问话不置可否,却张口来了一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这上联是条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连,但话语中却对佛家弟子有些不敬。

佛印听了一愣,抬头见苏小妹一脸得意神态,知道是苏小妹有意为之,就脱口相对:“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竟然对得天衣无缝。

苏小妹见没有难住佛印,反而惹了一身腥,心里很不舒服,冲书房大喊一声:“大哥,有客来访!”自己就快步出了门。

又有一天,苏小妹身体不适,苏东坡正在为她煎*,佛印又来拜访苏东坡。

苏东坡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一边品茶,一边聊天,竟然忘记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

苏小妹上次受了佛印的嘲弄尚未泄恨,这次觉得大哥看重佛印而怠慢自己,心里更不舒坦,便在床上高声念出上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是对佛印禅师的大不尊重。

苏东坡晓得小妹的脾气,知道她生气了,连忙中断谈话去为她送*。

晾在一旁的佛印可苦了,既听了“骂声”,还要对下联。

他知道上次得罪了苏小妹,这次可要对得文雅些,但思来想去,一时难觅佳对。

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小妹喂*,灵机一动,朗声对道:“碧纱帐里坐佳人,*笼芍*。

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趣的对联故事有趣的对联故事1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终于对上了这个拆字联。

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

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

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

于是,念道: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苏东坡拍手称妙。

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有趣的对联故事2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

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

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

对联写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

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有趣的对联故事3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

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

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

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

苏小妹出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的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让她羞愤不已

苏小妹出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的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让她羞愤不已

苏小妹出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的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让她羞愤不已众所周知,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三国时期对联形式的第一次出现,对对联早已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们的游戏,不少知名文人都曾留下过对对联的故事。

哪怕是皇帝也不例外,比如大清的康熙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对对联的高手了。

随着对联不断向民间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乃至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加入了进来,对联不再是文人墨客们的专利了。

某些时代甚至连很多女性也加入其中,如果要说起历史上最著名的对联才女,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起苏小妹。

相传苏小妹是大文豪苏轼的妹妹,还经常和苏轼一起与别人对对子。

她曾对一位法师出过一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结果法师对出的下联却令苏小妹十分气愤,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对联的故事据史料查证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起源于秦朝,除了语言文字的对称外,对联对仗的一一相对规则,同时也暗含了我国古代阴阳相对的观念。

对联最早是作为春联的形式出现的,其中蕴含着极高的文学素养,这就导致对联一开始并不是普罗大众都能探讨的东西。

随着更高雅的诗歌出现,大众眼见诗歌更难以创作便将目光转向了形式较为简单也更为常见对联中去了。

对联相较于诗歌来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任何时代、任何阶层皆可以参与一二。

宋朝的时候,对联已经是平民百姓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了,有些人整日研究对联乐此不疲,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就是如此。

据传苏轼经常与一名法师交流对联,法师法号名叫佛印,此人文学素养很高,在对联方面能与苏轼匹敌,两人也算是棋逢对手,甚至有时候佛印还会压过苏轼。

得知这一消息的苏轼妹妹苏小妹不乐意了,她觉得佛印法师不过是花花架子,便总想要试探佛印法师的才华几何。

一日,佛印法师与苏轼正在家中相谈甚欢,苏小妹在窗外听着想找到机会与佛印法师“切磋”一番。

很快苏小妹就等到了机会,当时苏轼与佛印法师正好在对对子,苏轼给出上联说自己在文学方面是“天下第一”,佛印法师也是厉害回答到自己“佛法无边”,两人的自夸相当精彩。

3月18日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3月18日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每日一读:2018年3月18日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故事苏小妹三难佛印
趣味语文
1023 0824
传说苏小妹不但三难新郎秦观,还曾三难和尚佛印,其联其事都很有趣。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相善,暇时常去寺院与佛印谈古论今,弈棋联对,佛印和尚也常来拜访苏东坡。

时间一长,苏小妹也与佛印混熟了。

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

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

佛印彬彬有理地问:“轼兄在家吗?”小妹一见机会难得,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一副对子:
人曾是佛,人弗能成佛;
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联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

佛印闻言一愣,小妹却在一旁暗喜:“什么饱学之士,被我一难就难住了!”孰料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神态,立即慧至心灵,脱口对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竟然对得天衣无缝。

小妹见没有难住佛印,便冲书房大喊一声:“哥哥,有客来访!”自己快步出门去了。

一日,小妹身体不适,其兄正为她煎药,佛印正巧又来访苏东坡。

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烹茗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小妹受了佛印上次之辱尚未泄恨,这次又见其兄重他而轻己,心里怨愤突生,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而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

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忙中断谈话去为她送药。

一旁的佛印可苦了,既听了“骂声”,还要对下联。

他知道上次得罪了她,这次可要对得雅些,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

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东坡见小妹消了气,也微笑着对佛印跷了跷大拇指,赞他对得妙。

自此以后,小妹对佛印也有了好印象,深感佛印虽是个光头和尚,毕竟是满腹才华。

一年中秋佳节,苏东坡邀请佛印来家饮酒赏月,小妹也在座相陪。

三人饮到酣处,一起走到后花园池畔边饮边谈,但见一池碧水,两岸青草,清风徐拂,明月倒映,甚得意趣。

小妹见池水清清,倒影幢幢,兀地有感,回头对佛印言道:“我有一联,不知师傅能对否?”佛印说:“试试看吧,请赐上联!”东坡也在一边连声催促。

小妹不紧不慢地吟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东坡一听也觉难对,内中既有数字,且波心的千佛乃渡江的五百罗汉及他们的倒影。

佛印也在一旁沉思,无意间低头瞧见小妹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池水
中,顿开茅塞,随口对道:
一位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苏东坡闻言,拍手称好:“妙,妙极了!”小妹虽然三次都没有难倒佛印,却也真心佩服佛印的才华,大家从此成了好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